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任课:第1课肖像艺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
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
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画人像教学目标: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最新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本课内容,例如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课堂上让其他同学猜测出该学生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通过展示各种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脸型和表情特征,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2、讲解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包括比例关系、线条描绘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3、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并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学生练。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同学或家人作为模特儿,进行肖像画的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指导,例如如何观察和分析模特儿的特征,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这些特征等。
四、讲评。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重点关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物特征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互相尊重的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他是谁”。
首先,让我们看一张图片,然后猜猜这个人是谁。
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人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比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接下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特征呢,比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比如XXX的《蒙娜丽萨》和凡高的自画像。
让我们观察、体验、讨论这些人物的特征,并对他们的作品和作者有更深入的认识。
为什么肖像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主要与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们通过雇佣画家来为重要人物画肖像,这些肖像往往充满了被画者的生活线索,比如华丽的服装或严谨的制服。
但是,摄影术的发明使画家们开始思考如何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人物头部是表现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型来表现出来的。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0篇)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0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对“明度”一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2.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评述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提问:看看图片中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看看日落、深浅变化的海水等图片,说说图片颜色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设定情境让学生解决本课中的知识点:1.什么是色彩的明度?2.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明度的变化?3.明度变化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教师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
黄色明度,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三、操作实践1.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尝试体验明度的变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3.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要求: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四、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五、延伸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用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同学更关注生活和自身周围的事物,也让同学由此和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 任课: 1 第1课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
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
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2 第2课画人像 教学目标: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6篇(五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6篇(五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人美版五班级上册美术教学方案1一、教学总目标同学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预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阅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恒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缔造精神,进展美术实践力气,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同学状况分析五班级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特殊高,平常就有很多同学平常就爱画画,也有确定的美术学问,所以老师应连续保持同学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赐予同学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学问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教材紧跟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好玩的惊喜。
五班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
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深厚的湖乡味。
留意在消遣中让同学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把握最基本的美术学问。
四、教学措施1、留意对同学造型表现的培育。
在教学中,让同学初步熟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缔造愿望。
2、重视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培育同学的实践力气。
老师主动为同学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索、争辩、对话等活动引导同学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缔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舞同学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确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同学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熟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熟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同学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相互沟通和公正关系。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肖像艺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
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
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画人像教学目标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2.学会使用炭笔和彩铅工具画简单的风景画;3.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 2. 炭笔的使用方法; 3. 彩铅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3.1 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1.引入教师先简要介绍下中国画的历史背景,告诉学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并让学生谈一下它们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2.讲解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分别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画法,让学生对中国画有初步的了解。
3.示范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些中国画作品后,示范如何用毛笔勾勒荷花、梅花等简单的图案,让学生跟着画。
3.2 炭笔的使用方法1.讲解教师介绍炭笔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明确使用炭笔的重要性和意义。
2.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炭笔勾勒出风景画中的线条和轮廓,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用炭笔勾勒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3 彩铅的使用方法1.讲解教师介绍彩铅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使用彩铅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彩铅填充画面,表现出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感,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运用彩铅填充画面,表现出风景画的美丽与气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2.炭笔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画作,评估其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的程度;2.通过观察学生的画作和学生的表现,评估其对炭笔的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学校内部或小区内举行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发挥才能,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2.鼓励学生参加全市或全区性的美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七、教学资源1.中国画集锦;2.炭笔、彩铅等绘画工具;3.展板、画布等绘画材料。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3、认识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 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起引导作用。
难点:学会掌握构图、调整画面、上色。
单元内容、课时
内容
课时
第1课 肖像艺术
1课时
第2课 画人像
1课时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1课时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1课时
年秋季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科目:美术年级:六年级教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美术(上册)
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2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上册)
科目:美术年级:五年级教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美术(上册)
单元分析
第1课 肖像艺术(欣赏·评述)
第2课 画人像(造型·表现)
第3课 认识抽象画(欣赏·评述)
第4课 学画抽象画(造型·表现)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造型·表现)
