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28.风筝【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6张PPT)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5:44:09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2021/8/132021/8/1320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32021/8/13August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
生字学习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8.风筝 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8.风筝 课件

huáng 惊惶 líng dīng
sè 瑟缩 xián wù
shù 宽恕 bǐ
丫杈
伶仃
嫌恶
可鄙
理解词语
虐杀: 虐待人而致死。 瑟缩: 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醒悟。 肃杀: (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惊惶: 惊慌。 可鄙: 令人鄙视。
理解词语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
憔悴: 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此指风筝色彩黯淡。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笑柄: 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初读感知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悲哀 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弄坏了弟 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 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 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使作者的内心非常沉重。
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
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 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 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 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 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
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
“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 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 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 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 这天空中荡漾了”。

冀教版语文六下课件28《风筝》课件.ppt

冀教版语文六下课件28《风筝》课件.ppt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不朽杰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华盖集》等16部
一、听读感知: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 中的一个词概括。
悲哀
课文围绕风筝主要些了哪几件事?
1、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2、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 到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风筝鲁迅忙儿拂草趁童堤长
—— ·
东放杨莺

风学柳飞 放归醉二
纸来春月
高 鼎 《
鸢早烟天 。,;,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为什么说是“不幸”?
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 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 子沉重起来,对旧“我”来说,良心 遭受了谴责。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 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这一幕,是指“我”撕毁了 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
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 “对于精神的虐杀”?
游戏出于儿童天性。因此不准 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把握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 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 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 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2张PPT)
风筝
生字学习
筝 zhēng风倘筝 tǎ缀ng 倘嫌若 zhuì点缀 惶 xián 嫌瞒弃 掷huáng惶惩恐 mán 隐瞒 虐 zhì铅 投掷 堕chéng 惩恕罚 蟹nüè 虐待 蜈 qiān 铅蚣球 duò 堕落 shù 饶恕
xiè 螃蟹 wú 蜈蚣 gōng蜈蚣
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句子解析
1.“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 章中的那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 大概十多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 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 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 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 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 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2021/8/132021/8/1320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32021/8/13August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

2021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风筝》教学课件

2021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风筝》教学课件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09教育网
作者简介
21岁的鲁迅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 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
学运动的基石。
么? 3、对于小兄弟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作者感到轻松了吗?你认
为这是为什么呢?
309教育网
课文学习
读11-12段,思考: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
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表达出“我〞怎 样的感情?
309教育网
感情线索
“我〞的感 可鄙气恨 情变化
悔恨
想补过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 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 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30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 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 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悲哀
小兄弟
惊呼跳跃
惊惶绝望
忘却
309教育网
课文学习
“我〞的“悲哀〞的内蕴:
小时侯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无异是“精神的虐杀〞。 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 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懊悔 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 〞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更是对这种普遍 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
309教育网
知识拓展
诗歌欣赏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风筝》公开课课件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风筝》公开课课件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 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 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 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初一,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 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 者的欢迎和喜爱。
(1881--1936)
鲁迅先生, 我想对你说: ……
体验反思
1.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式吗? 为什么? 2.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 为什么? 3.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4.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5.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你更喜欢文中哪个人物? 为什么?
精彩阅读
小兄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谁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什物
shí
惊 惶
huá nɡ sè
瑟缩
宽恕

shù
chà lí nɡ dīnɡ xiá n wù
丫杈 掷
伶 仃 虐杀
模样
嫌 恶
duò
可鄙

zhì nü è

苦心孤诣
惩罚
qiá o cuì mú
dànɡ yànɡ ché nɡ
憔 悴
荡 漾
“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 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精神的虐杀的一 幕具体指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种 行为?为什么?
猜一猜:
天上一只鸟,
用线拴得牢。 喜爱微风吹, 害怕大雨浇。
龙头蜈蚣
大金鱼
飞 龙
红蜻蜓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冀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8风筝》PPT课件 (2)

冀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8风筝》PPT课件 (2)

