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法律为生活护航(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案人民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八课法律为生活护航教学设计人民版

《法律为生活护航》航》的内容,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三大基本特征基本理解;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3、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4、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5、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展示资料,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上所学知识,加强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理解道德与法律等规则作用的基础上,认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2、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律意,做一个负责任、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
有关法律的相关视频资料。
一、活动导入小游戏请两名同学上台。
一名用圆规和角尺画方和圆,另一名不用任何工具。
台下的学生比较所画的结果。
得出结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辨别下列情境属于哪种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
单位职工不得迟到早退。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国家机密不可外泄。
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社会规则?1、生活生活离不开规则。
道德、法律、章程等都是调节社会成员的规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的依据。
2、有了完善的社会规则,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和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法律与其他的社会规则相比,有何不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为我们护航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为我们护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人们的保护和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学生将了解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尊重他人权益。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方案适用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三年级学生,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设计内容1.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分类、作用等基本概念。
2. 法律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3. 制定法律守则:让学生团体合作,讨论并制定一份适合校园生活的法律守则,包括秩序维护、环境保护、言行规范等内容。
4. 角色扮演: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官、律师、被告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规则,培养其法律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5. 邀请法律专家:邀请专业的法律从业者到校做主题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意见,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
四、实施步骤第一步: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法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吸取其中的法律经验和教训。
第三步:学生团队合作,制定校园法律守则,并通过班会或课堂展示,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模拟活动,角色扮演法官、律师等身份,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培养学生的司法意识和法律素养。
第五步:邀请法律专家进校进行讲座,学生可以提问交流,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应用。
五、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讲座听取等环节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法律守则制定、法庭模拟表现等方面。
3.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民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八课 法律为生活护航

一方面,通过“案情发布”栏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体会法律可以维护公共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详细规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其处罚,并反思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3.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在此基础上,强调我们要树立法律的底线意识,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做法律的“卫士”;最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相关的普法活动。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4.下列选项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观点的(C)
A.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B.张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分
C.许霆因“ATM机盗窃案”被判有期徒刑5年D.在公交车上我们要自觉给老人让座
5.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17名副部级以上高官密集落马。在这些落马和判刑的高官中,既有国务院部委官员、地方行政首长,也有人大、政协、公安、法院系统高官。国家高级干部违法犯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小全说:“我一点都不喜欢法律,它对我们有太多约束了。”听了这句话后,你会告诉他(C )
A.是啊,法律约束力太强了,我也不喜欢
B.法律是冷酷无情的,谁都不喜欢
C.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D.你不喜欢法律可以不理它呗
最后,通过“案情发布”“相关链接”的形式呈现具体的案例及法律条文,帮助学生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三、总结归纳
随堂训练
1.请看图“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B )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案鲁教版【内容标准】二 .3.3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增强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法律意识。
2.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身权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的行为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的能力。
3.知识: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内容分析】第八课属于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教学内容,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包括两个项目内容。
第一个项目“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给予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教学重点】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2.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学难点】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启发法、情景剧表演等【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侵犯的行为屡有发生,但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了解不足,不能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领十分必要。
【教学过程】原理诵读环节一: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什么是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和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人民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法律为生活护航 (2)

