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周练3
2020年二年级数学春周周练03讲星罗棋布(答案)

第三讲星罗棋布(答案)巩固篇:1、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2、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3、.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4、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挑战篇:5、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6、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〇”或“×”,规则如下:(1)每一行每一列中不能出现连续2个以上的“〇”和连续2个以上的“×”;(2)每一行中“〇”和“×”数量相同,每一列中“〇”和“×”数量相同; (3)没有相同的行,没有相同的列。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周周练

班级姓名成绩一、计算: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52-28+39 45+55-36二、填空。
⑴7个十减去2个十是()个十,5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
⑵50比()大1,比()小1。
⑶王明有20张邮票,李林有26张邮票,王明比李林少()张邮票,李林给王明()张邮票后,两人邮票张数一样多。
⑷一辆玩具汽车48元,强强带的钱刚好可以买一辆玩具汽车,强强带的钱中最多有()张10元。
三、解决问题1、树上原来有20只小鸟,先飞走了5只,又飞走了8只,现在比原来少了几只小鸟?2、商店里有50袋大米,上午卖出了23袋大米,下午运进10袋大米,现在有多少袋大米?四、附加题1、王老师有20本书,给张老师4本书后,两位老师书就一样多,张老师原来多少本书?班级姓名成绩一、计算: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8+33+38 38+52-73二、填空。
⑴16个 23个苹果拿走()个就和梨同样多。
梨添上()个就和苹果同样多。
⑵61比25多(),比72少36的数是()。
⑶猜猜我是谁。
我比60少1,我是()。
17比我多3,我是()。
⑷明明计划三天看完一本9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29页,第二天看了42页,第三天看了()。
三、解决问题1、兰兰今年9岁,爸爸比兰兰大28岁,妈妈比兰兰大25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妈妈呢?2、小英的身高是86厘米,小山比小英高12厘米,小兰比小英矮3厘米,(1)小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小兰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四、附加题1、△+△=8,□+□-△=12。
△=()□=()班级姓名成绩一、用竖式计算:68+17-43= 92-39-24=二、操作题。
1、下面的图形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将序号写在()里。
平行四边形是()。
2、在点子图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解决问题1、小白兔采蘑菇,采了32个蘑菇,小灰兔再采14个就和小白兔同样多,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2、三个小朋友比赛跳绳,小元跳了30下,小军跳得比小元少,小明跳得比小元多,小军最多跳( )下?小明最少跳( )下?四、附加题1、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每日一练(3)

