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速导管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分析

摘要 目的:总结开展 经旱管射频 消融术(RFc^)治 疗阵发性 室上速 (PsVT)的经验 。方法 :奉组共 37例 。术前食道 调搏初 步定位 :射频 消融采 用现在 多数作者的方 法。结果 :34倒 1次手术成功 .3例术后复发 .其 中 1例行 第 2丧 RFu 。 另有 1例 右侧 显性 旁道术后 ECG卫 出现显性预激改变 .但 无心动 过速发 作。结论 :RFCA是 治疗 PsVT的有我方法 .丰组 嫡侧 1例手 术成功率为 97%。术前食道调搏 时太部分病人 可基 本 明确嫡 变部位 。术 中应谨慎操 作和放 电,防止发 生并
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总结

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总结射频消融(rfca)是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因其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利用射频能量作用于引起心律失常之折返还,使环路因受热而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从而消除参与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达到根治心动过速的目的。
但它属创伤性治疗方法,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或相关部分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施行rfca患者20例,现将手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陈发性室上速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60岁,手术时间1~4小时。
方法:此项技术均由医生操作,护士配合,并进行术中监护。
置电极至相应部位进行消融。
消融成功后拔出电极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常规做好各种抢救和开胸手术的准备工作,备好整套的心肺复苏设施如除颤器,临时心脏起博器等,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各种危症。
结果本组20例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死亡,但有5例出现并发症。
1例血栓栓塞,其余4例均属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经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均痊愈出现。
术后随访0.5~18个月,均无其他并发症。
见表1。
讨论原因分析:①穿刺股动脉部位出血、血肿:本组2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其中1例由于术毕整理衣裤,术侧肢体弯曲,抬高发生出血。
另1例,患者术后平卧1天,因不习惯床上使用便器,在未告知医护人员的情况下,擅自从床上坐起,造成穿刺处出血。
2例血肿,均由于压迫位置、方法不当或患者撤除沙袋或活动较早造成。
②血栓栓塞:血栓栓塞与穿刺动脉血管时使用肝素剂量不足,及导管的移动刺激导致血管内膜破损,引起动脉血栓或栓塞。
或穿刺口包扎过紧也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本组1例小动脉栓塞患者,29岁,男性,术后1天,突然感到穿刺侧下肢,小腿内侧及足底部疼痛,触摸时疼痛加剧,不能忍受,检查足背动脉有搏动,肢体温度和颜色均与健则相同,给予肌注杜冷丁50mg,局部热敷等处理,疼痛缓解不明显,经静滴5% gs 250ml加蝮蛇抗拴酶0.75u,1次/日,1周后疼痛逐渐缓解并痊愈出院。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诺扎·代尼尔;木胡牙提【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病程,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持续性房颠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2018)、CBM(1995-2018)、中国知网(1958-2018)、万方数据库(1995-2018)、VIP(1989-2018)等数据库,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进行检索,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28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房颤病程[MD =2.83,95% CI(2.48,3.19),P<0.05]、BMI[MD=0.84,95% CI (0.49,1.18),P<0.05]、左心房前后径[MD =2.63,95% CI(2.14,3.12),P<0.05]均大于未复发组;复发组LVEF低于未复发组[MD=-2.14,95% CI (-3.04,-1.25),P<0.05];患者术前是否患有冠心病[OR =0.75,95% CI (0.55,1.03),P>0.05]、糖尿病[OR =1.15,95%CI(0.86,1.53),P>0.05]、高血压病[OR =1.07,95% CI (0.75,1.54),P>0.05]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无关系.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房颤病程长、BMI数值大、左心房前后径长和LVEF低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术前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与房颠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无关系.【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9(034)003【总页数】6页(P267-272)【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发;危险因素;meta分析【作者】诺扎·代尼尔;木胡牙提【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性极大,对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着重要影响[1-2]。
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研究

