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 精品
【精品】谢晋元谢晋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由谢晋元将军的曾祖父建于清

【关键字】精品谢晋元-谢晋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由谢晋元将军的曾祖父建于清谢晋元故居。
谢晋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
由谢晋元将军的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
共计23间。
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
建筑面积675平方米。
故居座西朝东。
为沙灰瓦木结构。
三幢合面两门楼的平房。
两座大门分别为“儒林第”和“荆树居”。
1905年4月26日。
谢晋元出生在故居“儒林第”南幢。
并在这里渡过了童年时期。
这期间。
谢晋元将军接受了客家人勤劳勇敢。
爱国爱家的优良保守教育。
为日后成为民族英雄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1999年。
蕉岭政府按原貌对谢晋元故居进行了全面修葺。
同年10月开放。
供人们瞻仰。
2016年。
谢晋元故居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谢晋元故居。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时间,清朝咸丰年间。
故居名称,儒林第。
简介。
谢晋元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其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园墩子下芳塘子。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谢晋元故居由谢晋元曾祖父在清代咸丰年间建造。
房屋坐西向东。
为沙灰瓦木结构。
三幢合面两门楼平房。
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
建筑面积675平方米。
两座大门分别命名为“儒林第”和“荆树居”。
文物保护。
为弘扬将军的爱国精神。
蕉岭县政府于1998年拨专款赎回已散失的故居房屋。
整修后批准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又拨专款兴建了谢晋元纪念馆。
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
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
谢晋元故居每年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华裔子孙及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2002年。
谢晋元故居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被命名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客家文化。
石寨土楼亦称方楼。
坐落在北礤村。
建于明末嘉靖年间。
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
整座建筑为土木结构。
墙体用泥土夯筑而成。
呈平面四方形。
三层。
高米。
里面共有63个房间。
土楼布局独特。
谢晋元将军-名人故事

谢晋元将军-名⼈故事谢晋元将军-名⼈故事 1937年10⽉26⽇谢晋元将军率800壮⼠坚守四⾏仓库抗⽇ 谢晋元出⾝贫苦,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任88师262旅524团团副,在团长负重伤后,升为团长。
眼见⽇军当时惨杀中国⼈民,谢晋元和战⼠⽆不摩拳擦掌,要同⽇军决⼀死战。
当时⽇军⽓焰嚣张,扬⾔3天内攻占上海,但谢晋元率军同⽇军作战2个⽉,仍坚守阵地。
10⽉26⽇,⽇军突破⼤场防线,中国军队由谢团掩护退却,晚上11时,谢奉命率第⼀营800⼈坚守苏州河畔四⾏仓库。
四⾏仓库是七层钢⾻⽔泥建筑。
谢发誓死守,愿与阵地共存亡。
⽇军原认为这个⼩据点不难拔除,但出乎意外,从27⽇下午发动进攻,双⽅对峙4⽇4夜,800⼈打退了敌⼈1万⼈多次进攻,毙敌200多⼈,⾃⼰只牺牲了5个⼈。
到30⽇,谢晋元接到撤退的命令,只好忍痛撤出,由苏州河隔岸过桥进⼊公共租界。
壮⼠们挥泪离开阵地,谢最后⼀个离开。
⾄此,上海战争结束。
800孤军进⼊租界后,被租界英军借⼝解除了武装,安置在胶州公园边⼀个临时营房中。
谢晋元⼀直想归队,但上海租界沦为孤岛,⽆路可⾛。
当时,孤军营成为照耀上海全市的⼀座灯塔,每天前往访问的'⼈不断。
谢晋元治军极严,每天升旗、上操、学习,⽣活井井有条,⼤家都等待有朝⼀⽇重返战场。
不幸事件发⽣在1941年4⽉24⽇凌晨,当时有四名不肖⼠兵同外界相勾结,利⽤早操时间,⾝带⼔⾸、铁镐向谢头部、胸部猛击,谢流⾎倒地,不久即逝世,年仅37岁。
这件事震动了全国。
第⼆天在孤军营举⾏棺殓仪式,前往吊唁的有6万多⼈。
同年12⽉,太平洋战争爆发,⽇军进⼊租界,企图将孤军营编为伪军,遭到坚决拒绝,慑于民⼼所向,⽇军未敢屠杀孤军,将他们分散各地充当苦⼒。
孤军在俘虏期间并没有停⽌⽃争。
被遣往浙江诸暨的⼀⽀孤军在我地下党配合下,跳出罗⽹,上⼭去打游击。
抗战胜利后,这些⼈⾃谋职业,⽣活艰苦。
直到上海解放,由陈毅市长亲⾃安排他们的⼯作。
气吞斗牛中国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演讲稿

