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大血管外科感染防治
心胸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从而更 积极地配合治疗。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从而提 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 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减轻焦虑和 恐惧。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 技巧,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减轻身体症状。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手术操作,具 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灵活性,可减少 手术并发症。
介入治疗
心脏导管插入术
通过插入导管进行心脏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如心导管检查、心脏
射频消融等。
血管介入治疗
利用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如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
术等。
肺部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或穿刺针进行肺部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如经皮肺穿刺活
02
常见心胸外科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 损导致,需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检查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的 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闭合,可通过X 线、超声心动图等确诊,需手术治疗 。
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导致,同样需 借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手 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 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溶栓、介入和手术治疗。
胸部肿瘤
肺癌
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 肿瘤,可通过X线、CT、MRI和病理 活检等确诊,治疗包括手术、放疗、 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医院感染管理中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中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要求医务人员处于医疗的第一线,对医院感染负有直接责任。
因此,所有医务人员都要从病人、自身和社会三方面的安全利益考虑,严格地遵守以下医德要求:1、忠于职守,严格管理传染源凡是传染源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医务人员要把科学的态度和献身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及早发现和隔离传染源。
例如,内科门诊护士要坚持对发热病人先测体温,儿科门诊要坚持预诊制度等,以利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并及早隔离。
对于已隔离的传染源,要严格地进行管理,例如,对消化道传染病人要执行床边隔离,对呼吸道传染病人要执行病种隔离,并且不允许传染病人到公共场所活动,如到普通餐厅就餐等,切实执行特定的探视制度等。
同时,严格管理还要与热情周到的服务结合起来,如医务人员对隔离治疗或观察的病人,态度要亲切,语言要温和,观察要细致,操作要轻柔,服务要周到,以防止或减轻病人可能产生的恐惧感、自卑感和孤独感。
如果对传染病人放任自流,让他们自由地乱窜乱走,或者生怕自身受到传染而疏远隔离病人,甚至厌烦他们等,都是严重的失职行为,也是背离医德要求的。
另外,医务人员还要注意经常消灭病房内的动物传播媒介,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严格把住一次性医疗器具质量关等,以免把外界的传染源带入病房或将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具应用于病人。
医务人员是带菌者或正在患传染病期间,也要自觉地休息和执行相应的隔离制度。
2、一丝不苟,认真切断传播途径为了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切断传播途径是重要的一环。
为此,除了对传染病人实施必要的隔离外,还必须一丝不苟,严格认真执行门诊、病房的卫生清洁制度和消毒制度。
例如:医务人员要坚持湿式扫床、扫地和擦门窗,化验单和多次用的餐劵坚持消毒后分发,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便器、用具、被服以及反复使用的治疗用物品器械,传染病人接触过的东西等,均要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以使医院里的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器械等都达到卫生标准。
心胸外科专科护理知识

心胸外科专科护理知识引言心胸外科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科, 皮肤, 胸部, 胸膜,肺,心脏及主要血管的疾病等,是心血管外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胸外科专科护理是指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它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以恢复他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心胸外科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
术前准备心胸外科手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术前准备的常见步骤:患者教育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以便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可能的不适感。
护士还应解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进行身体评估,包括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和体温。
此外,护士还需要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术中护理心胸外科手术需要密切的监护和护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术中护理的常见步骤:麻醉管理心胸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呼吸和循环状况。
护士还需要配合麻醉师进行气道管理和药物管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感染控制心胸外科手术需要进行无菌操作,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室及手术器械的无菌环境,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消毒和无菌穿戴。
