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药方

合集下载

中药祛痘配方有哪些

中药祛痘配方有哪些

中药祛痘配方有哪些中药祛痘的5个配方1、中药祛痘配方:内调板蓝根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牡丹皮9克,赤芍药12克,黄芩12克,白菊花12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15克,旱莲草15克,批把叶(包煎)15克,泽泻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日口服2次,早、晚饭半小时后服用。

功效:清肺火胃火,凉血疏风。

2、中药祛痘配方:面膜苦参30克,樟木30克,板蓝根30克,紫花地丁30克,土荆皮15克,山豆根30克,野菊花30克,明矾30克,冰片10克。

每日可洗1~2次。

用法: 外洗方也同中药一样煎煮20分钟,待药凉后装入一干净的玻璃瓶内,平时放冰箱冷藏,需用时,少许倒些容器中加热,然后用化妆棉蘸药液涂患处,保留3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洗去。

3、中药祛痘组方一的做法药用生石膏(先煎)、生地各30克,黄芩、茯苓、泽泻各15克,知母、黄柏、山萸肉各12克,丹皮、赤芍、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脓疱加银花,蒲公英,硬结加皂角刺,穿山甲,囊肿加夏枯草、生牡蛎、溢脂加虎杖、草决明。

适用症:用于寻常痤疮。

能清肺泻火解毒,滋阴健脾利湿,凉血化瘀消。

4、中药祛痘组方二的做法桃仁9克,山楂9克,贝母9克,荷叶半张,绿茶适量。

适用症: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型粉刺,能活血化瘀,消痰软坚,疗粉刺。

5、中药祛痘组方三的做法穿山甲10克(炒)、高丽参5克(蒸)、西红花10克(酒炙)、金银花15克、丹参20克(蜜炙)、野菊花20克、连翘15克(炒)、枇杷叶30克(去毛)、白芷15克、龙胆草15克。

脓疱红肿加莪术、七叶一枝花,皮疹痒加苦参,结节囊肿加贝母、皂角刺。

适用症:随症加减用于各型痤疮。

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软坚散结。

可以祛痘的中药1、祛痘的中药:芦荟脸部患有青春痘,又痛又痒,高低不平,严重影响体表美观。

利用芦荟清热解毒的特有作用,治疗青春痘非常有效。

可以内服芦荟叶汁,早晚各1次,每次10毫升。

坚持一段时间,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十大特效祖传秘方

十大特效祖传秘方

十大特效祖传秘方特效祖传秘方是指那些经过多年甚至几代人传承下来,世代相传并在实践中被证实有效的特效治疗方法。

这些祖传秘方以其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技巧,为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十大特效祖传秘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疗法。

1. 蜂蜜与姜汤蜂蜜与姜汤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广泛用于缓解感冒和咳嗽的症状。

将生姜煮沸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每天饮用1至2次,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2. 茶树油治疗痤疮茶树油被认为是一种强效的祖传秘方,可以治疗痤疮和暗疮。

将茶树油稀释后涂抹在患处,可以减少痤疮的发炎和红肿现象。

这种天然的祖传秘方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皮肤状况。

3. 红糖姜茶红糖姜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特效秘方,用于缓解女性生理期间的痛经和疼痛。

将姜片和适量的红糖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饮用。

这种特效秘方通过热量和姜的镇痛特性,可以缓解痛经症状。

4. 白醋妙用白醋是一种经典的特效秘方,可以用来清洁、去除异味、杀菌和止痒。

将白醋稀释后用于清洁家居,可以消除细菌和异味。

将白醋稀释后用于洗发水或沐浴露,可以减少头皮屑和止痒。

5. 蔬果面膜蔬果面膜是一种天然的特效秘方,可以为皮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保湿作用。

使用蔬果的汁液或捣碎的果蔬敷在脸上,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和减少皱纹。

这种自然的祖传秘方对于皮肤的保养具有显著效果。

6. 精油按摩精油按摩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可以舒缓肌肉疼痛和放松身心。

将适量的精油加入按摩油中,按摩全身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这种古老的祖传秘方通过按摩和精油的疗效,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益处。

7. 中草药煮饮中草药煮饮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用于调理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煮制中草药和其他天然成分,可以净化体内毒素,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和促进新陈代谢。

这些祖传秘方在中医药中被认为是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根本方法。

8. 盐水漱口盐水漱口是一种古老但有效的特效秘方,用于缓解口腔溃疡和咽喉痛。

治疗痤疮、痔疮的中药偏方

治疗痤疮、痔疮的中药偏方

说明:以下偏方仅供参考。

1、治疗痤疮,酒渣鼻偏方:凉血清肺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凉血清肺【主治】痤疮,酒渣鼻。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

【方论】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

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诸证。

2、治疗痔疮的偏方:百草丸【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百草霜120克黄芩栀子各30克黄连槐花地榆各15克【用法】上为末,打糊为丸。

每服9克,清汤送下。

【主治】痔疮出血。

生肌凤雏膏【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轻粉末3克乳香末血竭末龙骨末各1.5克【用法】用鸡蛋10余个,煮熟,去白用黄,铜勺内熬油约9克,倾入盏内,加轻粉等四味,和匀。

每日早、午、晚用鸡翎蘸涂疮口内,以膏盖贴。

【功用】生肌长肉。

【主治】痈疽、痔疮溃后,腐肉已脱,新肌未生。

地榆散5【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组成】地榆黄耆枳壳槟榔川芎黄芩槐花赤芍药羌活各3克白蔹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痔疮肿痛。

二子散【来源】《疡科选粹》卷五。

【组成】木鳖子五倍子各等分【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调敷。

【主治】痔疮肛门热肿。

防风秦艽汤【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连翘各3克槟榔甘草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各1.8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祛风解毒,清肠止血。

【主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克。

槐花散1【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组成】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用法】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23个老中医治疗痤疮验方!