气吞斗牛中国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又充满了敬意。
我们要一同回顾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铭记中国抗日战争中那些气吞斗牛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是一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在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用他们的钢铁意志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
杨靖宇将军,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将军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还有赵一曼烈士,她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
她在临刑前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信,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更展现了一位革命者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情怀。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他们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在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他们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战士们不畏强敌,勇敢冲锋,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抗战胜利的希望。
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八佰》中一位人物的认识500字

《八佰》中一位人物的认识500字
《八佰》是由郭敬明导演的一部历史剧情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官兵与日军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谢晋元,他是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军的第三团团长。
谢晋元在片中被描绘成一个勇猛无畏、忠诚坚定的将军。
虽然谢晋元在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他的形象非常突出。
谢晋元带领着他的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带领士兵实施了多次突围行动,为了保护自己的部队,他甚至亲自冲上前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谢晋元在片中展现出了坚定的军人情怀和无畏的精神,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部下的关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是一位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将军,还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虽然片中没有详细描写谢晋元的背景和个人生活,但他的形象通过他的英勇事迹得以展现。
他是一个英勇无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形象。
他的形象激励着观众,让人们对战争时期的中国军人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谢晋元的英勇事迹在《八佰》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他的形象也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通过他的形象,观众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军人的坚毅和顽强。
他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伟大,也让我们对和平珍惜和感激。
总的来说,《八佰》是一部充满感情和震撼力的电影,谢晋元这个角色是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的形象通过片中的表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使得观众对当时战争时期的中国军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

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谢晋元出生在1905年,在1941年去世。
字中民,是我国汉族人士,祖籍是广东蕉岭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谢晋元担任军官职务,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一路从普通士兵上升到了将军级别的人物,后来在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和战友一起死死地守住了阵地,但是最后却被党内的叛徒人士杀害,后来谢晋元被追封为少将,也因此被人们尊敬的称呼为谢晋元将军。
在谢晋元很小的时候就在新式的学校读书,从小对孙中山等人的事迹耳濡目染,为以后的发展打定了现实基础。
环境和条件的艰苦让谢晋元更加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后来在国内展开了全面反对帝国主义和誓死铲除卖国贼的行动,那个时候许多的进步青年和学生都加入了这样的斗争中,谢晋元也是其中的一员。
被革命热情所感染的谢晋元最终放弃了读书,加入了黄埔军校后,以国民军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淞沪会战的过程中,以谢晋元为首的战士们孤军奋战,创造了历史上的神话传奇。
谢晋元将军因为守护着重要的地区,又十分的顽强执着,引起了敌伪军的注意,但是不论是威胁还是利诱,谢晋元将军始终不为所动,日军对谢晋元也是恨之入骨,谢晋元将军或许已经知道自己的危险境地,所以提前给父母写了封信,心中所说的话大义凛然,让人心生敬佩。
就在之后不久的一天,谢晋元向往常一样的活动,但是已经被日军收买的叛徒故意挑衅,趁机将谢晋元杀死,一代英勇的抗日英雄就这样去世了。
抗日名将谢晋元纪念馆介绍谢晋元将军是民国时期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仿佛一颗耀眼的星一般的夺人眼球,被全国人民广泛的传唱,但是这样英勇无敌的战士却被自己人中的叛徒所杀害,事情一经传出马上引起了全国的举世震惊,人们纷纷悲痛惋惜。
为了纪念谢晋元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精神,谢晋元的故乡广东蕉岭县政府特地在谢晋元故居旁边建立了谢晋元纪念馆。
谢晋元纪念馆从外表看上去是一座三层的楼阁,靠近后就会感觉出纪念馆散发出来的庄严肃穆的氛围。
在谢晋元纪念馆第一层的大厅里,悬挂着巨幅肖像,还有《歌八百壮士》的歌曲循环放送在厅堂里,让人们的心弦都跟着歌曲一起震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震撼人心的时刻。
谢晋元将军故乡纪念碑为何鲜为人知?!

