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哺乳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哺乳动物
的一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3. 掌握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解释哺乳动物的特征。
2. 了解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和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正确
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板书)
板书:“哺乳动物的一生”
2. 展示(10分钟,图片)
通过展示哺乳动物图片,引导孩子们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
3. 研究(20分钟,教学反复,举例说明)
1. 什么是哺乳动物?
教师解释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并举例:牛、狗、猫、老鼠等。
2. 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雏鸟和幼兽的生长发育。
3. 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1)哺乳动物和人的关系。
(2)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4.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活动)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有关哺乳动物的视频或动物园内哺乳动物馆中对生活性和个人性格进行初步描述。
5. 总结(2分钟,黑板报)
请一名同学将小组活动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此教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简化,使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繁殖方式和生长发育。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

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从动物寿命统计表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小结:
动物是有寿命的。它的一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2、不同种类的动物,它的生命历程是不同的。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3、其它动物的一生会经历哪些过程?(展示图片)
阅读后谈体会
4.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索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
归纳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②有的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身体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大。
③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出生的方式不同、繁殖的方式不同。
2、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又发现了动物哪些新的特征?说说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提示】
生物:会繁殖、会死亡、会逐渐长大
非生物:不会繁殖、不会死亡、不会长大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2、如果按照年龄来分,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小结:
人的一生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
3、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同。你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
四、问题研讨
1、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①不同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2020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1.当两个人静止不动时,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他们的位置。
2.运动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路线。
3.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可以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也可以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但也可能在斜坡上不动。
5.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6.在同一条轨道上,我们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7.在相同距离内,我们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8.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9.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10.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1.每种动物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
2.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3.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4.蚕卵孵化出蚕宝宝后,它们就成为了蚕的幼虫。
5.我们不能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6.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做蜕皮。
7.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个过程叫做“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皮4次。
8.蚕吐丝后,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9.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体结构的动物被称为昆虫。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1.太阳诞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
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年了。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则会看到明亮的月球。
3.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
5.在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

8.动物的一生【教材简析】《动物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蚕的生命历程、其他动物的卵及繁殖方式有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
本课以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
本课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以鸡的一生为例认识鸟类的一生,了解鸟类共同特点,狗的一生为例认识哺乳动物的一生,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共同特点,比如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能繁殖后代等,最后通过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发现,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
同时,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同时,通过蚕的养殖,已经充分了解了蚕的一生变化,但他们对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生命历程缺乏有目的的研究。
学生对鸡、狗等动物比较熟悉,很多家庭当中会有动物成员,但很多小朋友对动物的一生了解还是不多,特别是鸡和狗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也存在认识上的困惑,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获取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对蚕的一生和其它昆虫的一生有着充分的情感体验。
在研究大自然中的动物时,他们总是兴致盎然,只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些例子作为引导,必定能够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鸡的一生、狗的一生和我们人的一生的学习,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科学思维:运用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的共同特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出鸟类、哺乳动物等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探究实践: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及课堂倾听了解不同动物的一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动物的一生》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究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生命周期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掌握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方式,死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动物的一生》2.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3.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一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小鸡的孵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命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动物,让它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要点总结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4.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蚕卵呈中间内凹的圆饼状,小米粒大小,宽1毫米,厚约0.5毫米。
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赤色、紫黑色,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6、刚出壳的小蚕身体呈褐色,形似蚂蚁,所以叫做蚁蚕。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 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 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4. 鱼卵、蛙卵、蚂蚁卵等外部没有硬壳,鸡卵、蛇卵、龟卵等外部有硬壳。
5. 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7、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8、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
(三)蚕长大了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5、蚕会经历4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此时经过四次蜕皮的蚕称为5龄蚕,蚁蚕到5龄蚕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段。
6、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
7、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1对胸足,共3对胸足。
8、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3)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目标】1.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3. 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 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
