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1溶解现象》练习(解读

合集下载

(2021年整理)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

(2021年整理)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

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初三年级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物质构成奥秘》单元综合检测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物质构成奥秘》单元综合检测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检测题及答案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纯净物②化合物③无色无味④氧化物⑤单质⑥具有可燃性⑦凝固点是0℃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是纯净物B.氧气的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C.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是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

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4.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256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B.倾倒液体试剂时,瓶上标签应向着手心C.加热试管前要将外壁擦干D.用漏斗过滤液体时,液面稍高于滤纸边缘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7.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由()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发生分解形成的C.铁汽化形成的 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8.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在实验室中,收集的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9.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B.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10.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现其体内含有的角鲨烯(C30H50)有抗癌作用。

精品解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 物质的溶解过程 单元检测(解析版)

精品解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 物质的溶解过程 单元检测(解析版)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物质的溶解过程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溶质研细能增加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快溶解速率。

故选D。

2. 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C.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答案】C【解析】【详解】A、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B、碘能溶解在酒精中,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属于溶解;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属于乳化作用;D、硝酸接能溶解在水中,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属于溶解;故选:C。

3.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错误的是A. 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B. 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C. 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D. 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熟石灰价格便宜,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A正确;B、室内起火马上不应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应先拉电闸,故B错误;C、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煮沸是软化水常用方法,蒸馏是净化水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故C正确;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故D正确。

4. 化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用灼烧法法鉴别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答案】B 【解析】【详解】A、洗涤剂对油污起乳化作用,能较好的起到对油污的清洁作用,故此说法正确;B、电源开关的使用可能会引燃煤气发生爆炸,故此说法错误;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此说法正确;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灼烧时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使表面变黑,灼烧金则没有反应,故此说法正确。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六章《溶解现象》章节练习题暨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六章《溶解现象》章节练习题暨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六章《溶解现象》章节练习题暨课堂练习6.1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一、预习检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叫做溶液。

2、取少量的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晶体、少量泥土、面粉、以及食用油分别放人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 ___ ,得到的溶液呈无色的是___ __,能得到紫色溶液的是_____ ___3、生活中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蔗糖C、植物油D、木炭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C、溶液都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二、课堂检测(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乳化作用油污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入乳化剂(洗洁精)后,油污能以小液滴(肉眼看的见)的形式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仍然是乳浊液),从而把油污洗去。

问题:用洗洁精和汽油洗油污的原理?用汽油洗油污的原理用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用热水洗油污的原理举例生活中的乳化现象三、课后检测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B、蒸馏水C、白酒D、汽水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碳酸钙与水B.碘与酒精C.菜油与水D.沙子与水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4、下列各项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5、下列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溶液的是 ( )A.空气稀硫酸B.海水牛奶C.液氧石灰水D.氯化钠碘酒6、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A、会沉降出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会增加7、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A、相同的B、不同的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D、无法确定8、一杯蔗糖溶液,实验测得其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g/cm3,则a和 b的关系 ( )A.a=b B a>b C.a<b D.无法确定9、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溶解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溶解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溶解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沪教版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S -32 Fe -56 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 25H 51COOH 。

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 、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3.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的体积很小4.化学方程式aCH 4+bO 2 cCO 2+dH 2O 中化学计算数b 是 ( )A 、1B 、2C 、3D 、45.镍氢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NiO(OH) +H 2 2Ni(OH)2。

