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教案)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新课讲授:一、概述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
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
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婴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运动系统正在迅速发育和成长,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点。
了解和理解这些特点对于父母、教育者以及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婴幼儿。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1. 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快速的成长和组织重塑。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对于环境刺激非常敏感,对于运动的刺激尤为重要。
此时期内,婴幼儿会逐渐掌握和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翻身、爬行和坐立。
这些动作对于他们后续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2. 骨骼和肌肉系统在婴幼儿期,骨骼系统还在不断发育,骨骼的弹性和骨密度较低,需要得到适当的刺激和负荷才能促进骨骼的发育和成长。
肌肉系统同样也在快速发展,肌肉纤维逐渐增多,力量和灵活性增强。
然而,由于婴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还未完全发育,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 运动感知和协调婴幼儿通过感知和运动来和外界进行互动和沟通。
他们对于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输入非常敏感,并逐渐学会利用这些感觉刺激来进行运动控制。
然而,在婴幼儿期,运动感知和协调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多样的运动经验来激发和发展。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运动机会和足够的刺激来促进婴幼儿的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4. 心肺系统婴幼儿的心肺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和发展。
他们的呼吸和心率较快,代谢活动也比成人更为频繁。
由于心肺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婴幼儿在运动时需要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5.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婴幼儿期也在逐渐发展和强化,但相对成人而言仍然较为脆弱。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对于外部病原体的侵袭相对较为敏感。
因此,在婴幼儿进行运动时,父母和教育者需要特别关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以防止疾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婴幼儿运动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成长、运动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心肺系统的成熟以及免疫系统的脆弱性等。
系统解剖学-教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教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程课程编号: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总学时:51周学时:开课时间: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授课教师姓名:教案4教学目的:1.了解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掌握人体的分部和系统。
3.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重点内容及突出方法:1.人体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2.解剖学的分科。
3.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4.常用解剖术语,包括标准解剖姿势、面、轴和方位等。
5.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如发生发展的观点、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的观点等。
教学过程:1.人体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定义(5分钟)。
2.解剖学的分科(5分钟)。
3.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5分钟)。
4.常用解剖术语(20分钟),包括标准解剖姿势、面、轴和方位等。
5.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5分钟),如发生发展的观点、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的观点等。
教学后记:在第一课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但缺乏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应该从兴趣入手,用活泼生动的话题引导同学们的研究积极性。
同时,应该重点讲解空间方位,包括人体解剖学姿势、轴和面术语等。
在运动系统骨学总论课中,重点是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的讲解,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骨的构造和功能。
骨是人体器官之一,具有形态和功能,血管和神经分布,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并具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长骨是指长度大于宽度的骨,如肱骨和胫骨;短骨是指长度、宽度和厚度相近的骨,如腕骨和跟骨;扁骨是指平板状的骨,如胸骨和骨盆骨;不规则骨是指形状不规则的骨,如颅骨和脊椎骨。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血管和神经也分布其中。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薄膜,骨髓填充在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6、学生指明读课文。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板书2:(二)心脏的主功能
教学步骤:
1、教师边问边板书,然后开始阅读课文:心脏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
2、教师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自由回答问题。
板书:心脏的主要功能: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它能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全身循环往复的流动。
课时教学计划
年月日节数第周
前提
测评:
1、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2.关节的构造及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3.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题
第一节运动系统(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
教育目标
一、掌握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应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的理论依据。
二、在初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从学前教育的特点来学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中血液循环系统起主要的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遍布全身的封闭式的管道系统。
板书:第二节循环系统
1、教师提问:
问题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问题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指明读课文。
3、教师又范读有关学血管的分类,为以下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血管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讲完了以后,教师简单地讲淋巴系统。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教案)《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三)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
(举例:牵拉肘)λ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λ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
(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3.血液循环系统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
(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运动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通过协调合作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的设计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解剖学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为进一步学习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康复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肌肉、骨骼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辨认主要骨骼和骨骼关节;3. 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和运动机制,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4. 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规律;5. 学习常见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骨骼系统1. 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主要骨骼的命名和位置;3. 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4. 骨骼系统的发育和生长;5. 常见骨骼系统疾病的病因和预防。
第二节:肌肉系统1. 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分类;2. 主要肌肉的名称和位置;3. 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4.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5. 常见肌肉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三节:关节系统1. 关节的结构和分类;2. 主要关节的名称和位置;3. 关节的运动规律和功能;4. 常见关节系统疾病的病因和预防;5. 关节的保护和保养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物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运动系统的运作原理。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系统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运动系统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2024年幼儿运动系统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课件

2024年幼儿运动系统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掌握幼儿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幼儿运动系统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能够对幼儿运动锻炼进行科学指导。
3.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运动系统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幼儿运动锻炼的科学安排。
教学重点:幼儿运动系统生理特点,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幼儿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幼儿生理学》第6章内容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运动锻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运动系统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幼儿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和挂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幼儿运动系统的结构。
3. 知识讲解:a. 幼儿骨骼发育特点:骨盆、脊柱、四肢的生长发育规律。
b. 幼儿肌肉发育特点:肌肉体积、力量、耐力的变化。
c. 幼儿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如骨折、脱臼、肌肉拉伤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科学安排幼儿运动锻炼,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设计一份针对幼儿的运动锻炼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a. 骨骼发育特点b. 肌肉发育特点c.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2. 幼儿运动锻炼的科学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幼儿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
b.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c. 设计一份针对幼儿的科学运动锻炼计划。
2. 答案:a. 参见教材第6章内容。
b. 参见教材第6章内容。
c. 示例:每日进行1小时户外运动,包括跑步、跳绳、拍球等,注意运动强度适宜,避免过度疲劳。
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运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学习运动系统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3. 掌握解剖学上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物质1. 实验器材:解剖模型、手术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等;2. 实验物质:乙醇、盐水、组织标本等。
三、实验内容1. 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和解剖肌肉系统的组织结构;3. 探究关节系统的构造和运动方式;4. 分析神经系统与肌肉的联系和协调;5. 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器材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2. 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整洁,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3. 学生要注意实验的时间安排,完成实验内容;4. 实验结束后要归还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面等。
六、实验评测本实验课采用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评测。
学生需要完成实验内容,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通过评阅实验报告和观察实际操作,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
七、延伸阅读1. 《解剖学教程》;2. 《运动系统解剖学》;3. 《人体解剖学》。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征,为今后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知识水平。
【文章结束】第二篇示例: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名称:人体肌肉解剖实验2. 实验仪器与材料:解剖刀、手套、解剖骨架模型、实体肌肉标本3. 实验步骤:(1)观察解剖骨架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卫生学》教案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
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
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
(举例:牵拉肘)
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
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
(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
3.血液循环系统
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
(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
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