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9《一面》南林小学熊军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9一面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9一面
3.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知识。
2.设置富有思考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和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具,我成功地为学生创设了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和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这种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关爱与友谊的美好。
3.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设置阅读感悟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境教学、情感教学和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
2.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具,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深入体验人物情感。
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关爱与友谊,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创设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一面》教案(45)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一面》教案(45)
生:说明“鲁迅”这两个字早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师:是!这就是鲁迅!他是地位崇高的革命导师,早已经深刻地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师板书:地位崇高 革命导师)
师:这样的阿累,卑微到了尘土里的阿累,遇到了像高山一样的巨人鲁迅先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第三部分:感受动人的“一面”
(生读)
师:“两本”可以略略重一点点,“一块钱”,再读轻一些,带着奖励似的微笑读。
(生读)
师:这就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卑微青年和如泰山般高大的鲁迅先生的“一面”。这一面只有三五分钟,只说了三五句话,但是,因其理解,因其尊重,因其体贴,而深深地激励了一颗年轻的灵魂。一面,成为了永远的纪念。
(板书:尊重慈爱)
师: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的心境。
生:窘。
(师板书,强调拼音)
师:被人尊重难道不好吗?
生:阿累觉得自己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尊重,他平时总受欺负,他很自卑。
师:他为何自卑?
生:他没有地位,穷困,连一本书也买不起。
(板书:卑微穷困)
师:可是,这个卑微的年轻人,除了卑微外,也还有另外的特质呢。请读17段。
(生读)
《一面》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导入
师:王菲唱《传奇》,只在——
生:只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师:是,有些相遇会成为终生的铭记,甚至激励。请翻到书第10页。请大声,深情地朗读。
(生读课文结尾部分)
师:这里的“我”就是作者阿累,先生就是鲁迅。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请阿累写点儿纪念文字。阿累和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几分钟的相遇时间。但,阿累就写成了这篇著名的《一面》。
师:注意长辈的语气,诚恳,读得要慢。面带微笑地读,带着慈爱的眼光去读。
(生再读。带着表情再读)

课文《一面》原文

课文《一面》原文

课文《一面》原文山东还有那么多忆苦思甜的鲁西北老区要强吗?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我,无论是研究还是前行,我都时时盯着。

并不是因为我要把所有老区全张贴上耀眼的标签,而是因为脑海中有个模糊的轮廓,似乎有一面老区耿耿于怀的旗帜在煦风中飘扬。

走访了很多位老同志,我发现他们不认可所谓“老区”这个词。

他们说:“我们这辈子,没有出过这个鸟样的地方。

”虽然我知道这是他们当初被世态所累、被命运所压引起的,到底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承认呢?他们听过我是地方出生的,于是说了另一种话:“那你也是乡下人。

”似乎发出的听众因此把我的住宅变成了“农村别墅”。

然而作为为乡下人的我,也强行晃动了一下尘封的大脑。

似乎我的志愿是给你们的指静脉应用技术让我和至亲朋友的内心世界摒弃牢笼,盖戳自己的权威,把握自己的命运。

而在你们心中,这样的一个目标是不成熟或者娇惯被人事物摆布的“乡巴佬”。

这个词从出世开始就一直隐藏在我的脑袋中,无法快速地释放。

此外,老区那样的人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做出任何的反应来。

可能是为了避免弄坏了与他们同样的命运。

不久前,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鲁西北老区中,老人们的内心世界依然丰富多彩。

尽管时间年华已逝,他们还在坚守着一片土地。

他们用手中的锄头耕耘着山川河流,日复一日地工作,为了农田的产量能增加几石粮食,他们不敢开枪投降。

这是一面耿耿于怀的旗帜,挡住了试图逃离、甘当“农民”自愿受罪的路,为了亲手种下的粮食每一亩米都要向别人证明这是他们的。

他们说农田是笼子,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承认的标志,一个完整的人格背后有一片自己敬意的土地。

然而,他们绝对不喜欢被人叫做“小地主”、所谓“农民同志”。

这些词语在他们眼中充满了贬义,沾满泥泞的羽翅。

在他们追求自由意志的进程中,在曾经的家乡、受尽磨难的土地上,定居不世故的人们只能用“砖头”“敌人”来形容那片大地。

这些词语片刻间变成了他们内心的“锁链”。

他们知道这不过是一面耿耿于怀的旗帜,霸占他们每一个关注他们事情的灯光,引导他们的思绪不怠慢。

六年级一面教学设计

六年级一面教学设计

六年级一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设想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人物风采,今天我要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