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研究杨泽敏【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100例行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时间分改进组和对照组,分析出现心动过速复发率及复发的原因及探讨技术改进后的效果.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病例共11例,总复发率11%.其中旁道例数为43例,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3.95%.其中包括右侧旁道19例,复发2例,复发率10.53%;左侧旁道17例,复发3例,复发率17.65%;两条或两条以上旁道7例,复发1例,复发率14.29%.其中,双径路57例,复发5例,复发率8.77%.技术改进后改进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改进前对照组的复发率.结论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以旁道多见,改进组随着此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技术要点,进行综合改进,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得到降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9【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阵发性室上速;复发;射频消融术【作者】杨泽敏【作者单位】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都 4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阵发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源于患者心房或者房室的交界区产生的心动过速[1-3]。
大部分由于患者折返的激动所引发,也存在少部分是由自律性的增加及触发的活动所引发。
近年来,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逐渐开始较为广泛的用于临床根治室上速。
本研究通过分析技术改进前后的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的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复发的原因,为提高手术技巧作贡献[4-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五年间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中的100例,按照其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改进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所有对照组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接受治疗,改进组患者均是由2014年9月-2016年12月间治疗。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护理

cH{ EsE c0MMuNtTY 0oCT0Rs
射频 消融术治疗 南 阳 医 专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冠 心
病 监 护 室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3.
05.26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射 频 消 融术 治 疗 阵发 性 室 上 速 的 护 理 。 方 法 :收 治 阵发 性 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48例 ,采 用 射 频 消 融 术 前 、术后 护理 和 观 察 。 结 果 :48例 手 术 患 者 射 频 消 融 均 成 功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疗效 满 意 。结 论 :射 频 消 融 术是 根 治 阵 发 性 室上 性 心 动 过 速 的 一 种 安 全 有 效 治 疗 方法 ,成 功 率 高 ,并 发 症 少 ,复发 率 低 。 精 心 的护 理 也 是 手 术 成 功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关 键 词 射 频 消融 术 阵 发 性 室上 性 心 动过 速 护理
术 中护理 :协助 建立 静脉 通路 ,给 予 氧气 吸入 ,连接 电生理 仪及 心电监 测仪 , 严密监 测患 者 呼 吸 、血 压 、心 率 (律 )、神 志 、尿量等变化 。做 好 心理护 理 ,稳定 其 情绪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术后 护理 :① 病情 观察 :术后 患者 回 CCU病房 ,持续心 电监测 24小时 ,严密观 察患者心率 、心 律 、血压 、呼 吸、神志 等变 化 ,以防心律失常 、血气 胸 、心包填塞等并
经 皮 穿 刺 射 频 消 融 术 治 疗 阵 发 性 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具 有 手 术 操 作 安 全 、创 伤 小 、成功率高 、患者痛苦小 等优 点 ,也是 治 疗 室上 速 最 有 效 的手 段 之 一 。通 过 具 有 精 湛的护理技术 、丰富 的临床 知识 、高 素 质 的 护 理人 员 充 分 的 术前 准备 ,术 中 和 术 后 的精 心 护 理 ,对 提 高 手 术 成 功 率 、减 少 并 发症 和患者 的康复 具有极 其重 要 的意 义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摘要】通过对20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发现通过术后密切的观察及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手术后并发症;护理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技术是心脏电生理学领域内的重大进展,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上的重大突破。
它的原理是把维持心动过速的关键心肌作为靶点,以导管电极施加能量使之变性毁损,原心动过速失去解剖生理学发生基础,从而达到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
迄今我院共收治20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患者,通过良好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5年4月我院共对20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男1025例,女101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岁,平均(40±16)岁。
其中单纯旁道1085例,左侧旁道817例、右侧旁道262例、左侧加右侧旁道6例,单纯双径939例,左侧旁道合并双径10例,右侧旁道合并双径2例。
1.2消融方法术前均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左侧旁路经股动脉逆行送大头电极入左心室,沿二尖瓣环寻找最短房室或室房间期处消融治疗;右侧旁路在右心房内沿三尖瓣环寻找最短房室或室房间期处消融治疗;双径路患者采取下位法消融慢路径。
消融成功后观察30min,重复电生理检查确定折返通路被打断且心动过速不能再被诱发后结束手术〔1〕。
1.3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生并发症23例,占1.13%,其中心脏压塞2例,占0.1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占0.25%;气胸4例,占0.20%;穿刺部位出血12例,占0.59%。
