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知识(学校专用)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一、上级整体布置和安排经济普查作业五年一次。
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于2003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经济普查,本年展开的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方针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工业和第三工业的悉数法人单位、工业活动单位和个别运营户。
意图是全面查询了解我国第二工业和第三工业的展开规划及布局,了解我国工业安排、工业结构、工业技能的现状以及各出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工业和小微企业的展开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掩盖国民经济各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根底信息数据库和计算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办法是全面选用信息化手法,许多引证手持电子数据收集设备(PDA),对经济普查对像进行现场摄影、数据现场互联网录入,树立全面掩盖普查区的电子地图,进一步进步联网直报系统的使用水平。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刻点是20xx年xx月31日,普查时期材料为20xx 年年度材料,普查时刻由20xx年至2015年历时三年,详细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是预备阶段(20xx年xx月31日前)。
首要作业是:建立普查安排、执行普查经费;举行普查作业会议,安排展开社会宣扬发动;依照普查计划,拟定普查施行计划、归纳试点计划、数据处理计划和数据质量操控预案等;展开好普查归纳试点;制作普查电子地图,区分普查区域;选配好普查辅导员、普查员,训练好普查作业部队;“地毯式”对普查区域进行清查了解,摸清普查方针总量及散布状况;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条件预备作业,弥补有必要的数据处理设备。
二是普查挂号、数据处理与发布、总结赞誉阶段(2014年1月—xx月)。
首要作业是:做好普查现场挂号、复查作业;完结普查编码、数据录入、上报、审阅和检验作业;安排展开数据质量检查,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价;保护好电子地图信息,树立好计算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研讨公报发布,发布普查首要数据;安排展开先进评选活动,举行总结赞誉会议。
三是材料开发、更新保护阶段(2015年1月—2015年xx月)。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一、引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本次普查将于2021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展开,共分为三个阶段。
本文将介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具体方案概述。
二、普查的背景和意义2.1 背景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和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基础。
国家经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指导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国家统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2 意义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对于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重要的意义;2.为研究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3.为深入了解我国经济情况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源;4.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民统计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三、普查对象和范围3.1 普查对象本次普查对象为全国法人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工业、建筑、商贸、服务业等13个大类行业。
除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为应该排除的对象外,一般普查对象还包括个体户、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等。
3.2 普查范围本次普查全部采用100%实地抽样普查方式,对所有普查对象全面开展调查。
具体范围包括:1.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2.所有自然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社会组织;3.所有从事公共事业的单位。
四、普查内容和方法4.1 普查内容本次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单位名称、地址、经济性质、组织形式、从事的主营业务、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2.财务情况: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纳税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调查。
3.人力资源情况:主要包括用工情况、人员结构、教育程度、职称设岗比例等方面的调查。
4.技术创新情况:主要包括研发投入、技术装备、专利、科技成果等方面的调查。
5.营销情况: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营销模式、价格策略、市场份额等方面的调查。
4.2 普查方法本次普查采用“纸质填报、现场审核、实时监管”等方式,实现对普查对象的全面覆盖和全程监管。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附件1: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1、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2、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研究
3、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4、外资经济状况及影响效应分析
5、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6、工业企业成本结构状况研究
7、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8、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9、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
10、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之中外比较和政策研究
11、建筑业行业结构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之关联研究
12、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13、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研究
14、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研究
15、快递业发展状况研究
16、住宿和餐饮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研究
17、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
18、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19、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增长点研究
20、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21、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研究
22、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参考题目

