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2023年上海市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3年上海市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番茄炒鸡蛋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

他的行当是文武丑①,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

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

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

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

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

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

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去师父家学戏,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

师父就亲自下厨。

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

他来了,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

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⑥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

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

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

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

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

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

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

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

纠结半天,临了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淮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22分)老圣人赵长春(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

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

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

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

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

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

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

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

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

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

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

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02期)(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02期)(原卷版)

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财[注](节选)王愿坚①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②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

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

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

我找到了他的家。

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

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

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

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③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

”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④“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

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

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⑤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

’6天只给6个铜子。

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⑥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

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

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

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⑦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⑧“‘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

‘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

黑龙江省12地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及参考答案

黑龙江省12地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大庆(四)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22~24题。

(13分)好一朵木槿花宗璞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得来的枝条,偶然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枣核》的一个语段,按文后要求完成小题。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很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间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1)说说下面划线的词语表达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①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②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2)“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3)“家庭事业都如意”,“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

”他缺的是什么?(4)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①直截了当,单刀直入,表达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②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

强调每逢佳节倍思故乡。

(2)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3)儿女长大成人,家庭设施齐全,事业兴旺发达。

但身处异国他乡,缺少乡情乡韵。

丰厚的物质享受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或:缺少思乡爱国之情的寄托物)(4)点明题意,表达这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念,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解析】【分析】(1)①“劈头”在这里是“正冲着头;迎头”,直截了当,说明这个朋友急于想我诉说思乡之苦的心理。

②“一过……就……”,这个句式实际上是表示一种强调,表达了一种佳节思亲的感情。

(2)花园里有垂柳,有睡莲池,这些都是按照家乡的样子来布置的,具有家乡的地方特色,所以说有“家乡的味道”(3)“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2020】最新四川省9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0】最新四川省9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答: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16.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语境义.。(2分)
(1)霎时点亮了灰暗的乡村.。
答: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答: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2020】最新四川省9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巴中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19.明亮而寂静的夜晚,“我”和杜小康都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根据下面两段话,用简练的语言分别说说什么是“长大”.。(2分)
【甲】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儿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

初中语文试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初中语文试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初中语文试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我的四季》,回答问题。

我的四季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

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

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尽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有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2021年山东省部分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1年山东省部分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3.探究下列语句在文章构思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4分)
①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②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③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这时,他的视线被什么晃了一下,是一颗金黄的玉米粒!
父亲霍地跳起来,将那堆秸秆抱到一边,发现腾出的地方有几十粒玉米。“我的天呐!”他差点没蹦起来。他弯下腰,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一粒一粒拣起。扁担上缠着一节铁丝,他解下来,又把它们一粒一粒串起,然后,他把玉米串拿到火上烤。渐渐地,玉米粒变了颜色,发出“噗噗”的爆裂声,每响一下,父亲的心也跟着响一下,浑身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大了嘴,贪婪地呼吸着玉米粒散出的芳香。他吃得很小心,隔一会儿扔进嘴里一颗,又隔一会儿再扔进一颗,他嚼得很慢很慢,仿佛时间拉得越长,吃下的东西越多。嚼完最后一颗,他觉得有些口渴,跑到庙外捧了一捧雪,几口吞了下去。
那边有棵歪脖树,树下堆着个坟丘,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村长”,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了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了。
父亲的目光在坟丘上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又看到了赵明笑眯眯的样子。赵明爱说笑,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还喜欢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唱得很带劲,很好听。
……
(置身于冰窟……)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淮安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2分) 老圣人 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2

(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4分)

17.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

18.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4分)

19.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分)

20.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6分)

【答案】16. 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17. 示例:“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18. “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19. 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3

20. 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解析】 16.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每个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4—7写春分立蛋。8—10写操心碾盘。11—14写喜管闲事。15写饭前喝水。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所根据的语句“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是神态描写,如果探究好这神态描写所反映出的人物心理,就一定要读好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可从自己花钱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的角度作答。 18. 试题分析:欣赏文句。“小孩子就好了……就好了”中连用两个“就好了”,这运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1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一定要联系全文来回答,否则把握不准答案。叫他“老圣人”是因为他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叫“老圣人”又有些委屈他是因为他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不仅仅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所以“我”才如此表述。 20.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中重要物件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从它提供了故事场景,又是故事内容的主体,还是传统文化的见证等角度作答。 连云港 (三)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13-16题。(11分)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 4

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3.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14.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2分) 15.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2分) (2)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2分) 16.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3分) (三)(11分) 13.(2分)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4.(2分)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答出“猢狲”的“狲”去掉兽旁即可) 15. (4分) (1)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 (2)“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16.(3分)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7分)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