《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

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因此,教学《一面》时,我抓住文中所蕴含的数字玄机,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品质上的作用;要采用对话、朗读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在个性化的阅读交流中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领悟到“五个称呼”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熟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加强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学习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此外,补充有关背景介绍,以便更好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物风采,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特点制定以下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并能从外貌描写里了解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体会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设置情景辅助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速读、复述、反复朗读,列表讨论分角色朗读的学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进程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一)整体感知、1、屏幕显示数字1——6(设疑)2、导入(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感到希奇,数字和文本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关系,用此疑问引出《一面》)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肯定可以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数字的有趣答案。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一面》教案(23)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一面》教案(23)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说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与同桌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面之缘,终生难忘。

以至于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这是作者阿累为了怀念鲁迅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是,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呢?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

2024年六年级《一面》人教版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一面》人教版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一面》人教版上册语文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进行文本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1.1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1.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进行文本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插图中的内容。

1.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面”的故事。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并查找相关资料。

3.合作探讨3.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合作探讨,理解作者的情感。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4.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课堂练习5.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5.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6.拓展延伸6.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面”的故事。

6.2组织学生进行“一面”主题的写作活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进行文本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

4.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活动,提高了写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2年小学《一面》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2年小学《一面》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2年小学《一面》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个人民教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一面》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面》原文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jiào)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1]。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书脊上赫(hè)然印着“鲁迅译(yì)”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我有些懊(ào)悔自己的莽(mǎng)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niǎn)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suō)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并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 躲雨、看书。 经过: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 鲁迅先生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 响。
1932年秋天的 一个中午
内山书店 接班还要等半 个钟头 天冷 阴雨 买书钱 不够 我买到了书
阿 累
俯 首 甘 为 鲁 孺 迅 子 牛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 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 第二部分:写这“一面”对作者 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速读课文,归纳:
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 提示:找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按 时间顺序复述,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 • “我”到内山书店去避雨,在书店时 “我”想买《毁灭》但钱不够。在这种 情况下,鲁迅先生向我推荐《铁流》一 书,并把《毁灭》这本书送给了“我”。
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 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从 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 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 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 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话心ຫໍສະໝຸດ 情我的感受“你要买这 本书?”
立刻感到 受了父亲 的抚摩
感到严肃和慈爱
近景
面孔黄里带白,瘦 得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寸把长的头发;牙 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 须;黄色烟嘴,熏 黑了;微笑;点头。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特征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 鲁迅先生的“瘦”呢? •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 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 瘦! • 他的手多瘦啊!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突出了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 用三个字来概括——一是全 身的“瘦”,二是头发的“ 竖”,三是胡须的“一”; 说说看这三个字突出表现了 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远景 描写
瘦瘦的, 五十上下。
中景
面孔黄里带白, 瘦得教人担心, 精神很好;头发 约莫一寸长,直 竖着;胡须很打 眼,隶体“一” 字;正直而慈祥 的眼光;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局部细微描写




我的感受
疑惑敬佩 惊异、震 动 激动狂喜 感谢、 崇敬
“你买这本书 吧——这本比 那一本好。” “我卖给你,两 本,一块钱。” “哦!您,您 就是——” “我那一本, 是送给你的。”
“疑 惑”“不 平常的人” “惊异地 望” “结结巴” “欢喜得快 要跳起来” “鼻子里陡然 一阵酸”“恭 敬地鞠了一躬”
• 小组讨论: •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 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 起头呢?
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 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 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 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 “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 不屈的力量源泉。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谈一谈:学习了《一面》后,你对鲁 迅先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鲁迅有着热爱劳动人民和 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 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 同理解吗?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总结:
本文详细地叙述 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的 一次会面经过,并从 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先 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突出了鲁迅先生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顽 强斗志和革命精神。
• (3)我很惊异地望 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头上 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 烟嘴,安烟的一头已 经熏黑了。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之处?
• 相同点:都突出了一个字
“瘦”
不同点:
•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 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 形象比较“模糊” 。 •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 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 气质。 •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 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我 鲁迅 内山老板 鲁迅先生低价卖 我书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 语句,仔细阅读,细心体会。
•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
──阴天,暗得很,只能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 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 的中国人。
• (2)他的面孔黄里带 白,瘦得教人担心,好 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 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 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 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