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论文终稿

合集下载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论文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论文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论文摘要:井下采矿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井下采矿生产的安全。

因此,对于现代矿产企业而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升自身井下采矿技术水平;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化人才,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矿山事业的更好发展。

南方矿井的共性是构造复杂、多变,特别是目前许多矿井正处于进一步的老化中,主采煤层局部块段经常会发生储量断失的现象。

因此,积极寻找包括伴生煤层在内的薄煤层作为配采煤层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具有经济、施工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这是缓和接替、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确保资源不丢失的重要途径。

1 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有很多危险存在其中。

因此,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严格执行采矿资源开发要求,保证矿产资源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推动矿产行业的经济发展。

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很多矿产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还存有诸多局限性,导致有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于井下采矿工作中。

因此,在矿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矿产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

具体来讲,井下采矿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井下采矿技术较多目前,有很多种井下采矿技术,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不同采矿技术的应用方式和适用程度也不同。

例如,长壁开采技术作为最常见的井下采矿技术,通常在煤矿开采中应用,但在金属矿产开采中却没有较好的适用性,因为金属矿在储量和矿层厚度方面不同于煤矿,这时就需要结合矿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采矿技术。

1.2 井下采矿工艺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相比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来说,井下采矿技术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

通常在应用井下采矿技术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保证开采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场地较小等,相比于露天采矿,井下采矿技术的工作效率较低。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采矿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来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采矿工程的核心在于有效地从地下或地表开采矿物资源。

这不仅需要对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力学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掌握现代采矿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在采矿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地质勘探是采矿工程的前提。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矿床的位置、大小、矿石品位以及矿体的地质结构。

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采矿方法的选择对采矿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矿体的形态、规模和矿石的性质,可以采用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或联合采矿等不同的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选择采矿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

在采矿过程中,矿石的破碎、磨矿和选矿是提高矿石品位和回收率的关键步骤。

现代破碎和磨矿设备如高压辊磨机、自磨机等,能够更有效地破碎和磨细矿石。

而选矿技术如浮选、磁选和重选等,能够根据矿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效地分离有价值的矿物。

安全管理是采矿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采矿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多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坍塌、爆炸、中毒和机械伤害等。

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检查,以及采用先进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也是采矿工程中的重要议题。

采矿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因此,采矿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合理规划矿区布局、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等。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矿工程也在不断地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

例如,智能化采矿、无人采矿和绿色采矿等,都是采矿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一):浅析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论文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强化采矿工程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服务效果。

从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及服务对象四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有效对策,为我国采矿工程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而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也在逐渐增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1-4]。

采矿工程是一个工程应用较为明显,且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采矿工程专业扩招的同时,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也需与其共同发展[5-6]。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门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科实验室的教学水平,而实验室教学水平高低又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好坏[7-8]。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水利工程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9]。

1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人才培养的需要。

矿产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命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矿工程作为我国相对较传统的学科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及科研方面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10-12]。

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需要进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学生人数在大幅增加,同时采矿工程也由宏观的研究逐渐向细观研究方向发展,这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采矿产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采矿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能源的正常供应和使用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发生的问题比较多,有不少地方小矿仍采用较落后的炮采工艺,极容易引发各种生产安全问题。

在“黄金十年”期间,煤炭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大量的矿井进行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经过了资源整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资源兼并重组整合等一系列调整,大量的矿井转为基建矿井,进行了矿井施工建设,提高了矿井机械化程度,取消了炮采等落后的采煤工艺,基本普及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在全面提升产能、释放生产潜力的同时,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也遗留了一些问题。

主要集中在过去小窑开采造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开采随意,分布不规则,图纸资料位置不准确,采空区残留煤柱较多,积水积气及自燃发火情况不明,严重缺少相关资料等。

这些都对矿井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及安全成本。

随着浅部煤层的开采完毕,较多矿井转入深部煤层。

由此带来的瓦斯含量增高、煤与瓦斯突出、奥灰突水、矿压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另外,不少地区下组煤层煤质较上组煤层差。

特别是含硫量、灰分的增加、发热量的下降等,在有的地区较为明显。

受煤炭形势下挫影响,很多矿井通过配采改造,以优劣搭配方式,提高产品煤质;一井两面甚至多面生产,增加了井下生产系统的复杂度和管理难度;或者通过洗选提高煤质,才能达到市场需求,提高了生产成本。

2011年以后,伴随着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逐渐走远,煤炭生产行业的效益有所低迷,但是其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十足的发展,告别了2005年以前的陈旧落后生产工艺。