二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3)1、用竖式计算。
① 27÷9= ② 15÷2=③ 49÷9= ④ 58÷8=⑤ 34÷6= ⑥ 70÷9=⑦ 18÷8= ⑧ 19÷4=⑨ 26÷5= ⑩ 62÷7=2、学校食堂买来67袋大米,吃了11袋后,剩下的每周吃7袋,几周可以吃完?(用两种方法解答)1、用竖式计算。
① 53÷7= ② 36÷5=③ 42÷8= ④ 47÷6=⑤ 36÷5= ⑥ 19÷4=⑦ 83÷9= ⑧ 29÷4=⑨ 43÷5= ⑩ 49÷6=⑪ 65÷5= ⑫ 82÷9=⑬ 25÷4= ⑭ 39÷5=⑮ 38÷6= ⑯ 44÷5=⑰ 20÷3= ⑱ 15÷2=⑲ 26÷5= ⑳ 49÷7=2、月季花一盆8元,买3盆郁金香和一盆月季,一共付了35元。
每盆郁金香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3、修路队修一段长40米的公路,前3天已经修了24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4、小明买了6千克橘子,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4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1、用竖式计算。
① 17÷2= ② 23÷3=③ 35÷4= ④ 65÷7=⑤ 26÷7= ⑥ 59÷9=⑦ 39÷8= ⑧ 57÷6=⑨ 31÷7= ⑩ 43÷5=2、刘叔叔买了63箱水果,小货车每次可以运8箱水果,刘叔叔至少需要运所少次才可以将水果都运走?3、一瓶酸奶8元,60元最多可以买几瓶酸奶?1、用竖式计算。
① 38÷7= ② 31÷4=③ 26÷3= ④ 60÷9=⑤ 27÷5= ⑥ 21÷4=⑦ 38÷9= ⑧ 19÷2=⑨ 30÷5= ⑩ 32÷6=2、猴妈妈买了62个桃子,小猴子一家吃了14个,剩下的桃子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用两种方法解答)3、一箱果汁共45箱,全家已经喝了24盒,剩下的每天喝3盒,还能再喝几天?(用两种方法解答)4、毛毛准备用一个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5、两名老师带着45名同学一起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字典厚度大约是5______.【答案】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字典厚度大约是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厘米.2.【答题】这个盒子的长是______厘米.【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物体右端所对的数减去左端所对的数,得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解答】盒子的左端在刻度1,右端在刻度4,所以这个盒子的长是4-1=3(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3.3.【答题】铁钉长______厘米.【答案】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解答】铁钉的左端与刻度0对齐,右端与刻度5对齐,所以铁钉长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4.【答题】树叶长______厘米.【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解答】树叶的左端与刻度0对齐,右端与刻度3对齐,所以树叶长3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3.5.【答题】橡皮长______厘米.【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物体右端所对的数减去左端所对的数,得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解答】橡皮的左端与刻度3对齐,右端与刻度7对齐,所以橡皮长7-3=4(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6.【答题】蝈蝈跳了______厘米.【答案】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解答】蝈蝈从直尺的10厘米处跳到4厘米处,跳了10-4=6(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6.7.【答题】一根木棒长10厘米,另一根木棒长9厘米,如果按下图的样子连接起来,连接后的木棒长______m.【答案】17【分析】先用加法求出两根木棒的总长度,再减去连接部分的长度即可.【解答】一根木棒长10厘米,另一根木棒长9厘米,两根木棒一共长10+9=19(厘米),按题中图所示的样子将两根木棒连接起来,连接部分的长度是2厘米,所以连接后的木棒长19-2==17(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7.8.【答题】成人的小臂长35厘米,他的大臂长度大约为()厘米.A. 80B. 30C. 6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由常识可知,成人的小臂和大臂的长度大致相同.已知成人的小臂长35厘米,则大臂长度接近35厘米,选项中只有30符合要求,所以大臂长度大约为30厘米.选B.9.【答题】想一想,填一填.(1)长______厘米,长______厘米.(2)比短______厘米.(3)比长______厘米.(4)和一共长______厘米.【答案】13 4 9 9 17【分析】用尺子测量物体时,物体两端对应的两个刻度之差就是物体的长度.【解答】由图可知,的左端对齐0厘米,右端对齐4厘米,所以长4-0=4(厘米);的左端对齐0厘米,右端对齐13厘米,所以长:13-0=13(厘米);比短:13-4=9(厘米);比长:13-4=9(厘米);和一共长:13+4=17(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3,4,9,9,17.10.【答题】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9之间的长度是______厘米.从刻度3到14之间的长度是______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物体的长度.【解答】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9之间的长度为9-0=9(厘米).从刻度3到14之间的长度为14-3=11(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9,11.11.【答题】花生长______厘米.【答案】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解答】用尺子测量物体时,物体两端对应的两个刻度之差就是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花生的左端对着2,花生的右端对着7,所以花生长:7-2=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12.【答题】小亮用一把断了的尺子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他是从尺子的3厘米处开始测量的,铅笔的另一端对准的刻度是19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A. 19B. 16C. 22【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用尺子测量物体时,物体两端对应的两个刻度之差就是物体的长度.【解答】19-3=16(厘米),所以这支铅笔长6厘米.选B.13.【答题】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从0刻度开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长度.【解答】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不从0刻度开始.故此题是错误的.14.【答题】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测量.A. 圆规B. 直尺【答案】B【分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解答】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测量.选B.15.【答题】小朋友高().A. 1厘米B. 10厘米C. 100厘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由生活常识可知,小朋友高100厘米.选C.16.【答题】一把剪刀长约16厘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由常识可知,一把剪刀长约16厘米.故此题是正确的.17.【答题】蜗牛比20厘米().A. 高B. 矮【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由生活常识可知,蜗牛的高度小于20厘米,所以比20厘米矮.选B.18.【答题】我的一步长约是()厘米.A. 40B. 4C. 12【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解答】根据实际情况,我的一步长约是40厘米.选A.19.【答题】小丽同学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厘米.【答案】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由常识可知,小丽同学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20.【答题】算一算,填一填.(1)小刀长______厘米.(2)橡皮长______厘米.(3)小刀比橡皮长______厘米.【答案】4 3 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尺子测量物体时,物体两端对应的两个刻度之差就是物体的长度..【解答】(1)由图可知,小刀的左端对准的是刻度1,右端对准的是刻度5,小刀的长度为5-1=4(厘米);(2)由图可知,橡皮左端对准的是刻度4,右端对准的是刻度7,橡皮的长度为7-4=3(厘米);(3)由第一问可知小刀的长度是4厘米,由第二问可知,橡皮的长度是3厘米,所以小刀比橡皮长:4-3=1(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3,1.。
二年级上数学阶段性训练三