这些并发症经及时发现对症处理,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后,未产生不良后果。
2护理体会熟知患者一般情况,如: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家庭状况、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疾病既往史。
(完整版)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须知

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须知一、室上速、室性早搏、室速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1.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引起心跳过快、心跳不规则、甚至晕厥等症状,都存在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组织,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使用微创技术穿刺血管,导管进入心脏寻找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组织,通过射频电流加热损毁之达到根除治疗目的。
2.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患者只需承受局部麻醉,术后手术局部只留下穿刺针眼,患者一般平卧6小时卧床状态下可小范围活动穿刺侧腿,12-24小时后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1周左右就可以完全正常工作和生活。
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1%左右,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过度用力导致穿刺处皮下出血、血肿的个例,术后1周内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伸张肢体可避免。
4.该手术对患者确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也不必太焦虑,要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术后休养的关键,术后应有正常饮食营养供给。
5.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恢复影响大,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性也是很重要的。
避免大量饮酒、浓茶、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饮品,注意限制兴奋性药物的使用如舒喘灵、氨茶碱等。
6.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有什么不适或者病情变化注意及时心电图检查随访。
注意有针对性的门诊随访。
二、房颤、房扑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使用微创技术穿刺血管,导管进入心脏通过射频电流加热损毁,去除引起房颤、房扑的异位兴奋灶、失调的亢进神经功能、引起折返的心肌组织,达到根除治疗房颤目的。
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一、手术伤口1.肩部伤口:加压包扎后,回病房后护士将用沙袋压迫伤口6小时,6小时后护士取下沙袋,沙袋取下后,手臂可进行正常活动,不要负重及做上举动作。
2.腿部伤口:加压包扎后,回病房后护士将用沙袋压迫伤口6小时(右大腿保持平直,足部可以轻度活动),6小时后护士取下沙袋,沙袋取下后,右大腿根部继续保持平直状态6小时,如手术伤口无出血、血肿,卧床状态下可小范围活动右腿,术后24小时如伤口无出血、血肿,由医生去除纱布、拔除导尿管后,可逐渐下地活动,不要负重;术后48小时内不洗澡。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环肺静脉消融(CPV A)为特征的导管消融技术是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法可治愈大量的房颤患者。
然而单次术后的复发率仍偏高。
因此,如何降低一次消融后的复发率以及房颤复发的原因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影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因素总结如下。
1一般临床情况对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影响1.1年龄部分学者认为年龄与术后是否复发无关。
Pappone等[1]随访发现年龄与手术成功率无关。
而部分研究者认为房颤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退行性疾病,推测年龄因素可能是房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雷汉东[2]等发现年龄≥55岁组术后复发率高于年龄50岁组患者首次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50岁组。
1.2左房内径大小左心房扩大往往存在纤维化,在房颤的发动与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雷汉东等[2]研究发现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直径≥39 mm者首次治愈率下降。
Lee等[4]研究也证实,与消融术效果最为相关的指标是左房内径和房颤的类型。
Pappone等研究结果与此类似[1]。
1.3房颤类型多项研究结果表明CPV A治疗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远高于阵发性房颤[5]。
在持续性房颤中,报道的有效性从22%到45%。
而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单次CPV A的有效性从38%到78%。
1.4房颤持续时间部分学者认为,房颤持续时间与CPV A术后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1]。
但Chen等对72例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CPV A,对比结果发现:房颤病史的长短是决定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6]。
2左心房瘢痕对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影响目前多项研究均证实,左房瘢痕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夏云龙[7]等研究发现消融复发患者均较成功患者的心房瘢痕区面积增多。
证实心房基质变化可能导致房颤消融复发的一个因素。
Veima等[8]人证实存在的左心房瘢痕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3 消融术式对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影响自Haissaguerrem等人提出肺静脉内房颤的触发机制,随后率先创造了点式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上速导管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作者:高宇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4期[摘要]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后发生心房颤动(PAF)的高危因素。