附件2河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参考题目1.河南省基本单位分布状况、问题与发展建议2.河南企业数量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3.河南省经济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4.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5.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研究6.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7.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非公经济发展8.河南省个体经济发展研究9.河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研究10.河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1.河南省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分析12.河南省区域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分析13.河南省区域资产总量及结构分布状况14.河南省经济空间布局研究15.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16.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研究17.中原城市群对河南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报告18.河南省工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研究— 1 —19.河南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20.河南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21.河南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22.从经济普查看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3.河南加快构建服务业集聚中心研究24.高成长服务业对河南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引导研究25.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力)研究26.河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效益对比分析27.河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28.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29.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研究30.河南省信息消费研究31.河南省工业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绩效研究32.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房地产发展走势33.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趋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34.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贸易流通业发展35.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条件研究36.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37.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38.从经济普查看河南省科技创新39.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布局及其改革研究40.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研究41.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 2 —42.河南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43.新的交通格局对河南发展的影响研究44.第三次经济普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和思考45.第三次经济普查电子地图的应用研究46.第三次经济普查PDA应用问题研究47.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问题48.河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问题研究49.从三经普看部门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问题50.第三次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方法研究— 3 —。
绵竹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答案

绵竹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奖知识竞赛题1、我国经济普查每开展的年份是(C)。
A.逢3、7的年份B.逢4、8的年份C.逢3、8的年份D.逢4、9的年份2、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A)。
A.2013年12月31日B.2014年1月1日C.2013年11月30日D.2014年1月31日3、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___ C ___和______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一、第二产业C.第二、第三产业D.第一、第三产业4、第三次经济普查普查登记和数据采集工作从(C)。
A.2014年1月1日至1月31日B.2014年1月1日至2月31日C.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D.2014年1月1日至4月31日5、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时期资料为____ B.__年度。
A.2012B.2013C.20146、经济普查采用___ B.___的方法。
A.重点调查B.全面调查C.抽样调查7、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普查方法是(ABC )。
A.全面登记B.联网直报与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采集相结合C.普查与抽样相结合D.由普查员上门填写纸质调查表8、下列个体活动不列入普查范围的有(ABC)。
A.无个体行医证的个体医生B.无固定场所的临时性早市或夜市摊贩及流动摊贩C.家庭保姆、家庭教师D.有个体工商执照的早点流动摊位9、经济普查工作按照“__A_、部门分工协作、__C__、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A.全国统一领导B.行业协会组织C.地方分级负责D.企业自愿参加10、企业事业组织有拒绝或者妨碍接受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处__B__以下罚款。
A.1万元B.5万元C.10万元D.2 0万11、个体经营户有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经济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处__B__以下罚款。
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资料

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资料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资料2007-02-02 21:54:34一、什么是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指国务院改革普查制度,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进行调整,将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三项普查合并,同时增加建筑业普查,共同构成的普查。
国务院定于2004年在全国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
二、经济普查的对象普查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
三、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调整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7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达了《关于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通知》,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进行了调整。
我国今后开展的普查项目主要有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其中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以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为对象,主要普查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变化情况,该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由逢7改为逢6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以自然人为对象,主要普查全国人口和住房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事项。
该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仍在逢0的年份实施。
这次调整是我国普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调整后,普查的项目有所精简,周期更加合理。
其中,经济普查覆盖面更全,数据更新更快,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的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将得到明显提高。
这次调整,有利于各项普查标准的协调统一和普查内容的相互衔接,能全面反映二、三产业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统一规范普查对象和调查时期,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研制普查方案,做好普查数据的整理和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工作,从整体上推进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使周期性普查、经常性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更具有可操作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四、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经济普查的具体范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分为20个门类,按三次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1个门类):指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31个地区的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3.3‰,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增长52.9%;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16日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增长4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增长14.1%(详见表1-1)。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
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占5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占26.8%;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占7.3%(详见表1-2)。
2013年末,全国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820.8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324.9万个,增长65.5%。
经济普查知识讲座

经济普查知识讲座(一)中央电大经济管理学院熊应进 2004年10月13日一、为什么要进行全国经济普查?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了详细了解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状况而统一组织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2003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1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在85%以上。
但目前我们对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
开展经济普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
这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什么?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这里所称的境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以内,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我国境内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办事机构等都属于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
法人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还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但需视同法人对待的单位。
法人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和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单位:(一)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二)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三)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