这五课可以视为具有“明确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内容”的小单元。综合五课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造型能力和技巧学习为主的单元,既包含了造型元素也包含了造型方法、还有透视关系,而后面的十一课都和它们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第9册美术教案教学指导思想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1、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一、关注教法学法变革→导入环节的设计;→入口要浅,深入浅出;→教学环节的前后呼应;以“问题链”串联课堂教学;→→陶情、审美、思辨的过程。
二、促进学习的成功→引导学生兴趣与心理需求处于最佳状态;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激发学生更高的自我期待。
三、体现教材特点1、贴近儿童生活•内容选择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喜闻乐见的事物,力图贴近儿童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调动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发掘人文底蕴•美术作为人文的核心学科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本册美术教材在兼顾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力图全方位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3、强调设计意识•新的美术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与创新思维,本册美术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力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训练。
4、优化双基知识•本册教材通过不同作业形式、不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基本的了解,体验艺术学习的方式方法。
四、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如果把教材中每一课内容当作一颗晶莹的珠子,那么纵贯教材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链。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每学期的横向内容,又要注意纵向知识体系的把握。
例:基础知识系列、设计应用系列、陶艺系列、版画系列等。
五、学习过程的引导性•活动性:体现课程改革特点,激发兴趣;•选择性:关注不同性质学生,给学生较大选择余地。
•创造性:艺术贵在创造,本册教材通过多种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现。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知识点一、难忘的事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唐代卢舍那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格独具、自成体系。
古代雕刻艺术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在学习知识,感受立体形象美的同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欣赏唐代卢舍那佛的立体造型,了解我国唐代雕刻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雕刻艺术的雄浑之美,增强民族感。
二.比例中的美感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
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画或剪陶瓶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
运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三、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两种形体的透视变化。
2、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
通过实物演示及示范图解决。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
采用分析照片和示范围解决。
四.圆柱体的透视现象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圆柱体的真实美感。
2、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并运用于绘画实践。
3、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采用观察实物、欣赏图片、作品并示范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
(采用范画并示范进行解决)五.物体的结构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的整体结构美感。
2、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并用于绘画之中。
3、提高学生概括地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形体结构的知识,画实物。
六.劳动的动态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感受劳动动态美。
2、使学生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画劳动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人体的动态线与重心的表现。
七.我们爱劳动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井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2、学生在学过纸版画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劳动情节的纸版画。
3、培养和锻炼学生多种手法的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制作与拓印。
八.我的家庭教学目的:1.通过对“我的家庭”的创作,教育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并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2.复习、巩固学过的人物画法知识,并用来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业。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创作,使学生认识生活美。
教学难点:创作的主题和人物特征的表现。
九.黑体美术字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黑体美术字的用途与结构特点,能初步按照写法要求临摹、学写黑体字。
教学重点:黑体字的结构特点及写法步骤。
教学难点:结构特点;笔划位置的经营.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教学目的:初步学习美化黑板报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构思、合理组织版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各种宣传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版面分割与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文章的部署,报头的处理,文字的格式与文题的安排等。
十一.做风筝教学目的:1、通过风筝的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
2、在装饰风筝图案纹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第一节: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第二节:运用色彩完成风筝的美化装饰教学难点:第一节:风筝飞行平稳、制作工艺精细。
第二节:图案的选择与绘制。
十二.纸筒人教学目的: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以及其它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多种人物形象,进而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2、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它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物服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教学难点:精巧的构思与制作.十三.学画年画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民间艺术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运用绘制年画的方法进行摹制。
3、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及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染画的方法。
十四.学画中国画——梅花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画梅花的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十五.绘画中的日常生活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表现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经过选择、提炼、都能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
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并引导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将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表现在画幅之中。
教学重点:日常生活的情境是画家们创作的源泉,画家将生活中的事物集中,典型地反映在画面里,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陶冶真善美的情操,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并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进度表周教学内容备注1 《做风筝》(着色)2 《二、比例与美》知识3 《二、比例与美》实践4 《三、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5 机动“十.一”6 《四、圆柱体的透视现象》7 《五、物体的结构》8 《六、我们爱劳动》新授9 《六、我们爱劳动》写生10 《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报头11 《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版式12 《十二、纸筒人》制作一13 《十二、纸筒人》制作二14 《北京的一条街》民间美术起稿15 《北京的一条街》着色16 《游长城》民间美术起稿17 《游长城》着色18 机动“元旦”19 《一、难忘的一件事》本学期实际授课19 周,机动2 节,实际授课节。
做风筝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2.在装饰风筝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能够放飞的风筝。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教学难点:使风筝能够放飞。
用具准备:1.教师:风筝成品三个刀子胶水棉线方纸彩纸书2.学生:学具配套材料胶水彩纸铅笔书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筝三、讲授新课:1.风筝的构造: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
(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
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
(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2.风筝起飞的原理:3.风筝的种类:立体风筝、几何形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分带风筝4.带领学生制作几何形风筝的制作:(1)制作骨架(2)糊裱蒙面纸(3)安装提线(4)安装尾巴和左右平衡条(5)连接放飞线5.调试风筝的问题:(1)风筝的中心影响平衡(2)左右对称(3)提线的位置第二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制作情况二、讲授新课:风筝的装饰及美化1.图案的选择:选用对称的纹样,如金鱼、蝴蝶、青蛙等动物或几何形图案等2.起稿方法:因蒙面纸与竹条粘结处不平,所以不要用铅笔起稿,而是用毛笔蘸浅色。
3.着色的注意事项:选择鲜艳及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由浅入深。
可多是用暖色,适当加以黑、白、灰、金、银等协调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形象找准,主意左右对称。
2.充满画面,不要过小。
3.颜色稍稠些,使蒙面纸不至于起皱。
四、学生绘制,教师辅导五、课堂小结:1.展示作业成果,赏析;2.收拾用具。
课后小结:比例与美感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业要求: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教学重点: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
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剪贴陶瓷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
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用具准备:1. 教师:几件陶瓷器皿课本彩纸底纸剪子胶水不合比例的范画2. 学生:剪子胶水书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美感。
”2.板书课题:比例中的美三、讲授新课:1.什么是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质量与量的比率。
2.举例:(两支粉笔)一至10厘米,一至5厘米,它们的比例关系就是2比1(10:5)如果长得更长,短的更段,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就会更大。
3.比例的作用:4.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美感5.不注意比例美感的后果:6.看书P4-5欣赏7.学生例举生活中比例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