板块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2)国家有关部门查出并销毁淫社秽会光保盘护: 3)学生违反班规校纪,班主任老师对他 们进行批评教育 学校保护 4)一些地方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
科技馆、体育场、公园等场所相继对未 成年人优惠开放: 社会保护
板块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要求:互助深化、合作探究
热点1:校园欺凌、校园暴力:2017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日前联合 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学生欺凌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规范处置程序,明确不同情形的学生欺凌惩戒措施。
热点3.关爱留守儿童
2017年暑期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印 发了《关于实施2017年“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 项目的通知》,部署实施2017年“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 儿童志愿服务。
梦想
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不够成熟, 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 害,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梦想
我们未成年人是党、国家 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未成 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 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项目 保护主体 基本要求 内容 家庭保护
2018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专题(二)法律教育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 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 解,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 家庭、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 内容。
人民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法律为生活护航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校纪 校规
道德
法律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请你从小新、林杰、林杰所在的学校这几 个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
保护作用 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 规范作用 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指引作用 引导人向善
小明的一天
晚上,小明躺在床上回想今天 的所见所闻,感慨良多。他觉 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个_______ 人。结合本节课所学,请从法 律角度谈谈,小明会想成为一 个怎样的人?
到了学校,我因为迟到而受到班主任 的严厉批评。
辨别下列情境属于哪种行为规范?
小明上学迟到被班主任教育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爷爷让座 小驾车车主闯红灯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规则?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
比较校纪校规,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产生方式
校纪 校规
道德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警察 国家
法庭
强制力
军队
监狱
可见,法律是靠什么得以保证实施? (最主要特征)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二,法律特征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人民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第八课法律为生活护航29ppt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法律还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哪 些保护?如果没有这些保护,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94页)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法律还为未成年人提供家庭 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 如果没有这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 保护,这将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一生幸福。
• 四、法律和道德、纪律、章程在约束对象的范围 方面的不同(90页) •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国 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定 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十九大之后2017年11月 • 湖南省纪委正厅级干部李政科 18日至2017年11月24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 原副部长鲁炜ຫໍສະໝຸດ 兄 弟 俩 有 什 么 不 同
• 二、法律称之为“国法”(88页) • 1、法律和道德(其他社会行为规范)的区别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章 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不同,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2、国家创设法律的方式: • 国家制定或认可 • (1)国家制定法律 • 刑法、民法、教育法 • (2)国家认可法律 • 新中国初期《婚姻法》 现在:男22周岁女20周岁
二、法律的作用 1.法律可以维护公民权利。
你能为庞林出个点子吗?93页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 法权益。庞林可以通过求助家长或老师,通过报警 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法律给予我们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隐私权 • 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 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 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 份证件。 •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 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社会保护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8.2《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保障》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8.2《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保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保障》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是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又是如何保护人们的权益的。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法律的特征和我国的法律体系,使学生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楚。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法律的特征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法律的作用,采用讲授法,讲解法律的特征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法律的特征和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三大基本特征基本理解;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三大基本特征基本理解;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第八课法律为生活护航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心中有法,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爱法成为现代公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本课“法律为生活护航”,主要介绍了法律的特征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入门课。
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离不开法律,知道法律与其他规则的区别,明确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初步树立法律信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初步树立法律信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难点
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案情发布”呈现案例,告诉学生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觉遵守的,让学生思考,如果出现不遵守的现象该怎么办呢?由此引出“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征。
其次,通过正文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国家强制力,为什么要靠国家强制力。
最后,通过“相关链接”的形式介绍国家强制力和其他强制力的区别,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强制力的内涵。
第一环节: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教材首先呈现观点,强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其次,教材通过“相关链接”的形式,举例说明什么是国家制定法律和国家认可法律。最后,呈现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国家制定法律和国家认可法律。
第二环节: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第三环节: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首先,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思考《中小学生守则》《市民文明公约》等行为规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法律规范,在约束对象的范围方面有何不同?由此引入“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特征。
其次,通过正文呈现观点,强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介绍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内涵。
学生在校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
单位职工不得迟到早退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国家机密不可外泄
第二环节:观点讨论。
结合教材中如何区分“法博士”(法律)和“德先生”(道德)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由此过渡到第二部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体现了(C)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B)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教学难点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教学方法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书中提供的例及相关课件。
补充材料: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收集父母打骂子女的原因。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强调法律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明确提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要求,即通过本课学习,逐渐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二、新课学习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从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说起,在介绍社会生活中种种规则的基础上,强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环节:现象思考。
结合《银行的“一米线”》《有序排队上车》两幅插图,交流“在社会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在你的学校生活中,有类似的规则吗?”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完善的规则,对社会、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书中提供的案例及相关课件。
补充材料: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收集父母打骂子女的原因。
教学流程
第1课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这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A.国家高级干部违法犯罪要加重制裁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主要是约束国家高级干部的
6.近年来,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触犯法律,都依法受到了制裁。这说明(A)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4.下列选项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观点的(C)
A.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张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分
C.许霆因“ATM机盗窃案”被判有期徒刑5年
D.在公交车上我们要自觉给老人让座
5.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17名副部级以上高官密集落马。在这些落马和判刑的高官中,既有国务院部委官员、地方行政首长,也有人大、政协、公安、法院系统高官。国家高级干部违法犯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C)
最后,通过“案情发布”“相关链接”的形式呈现具体的案例及法律条文,帮助学生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三、总结归纳
随堂训练
1.请看图“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B)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无所谓
③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④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