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_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学案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K12教育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K12教育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课件粤教版必修1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课件粤教版必修1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
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
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基本力量。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 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
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 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 经营 + 合作组织 + 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 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
◎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 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 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 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 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 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 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 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粤教版必修1答案:形变 运动状态 相反 相反专题突破 力 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及示意图使物体发生______ 力的效果 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 滑动摩擦力:N f μ= 静摩擦力:max 0f f <<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_____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上产生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kx F =弹力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______、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绳、杆、弹簧的弹力的确定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 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范围:2121F F F F F +≤≤-合 分解方法 按实际效果分解 正交分解法 图解法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常用方法 解析法 图解法 正交分解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揭示的物理规律适用范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力的相互作用专题一 摩擦力的再认识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届高考考查的热点,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方向的隐蔽性、两类摩擦力大小计算的差异性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多变性,使摩擦力的分析成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中最棘手的问题。

1、正确理解运动、静止与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关系,区分两类摩擦力正常情况下,我们一谈到运动、静止、潜意识中是以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而恰好因此,使我们对“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同“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不能正确地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

谈到这里,我们应当强调“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是针对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而言的。

2、正确分析、计算两类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反向相反。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章末总结 精品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章末总结 精品

(3)抓住力的本质,不盲目“添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所以物体所受的每 个力都应该有相应的施力物体,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例3 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
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 2
图3 1 C.2
3 D. 3
解析 答案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本着先重力,再接触力(弹力、摩擦 力),后其他力的顺序分析. (2)明确研究对象,分清物体与“外界” 就是要把进行受力分析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清物体与“外 界”.受力分析时,只考虑“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力,而不考虑物体对 “外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也不要错误地认为:作用在其他物体 上的力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
(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F=kx
研究 物体 间的 相互 作用
产生:(1)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
静摩 (3)有相对运动趋势
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产生:(1)物体接触且 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
力 滑动
(3)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方向_相__反__
大小:f=μFN
研究 物体 间的 相互 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 等效替代 关系 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范围:|F2-F1| ≤F≤_F_1_+__F_2_

高中物理 第3章《第三章 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 第3章《第三章 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学过程】★重难点一、弹力与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直接法对于物体形状变化明显的情况,可由形变情况直接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如弹簧、橡皮筋产生弹力的情况.(2)假设法假设与研究对象相接触的物体施加了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判断受力情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说明二者之间没有弹力,若不矛盾,说明二者之间有弹力.(3)状态法将与研究对象相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没有改变,则无弹力作用,若发生改变,则有弹力存在.2.摩擦力(1)对摩擦力的进一步理解.①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并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2)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滑动摩擦力条件判断法:接触面之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静摩擦力(1)条件判断法:接触面之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2)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如果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存在摩擦力(3)摩擦力的计算方法.①静摩擦力:根据平衡知识求解.②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 N求解.3.弹力和摩擦力的对比特别提醒1.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的特殊方法(1)假设法;(2)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判断;(3)效果法;(4)相互作用法.2.摩擦力的“四个不一定”(1)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摩擦力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甚至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4)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还可以是动力.【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 k 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8.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2)若用原长为10 c m ,劲度系数为3.1×103 N /m 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最终长度是多少?(取g =10 m /s 2)【答案】(1)30N ;方向沿斜面向上(2)12c m .【解析】(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N mg f 306.05037sin 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__知识点总结_典型例题_专题训练_模拟试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__知识点总结_典型例题_专题训练_模拟试题

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

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核心知识课标解读力的概念1 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 知道力的分类.重力的确概念 5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6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7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弹力的概念8 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9 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10 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胡克定律11 知道在各种形变中,形变越大,弹力越大.12 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13 对一根弹簧,会用公式f=kx进行计算.摩擦力的概念14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5 会利用公式f=μ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16 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17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间的压力成正比二力平衡18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19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和分解20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2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公式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3 熟悉力的三角形法.24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25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26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矢量和标量及运算27 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28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加法运算的普遍定则.受力分析 2 初步熟悉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知识梳理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板块一:基本知识点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的作用效果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大小:f=μN(注意N不一定等于mg)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实验)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思考三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作分力的基本操作:明确分力的方向——以合力为对角线分力为邻边构建平行四边形计算法求合力、分力的实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垂直于接触面)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根据运动状态分析:根据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七、重难点模型1、三力平衡模型2、斜拉模型3、斜面模型(见右图)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板块二:必须会做的题类型一:概念辨析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