则Ni(OH)2中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B 、+3C 、+2D 、+16.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 )A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B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所C 、洗碗筷时不间段地冲洗D 、洗手、洗脸、刷牙不随时关龙头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 、食盐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C 、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D 、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9.下列做法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A 、自行车脏了用清水洗不及时擦干B 、切完瓜果蔬菜的菜刀搁着待下次用前再洗C 、搪瓷铁盘表面搪瓷脱落后用水冲洗D 、在铁栏杆上涂刷油漆10.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 )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熟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1.现有20ºC 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A 、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B 、温度不变加10克水 ( ) 放电 充电C、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12.下列有关溶液(固体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物质0℃20℃30℃50℃80℃温度甲13.3g 31.6g 36.2g 85.8g 169g乙35.7g 36.0g 36.2g 36.5g 37.1g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D、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用洗涤剂洗去试管壁上的植物油,是因为植物油溶于洗涤剂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用水可以鉴别汽油和酒精16.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A、1∶2B、2∶1C、4∶3D、3∶117.欲使80g 10%的食盐溶液变成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溶剂蒸发掉36gB、将溶剂蒸发掉40gC、加入80g 10%的食盐溶液D、加入8g食盐18.某物质(仅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要小二、填空题1.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①4个碳酸根离子;② 3个甲烷分子;③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④石灰石的主要成份;⑤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⑥水银;⑦铁置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题2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题2 沪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冰加到水中B.植物油加到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D.面粉加到水中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A.可溶解于水B. 可以溶解油污C.有乳化功能D. 可以稀释油污5.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蔗糖溶液B.食盐溶液C.酒精溶液D.硝酸钾晶体6.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7.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8.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2.FeCl3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3.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

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

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4.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5.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而不。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教版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教版

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3·泸州)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味精D. 芝麻油2.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 碘酒B. 澄清石灰水C. 硫酸铜溶液D. 白酒3.(2012·泰安)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4. 如右图所示,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入试管中与固体充分接触。