下面针对煤矿开采中的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分析说明。

1采矿工程及采矿技术特点1.1井下生产环境多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开采历史久远,在井下开采中,多为已开采的深层煤,煤质质量高,但技术需求更高,在生产中需要对技术进行改进。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综述与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综述与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综述与总结标题:基于机器学习的采矿工程优化应用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优化问题,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分析与应用研究。

综述了采矿工程优化的相关方法和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结合机器学习技术的采矿工程优化方法。

并通过实验证明机器学习在提高采矿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采矿工程优化、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效率、成本1. 引言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学科,其优化设计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矿山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采矿工程涉及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优化成为一项挑战,传统的优化方法往往无法针对大规模、复杂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逐渐应用于采矿工程优化中,以提供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2. 采矿工程优化方法综述2.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优化过程的算法,通过模拟基因的交叉、变异、选择等过程,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遗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开采方案、设计爆破参数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2.2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不断调整粒子的飞行速度和位置,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粒子群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巷道设计、地下水的排放与治理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搜索能力和效率。

2.3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模拟固体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通过模拟固体物质从高温到低温的退火过程,寻找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模拟退火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的生产系统安排、矿山供电系统设计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3. 机器学习在采矿工程优化中的应用基于已有的优化方法,我们可以结合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提高优化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问题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引入大量的数据和特征变量,提高优化算法的搜索能力和精确度。

采矿工程职称论文8篇

采矿工程职称论文8篇

采矿工程职称论文8篇【关键词】金属矿山企业安全增值效益经济贡献一、前言安全问题对于金属矿山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工作中,很多人只是关注到矿山事故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利益损失和负面作用,但是研究内容很少聚集到安全生产对整个矿山经济的增值作用,文章主要根据矿山企业的经营特征对的矿山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对矿山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二、分析矿山安全增值效益的相关理论安全效益主要是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来提升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通过少量的安全投资来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

矿山安全增值效益主要是矿山安全问题对其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和功能保障,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维护,不管矿山发生事故或者不发生事故,该种对国民生产的保障和维护保障功能都是存在的,且该种状况和矿山经济的运行状况有关,贯穿整个过程。

在一定层次的技术水平上,矿山的安全效益可以表示成,矿山安全效益=矿山减损效益+矿山增值效益+矿山的安全社会效益+矿山安全的心理效益。

其中的减损和增值效益属于安全经济效益的范围,其他部分是安全非经济效益的范围。

整个矿山企业在减少事故损失的过程中相应的会产生一部分经济效益,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整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保障安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为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维护和保障,相应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安全效益。

其次来分析职工技术素质的计算方式,可将其使用公式表现成,科技人员平均技术等级=∑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技术等级总人数,针对技术等级的设定,按照高级职称3年,中级职称2年和初级职称1年的标准来计算;其中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确定,例如,研究生文化程度5级,大学生毕业是4级等,以此类推。

分析矿山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根据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来定,例如,工人每周进行安全教育的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将其作为四分来计,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确定为3分,一月一次计2分,两个月一次只能计1分,超过两个月都没进行安全教育的不计分。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程毕业论⽂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 ⾯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可从事煤矿、铁矿、⾦矿、⽯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有⾊、化⼯、核⼯业、⾮⾦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利、铁道、地下、⼯程和环保部门的⽣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作。

以下是⼩编整理的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采矿⼯程毕业论⽂篇1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系列的⽅案论证⽐较,选择了适合⽴式矿井的开拓⽅式、采煤⽅法和各⽣产系统。

井⽥内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平选择了⽴井开拓⽅案,⾸采区的采煤⽅法采⽤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的运输,⽆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作⾯。

矿井⼀⽔平采⽤两翼对⾓式通风系统。

⽴井开拓;条带式;单⼀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式通风。

第⼀章: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

有时把矿⼭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属矿⼭或采煤矿井的⽣产建设的全局有重⼤⽽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向地下开掘⼀系列井巷,通⾄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选择合理的开拓⽅式,确定矿井的⽣产能⼒,按标⾼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式,进⾏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井开拓。

采⽤合理的采矿⽅法是搞好矿井⽣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般都是⽔平或者近⽔平的,在⼀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1)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1)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学生姓名专业学历层次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年月日3号黑体,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5个汉字所填内容为黑体3号固定内容为宋体3号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之中,以高科技为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所有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煤矿开采行业,是非常传统的重工业,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这些就成为了我们煤矿工作者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了,在煤矿开采中,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煤矿开采技术,为此,为了能够提高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对其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本文就通过从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在论述过程中,对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思路。