2019/5/20
13
句子解析
2.“精神虐杀”是什么意思?哪一幕是“精神虐杀”的一幕?
第四自然段 大家读一读,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019/5/20
14
句子解析
“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 留心。”
请你合理想像一下小兄弟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2019/5/20
15
天真、活泼、聪明、瘦弱
“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
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 着深深的自责。
2019/5/20
16
五六自然段
鲁迅为什么对一件过了那么多年的事仍然不能释怀,看到风筝 是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仅仅因为这件事吗?
2019/5/20
17
补充材料
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早年曾经以优异成绩卡口如日 本学医。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 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也 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 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发现,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 子民,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 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
•冀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019/5/20
第一课时
1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 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 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 于“风筝”的故事。
3.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 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2019/5/20
11
句子解析
1.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章中的那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风筝》|冀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风筝》|冀教版 (
共16张PPT)
2020/8/19
生字学习
筝倘缀嫌惶 瞒 掷惩虐铅 堕恕 蟹蜈蚣
筝 zhēng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 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古筝
风筝
倘 tǎng
假使,如果。
倘若
缀 zhuì
1、缝。 2、连接。 3、装饰。
补缀 笔不停缀 点缀
铅球 铅笔
堕 duò
掉下来,坠落。
堕落
恕 shù
1、原谅,宽容。 2、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宽恕 恕道
蟹 xiè
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 ,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
螃蟹
嫌 xián
1、可疑之点。 2、厌恶,不满意。 3、怨。
嫌疑 嫌弃 尽释前嫌
惶 huáng
恐惧。
惶恐
瞒 mán
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
隐瞒
掷 zhìhéng
1、戒止:。 2、处罚,警戒。
惩前毖后 惩罚
虐 nüè
残暴。
虐待
铅 qiān
1、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 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 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 2、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筝的情景。(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我”作为兄长,竟不明就里,粗暴地剥夺了“小兄弟”游 戏的权利,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说这是“精 神的虐杀”。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
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这段话有什么含义? “小兄弟”全然忘却了,原来他偷做风筝时,自己也并 不认为正当,认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小兄弟” 的“不记得了”,反而加重了“我”的负担。这里有着一层 更深刻的含义:有的人对封建思想的奴役还未觉醒。这使作 者深感沉重和悲哀。
相信你还能说出 更多这样的句子, 试一试吧!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课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严于剖析自己,严于自省,往事、
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的人。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弄清“我”和小兄弟之间发生了哪些
28 风筝(zhenɡ)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
“风筝”的故事。(重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小兄弟” 的歉意。(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 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
现实中严冬的“寒冷”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
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带上 几分明丽的色彩。
然而我的惩(chéng)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 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 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 为什么说“我”“不幸”看到? “我”一向认为这样管小兄弟是对的,现在看到书
故事。 年少时,“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 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儿,行为十分粗暴。等到 成年后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醒悟过来, 认识到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时隔久远,“我”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
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二思:想一想,小兄弟全然忘却,然而“我的心只得沉 重着”,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个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 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人,不可能因为小 兄弟的忘却、无怨就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 过了,所以没有小题大做。
3.三品:品析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我”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
“我”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
不因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更不 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我”的心情是那么沉重, 可见“我”是多么严厉地反省自己,“我”的为人又 是多么严肃认真。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 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 惊异和悲哀。 “惊异”是因为在北京的冬季里竟然看到有人在放 风筝。“悲哀”是因为由物及人,看到风筝而引起对往 事的回忆,愧疚之情浮上心头。用“我”看到风筝后的 特殊感受,引出记忆深处的往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因为“我”知道了游
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 (nüè) 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 (qiān)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这一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幕是“精神的虐杀”?
(1)“这一幕”指当年“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的风
“我”要讨小兄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小兄
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 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 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 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拓展:
如果你像文中的“我”一样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呢? 示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赶紧承认错误,并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串珠问题: 1.读课文,弄清“我”和小兄弟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想一想,小兄弟全然忘却,然而“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是 否有点小题大做? 3.品析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从课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点击 听朗读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我”讨“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却全然忘却了,为
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把虐杀者的行为视为合情合 理,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
悲哀的,这是“我”心情沉重的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 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的阅读兴趣。
品析悬念
什么是悬念?
俗称“扣子”或“关子”,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
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 中。本文在开头设置悬念,目的就是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判断悬念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zhuì)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 温和……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从课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
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 “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课文结构
现在→风筝对于“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犯错
小兄弟:喜欢风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