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它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

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

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食物的消化原理进行探究教学,安排了一个示意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一个动画,即“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两个实验,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唾液浓度、温度等都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为第二课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问题,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要求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方面1.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2.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关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难点: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20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20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现实生活经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四、教学过程(一)引用俗语,导入新课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和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1.消化道的组成(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下方,小肠位于人体的腹腔。

(3)活动二:拼图比赛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没有标注名称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每组派出两名代表进行拼结构图比赛。

之后,师生共同点评每组的结果,最后教师评价与鼓励。

(4)活动三:观看视频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并要求学生看完之后回答问题:食物要流经哪些器官?先由学生作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并适时引出消化道的概念。

2.再认消化道各个器官(1)角色扮演,巩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位置,适时针对每个器官逐一介绍。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7个标有各个器官的帽子,请7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5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依照食物在人体消化时顺序介绍“自己”,看谁介绍的最准确。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淀粉消化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将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4只试管实验,滴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让学生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唾液的重要性。

又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一、快乐预习:任务一:了解血液的成分阅读教材P59-60,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任务二:了解血液各成分的作用1、血浆有哪些成分及功能?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思考教材P61中的讨论题。

二、合作探究: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三、拓展提高:1.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有点瘪吗?2.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本的道理。

四、感恩达标:1、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C、养料D、二氧化碳2、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3、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5、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C、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7、血红蛋白是一种的蛋白质,特性:。

贫血患者需要多食用含和丰富的食物。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I)【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难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导学过程】【情景引入】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学习提纲】1.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食品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哪些?【新知探究】一、食物的消化(一)消化概念。

食物在内分解成可以被的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问题:(1)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有甜味吗?食物在口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2)各试管分别模拟了口腔中的什么作用?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如何设置实验变量?2.提示: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等混合物,向其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0C。

3.制定计划⑴本小组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⑵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改进的地方?⑶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三)消化系统的组成1.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供能给人体选用,有哪些器官来完成这个任务呢?消化道:、、、、、、消化系统唾液腺:分泌肝:分泌消化腺胰腺:分泌肠腺:分泌胃腺:分泌2.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口腔、部位被逐步消化,分解成。

人教版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本节有游戏“找朋友”、"龋齿发生率的调查"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三项活动。

这三项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易得,在教学前作好安排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情况,课堂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并了解患龋齿的同学形成龋齿的可能原因。

在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讨论、总结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和形成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消化系统的组成在七年级上曾经学过,根据课时的要求将小肠的结构及实验提前。

进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时,不仅应要求学生明确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的哪些部分,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和比较"有皱襞和绒毛的"模型和"无皱襞和绒毛的"模型的内表面积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制作的模型中,皱襞是纵向的,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实际上皱襞是横向环状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牙齿的结构、龋齿发生的过程、小肠的结构、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腺消化液头套牙齿模型小肠结构模型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填写实验报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能记住食物的消化过程。

3.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二、学习重点:1.记住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记住食物的消化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学习难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准备、独立看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汇报、当堂测评。

五、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______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________ 、。

4、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 ,在此部位起作用的消化腺是。

二、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活动一、淀粉的消化A、淀粉从消化道哪里开始消化?__________,最后彻底消化在消化道的哪个器官?__________B、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哪种消化腺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淀粉先被分解成什么?_____________,最后被分解成什么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蛋白质的消化A、蛋白质从消化道哪里开始消化?_________,最后彻底消化在消化道的哪个器官?_________。

B、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哪种消化腺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蛋白质最后被分解成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




消化腺
四,巩固训练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总结归纳
完成同步学习P20自主探究和即时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时 间
xx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内部结构。
想一想:
1,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哪个部位消化最彻底?消化的主要器官(主要场所)
2,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化的概念和消化液的作用
设问,到底什么是消化?哪些物质需要消化呢?
写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它们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讲述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探究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P30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思考回答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
教学难点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各包括那些结构?
2、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什么是消化?哪种营养物质最先被消化?
4、消化酶主要存在于什么器官中?淀粉、蛋白质、脂肪从哪开始被消化?
5、消化道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的蠕动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