谢晋元将军故乡纪念碑为何鲜为人知?!文/ 曾奕涵说到在淞沪会战中,保卫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的英名,国人也许并不陌生。
说到谢晋元故居和纪念馆,梅州人民特别是蕉岭县人民大都知道在哪里;可是,说到离故居和纪念馆不过几百米的谢晋元纪念碑,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这是为什么呢?!且说,蕉岭县新铺镇尖坑乡有个小地名叫方塘子,这就是尖坑谢氏十四世祖堂。
在两堂两横一回龙的祖堂建筑的两边,平行排列着一幢幢大门全部向东的平房瓦屋,祖堂门口有一口四方型的池塘(后来做纪念馆时被填平),池塘外便是一望无垠的田野。
祖堂南边的三幢屋,有两个大门:荆树居和儒林第。
1905年4月26日,谢晋元便诞生于此。
而我的外公谢晋元的堂弟谢晋逊,则于1925年诞生在祖堂北边的这栋。
离方塘子北边约300米,有个平地中突起的大圆墩,像倒覆的半球,垂直高度约有四五十米,当地人叫圆墩岌(客家话叫“圆墩印”)。
记得,小时候到外公家我总喜欢跟舅舅上这圆墩岌登高远望,这上面除了有些小松树外,还有板栗树和桉树;那时桉树还小,板栗树也并不高大,远远便能看见裸露的红色的圆墩岌。
圆墩岌的东南边被无垠的稻田包围,后来才有西线公路从边上切过。
站在这貌似小山的圆墩岌上,尖(坑)长(江)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2013年的春节,我们一行三人先到了舅舅家里,大舅忙于准备午餐,便跟我说:“你带他们到圆墩岌上去玩吧!”这时的圆墩岌绿树成荫,完全被树林所覆盖,当年的板栗树却所剩无几了,偶尔看见台阶下方有几棵,树干也都枯朽得厉害,台阶上落了一地的板栗壳。
沿途的桉树,有不少一人已经难于合抱,树干挺直俊朗,难怪有些地方叫它靓仔桉了。
沿着积满落叶的台阶上到岌顶,久违的近十米高的谢晋元纪念碑,赫然耸立在眼前,外公书写的“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纪念碑”碑文同时亲切地映入眼帘。
纪念碑基座的正面有:《追赠陆军少将谢公晋元纪念碑碑文》,碑文有当年陈毅的题词:“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及“将军英名传万古,正气彪炳壮千秋”等字样。
抗日战争英雄事迹故事

抗日战争英雄事迹故事张自忠英烈千秋的中国陆军战神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隐蔽与奋斗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隐蔽与奋斗的故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一场长达8年的艰苦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地下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地下抗战中的故事,展现他们的隐蔽与奋斗。
一、火烧苏家屯1931年,日本发动了他们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当时,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中国的苏家屯,意图建立傀儡政权。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展开了一次秘密行动——“火烧苏家屯”。
该行动由地下抗日武装组织领导的游击队发起,他们在夜晚潜入苏家屯,放火烧毁了日本军队的军火和物资仓库。
此次行动不仅给日军带来了重大损失,还震慑了他们的进攻步伐。
二、谢晋元与电台破译在地下抗战中,有许多普通的抗日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默默无闻地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谢晋元就是其中一位勇敢的抗日斗士。
谢晋元在日本占领区开设了一家饰品店,但其实这只是他进行地下抗战活动的掩护。
他利用店铺经营的机会,搜集日军情报,并暗中传递给抗日组织。
谢晋元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破译了日本军队的电台代码,成功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
这些情报对于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作战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马寿堂与地下邮局在日军控制下,中国人民的通讯受到了严格限制。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地下抗战组织建立了地下邮局,马寿堂是其中一位勇敢的邮差。
马寿堂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他自愿承担起抗日任务,成为地下邮局的邮差。
为了逃避日军的搜捕,他经常利用山林与其他地下抗战组织联络,并将抗日宣传品和军情报告送达指定地点。
由于地下邮局的存在,中国人民能够及时获取战事的最新进展,保持对外界事态的了解,这对于地下抗战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章伯钧和地下医院在战争中,医疗条件的恶化使得伤员的治疗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地下抗战组织建立了地下医院,章伯钧是其中一位勇敢的医生。
章伯钧在日本占领区做医生的同时,利用职务之便,从事着地下抗战的医疗救助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
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
仅此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
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
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XX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
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
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
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
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
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
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XX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
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
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
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
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
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
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
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
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
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张自忠英烈千秋的中国陆军战神
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XX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