分析了当前煤矿开采中开采技术的重要性,探讨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对矿井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分析应用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 then we humans enter the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many areas being in the high-tech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 thus the same time, resources and has become a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all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is very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y , in order to be able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 to achieve a new century of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 which became mine workers we need to focus 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blem, in the coal mining , its most important core technology is coal mining technology , therefore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ts mining and extraction processes of security, we must keep to its coal min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 this article through from coal min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the coal mining process exists for a simple exposition and analysis, hopes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technology and problem-solving existing off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dea .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al mining in the current mining technology to explore underground mining of key technical issue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al mining technology;Development direction;Problems;Analysis目录1.前言 (1)2.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现状 (1)2.1 煤炭工业呈现多层次的生产技术结构 (1)2.2 煤矿开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2)2.2.1综采放顶煤技术 (2)2.2.2引进大功率综采设备日产万吨以上 (3)2.2.3大采高综采技术 (3)2.3 煤矿井工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4)2.3.1深井开采技术 (4)2.3.2“三下”采煤 (4)2.3.3困难条件下综采放顶煤技术 (5)2.3.4缓倾斜薄煤层单一长壁综采技术 (5)2.3.5乡镇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低 (5)3.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 (5)3.1 采煤方法和工艺 (5)3.2深矿井开采技术 (6)3.3优化巷道布里,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6)3.4三下采煤技术 (6)3.5 矿山压力控制 (6)3.6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7)3.7小煤矿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开采技术 (7)4.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1.前言煤矿开采方法及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煤设备能力的发挥、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树湾煤矿8Mt/a新井初步设计专业:采矿工程学习中心:姓名:目录摘要 (Ⅲ)ABSTRACT (Ⅳ)1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1)1.1 井田概况 (1)1.2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3)2 井田开拓 (6)2.1 井田境界及资源量 (6)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2.3井田开拓 (7)2.4 井筒 (10)3大巷运输及设备 (10)3.1 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10)3.2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 (11)3.3 主要运输大巷断面及支护型式 (11)4 盘区布置及装备 (12)4.1 采煤方法 (12)4.2 盘区布置 (15)5 通风与安全 (17)5.1 矿井通风 (17)5.2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9)总结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摘要榆树湾井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十分有利于超大型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在总结神华神东矿区设计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矿井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之路,简化地面布置,优化井下开拓部署,力争用较短的工期、较少的投资,把榆树湾煤矿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安全高效一流矿井。

关键词:榆树湾煤矿井田设计AbstractElm bay and rich deposits of double landownership reserves conditions good, very beneficial to building security and efficient Massive mines. in summary shenhua shendong Mi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guide to design is :insisted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safety is the center, efficiently into the pit, simplify the ground and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to deployment, with a short duration, less investment, the mining yushuwan a technological,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 coal mine safety1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1.1 井田概况1.1.1井田位置及交通榆树湾井田位于榆神矿区,一期规划区中部,是榆神矿区一期建设的重点煤矿,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乡和大河塔乡及神木县大保当乡管辖,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52'36"~110°01'2",北纬38°28'42"~38°35'56"之间。

按照国家计委2000年《关于陕西榆神矿区一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的批复》,井田北与曹家滩井田相邻,西与杭来湾井田相邻,东与西湾矿田为邻,南与柳巷井田和神树畔井田相邻。

本井田位于西包铁路神延段及榆神二级公路东南侧。

西包铁路北与神朔线、大秦线、京包线,南与西康线、陇海线相连,可达我国东部各省(区)及沿海港口;沿榆神公路可进入陕西省内“米”字型公路网,并向省内外辐射,因此本区交通状况良好,运输条件方便。

井田交通位置图见图1-1-1。

1.1.2自然地理1.1.2.1地形地貌榆树湾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区内大部分为典型的风成沙丘及风沙滩地地貌,以半固定及固定沙为主,植被较好,地势平坦开阔,仅在其东南部古庙梁~清水河一带地形高差较大,表现为典型的黄土冲蚀地貌,植被稀疏。

井田内图1-1-1 井田交通位置图最高处位于其西端古庙梁~柳卜界一线,最高点标高+1391.80m,最低位于西清水河内,标高约+1177.90m,最大高差214m,一般标高+1250m。

1.1.2 气候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

最大冻土深度为146cm,元月初至五月初为季风期,多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76m/s,最大风速为15.7m/s,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29.7℃;年平均降雨量394.6mm;年平均蒸发量1973.8mm,是降雨量的5倍。

1.2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1.2.1、地层及煤层1.2.1 地质特征1. 地层榆神矿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中部,属华北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

井田内大部分地区被风积沙所覆盖。

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1)、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Q3s)、全新统风沙(Q4eol)及冲积层(Q4al)。