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2. 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 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
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
3. 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不同动物卵 确定标准给卵分类
2.观察鸡蛋内部结构
1.研究蚕蛾的行为 2.观察蚕蛾的样子,识别昆虫 3.研究蚕蛾与蚕蛹各部分关系
1.总结观察记录蚕生 长变化的方法 2整理惨的生命过程
5.茧中飞出 了蚕蛾
养
7.动物的
蚕 繁殖
1.认识卵生动物 2.研究哺乳动物 繁殖过程
认识胎生动物
1.认识卵生动物 2.研究哺乳动物 繁殖过程
二、单元设计思路
(二)内容选择
课程标准---3-4年级生命科学领域学习目标
7.1-1 描述生物的特征。
7.1-2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7.2-1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7.2-2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
覆盖
类等)的共同特征。
7.2-3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我们周围的物体 材料 磁铁 水 物体的运动 声音 运动和力
我们的地球家园
空气 天气 太阳、地球和月亮
技术与工程领域 比较与测量
二、单元设计思路
1.基于教材的顶层设计
年级
一(上 ) 一(下 ) 二(上 ) 二(下 ) 三(上 ) 三(下 ) 四(上
生命科学领域 植物 动物
我们自己
动物的一生 呼吸与消化
9.1-1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9.2-1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
11.2-2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12.2-1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联,都是基于生物生命过程的观察,
共同完成“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 空气 初天步气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
太阳、使地其球世和代月相亮传的”生命领域3-4年 级的学段目标。
二、单元设计思路
1.基于教材的顶层设计
(二)内容选择
年级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热
旋上升。环境与我们
能量
地球的运动
物质的变化
宇宙
技术与工程领域 比较与测量
计量时间 船的研究 工具与技术 小小工程师
二、单元设计思路
(二)内容选择
2.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科学知识 学段目标---生命科学(3-4年级)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生命科学领域--主要概念
二、单元设计思路
二、单元设计思路
(四)单元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研究蚕生长变化 的观察计划。 2.能够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 蚕的一生。 3.会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 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5.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 生长变化过程。 6.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 行分类。 7.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 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8..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 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结论二: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 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 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 内容酌情修改。
结论三: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 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 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 内容酌情修改。
一、单元内容概览
1.单元内容
1.课题名称:“生命周期” ”一生“
主要 变化
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 物生存的作用。11.1●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 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2●描述和比较胎 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 方式的不同。12.2●列 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 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12.4●举例说出人类生 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 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要素
提出 问题
(二)内容选择
2.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要求,本单元以 引领学生建构”动物 包括 有生命周期现象,动 物都能繁殖后代,使 其世代相传”认知为 主体学习内容,在此 过程中学习课标要求 的相关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内容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 多不同的特征。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 同的发展阶段。 11.2生物的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12.1动物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水、食物、 栖息地等。 12.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 动物。 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 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生命科学领域 植物 动物
我们自己
动物的一生 呼吸与消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健康生活 生物与环境 微小世界 生物多样性
物质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我们周围的物体
材料
我们的地球家园
磁铁
水
空气 天气
物体的运动
体现整套太教阳材、地球和月亮
对多种多样
声音 运动和力生物、生命的
电路
延续、生岩物石与与土壤
光
环境认知地的球螺表面的变化
作出 假设
制订 计划 搜集 证据
处理 信息
得出 结论
表达 交流
反思 评价
(三)内容组织
科学探究目标 学段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 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 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 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 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 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动 物
5.茧中钻出 了蚕蛾
期的
一 6.蚕的一生
生
7.动物的繁 殖
8.动物的一 生
7.1-1●描述生物的特征 。7.1-2●知道生物与 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7.2-1●能根据某些特 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7.2-2●识别常见的动 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 物(如昆虫、鱼类、鸟 类、哺乳类等)的共同 特征。7.2-3●列举我 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举例说出动物通 过皮肤、四肢、翼、鳍 、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 9.2●举例说出动物
能根据动物特 征对动物进行 分类。知道动 物可以分为昆 虫、哺乳动物、 鸟类等不同种 类
动物可以 通过皮肤 等接触和 感知环境
蚕的一生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昆虫的一
蚕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生
制定计划、观察、 记录、分类、比 较、推测以及持 之以恒的精神 等。。
蚕生存需要食物、 水、氧气、适宜 的温度等---知道 动物生存需要一 定的条件
认识胎生动物
主线内容:饲养、观察、记录、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卵--幼虫--蛹--成虫;
拓展内容:观察、比较、分类 其他动物的卵、繁殖及一生生长发育过程
承载内容:课标要求的其他相关知识
二、单元设计思路
(三)内容组织
动物卵多种 多样、繁殖 方式、生命 历程各不相 同 --- 知 道 动 物是多样的。
旧版:《动物的生命周期》 新版:《动物的一生》 2.改进: 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3年级 的孩子,“一生”一词更普适、更亲近。 “生 命周期”一词更学术、略显生涩。
二、单元设计思路
(一)课题提出
3.价值追求:
用饲养蚕与观察蚕的科学实践活动,承 载科学概念建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 学思维发展、科学态度形成、建立科学与 人类生活联系的认识等,促进学生科学素 养诸方面的发展。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 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 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 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 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 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 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 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 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多种思路、多样方法 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 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 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 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 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 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
STSE目标 关系 学段目标
科学 技术 与日 常生 活的 联系
了解科 学技术 对人类 生活方 式和思 维方式 的影响
二、单元设计思路
(四)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3.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4.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6.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7.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 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单元设计思路
(二)内容选择
1.基于教材的顶层设计 2.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单元设计思路
1.基于教材的顶层设计
(二)内容选择
年级
一(上 ) 一(下 ) 二(上 ) 二(下 ) 三(上 ) 三(下 ) 四(上
生命科学领域 植物 动物
我们自己
动物的一生 呼吸与消化
物质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动物繁殖 后代的方 式不同, 包括胎生 和卵生
-------
动物一生经 历出生、生 长、繁殖、 死亡的过程, 动物都能繁 殖后代,使 它们得以世
代相传
二、单元设计思路
年单 级元
科学知识目标
课题
学段目标
1.迎接蚕宝 宝的到来
2.认识其他 动物的卵
生 命
3.蚕长大了
三 年
科 学
4.蚕变了新 模样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