23个老中医治疗痤疮验方!

23个老中医治疗痤疮验方!痤疮是什么:痤疮相当于中医的“粉刺”、“肺风粉刺”、“痤痱”、“酒刺”等。

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病因复杂,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多认为是由于内分泌紊乱,雄性激素分泌亢进引发皮脂腺肥大,导致皮脂大量分泌,进而细胞角化过度堵塞了毛囊口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皮肤附属器疾病。

痤疮的特点:是在颜面及胸背散发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豆渣样物。

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易遗留凹陷瘢痕。

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扩大成黄豆或蚕豆大小,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瘢痕疙瘩。

痤疮的发病机制:现代皮肤病学论痤疮是以雄激素增多、皮脂增多、排脂受阻、细菌感染为轴心的发病机制。

目前,中医常以清泄肺胃湿热、凉血解毒、泻火通便、滋阴降火、疏肝活血、健脾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治疗方(一)内治处方1.滋阴清肝消痤汤【组方】女贞子20g,墨旱莲20g,柴胡15g,郁金15g,丹参30g,鱼腥草20g,地黄15g,甘草5g。

【方解】方中女贞子、墨旱莲相合为传统古方二至丸,其中女贞子甘苦清凉,滋阴养肝;墨旱莲甘酸微寒,养阴凉血;两药共奏滋阴清肝之功,是为君药。

柴胡、郁金辛寒,疏肝清热凉血,助女贞子、墨旱莲清泻肝肾之虚火,是为臣药。

丹参、地黄凉血清热解毒,鱼腥草清肺解毒,是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清热解毒,是为使药。

【功效主治】滋阴清肝,凉血解毒。

主治痤疮。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总结】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等病因有关外,还与肝肾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肾属水,肝属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人体阴阳的平衡。

若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一方面虚火上炎灼肺,引起肺热血热;另一方面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可导致肝阴不足,肝经郁热。

【处方来源】广东省中医院范瑞强主任医师经验方。

2.消痤汤【组方】知母12g,黄柏12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地黄12g,鱼腥草30g,连翘15g,丹参15g,生山楂15g,甘草6g。

旋覆花代赭石汤案例

旋覆花代赭石汤案例

旋覆花代赭石汤案例旋覆花代赭石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组方,由旋覆花、代赭石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旋覆花代赭石汤的十个案例:1. 案例一:痈疡肿痛患者王某,女性,35岁,右腋下出现一个痈疡,伴有红肿疼痛。

经过7天的旋覆花代赭石汤治疗,痈疡逐渐消退,红肿疼痛明显减轻。

2. 案例二:咽喉肿痛患者李某,男性,42岁,咽喉发炎引起的肿痛症状持续了3天。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咽喉肿痛逐渐减轻,吞咽困难明显改善。

3. 案例三:湿疹瘙痒患者张某,女性,28岁,患有湿疹多年,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经过2个月的旋覆花代赭石汤治疗,湿疹瘙痒明显减轻,皮肤状况改善。

4. 案例四:痤疮患者刘某,男性,19岁,面部长时间出现痤疮,伴有红肿疼痛。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痤疮逐渐减少,面部红肿疼痛明显改善。

5. 案例五:急性肠炎患者陈某,女性,30岁,因食物中毒引起急性肠炎,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通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腹泻和腹痛症状逐渐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6. 案例六:湿热黄疸患者王某,男性,45岁,因湿热黄疸引起的黄疸、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黄疸逐渐减轻,恶心、食欲改善。

7. 案例七:痛风患者杨某,男性,50岁,长期患有痛风,关节肿痛、红肿、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关节肿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明显改善。

8. 案例八: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徐某,女性,25岁,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就诊。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咽喉疼痛逐渐减轻,发热症状明显改善。

9. 案例九:冠心病患者王某,男性,60岁,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心脏功能改善。

10. 案例十:风热感冒患者张某,女性,32岁,风热感冒引起的流涕、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就诊。

经过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呼吸道炎症明显减轻。

纯中药祛痘配方

纯中药祛痘配方

祛痘的中药配方求祛痘的中药配方自制痤疮酊配制 (1)痤疮酊配制:洁霉素粉12g、甲硝唑粉10g、乙烯雌酚粉0.3g、水扬酸粉10g、维生素B_6粉2g、混合研细,加入100ml甘油,研匀,再加入75%乙醇至1000ml拌匀,过滤分装即可(无粉剂可用片剂代替)。