可以使U形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的液、固组合是()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硝酸铵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5.(2012·兰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 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6.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7. 20 ℃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B.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C.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D. 该澄清溶液加水后变为不饱和溶液8.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B.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3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质D. 40 ℃时,将饱和KNO3溶液降温至20 ℃,一定有晶体析出9. 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硝酸钾10. 某温度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 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第6章溶解现象》一、选择题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C.食盐 D.酒精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把某密闭容器内的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升高到8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不变 B.溶液质量不变C.溶液仍饱和D.变成不饱和溶液4.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这表示()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D.20℃时,100g水中溶解7.4g氯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5.啤酒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6.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溶解7.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B.t2℃时,A、B饱和溶液中含A、B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8.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A.有乳化功能B.可溶解于水C.可以溶解油污 D.可以稀释油污9.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10.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A.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 B.盐水溶液能导热C.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D.盐溶于水产生热量11.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A.80g B.40g C.400g D.100g1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A.1:2:3 B.2:3:1 C.3:2:1 D.1:3:213.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无色透明、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1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15.T℃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16.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A.无变化B.A处升高,B处下降C.A、B两处都升高D.A处降低,B处升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7分)17.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①石灰水;②盐酸;③食盐水;④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⑤医用酒精.18.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加水;④加硝酸钾;⑤蒸发溶剂.请用序号填空.(1)能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能减小熟石灰溶解度的方法是.(3)能提高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是.19.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0.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右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我能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kJ的能量.(3)现要配制10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kg.2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1)我市某盐场测得: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选择(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9分)22.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一块较大的塑料块在液面上漂浮,当时溶液的温度约为60℃,室温为20℃,然后小明将溶液冷却,开始观察.请你说出小明可能会看到的两个现象,并用所学到的理化知识予以解释..23.我国的某某自治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碱产地之一,每年的冬天湖底有纯碱晶体析出,夏天可见食盐从湖中析出,试解释其中的道理.24.高山上煮鸡蛋难以煮熟,结合所学的有关溶液知识,可采取什么办法煮熟鸡蛋?.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25.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做过植物油在水中溶解性实验后,试管内壁沾有油污,请你设计洗涤这支试管的方法.(2)家中有两杯无色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纯净水和食盐水,除了尝味道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26.氢氧化钠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固体.为配制100g2.5%氢氧化钠溶液,某伺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称取2.5g固体氢氧化钠溶液:在天平两端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纸片,然后在左盘放2g砝码游码拨至0.5g处,往右盘中加固体氢氧化钠至天平平衡.(2)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100mL水,然后将氢氧化钠加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加边搅拌.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四处错误:①;②;③;④.27.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克,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试管中有少量NaCl未溶,KN03全部溶解,有多量Ca(OH)2未溶.实验结论: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28.在一定温度下,将15g硝酸钾全溶于60g水,所得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三份:(1)取第一份,放在密闭容器中,将温度升高到7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取第二份,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g水;(3)取第三份,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二倍(此时溶液还未饱和),可再加硝酸g或蒸发g水.29.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g样品,放入盛有132.7mL稀盐酸(密度为1.1g•cm﹣3)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里物质质量变为159.4g,试计算:(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2016年单元测试卷(某某省某某市连城县宣和中学)(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C.食盐 D.酒精【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和水形成溶液,判断一种物质能否和水形成溶液主要是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解答】解:白醋、食盐、酒精等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两部分组成的混合物.【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液未达到饱和就已很浓,有些物质的溶液即使饱和却仍然很稀,所以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错.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故选B.【点评】本题易错选C、D.造成错选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3.把某密闭容器内的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升高到8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不变 B.溶液质量不变C.溶液仍饱和D.变成不饱和溶液【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两种情况:温度升高和温度降低分析解答.【解答】解:把一密闭容器中的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改变温度,若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和溶剂的量都不改变.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抓住改变温度包括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再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即可.4.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这表示()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D.20℃时,100g水中溶解7.4g氯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解答】解:A、20℃时,l07.4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故A错;B、20℃时,氯酸钾在100g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B错;C、缺少温度限制,故C错;D、在20℃时,7.4g氯酸钾溶解到l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中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不符合溶解度的含义.5.啤酒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打开瓶塞的过程是瓶内压强的改变过程,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溶解度的改变;瓶盖打开后啤酒自动喷出来,说明压强减小后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的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溶解【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到10℃,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升温均无KCl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D、加入少许氯化钾钾晶体不溶,说明加入的氯化钾没有溶解,说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7.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B.t2℃时,A、B饱和溶液中含A、B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解答】解:A、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如果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A、B饱和溶液中含A、B两物质的质量相等,如果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A、B饱和溶液中含A、B两物质的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A会析出晶体,B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8.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A.有乳化功能B.可溶解于水C.可以溶解油污 D.可以稀释油污【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解答】解:A、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所以正确.B、洗涤剂是否溶解于水与去油污无关,所以错误.C、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是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不是利用洗涤剂来溶解油脂,所以错误.D、洗涤剂不是有机溶剂,不能稀释油脂,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去油污有三种方式,一是运用溶解原理,二是运用乳化作用,三是通过化学反应把不溶性的固体变成可溶性的固体,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区分.9.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逐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故选项错误;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故选项错误;C、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瓶内各部分溶液的密度度相同,故选项正确;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不论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不会自动分离,故瓶底不会有固体析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A.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 B.盐水溶液能导热C.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D.盐溶于水产生热量【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根据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后溶液的性质发生的变化考虑.【解答】解:如果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后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凝固点降低,使冰雪很快融化.故选C.【点评】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11.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A.80g B.40g C.400g D.100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利用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所配制的甘油溶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可计算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溶质甘油的质量.【解答】解: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g,所需甘油的质量=500g×80%=400g故选:C.【点评】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已知其中任何两个量,都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1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A.1:2:3 B.2:3:1 C.3:2:1 D.1:3:2【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其涵义是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氯化铵,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其涵义是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氯化铵,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50g:100g:(50g+100g)=1:2:3.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无色透明、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洗涤剂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乳浊液,乳浊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水、酒精、汽油等都可以做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对于不同的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解答】解:A、洗涤剂一种均一的、稳定的乳浊液,乳浊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无色透明、均一的、稳定的液体,还可能是水.故选项错误;C、水、酒精、汽油等都可以做溶剂,故选项错误;D、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此本题有条件.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乳化现象和溶液的特征,又考查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推出需要的仪器.【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15.T℃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保持溶液的温度T℃不变,对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水,不饱和溶液逐渐变成饱和溶液;至饱和时蒸发水,氯化钠随之析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解答】解: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并且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对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不变,至最终饱和;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随之减少,饱和状态不变.16.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A.无变化B.A处升高,B处下降C.A、B两处都升高D.A处降低,B处升高【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与U型管相连通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受到小试管加入物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向小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有明显变化现象.一是气体的量发生变化;二是温度变化,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解答】解:导致压强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气体的量发生变化;二是温度变化,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故选:D【点评】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反应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溶液中考要求解读1.了解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及物质溶于水后性质的变化。

2.理解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能进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3.学会溶液的配制。

