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
精心整理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
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
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
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
精心整理 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 镜子,一块碧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颐和园》PPT教学课件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 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 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万寿山脚下
佛香阁:高
排云殿:大
叁 课文解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 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登上万寿山
向下望
昆明湖
向东远眺
叁 课文解析
这座石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 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贰
好词欣赏
贰 好词欣赏
金壁辉煌
碧:翠绿色。 金碧辉煌, 意指金光碧 色,彩辉夺 目。比喻陈 设华丽。形 容建筑物装 饰华丽,光
姿态万千
姿态万千, 原指女子的 美媚,形容 树木等美丽 的景物形容 容貌。现指 姿态多种多 样。
神清气爽
形容人神志 清爽,心情 舒暢。形容 人长得神态 清明,气质 爽朗。
壹 初读课文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 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 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 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 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 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 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 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说课稿15篇

《颐和园》说课稿15篇《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没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了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__的教学。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科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美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想一想当时的场景,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间,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颐和园》

注意景物间过渡的连接用词:
进了……就来 到……
走完……就来 到……
从……下
来…………
春游中山公园
星期五,老师带我们去中山植物园春游。
刚进大门,绕过美丽的花园就来到温室。这里真是一个植 物王国:日本的樱花、德国的枸骨树……最吸引我的是一株 仙人掌,它竟然 生长在沙石中,不用浇水。它没有刺,像石 头一样光滑,和我家里栽在盆里的不一样。
18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 京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利用 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 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 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 冰”
“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
“(滑一个”“字滑更”好字,,颇使有昆情味明,湖与显前得面一更句静“、昆明更湖美静。
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 静。)
远眺:向远处看。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古老老的 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段话抓住了景物“多”的特点来写具体的。首先 是十七孔桥的桥洞多;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 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
2、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游赏。为什么?
走出温室,我们来到了蝴蝶廊 。蝴蝶廊里有各式各样 色彩艳丽的蝴蝶风筝。置身于蝴蝶廊,我感觉自己像蝴蝶一 样在飞。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教学内容:《颐和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颐和园的自然景观,包括万寿山、昆明湖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人文景观,包括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讲解,培养观察、表达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2.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3. 出示课题,板书《颐和园》。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说一说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画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颐和园的特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板书设计:颐和园一、自然风光1. 万寿山2. 昆明湖二、人文景观1. 长廊2. 佛香阁3. 十七孔桥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描述颐和园的美丽风光,不少于200字。
3. 收集关于颐和园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词语解释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颐和园》词语解释
【长廊】
很长的走廊。
本课特指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
【阁】
风景区或庭院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以凭高远望。
【栏杆】
桥两侧的凉台、看台等边上起阻拦作用的东西。
【横槛】
横梁上方的栏板,上边画着各种各样的画。
【神清气爽】
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掩映】
彼此遮掩又互相衬托。
【琉璃瓦】
与普通瓦相似,略长,外呈绿色或金黄色,鲜艳有光,多用来修盖宫殿或庙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画舫】
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舫,小船。
【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很清楚。
【小岛】
面积不大,四面环水的陆地。
【葱郁】
青翠茂密。
【姿态不一】
样子各不相同。
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

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一、课文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二、生字词1. 会认的字- 颐(yí)和园:指文中的园林名称。
- 耸(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如“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上”。
- 阁(gé)楼:文中指佛香阁这种建筑。
- 舫(fǎng):画舫,一种装饰华丽的游船。
- 眺(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向东远眺”。
- 堤(dī)岸:文中指昆明湖的堤岸。
2. 会写的字- 殿:宫殿。
注意笔画顺序,中间部分是“共”字。
- 廊:长廊。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郎”字。
- 柱:柱子。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画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充满着作者对颐和园的歌颂之情。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着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挺拔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光辉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
葱茏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眺望,模模糊糊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太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势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存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雄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
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
览。
游游览览顺顺序序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作业:背诵文章的第二 部分。
谢谢!
教师:龙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师:龙莉
18.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也 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 家重点旅游景点。
18.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 美丽的大公园。
宫殿 长廊 佛香阁 葱郁
清爽 横槛
堤岸
琉璃瓦 远眺
栏杆
画舫
痕迹
gōng diàn
宫殿
fó xiāng gé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 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 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 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 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
耸立:高高的直立。近义词 挺立、屹立、直立。 写出了佛香阁 ‘高’的特点。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佛香阁
dī’
cōng yù
葱郁
liú lí
琉璃瓦
qīng shuǎng
清爽
jiàn
横槛
yuǎn tiào
远眺
lán gān
栏杆
huà fǎng
画舫
hén jì
痕迹
按要求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要求:默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 子,要在书上做批注。)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
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
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运动了动态描写。滑:与“静”相衬托,以
动正衬静前,面更昆加突明出湖了静湖水得的像静一。面镜子,绿得像 一块碧玉。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 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分成273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 有五彩的画,画着 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
内 –外
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 来,使人神清气爽。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 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 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 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 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 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 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