(2)洁霉素粉12g、甲硝唑粉10g、乙烯雌酚粉0.3g、水扬酸粉10g、维生素B_6粉2g、混合研细,加入高原护肤霜。

中医去粉刺药方方法一:所需配料:八角250g,白砂糖250g,绿翅叶茶250g,桂皮500g,绿豆1250g。

作法:每次取八角5g,白砂糖5g,绿翅叶茶5g,桂皮10g,绿豆25g。

将这些配料充分切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加水3-6升,用小火熬20分钟,直到沸腾为止。

然后关火静置片刻,让熬下的渣滓充分沉淀,等到汤液温凉时饮用即可。

用法:一天两次,中午、下午各一次,饭后两个小时后饮用。

方法二:中药白果治疗粉刺的方法也很简单。

只需要取白果适量,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有粉刺的地方洗净。

将白果去壳,用刀切成平面,在有粉刺的地方搓揉,搓几次后用刀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1—2粒白果,一般用药7—14次粉刺即可消失。

注意:白果虽好,却有小毒,不可以生食。

熟食也不能过多,每次以服10—15克为宜。

本草纲目祛痘纯中药方本草纲目纯中药方:黄连8克,黄芩10克,黄柏15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薄荷10克,桑叶10克,蝉蜕8克,杭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大青叶8克,蒲公英10克,丹参8克,牡丹皮10克,赤芍药8克,生山楂10克,大黄10克,生甘草5克!上药煎服,每日三次于饭后1小时服用!此药方5副药一疗程。

痤疮【青春痘】的治疗法一、肺经风热 症状 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黑头为主,可有脓疱,舌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 清肺散热 1. 内治法 (1)药物: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l 0克 桑白皮l 0克 黄芩10克 栀子l 0克 野菊花l 0克 黄连6克 赤芍10克 白茅根3 0克 生槐米15克 苦参10克 鱼腥草30克 生甘草6克,有脓疱加公英10克、地丁10克;口渴加麦冬15克、玉竹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便干加大青叶15克或生大黄10克。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古往今来,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现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名师的经验,归纳有十种主要疗法。

1、辨证施治法:辨别皮肤形态和主要兼症,进而确定病位,分型证治。

(1)肺热型:红色、丘疹、丘疱疹和少许脓疱,彼此混杂而生。

治宜宣清肺热法,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药用:枇杷叶、焦山栀、连翘、赤芍、黄芩炒皮、银花、红花、凌霄花等。

(2)湿壅型:皮胀油腻感颇重,丘疱疹、脓疱和少量结节等多种皮疹,散在性丛生在面颊、下颏等部位。

治宜化湿散结法,方用平胃散加减。

药用:苍术、姜半夏、茯苓、陈皮、浙贝母、白花蛇舌草、桔梗、夏枯草等。

(3)毒热型:丘疱疹和脓疱等皮疹,遍布在红彤的颜面上,时有少量黄稠脓液外溢。

治宜清热解毒法,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用:蒲公英、银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连翘、玄参、生石膏、桔梗、赤芍等。

(4)血瘀型:在面部反复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囊肿和疤痕。

治宜活血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桔梗、蒲公英、虎杖、玄参、天龙等。

(5)冲任失调型:女型患者常在下颏和口周区域,反复发生丘疹、丘疱疹和脓疱,经期前3~5天,上述皮疹明显加重,多数伴有月经不调史。

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

药用:仙茅、黄柏、仙灵脾、干地黄、乌药、益母草、银花、白花蛇草、当归等。

2、中药提炼剂:近些年来,用中药提炼剂治疗痤疮的报告,日益增多。

如丹参酮(每片0.25克),每日3次,每次四片,连续服药两周,始见好转,6~8周见好,然后维持每日3~4片,无副作用,对寻常性痤疮、囊肿性痤疮的显效率分别为80%和83%,白花蛇舌草注射液2毫升(内含相当于生药4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治疗9例均获良效。

3、单验方:多数是在临床应用多年,比较得心应手,药简效宏的验方。

肖延令氏肺风粉刺汤(桑白皮25克,当归、生地、丹皮、赤芍各12克,黄芩、桃仁、红花、茜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60例,显效28例,痊愈27例。

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佟家勇
申请号:CN200710304711.8
申请日:20071227
公开号:CN101224287A
公开日:
200807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是由茜草、地肤子、白鲜皮等50余味中药材制成,如果酌量添加穿山甲,可增强托脓效果。

本发明中药是根据中医清热解毒、清泻肺热、健脾导滞、行气化湿、祛风止痒、托里透表、燥湿化浊、活血凉血、化瘀通络和抗菌消炎的原理,通过上述组分的协同作用,对痤疮进行治疗的。

该内服药疗程短、疗效稳定,无复发,轻度痤疮30天左右可痊愈,中度痤疮45天左右可痊愈,重度者60天左右可痊愈。

通过对10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观察,本发明有效率100%,治愈率62%,解决了现有治疗痤疮药物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著、易复发且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的问题。

申请人:佟家勇
地址: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二条二十一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的中药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
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
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
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痤疮病因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痤疮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

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

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

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

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

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