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实验手册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八、空分交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空分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816芯片的实验,熟悉空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1.程控交换机实验箱一台2.电话单机两台三实验原理1. 空分/时分交换原理介绍空分交换矩阵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电子开关照行和列的方式,排列在交叉接点上构成一个快关阵列,通过打通不同的的电路。
空分交换就是通过打通交换矩阵上输入线与输出线不同交叉点来实现的。
2. 交换芯片MT8816功能介绍(1)MT8816基本特性由图8-3可见,该芯片是8x16模拟开关阵列,它内含7-128线地址译码器,控制锁存器和8x16交叉点开关阵列,其电路的基本特性为:1.1 提供8x16模拟开关阵列功能1.2 导通电阻(VDD=12V)45欧姆1.3 导通电阻偏差(VDD=12V)5欧姆1.4 模拟信号最大幅度12Vpp1.5 开关宽带45MHz1.6 非线性失真0.01%1.7 电源 4.5-13.2V1.8 工艺CMOS1.9封装双列直插式(2)MT8816的管脚说明下面将对该管脚功能作一简要说明35、37、39、1、21、19、17、15脚COL0-COL7:列输入/输出,开关阵列8路列输入或输出。
33-28、8-13、27、26、6、7脚ROW0-ROW15:行输入/输入,开关阵列16路行输入或输出。
24、25、2脚ACOL0-ACOL2:列地址码输入,开关阵列进行列寻地址。
5、22、23、4脚AROW0-AROW3:行地址码输入,对开关阵列进行行寻址。
18脚ST:选通脉冲输入,高电平有效,使地址码与数据得以控制相应开关的通、断。
在ST上升沿前,地址必须进入稳定状态,在ST下降沿处,数据也应该是稳定的。
38脚DI:通断控制输入。
若DI为高电平,将所选择的开关导通;若DI 为低电平,将所选的开关断开。
3脚RESET:复位信号输入,若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均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境•模拟器软件:GNS3、Packet Tracer等•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或者macOS•实验设备:至少两台路由器、至少两台交换机、一台主机等实验内容1.路由协议实验–实验1: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3.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生效–实验2:使用RIP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3.验证RIP协议配置是否生效–实验3:使用OSPF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3.验证OSPF协议配置是否生效2.交换技术实验–实验4:VLAN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VLAN及端口划分3.验证VLAN配置是否生效–实验5:交换机间链路聚合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交换机间链路聚合3.验证链路聚合是否配置成功–实验6:交换机堆叠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交换机堆叠3.验证交换机堆叠配置是否成功3.综合实验–实验7: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战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3.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参照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网络拓扑图,使用模拟器软件搭建实验环境。
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工具,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表。
3.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生效–使用ping测试命令,验证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确认静态路由配置生效。
实验步骤2:使用RIP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参照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网络拓扑图,使用模拟器软件搭建实验环境。
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工具,配置路由器的RIP协议。
3.验证RIP协议配置是否生效–使用ping测试命令,验证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确认RIP协议配置生效。
网络交换实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登录及常用命令 (3)实验二VLAN的划分 (7)跨交换机的VLAN (9)实验三静态路由 (12)实验四网络地址转换--静态NAT配置 (15)实验五访问控制列表ACL 的应用及配置 (18)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20)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配置 (24)实验八综合实验 (27)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登录及常用命令登录路由器/交换机的步骤1.点击“开始”菜单→“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2.如果出现以下对话框,点击“是”。
3.如果出现以下对话框,在两个空格中任意填写数字,然后点击“确定”。
4.出现以下对话框,点击“确定”。
5.在以下对话框的空格中输入当前会话的名称,这个名称是自己定义的。
6.出现以下对话框后,在“连接时使用”中选择“TCP/IP”,然后“主机地址”中填写登录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是实验前分配的,不能随便填写),然后点击“确定”。
7.连上以后出现:server250>,输入你的路由器号,如果你分配到10号路由器,就输入“R10”,然后按下回车,就会通过console控制台的方式进入你的路由器。