出血控制心胸外科手术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出血控制。
这包括使用止血药物、调整手术姿势、加压包扎等。
术后护理心胸外科手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以确保患者恢复健康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术后护理的重要步骤:监护与观察心胸外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出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护士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心电图和胸片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疼痛管理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心胸外科疾病学专业介绍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开放受限,使得左心室血液流出受阻,导致左心室压力 升高。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在心脏收缩时不能完全关闭,使得血液从右心室倒流回右 心房。
冠心病
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 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胸痛。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 血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
缺血性心肌病
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 维化、心室扩大和心力衰 竭。
胸部肿瘤
肺癌
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 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咳嗽、
咯血、胸痛等。
食管癌
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痛、消 瘦等。
纵隔肿瘤
发生在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的肿瘤 ,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等,常见症 状包括胸闷、气促、咳嗽等。
挑战和机遇并存
目前心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手术风险高 、术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 究和探索。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 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通过不 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相信可以克服这些挑战,为更多的 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沟通技巧
与家属沟通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疾病和 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要耐 心倾听家属的意见和担忧,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 答。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07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Chapter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国内外在心胸外科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心脏发育、 心脏病理生理学、心脏生物力学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心胸外科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心胸外科—药物治疗

心胸外科—药物治疗心胸外科(Cardiothoracic surger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心脏和胸部的手术治疗。
由于心脏和胸腔之间的紧密联系,心胸外科治疗往往需要患者完整的了解药物治疗,以充分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
在心胸外科手术过程中,药物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者局部给药等方式使用。
药物治疗能够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镇痛:手术时会切开皮肤、胸骨等部位,引起患者剧痛。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镇痛药物给予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手术效果。
2. 抗感染:心胸外科手术后,可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减少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3. 抗凝血:心胸外科手术过程中,会造成血管破裂出血,需要防止血液凝固。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凝药物给予患者,避免血液凝固,维持血管通畅。
4. 降低血压:有些心脏疾病患者在手术前血压较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血压,减少手术风险。
5. 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心胸外科手术后,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心血管药物等的使用,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6. 消肿止痛: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和疼痛。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消炎药物的使用,减轻肿胀和疼痛,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药物治疗在心胸外科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也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药物相互作用。
在进行心胸外科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总之,药物治疗在心胸外科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心胸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合理使用药物,并定期复诊,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胸外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新版)

心胸外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创伤性窒息:创伤性窒息由严重胸部挤压伤所致,是团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病征,其发生率约占胸部伤的2%~8%。