4.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识要点1.溶液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物,溶液中的物质都是以_______或_______的形式存在。

硝酸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

物质溶于水后,沸点_______,凝固点_______。

2.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是_______体、_______体、_______体,溶剂一般为_______体,未指明的溶液其溶剂为_______。

溶液质量=_______质量+_______质量,溶液体积一般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3.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步骤有①_______、②_______(或_______)、③_______。

在②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在③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

4.溶质质量分数(w)=_______×100%,溶液质量=溶液的_______×溶液_______5.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物质使油的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_______,加入的物质称为_______剂。

命题回顾及趋势本节主要考查溶液组成、特征及与水比较性质的不同,乳化现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以及溶液配制的步骤和配制所需的仪器等。

应对策略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质、溶剂的组成,知道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的现象和溶液的性质;知道什么是乳化;联系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学会溶液的配制。

例题精析例1 下列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水是一切溶液的溶剂C.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D.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的质量越大【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同样无色透明的液体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A不正确;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还有酒精、汽油等,B 不正确;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不止一种,如海水,所以C正确;一定量的溶剂中,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任何物质,故在溶剂中加入固体溶质到溶液达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就不再增加,所以D不正确。

【答案】C例2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解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降低,从操作失误上分析主要是固体称量偏少或取水偏多。

天平称量时,若未使用游码,则左右盘砝码和药品质量相等;量筒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值,取水偏多;量筒量完后水未全部倒入烧杯,则所配溶液中水偏少;已配好的溶液不管倒出或洒出,剩余溶液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

【答案】B例3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解析】根据题意,加压后仅右侧水进入左侧而减少,而溶解在水中的溶质没有改变,所以右侧溶液质量减少,质量分数升高。

【答案】B中考失分点1.溶液稀释中浓溶液和水的质量、体积计算。

例1蓄电池中电瓶液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22 g/cm3),若要配制5L30%的硫酸溶液,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_______mL,需加水_______mL(取整数)。

【错解】1015 3985【错解分析】在有关溶液稀释计算所加水的体积时,学生易忽略不同液体的体积不可随意相加减的原则,当计算出浓硫酸体积时,而直接用所得稀溶液减去浓硫酸算水的体积5000 mL-1015 mL=3985 mL.【正确答案】 1015 4232 (5000 mL×1.22 g/mL-1015 mL×1.84 g/mL=4232 g)2.溶液配制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

例2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_______g,需水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 g/cm3)(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配制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匙和胶头滴管。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他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1.4%(填“>”、“<”或“=”)。

【错解】 (3)<【错解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正确操作。

学生由于对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不能联系实际分析出称和量的过程出现偏差的原因,天平在未调平(如指针偏右)或物码放反等情况时,会分别使称量的固体实际量偏大、偏小,而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若俯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比理论值大。

【正确答案】 (1)2.1 147.9 (2)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3)>同步精练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2.(2011连云港)配制100g溶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水的密度近似看作lg/cm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滤纸上称量B.俯视量筒刻度读出所取水的体积C.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左盘称量D.将94mL水倒入盛有6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搅拌溶解3.(2011徐州)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置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以变成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4.下列对于溶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和气体B.溶质只能是液体和固体C.溶质只能是气体和液体D.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6.(2011淮安)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A.①②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①⑤7.将10g36%的浓盐酸稀释成15%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是 ( )A.11g B.13gC.14g D.16g8.将13 g锌放入146 g 10%的盐酸中,反应完毕后,氯化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6.94% B.17.15% C.16.89% D.19.49%9.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

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1% B.30% C.35.2% D.38.6%10.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 ) A.4 g氯化钠和16 g水B.16 g 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C.10 g 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D.14 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1 g氯化钠11.把70% HNO3溶液(密度为1.40 g/mL),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等于35% B.小于35%C.大于35% D.小于或等于35%1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13.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 g 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500 g B.400 g C.200 g D.100 g14.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

因为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所以常用于配制营养液。

小强要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_______g;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计算、_______、_______;玻璃棒在配制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______kg。

(2)要配制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17.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

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 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g。

现用5700 g 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 g溶液)方法一:用5700 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g;方法二:将5700 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 g),分三次漂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