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经RFCA的PSVT患者308例,回顾性分析发生PAF病例40例。
评价指标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既往PAF病史等13项,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AF病史、PSVT病史、其他合并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折返机制、房性早搏数目等8项是射频消融术后PAF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AF病史、左房前后径为PAF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RFCA治疗PSVT后发生PAF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PAF病史、左房前后径(P < 0.05)。
PAF相关因素筛选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防止继发其他并发症。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4-0013-03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约为0.3%~0.5%[1],导管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技术。
虽然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方法很多,包括小切口直视下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是RFCA已被公认为最好的首选方法。
大宗报道得出,其与既往的药物等治疗方法比较,疗效之好、发生率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也有报道,PSVT患者RFCA后合并PAF的患病率明显较高,可达到7%~33%[2,3]。
早在研究报道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断旁路治疗19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PAF患者效果满意[4]。
但是由于人类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同时RFCA的应用,人们发现通过RFCA同样可以阻断旁道和(或)慢径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但是,利用RFCA在术后PAF的发生率也较传统手术有所增加。
所以,本次课题的目的重点研究如何在术前筛选患者,选择更好的适应证,避免术后PAF的发生。
笔者回顾分析经治的PSVT患者资料,统计PAF的发生率,找出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服务,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5年7月~2010年7月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老年病科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及老年病科接受RFCA治疗的PSVT后发生PAF的就诊患者40例。
纳入标准:①具有独立行为能力,配合我们长期随访与调查;②能够准确理解或表述病情及问卷内容;③所有经RFCA的PSVT患者均在近期内完全成功,并且术后无肝、脑、肾等其他脏器严重的并发症;④所收集资料有关心内电生理检查中旁道位置记录准确、无误,资料完整;⑤从病案室电子管理系统调取: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既往房颤(AF)病史、PSVT病史、其他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肾病等)、心电图、心脏彩超、吸烟、饮酒、劳累、术后胸闷、心悸等临床不适症状,诊断是否明确,手术旁路位置及接受治疗方法。
剔除标准:①术前、术后重要资料缺失者;②术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小于1周的患者。
③术后心电图提示正常而患者自述心慌、胸闷等有房颤症状的患者。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期随访跟踪调查的方式,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曾接受RFCA治疗的PSVT患者308例,其中术后并发PAF的患者40例,男23例(57.5%)、女17例(42.5%),年龄48~76岁,平均59.2岁。
术后第1、2、3、6、8、10、12、18、20个月进行随访。
全部40例病例在术后3个月内均能够常规门诊随访或再次入院。
术前病历记载既往吸烟者21例,未吸烟者19例;长期饮酒者15例,偶尔饮酒者18例(每月饮酒量小于半斤),从不饮酒者7例;既往患糖尿病4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6例,瓣膜病4例,肾病1例,术前合并房颤(AF)11例。
术前电生理标记:左侧旁道11例;右侧旁道17例;多旁道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1例;术前心电图有显性预激表现者3例。
房颤(AF)的诊断标准为:心电图(患者不适时)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PAF。
1.3统计学分析通过病案检索系统,输入患者ID号,调取患者病历,与患者联系,建立数据资料库,同时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及伦理委员会协议书,随访时签订随访表及复检结果,运用SPSS17.0输入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FCA后PAF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筛查依据临床经验及荟萃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非条件逐步回归分析法,用OR 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
根据文献及临床经验选择13个可能与术后发生PAF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量化赋值,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否PAF存在联系。
再将单因素分析有联系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PAF相关的高危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逐步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及因变量指标量化赋值,见表1。
2 结果2.1 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AF病史、合并其他疾病、左房前后径、折返机制、房性早搏数目等6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术后发生PAF存在联系。