常见于车辆辗轧、修建工程塌方、房屋倒塌或骚乱中遭踩踏。
在胸部挤压瞬息间受伤者声门突然紧闭,气道和肺内空气不能外溢,而胸腔内压力骤升,迫使静脉血流挤回上半身,引起头、肩部、上胸组织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溢,造成点状出血。
患者多伴有其他胸部损伤:如多发性肋骨骨折、气胸、血胸或心脏挫伤等。
2.纵隔扑动:开放性气胸和连枷胸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使纵隔使纵隔左右移动,称为纵隔扑动3.Beck三联征:致伤物和致伤动能较小时,心包与心脏裂口较小,心包裂口易被血凝块阻塞而引流不畅,导致心脏压塞。
表现为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的贝克三联征(Beck' s triad)。
迅速解除心脏压塞并控制心脏出血,可以成功地挽救病人生命。
4.心脏压塞:心脏损伤分为钝性损伤和穿透性损伤。
包括了心脏挫伤、心脏裂伤、室间隔破裂、瓣膜撕裂、腱索断裂等,任何损伤后引起心腔壁穿破导致心包腔内积血为血心包,严重的血心包产生心脏压塞,多见于严重的钝性心脏损伤。
临床上会出现心包压塞表现。
5.张力性气胸: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人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故又称高压性气胸。
伤肺严重萎缩,纵隔显著向健侧移位,健侧肺受压,腔静脉回流障碍。
6.连枷胸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为连枷胸( flail chest).7.Tietze病: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肋软骨与胸(肋)骨交界处,不明原因的非化脓性软骨炎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
1921年Tietze首先报告此病,故又称Tietze病8. 胸壁哑铃型脓肿:胸壁结核好发于乳腺与腋后线之间的第3~7肋骨部,结核病灶常穿透肋间肌,在肋间肌里外各形成一个脓腔,中间有窦道相通呈哑铃状;有的脓腔经数条不规则的窦道通向四方,并在其相骨下面延伸至较远部位,形成胸部的广泛病灶.9.漏斗胸( pectus excavatum):是胸骨中下部向后凹陷畸形,常以胸骨剑突根部为最深处,同时附着于四陷部胸骨两侧的肋软骨亦随之下陷弯曲,构成畸形的两侧壁,呈漏斗状。
心胸外科用药手册

心胸外科用药手册一、肋骨骨折诊断要点:1、伤后局部肿胀、瘀斑、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加重。
2、局部有凹陷或突起畸形,压痛明显,有时可扪及骨擦音。
3、胸廓挤压征阳性。
4、多根双外骨折者,局部可出现反常呼吸。
5、合并气胸、血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严重者甚至休克。
6、检查:气胸患者,可有皮下气肿,扪之有捻发音,患侧叩诊鼓音;血胸患者,患侧叩诊浊音;X线可见骨折的情况,并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但肋软骨骨折则不能显示。
药物治疗:1.止痛:曲马朵:口服50~100mg/次,必要时可重复;哌替啶:口服50~100mg/次,0.2~0.4g/d,皮注或静注25~100mg/次,0.1~0.4g/d;吗啡:皮注或口服5~10mg/次,1~3次/d。
2.预防感染:头孢噻啶:静注0.5~1g,3~4次/d,或静滴2~6g/d;先锋Ⅴ:肌注或静注0.5~1g/次,3~4次/vd;氧氟沙星:口服0.1~0.3g/次,3次/d。
3. 祛痰:氯化铵:口服0.3~0.6g/次,3次/d;沐舒坦:慢速静脉注射15mg/次,2~3次/d,6岁以上儿童同成人,2-6岁儿童减半,2岁以下儿童7.5mg/次,2次/d。
注: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仅需止痛,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时需止血、预防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
二、肺挫伤诊断要点:1.轻者胸痛、胸闷、气促、咳嗽、有血性痰等;2.重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
3.检查:听诊肺部有啰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和(或)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
药物治疗:1.止痛:用硬膜外麻醉止痛或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入胸膜外,导入细管注入0.25%布比卡因3~5ml,24小时总量不超过400mg.2. 苯唑西林钠:肌注、静注或静滴0.5~2g/次,3~4次/d;头孢唑林钠:静注、肌注或静滴0.5~1g/次,3~4次/d;诺氟沙星:口服400mg/次,2次/d,或静滴0.2g/次,2次/d。
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t r e a t me n t nd a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V i r l a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J ] .P e d i a r t
A n n ,2 0 0 5,3 4( 1 ) :2 4— 3 1 .
5 万江 ,张海燕 ,程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检测 的分析 [ J ]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 0 1 2 ,l 1( 4 ) :3 1 4— 3 l 6 . 6 陶慧 ,欧阳颖 ,杨晓蕴 ,等 .急 性呼 吸道感 染住 院患儿病 毒病原
c a l s t u d y o f v i r a l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fe n c t i o n s i n c h i l d r e n f r o m I t a l y[ J ] .J
Me d V i ml ,2 0 0 9,8 1( 4 ) :7 5 0—7 5 6 .
k o l 。2 0 1 1 ,7 4( 6 ):4 1 -4 5 .
2 F a b b i ni a M ,Te r r o s i C, Ma r t o r e l l i B, e t 1. Ep a i d e mi o l o g i c l a a n d c l i n i —
临床 中很多疾病需要采取心胸外科手术 ,术后 比较 常见 的
外科手术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 的 6 o例 患者 的临床治疗及感 染
因素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感染为肺部感 染 和呼 吸道感 染… ,已引起临 床 重视。 引起感
染 的原 因主要是 手术 造成 的创 伤较 大、手术所 需要 的 时间较 长 ;术后肺功能会 在一定 程度上受到损伤 ,且术后黏液分泌发 生紊乱 且 清 除 比较 困 难 ,因此 容 易 引发 肺 部 与 呼 吸道 的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代 头孢吡
肟 2
++ +++
- AmpC
血 轻
+++
4-6
舒普深
特治星
3
+
+
++ 不动+++
+
++
++,+ ++
++
ESBL
肝胆
肝胆
出血
肝损
+++
++
4-6 9-13.5
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代表药物
萘定酸、吡咯酸
吡哌酸
抗菌谱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伯杆 菌等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铜绿假 单孢菌、沙雷杆菌
耐
耐
耐
不耐
几种强有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比较