2. 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斜坡之上,基底为坚固的前震旦系结晶岩系。

印支期及其以后的历次构造运动对本区的影响甚微,主要表现为垂直运动,仅形成一系列的假整合面或小角度的不整合面。

根据地震解释成果,井田内存在8个小断层,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走向NE,倾角70~75°,落差5~10m。

1.2.1 煤层1. 含煤性本煤矿延安组含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0层。

其中主要可采煤层4层,次要可采煤层1层,不可采煤层5层,可采煤层中2-2、4-3全区可采,3-1、5-3上大部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5-3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4-1、4-2、4-4、5-2、5-4煤层因可采面积小或无可采点,为不可采煤层。

1.2.1 煤质据煤层煤质分析综合成果,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基本相近,井田内各煤层以不粘煤31号(BN31)及长焰煤41号(CY41)为主。

煤样工业分析成果表明本区煤质优良,具低灰,低~特低硫,低磷,富油,发热量高,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是良好的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

除此外,井田内2-2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挥发份含量,灰分含量,氢含量,碳含量,碳氢比和活性组分含量符合煤的液化用原料煤的要求。

1.2.1 水文地质1. 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井田内含水层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隔水层有厚层泥岩和土层等。

2.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松散层潜水面起伏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流向由高至低与现代地形吻合。

其排泄方式主要以泉渗流转换成沟流地表水,此外有蒸发,垂向渗漏和人工开采。

承压水主要接受潜水越流补给及通过“天窗”的补给,径流方向基本顺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

整体剖析本区承压水无统一的隔水顶板,无统一的补给区。

承压水含水岩层在横向上具不连续性,垂向上具分段特征。

储水空间相对封闭,水量小,水质差,排泄条件差。

3.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矿井涌水量本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对2-2煤首采区21.5Km2的面积进行矿井涌水量预算。

认为在首采区内,导水裂隙不会沟通第四系潜水,只针对2-2煤上覆基岩水作以预算。

计算参数采用Y10号孔抽水资料。

经计算首采区矿井涌水量为8875~9040m3/d(370~377m3/h)。

设计认为上述计算结果只采用一个孔的抽水资料,对全井田而言代表性不强。

设计参照相邻大保当矿井涌水量资料(141~142m3/h)及神东矿区大柳塔矿井涌水量情况,确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0m3/h,最大涌水量为400m3/h。

1.2.1 开采技术条件分析1.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1) 直接顶分类2-2煤层直接顶岩性多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厚度0~8.33m,初次垮落步距为17.8m,属2类中等稳定顶板。

(2) 基本顶(老顶)分级2-2煤层基本顶厚度3.66~53.22m,初次来压当量970~1000kN/m2,属Ⅲ级,即全区压力显现强烈。

(3) 工作面煤层底板分类本井田2-2煤层底板主要有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允许底板单向抗压强度25.95Mpa,应属Ⅳ类,即中硬底板。

2. 瓦斯井田瓦斯成分以氮气为主,含少量二氧化碳,甲烷含量0~0.943mL/gr,daf,局部地段表现为氮气~沼气带。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3. 煤尘各煤层测试的火焰长度均大于400mm,岩粉用量在60~80之间,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与固定碳(Fcdaf)之比(爆炸指数)一般远远大于10%的界限,表明本区煤层有爆炸性危险。

2008年12月31日,由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提供的2-2煤层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测试火焰长度大于400mm,最低岩粉添加量90%,2-2煤层为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

4. 煤的自燃地质报告根据还原样燃点与氧化样燃点之差值ΔT1-3℃及还原样燃点确定,2-2煤层属不自燃~不易自燃煤层,3-1、4-3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5. 地温本井田地温梯度为2.12℃/100m,为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2 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及资源量2.1.1井田境界榆树湾井东西宽约12km,南北长约13.5km,面积90.9045km2。

2.1.2矿井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矿井资源/储量榆树湾煤矿保有资源/储量1783.38Mt,其中111b级储量327.88Mt,122b级储量540.83Mt,332资源量157.32Mt,333资源量706.58Mt,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2S11)5077Mt。

2.1.3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11b+122b+333k=1712.72Mtk-333资源量的折减系数,本矿井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勘探程度较高,因此根据设计规范333的折减系数按照0.9考虑。

根据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712.72Mt。

2.1.4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铁路煤柱、水库煤柱、井田境界煤柱等永久保护煤柱损失后的资源/储量。

经计算矿井永久煤柱损失为218.96Mt,则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1493.76Mt。

2.1.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资源/储量。

采区回采率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1.3之规定,厚煤层采区回采率75%,薄煤层采区回采率85%,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80%。

经计算,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1035.87Mt,其中2-2煤层为759.14Mt,详见表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