而其余因素在本研究中未发现与患者术后发生PAF存在联系。
见表2。
2.2 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去除其他干扰因素,结果导出的回归方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PAF病史、年龄、左房前后径三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OR值大于1,说明这三个变量是RFCA后发生PAF的高危险因素,而筛选的其他因素与射频消融术后发生PAF关系不呈正相关。
见表3。
3 讨论在PSVT患者中房颤(AF)的患病率明显较一般普通人群高。
虽然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部分PSVT患者可行性较高,危险性相对较低,但是传统药物等治疗并发术后房颤的机率也较高。
部分权威临床研究[2,3]分析,射频消融PSVT大约有7%~33%的患者在术后某个时间发生房颤,具体术后房颤的发生时间报道也有不同的说法,研究认为术后2个月内发生房颤的机率最大[5],术后10个月内同时术前合并房颤的患者术后发生机率较大[6]。
本文研究表明经皮射频消融PSVT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16.1%,患者一般在术后12个月左右复发,与此前各研究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因此,对于PSVT射频消融术前合并房颤(AF)的患者,应在术后12个月内加强随访以便及时给予处理。
房颤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其发生机制为心房存在多个微折返环。
基于以上机制,选择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可选择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的方法来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但此种方法术后发生Ⅲ°传导阻滞的可能性增加,往往需要埋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还可以通过动脉逆行法补救射频消融希氏束失败的患者,机制是在主动脉根部无冠窦区域内放电消融,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本文通过对PSVT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房颤率明显不同,高龄患者发生率较高,大于60岁年龄段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20岁。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基质改良难易程度。
老年患者心房重构和纤维化程度增加,更易形成并维持房颤,不易改良,包括基因心肌细胞、间质、传导系统和神经等,基质更难改良。
②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特别是心肌缺血可能是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致使左房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房颤发生的另一原因。
③疾病依从性。
高龄患者依从性差,可能于消融术后忽视或漏服ADD。
本次研究进一步证明,高龄PSVT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通过本次研究,左房大小是PSVT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呈明显正相关,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研究证实,左房直径在最高四分位数(≥44 mm)的患者房颤发生率是最低四分位数(≤35 mm)患者的2.5倍。
左房直径每增加5 mm,房颤的发生率增加1.4倍[7]。
美国Mayo临床医学中心报告左房容积比LAD预测房颤价值更大[8]。
JangJK等[9]在1991年对2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的左房心肌超微结构、左房的大小进行研究,发现左房容积越大、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排列紊乱程度、心肌细胞萎缩等程度改变越明显,而且左房容积和左房的病理改变均与房颤的发生明显相关。
左房越大、左右房的病理改变越明显,其电复律的效果就越差,显示左房容积和左房心肌病理改变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1] 钟德超,王荧,曹文斋.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J].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2] Won H,Kim JY,Shim J,et al. Effect of a single bolus injection of low-dose hydrocortisone for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J]. Circ J,2012,77(1):53-59.[3] Mun HS,Joung B,Shim J,et al. Does additional linear ablation after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 Heart,2012,98(6):480-484.[4] 张叶,朱坤,郑玉水,等.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7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75-76.[5] 罗秀锋,郑萍,李静,等.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92例的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2009,31(8):1130-1131.[6] 张晓玲,唐红.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8):633-636.[7] Shimano M,Inden Y,Tsuji Y,et al. Circulating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Europace,2008,10(8):961-966.[8] Narducci ML,Pelargonio G,Dello Russo A,et al. Role of tissue C-reactive protein in atrial cardiomyocyt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pathogenetic implications[J]. Europace,2011,13(8):1133-1140.[9] Jang JK,Park JS,Kim YH,et al. Coexisting sustained tachyarrthymia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going catheter ablation[J]. Korean Circ J,2010,40(5):235-238.(收稿日期: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