碳青霉烯类
泰能
美平 克倍宁
抗菌活性
G+ G-
1
+++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泰能
>泰能
>泰能
<泰能
厌氧 超广谱酶 分布特点 毒副作用
引起真菌感 染
常用剂量 (g)
+++ +++ +++
ESBL,AmpC
血
神经、肾 脏
+++
轻 ++
肾脏>美 平
++
2
3
2-3
淋球菌
-
-
-
+
+
++
-
++
不动杆菌属
-
-
-
-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
-
-
-
+
-
+
类杆菌
-
-
-
-
++
-
+
-
第三代头孢菌素比较
半衰期(hr) 蛋白结合率(%) 抗肠杆菌科 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G+菌* 厌氧菌 排泄
组织浓度高部位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性
头孢他啶 CAZ
四种喹诺酮对肺炎链球菌的PK/PD参数
抗菌药物 司帕沙星200mg 左氧氟沙星500mg 加替沙星400mg 莫西沙星400mg
Cmax/MIC
3 3-6 17 27
AUC/MIC 65
24-48 140 302
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之比大于1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主要决定于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即T>MIC越大,抗菌作用越好。如β内酰胺类。
头孢曲松 CTRX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CTX
CPZ
1.7 10-17 +++ ++++
+ — 肾
8 95 ++~+++ ++ ++ + 肝、胆
2 35-45 +++
+ ++ + 体内代谢和 肾
1.7 90 ++ +++ + + 肝、胆
骨、腹腔、 皮肤、CSF、肝、
皮肤、CSF
胆、腹水
骨、CSF
肝、胆、子宫、 副鼻窦
抗G-菌 +
对β-内酰胺酶 的稳定性
耐青霉素酶
++ +++ ++++
耐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酶 (除外孟多、 替安、哌酮)
AmpC酶+部 分ESBLs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
病原菌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头孢 氨苄
头孢 唑林
头孢 克罗
头孢 头孢 头孢 呋新 西丁 他定
头孢 噻肟
头孢 吡肟
金葡菌
++
++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 美沙星、氟罗沙星、帕珠
沙星
葡萄球菌等G+, G-菌作用进一步 加强。
第四代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对G+、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肺 炎衣原体、军团菌以及结核杆菌
的作用增强。
PK/PD理论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PK参数
AUC Cmax Cmin
T1/2
PD参数
MIC MBC PAE
武汉总医院感染控制科 靳桂明
抗生素,披着消炎药外衣的“致命 武器”:中国式滥用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 2004年起: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建立(负责人)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 除去原料出口(约3万吨)外,其余18万 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 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 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 感染虽然仍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 命,但毕竟已不是国人死亡的首要病 因,其药费却仍占首位,那就难以解释了。
6.8 18.4 21.9 29.4 37.0 57.2
Kleibsilla
5.9 19.6 26.1 29.6 33.5 37.8
湖北地区MRSA 检出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7
湖北地区
内容
峰浓度有所增加,但疗效并未 成倍增加,因为T>MIC没有增加
β-内酰胺类关注对细菌作用的时间
金葡菌 感染
++
++
+
+
++
++
化脓链球菌
++
++
++
++
++
+
++
++
肺炎链球菌
+
++
++
++
+
+
++
++
粪肠球菌
-
-
-
-
-
-
-
-
大肠埃希菌
++
++
++
++
++
++
++
++
克雷伯菌属
++
++
++
++
++
++
++
++
肠杆菌属
-
-
-
-
-
++
+
++
粘质沙雷氏菌
-
-
-
-
+
++
++
++
流感嗜血杆菌
+
+
+
+
+
++
++
++
全球关注的细菌耐药问题
• 多重耐药沙门菌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 • 氟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 • 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氟喹诺酮/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
湖北地区ESBLs菌株检出率(%)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7
E.coli
只有血中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所持续的时 间(T>MIC)超过给药间隔的40%(如青霉素, 每天三次,间隔时间8小时, 8小时的40%为3.2 小时)至50%(头孢类),才能较好地发挥药效 作用。
如何使β-内酰胺类达到最大 药效?
增加剂量 ? 多次给药 !!
延长输注时间 !!
头孢他啶 2g,q8h 和 1g,q8h 比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各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1.β-内酰胺类 2.氨基糖苷类 3.四环素类 4.大环内酯类 5.氯霉素类 6.糖肽类 7.林可霉素类
8.喹诺酮类 9.多粘菌素类 10.磺胺类 11.硝基咪唑类 12.硝基呋喃类 13.其他
各种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较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抗G+菌 +++
++ + ++
PK/PD
Cmax/MIC
AUC/MIC T>MIC
MIC
根据PK/PD特点选药
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型 时间依赖型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Cmax/MIC依赖型: Cmax/MIC>10 效 佳,氨基苷类抗生素属此类,基于此, 每日一次用药。
AUC/MIC和峰浓度依赖型:AUC0-24h/MIC >125和Cmax/MIC>10效佳),喹诺酮 类药物属此类。
一、抗菌药物概述 二、心胸大血管外科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三、心胸大血管外科抗生素治疗性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学》、《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手术 部位感染最新措施建议》(2011年美国《外科年鉴》)、《热病》
抗菌药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