8、常用命令Router> 用户模式Router>enable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config terminal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开启已经关闭的端口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exitRouter#show running-config查看路由器当前运行的配置(RAM中的配置文件)Router#show version 查看路由器的操作系统版本和寄存器值Router#show interface 查看路由器的端口信息实验二 VLAN 的划分【实验目的】⏹ 理解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 划分。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内部资料)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制实验一思科路由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基本使用1.实验目的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及主要步骤(一)安装模拟器1、运行“PacketTracer_setup”文件,并完成安装,汉化;●进入页面。
(二)熟悉模拟器的各个界面●对用户界面中各项功能进行掌握。
包括菜单栏、编辑、选项、视图、工具、扩展、主工具栏、公共工具栏、工作区、工作区选择栏、模式选择栏、设备类型选择栏等。
●对工作区分类、操作模式、设备类型和配置方式进行了解和熟悉。
●掌握IOS命令模式1.用户模式2.特权模式3.全局模式●掌握IOS帮助工具1.查找工具2.部分字符3.历史命令缓存●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控制台端口配置方式(三)使用模拟器●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图将HUB和PC 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口,PC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255.255.255.0;PC1:1.1.1.2,255.255.255.0;PC2:1.1.1.3,255.255.255.0。
3、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按钮,如图1-2所示。
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Realtime)转换为仿真模式(Simulation)。
路由交换实验指导书(1)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实验平台路由交换验指导书打造新一代高校通信实验平台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实验一: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 (3)实验二:配置交换机VLAN 聚合实验 (5)实验三:配置路由远程桥接功能 (8)实验四:配置防火墙的PPPoE功能 (10)实验五:配置防火墙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 (12)实验六:配置防火墙VLAN Trunk (15)实验一: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一,组网需求企业的不同部门拥有相同的业务,如上网、VoIP等业务,且各个部门中的用户位于不同的网段。
目前存在不同的部门中相同的业务所属的VLAN不相同,现需要实现不同VLAN中的用户相互通信。
如图1-1所示,部门1和部门2中拥有相同的业务上网业务,但是属于不同的VLAN且位于不同的网段。
现需要实现部门1与部门2的用户互通。
图1-1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组网图二,配置思路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1.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确定用户所属的VLAN。
2.在交换机上配置允许用户所属的VLAN通过当前二层端口。
3.在三层交换机上创建VLANIF接口并配置IP地址,实现三层互通。
说明:为了成功实现VLAN间互通,VLAN内主机的缺省网关必须是对应VLANIF接口的IP地址。
三,数据准备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如下的数据:1.在Switch上配置接口Eth0/0/1加入VLAN10和VLAN20。
2.在Switch上配置VLANIF10的IP地址为10.10.10.2/24。
3.在Switch上配置VLANIF20的IP地址为20.20.20.2/24。
4.在SwitchA上配置接口Eth0/0/1加入VLAN10和VLAN20。
5.在SwitchA上配置接口Eth0/0/2加入VLAN10。
6.在SwitchA上配置接口Eth0/0/3加入VLAN20。
交换部分实验手册

图1 实验一端口设置图实验条件:如图1,交换机的port 1和port 2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主机A和主机B在同一网段。
LS 1的port 1、LS 2的port 1和port 2都是access口,属于VLAN 3。
LS 1的port 2是trunk口,permit vlan id配置为3,PVID为默认值1。
实验结果:主机A ping主机B,不通。
实验解释:当主机A开始ping主机B时,主机A发送ARP广播帧,询问10.1.1.3的MAC地址。
这个广播帧是一个标准的以太网帧,当它进入LS 1的port 1时,被打上了图2 实验二端口设置图实验条件:如图2,交换机的port 1和port 2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主机A和主机B在同一网段。
LS 1的port 1、LS 2的port 1和port 2都是access口,属于VLAN 3。
LS 1的port 2是trunk口,permit vlan id配置为3,PVID配置为3。
实验结果:主机A ping主机B,可通。
实验解释:本实验和实验一很相似,只是把PVID从1改为3。
我们继承一下实验一的分析思路。
当不带标签的ARP响应帧到达了LS 1的port 2时,因为这时候PVID是3,根据规则,打上VLAN 3的标签,然后在VLAN 3里广播。
由于主机A所连接的access口属于VLAN 3,所以能够收到ARP响应帧。
测试过程中,主机B抓包结果如下:可见,主机A发过来的ARP帧已经被主机A收到,而主机A发出的应答帧也被主机A图5 实验五端口设置图实验条件:如图5,交换机的port 1和port 2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port 1是hybrid口,vlan id配置为3,tagged模式,PVID默认为1。
port 2是access口,vlan id 是3,两台主机在同一网段。
实验结果:主机B ping 主机A,不通。
实验解释:当主机B没有主机A的ARP表项时,主机B发送ARP广播帧,询问10.1.1.2的MAC地址。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簿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内部资料)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制实验一思科路由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基本使用1.实验目的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及主要步骤(一)安装模拟器1、运行“PacketTracer_setup”文件,并完成安装,汉化;●进入页面。