一、填空。
1、观察下面拼成的角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填序号)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3+3写成乘法算式是( )。
3、5个9相加的和是( ),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
4、算式4×9读作( ),表示( )。
5、妈妈带了40元钱,最多可以买( )双袜子。
6、找到规律,接着往后写两个。
8×1+8=8×2=16 8×2+8=8×3=24 8×3+8=8×4=32,7、丽丽每天在学校上6节课,一星期她在学校上( )节课。
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34>5×( ) 7×( )<50 8×( )<75 50> ( )×9 42> ( ) 8×( ) 二、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2×2的加数是2和2. ( ) 2、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10. ( )3、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 )4、6×6和4×9的结果都是36,所用的乘法口诀相同。
( )5、一本故事书有54页,每天看8页,一个星期能看完。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2用画□的方法不可以表示为( ) ①□□□ □□ ②□□ □□ □□ ③□□□ □□□2、6+6+6-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①4×6-6 ②3×6 ③2×6四、看图列式。
五、解决问题。
1、锯一根木头时,每锯一次要花3分钟,将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几分钟?2、有3只小鱼在表演“吹泡泡”,每只小鱼都要吹5个泡泡。
(1)3只小鱼一共要吹多少个泡泡?(2)现在每只小鱼各吹了3个泡泡,每只小鱼还要吹几个泡泡?3只小鱼一共还要吹几个泡泡?二年级数学阶段性训练三 班级: 姓名:3、商场周年店庆,一个书包原价65元,现在每个书包优惠6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位于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错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这些水果,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逐步掌握计算规律。
如:讲解加法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讲解减法时,可以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感受减法的运算过程。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三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三
1、跷跷板的两边各有四个铁球,这时跷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拿掉一个铁球,跷跷板上还有几个铁球?
答:拿掉一个失去平衡,球就会滚落下去,所以跷跷板上就没有铁球了。
2、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几段?
答: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开,表面看好像是8段。
实际有三段是连着的,所以剪开的电线一共有5段。
3、小猴要爬上6米高的大树,可是每次他爬上4米后,他又掉下2米,小猴第
几次才能爬上树顶?
答:爬2次。
因为小猴第一次爬了2米,第二次爬4米就爬到了树顶。
4、傍晚,小明开灯做作业,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
但是他连拉了七次开关,灯都没亮,后来,才知道停电。
你知道来电时,灯亮的还是不亮的?
答:连拉了7次,按开关循环,第7次是开,所以灯是亮着的。
5、一根绳子长3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
解:两次对折,把绳子分成四折,每折36÷4=9(米)答每折9米。
6、有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量得每折长4米,这根绳子长几米?
解:连续对折3次,把绳子折成8折,
所以绳长是:8×4=32(米)答:绳长32米。
7、△+○=9 △+△+○+○+○=25△=()○=()
解:∵△+○=9∴9+9+○=25 ○=7 △=2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
谁分到最后一颗?
答: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四个一循环,8×4=32 35-32=3,所以最后一个分到的是丁丁。
(学过除法的可以35÷4=8……3最后一个也是丁丁)。
小学二年级练习三数学教案

What you want, you must either strive to catch up or give up altogeth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小学二年级练习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
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周练3
一、口算。
52—9= 92—60= 11+67= 5+48= 72—20+15= 26+71= 96—15= 84—74= 26+13= 80—4+6= 83—30= 9+82= 48+40= 89—38= 46+4—16= 二、竖式计算。
24+19—42 85—37—13 39+42—66 86—27+19
三、填一填。
1
左边的七巧板中,三角形有
()块,()
和()是四边形。
三角形中,()和()
大小相等,()和()大小也相等。
2、这个图形是()边形,它有()条边。
把它都分成
三角形,最少能分成()个。
3、数一数。
有()个四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
和()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4、□—5□+8□—7□+648
5、苹果和桃子一共15个,苹果比桃子多3个,苹果有()个。
四、动手操作。
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五边形。
3、按要求分一分。
分成两个三角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
和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
五、解决问题。
1、一件上衣56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8元,买一套这样的衣服要付多少元?
2、图书室有86本故事书,第一天借出28本,第二天借出37本。
图书室
现在还有多少本故事书?
3、手工课上同学们做纸花,做了37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多16朵,紫花比
红花少18朵,同学们做了多少朵紫花?
4、明明有45颗糖果,送给华华12颗后,两人的糖果颗数同样多,原来明
明比华华多多少颗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