(二)熟悉模拟器的各个界面●对用户界面中各项功能进行掌握。
包括菜单栏、编辑、选项、视图、工具、扩展、主工具栏、公共工具栏、工作区、工作区选择栏、模式选择栏、设备类型选择栏等。
●对工作区分类、操作模式、设备类型和配置方式进行了解和熟悉。
●掌握IOS命令模式1.用户模式2.特权模式3.全局模式●掌握IOS帮助工具1.查找工具2.部分字符3.历史命令缓存●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控制台端口配置方式(三)使用模拟器●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图将HUB和PC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口,PC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255.255.255.0;PC1:1.1.1.2,255.255.255.0;PC2:1.1.1.3,255.255.255.0。
3、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按钮,如图1-2所示。
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Realtime)转换为仿真模式(Simulation)。
图1-2 按Simulation Mode按钮4、点击PC0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如图所示。
网络工程师交换试验手册之二十七:Frame-relay 网络完整大型实验

网络工程师交换试验手册之二十七:Frame-relay 网络完整大型实验实验目的:l1.掌握全网格型帧中继的配置;l 2.掌握帧中继子端口的配置;l 3.掌握帧中继的流量整形。
知识的回顾:一、帧中继技术概述1.帧中继网简述——帧中继封装方式:Cisco和ietf注意:帧中继只工作在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 DLCI、LMI的意义和类型DLCI—用来标识VC(通常是PVC)的数字,在0~1023之间。
DLCI只具有局部意义,即不同帧中继交换机接口的DLCI可以相同。
LMI—本地管理接口,是FR网络中的信令。
LMI有三种类型:ANSI、Q933a和Cisco。
3.帧格式标志地址包含DLCI,FECN,BECN位数据帧校验序列标志1 Byte2 Bytes n Bytes 2 Bytes 1 Bytes二、帧中继原理1.帧中继映射表――将下一跳的IP地址映射成该接口上的DLCI号2.帧中继交换表――将入口的DLCI映射到出口的DLCI,实现寻路和交换。
由于FR一般都采用了PVC,所以这些映射表是静态指定的。
3.逆向ARP(Inverse-ARP)原理――类似于Ethernet中的RARP,主要作用是可以自动生成帧中继映射表。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用子接口时,Inverse-ARP会失效,此时要在子接口中显示的指定DLCI号或者是手动配置映射表。
实验拓扑:实验步骤:一、配置全网格型帧中继1.完成Frswitch的配置,命令如下:首先需要做一个强调,我们大家看到中间的那台路由器了嘛,它连接了3台路由器,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是不需要配置帧中继交换机的,是电信的配置,但是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利用路由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下面就是我们如何来配置和模拟帧中继交换机的过程。
hostname FR-switchenable password Ciscoframe-relay switching !路由器用作帧中继交换机interface Serial0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配置帧中继封装(默认为Cisco封装方式)cl ockrate 56000 !dce 配置时钟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帧中继lmi类型(IOS11.2后可以自动发现,可以不配置)frame-relay intf-type dce !端口类型为dceframe-relay route 17 interface Serial1 16 !配置帧中继交换表frame-relay route 18 interface Serial2 16interface Serial1encapsulation frame-relayclockrate 56000frame-relay intf-type dceframe-relay route 16 interface Serial0 17frame-relay route 18 interface Serial2 17interface Serial2encapsulation frame-relayclockrate 56000frame-relay intf-type dceframe-relay route 16 interface Serial0 18frame-relay route 17 interface Serial1 182.完成各个用户路由器的配置,以RouterA为例(其它跟RouterA的类似):RouterA(config)#int s0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以下三条可以由FR的机制和IOS功能,可以自动实现,可以不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交换实验实验要求:1、掌握交换机以太通道的配置和作用2、掌握交换机VLAN的配置方法3、掌握VTP的配置方法和步骤4、掌握配置native vlan的方法和作用5、掌握利用三层交换实现vlan间通信的方法6、掌握STP生成树的配置,以及优先级的调整7、掌握PVST的配置方法8、掌握端口安全的配置方法实验拓扑:根据实验要求,实验拓扑如图11-1所示。
图11-1 交换实验拓扑实验步骤:1、根据拓扑结构,给主机PC1-PC6配置IP地址,每台PC的IP地址如表11-1所示(IP地址第2字节修改为自己学好后3位)2、根据拓扑中给出的网络地址对路由器R1和R2配置IP地址3、将三层交换机SW1和SW2连接路由器R1和R2的链路修改为路由口,并配置对应网段的IP地址,参考命令如下:SW1(config)#ip routing 开启三层交换路由功能SW1(config)#int f0/1SW1(config-if)#no switchport 修改接口为路由接口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IP地址第2字节修改为自己学号后3位SW1(config-if)#no shutdown4、在交换机之间创建以太通道,并将以太通道修改为trunk模式SW1和SW2之间以太通道参考命令:SW1(config)#interface range f0/1 - 2SW1(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pagpSW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 以太通道编号修改为学号后2位SW1(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以太通道编号修改为学号后2位SW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创建SW1到达SW3和SW4的以太通道,编号为学号后两位+1参考上面配置在SW2和SW3、SW4上创建以太通道,注意,SW3和SW4的以太通道号码可以随意设置问题1:以太通道协议有哪几种?每种协议接口工作模式有哪些?不同模式有什么不同?5、在4台交换机上配置以太通道负载平衡参考命令:SW1(config)#port-channel load-balance dst-ip问题2:负载平衡方式有哪几种?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源实现负载平衡应使用哪种?以目的实现负载平衡应以哪种?6、修改3个交换机的名称为SW1、SW2、SW4,在交换机SW1上配置VTP服务器,SW2为备份服务器(注:配置和SW1完全相同),交换机SW3和SW4配置为客户端。
参考命令如下:Switch(config)#hostname SW1SW1(config)#vtp mode serverSW1(config)#vtp domain cisco 注:域名修改为自己姓名SW1(config)#vtp version 2SW1(config)#vtp password cisco 注:密码修改为自己姓名SW2(config)#vtp mode clientSW2(config)#vtp domain ciscoSW2(config)#vtp password cisco参照SW2的配置配置SW37、在SW1和SW2中创建vlan100 200 300 400(后2位用自己学号后2位)参考命令:SW1(config)#vlan 100在SW2和SW3上查看vlan的情况,参考命令为:SW2#show vlan brief8、根据步骤1的表格信息将Server1、PC1-PC5分别加入不同的vlan中参考命令如下:SW2(config)#int f0/10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0 后两位修改为学号后2位其他接口参考此配置,略问题3:在PC1中ping PC3、PC4、PC5,连通性如何?9配置HSRP都为抢占模式,跟踪上行接口降低优先级问题4:在PC1中ping PC3、PC4、PC5,连通性如何?10、配置PVST,使SW1作为vlan100和200的根,SW2作为vlan100和200的备份根。
参考命令如下:SW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SW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0 root primary 后两位修改为学号后2位SW2(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SW2(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0 root secondary 后两位修改为学号后2位SW3(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问题5:配置后查看各交换机的STP的情况,每个交换机的优先级为多少?哪个为根?SW1#show spanning-tree vlan 1011、参考步骤10的配置,将SW2作为vlan300和400的根,SW1作为vlan300和400的备份根。
问题6:在PC1中ping PC4,在抓包模式(仿真模式)下,查看数据经过哪些交换机转发?在vlan100中每个交换机的两个端口各是哪种端口?(指定端口、根端口、阻塞端口)问题7:在Server1中ping PC3,在抓包模式(仿真模式)下,查看数据经过哪些交换机转发?在vlan200中每个交换机的两个端口各是哪种端口?(指定端口、根端口、阻塞端口)12、在三层交换和路由器R1上启动路由,配置OSPF,进程号为自己学号后2位,路由器能够获得几个vlan的路由信息。
启动路由功能参考命令:SW1(config)#ip routingSW1(config)#router ospf 1SW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0.0.0.255 area 0SW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4.0 0.0.0.255 area 0SW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5.0 0.0.0.255 area 0SW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6.0 0.0.0.255 area 0SW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7.0 0.0.0.255 area 0SW2参考SW1配置R1中只宣告内网地址。
13、在R1中配置默认路由,下一跳地址指向路由器R2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22.21.133.2在R1上配置OSPF,将默认路由分发给SW1和SW2,在SW1和SW2上能够看到默认路由。
14、在R1上配置动态NAT,让内网主机能够访问Server2R1(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72.16.0.0 0.0.255.255 配置ACL,编号修改为学号后2位R1(config)#ip nat pool xcu 222.21.133.10 222.21.133.20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地址池R1(config)#int f0/0R1(config-if)#ip nat insideR1(config)#int f0/1R1(config-if)#ip nat insideR1(config)#int s1/0R1(config-if)#ip nat inside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xcu overload 配置动态NAT问题8:配置后在PC1上ping server2看能否ping通?不能的话检查配置是否有问题15、配置静态NAT将server1发布到公网上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222.21.133.21 172.16.4.1问题9:配置后公网用户Server2访问Server1时需要访问的是哪个IP地址?为什么?自己测试下哪个地址是通的。
16、在SW3的f0/2上启用端口安全,实现f0/2接口绑定PC1的MAC地址,当PC1的MAC地址发生改变时,接口自动down参考命令: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1(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启用端口安全SW1(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 接口只允许绑定1个MAC地址SW1(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sticky 接口启用端口粘滞SW1(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 设置接口违例处理方法问题10:此时在PC1中ping PC4查看连通性,使用show running-config查看f0/2的配置。
问题11:修改PC1的MAC地址,然后再ping PC4查看连通性,查看接口f0/2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