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之歌》
歌曲《秋叶》

与原唱的比较与探讨
风格比较
比较自己和原唱在演唱风格上 的差异,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
劣。
技巧探讨
探讨原唱在演唱中的技巧运用, 学习并借鉴他们的经验。
情感表达
比较自己和原唱在情感表达上的差 异,探讨如何更好地传递歌曲中的 情感。
THANK YOU.
情感表达方式
情感基调
歌曲《秋叶》的情感基调是感伤和哀怨的,要求歌手能够充 分表现出这种情感基调。
情感波动
歌曲的情感波动较大,要求歌手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情感 波动,从低沉的悲伤到高涨的愤怒,再到最后的释怀,都需 要有准确的把握。
04
歌曲影响与评价
社会影响
传承传统文化
歌曲《秋叶》以中国传统乐器和传统音乐元素为主要元素,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
创新与突破
歌曲《秋叶》在音乐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美融合
歌曲《秋叶》将中国传统乐器和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 完美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05
歌曲演唱实践与体验分享
个人演唱实践
掌握歌曲风格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仔细听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 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基调。
创作灵感
灵感来源
李健在创作歌曲时,受到了俄罗斯民谣和老苏联歌曲的影响,同时结合了自己对 于秋天和生命的感悟,最终创作出了这首歌曲。
灵感转化
李健将俄罗斯民谣和老苏联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融入了歌曲中,使得歌曲具有了独 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同时,他也将自己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感悟融入了歌词中, 使得歌曲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练习技巧
练习发声、呼吸、咬字等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中_国_民_歌

代表作: 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沂蒙山小调》 《在中国大地上》 《说聊斋》 《父老乡亲》 《报答》 《白发亲娘》 《中国的月亮》 《我们是黄河泰山》 歌剧 《木兰诗篇》 《美人》 《香江明月夜》
宋祖英,1966年8月出 生。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 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 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 演员,被誉为“中国民歌 第
代表作
小白杨 好一片艳阳天 峨嵋酒家 母亲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想家的时候 一二三四歌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
王宏伟,总政歌舞团
男高音独唱演员,现技术 11级,文职7级,国家一级 演员。出生于新疆博尔塔 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祖 籍河南焦作市。擅长演唱 中国西北民歌,音域宽广、 音色独特,高音区极具魅 力。最高音是小字三组f,音域能跨越三个八度。
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集体劳动而歌唱 的民歌,可归纳为工程号子、渔船号子、搬 运号子、作坊号子、农事号子等。 音乐特点:以节奏见长,节奏紧密配合劳 动强度;音调铿锵有力、粗犷、豪迈;歌词 常是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合” 欣赏:《船夫号子》
2、山歌:又称山野之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 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民歌,地方色彩最浓、 风格最强。 音乐特点:节奏舒展而自由;曲调一般比较爽 朗,句尾多用甩腔;歌词多即兴创作,内容多 反映爱情生活;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各地山歌名称不同:陕北《信天游》、青海宁夏 《花儿》、山西《山曲》、内蒙《爬山调》、 四川《晨歌》、苗族《飞歌》、草原《牧歌》、 水乡《渔歌》 欣赏:云南《小河淌水》
3、小调:又称作小曲,是民歌中数量最多、 流传最广,更“艺术化”的品种。 音乐特点:节奏一般比较规整,结构比 较严谨;旋律较柔美、流利、委婉、含蓄; 歌词比较固定,常用“四季”“十二 月”“五更”等联缀每段歌词;演唱形式 以独唱为主,有二胡等乐器伴奏。 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
《最炫民族风》歌曲评析

《最炫民族风》歌曲评析《最炫民族风》是中国流行歌手凤凰传奇的一首热门歌曲,该歌曲于2005年发布,并迅速风靡全国,成为凤凰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以其动感的旋律和独特的编曲风格,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最炫民族风》这首歌曲的音乐元素、歌词、以及它所反映的文化意义进行评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最炫民族风》的音乐元素。
这首歌曲的编曲风格非常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和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
从歌曲一开始,就能感受到激昂的鼓声和强烈的电子音乐节奏,给人带来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接着,乐曲中融入了二胡、洞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使整首歌曲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浓郁的民族色彩。
这种音乐风格的融合让《最炫民族风》独树一帜,充满了新鲜感和创意,也让人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来分析《最炫民族风》的歌词。
这首歌的歌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乐器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致敬。
例如歌词中有“铜锣烧烤吆三喝四/太阳雨伞路边歇脚”,这些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描述,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色彩。
此外,歌词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口语和方言词汇,使得整首歌曲的叙事更加亲切、生动。
通过歌词的抒发,歌曲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情感共鸣。
最后,我们来探讨《最炫民族风》所反映的文化意义。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编曲和歌词风格,意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展现出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最炫民族风》抛弃了传统的音乐边界,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歌曲传达出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态度,即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多元共享。
同时,这首歌曲还在国际舞台上广为传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说,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精妙的歌词和丰富的文化意义,在当代中国音乐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

《戏剧之家》2019年第22期 总第322期47音乐研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吴 越(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与教学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7JSUJGB21。
【摘 要】艺术歌曲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随着近代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艺术歌曲开始在中国起步。
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以传教士方式、基督教文化方式和学堂乐歌方式传入我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词曲作家,使中国的艺术歌曲从萌芽并起步到成熟,大量经典作品至今被传唱,影响着无数声乐教育者和演唱者,其创作时代与创作思想一直被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1920-1939;中国艺术歌曲;当代阐释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47-01中国艺术歌曲始于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见证,许多外国歌曲通过学堂乐歌传到中国,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声乐艺术。
早期学堂乐歌根据民歌填词的如《茉莉花》《梳妆台》《凤阳花鼓》等。
后来逐渐出现音乐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西体中用”现象,因此,中国艺术歌曲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萌芽和民族探索时期,代表曲目有《送别》《问》《叫我如何不想他》等。
其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等,他们为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发展繁荣奠定了创作基础。
一、时代性、科学性的创作方法为艺术歌曲的完美表达提供可能这一时期的词曲作者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策划和实践者,大都海外留学,这些具有极高文化涵养并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的知识分子将美学观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利用艺术歌曲表达其美学思想。
从他们的创作可以发现,他们大多选择的歌词仿效德奥艺术歌曲形式,采用我国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表现内容则多为传统文人的精神情怀,当然也有现代知识分子向往自由、个性和的人文精神。
例如黄自的《思乡》(1932),他善于用音乐刻画意境,丰富的内心激情对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小析彦克的《七律·长征》

注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彦克 (94 )作 曲家。早年在延安部 队文学 12~ ,
艺术 学校音 乐班学 习作曲。 抗战胜利后 , 参加 东
北 联 政 宣传 队 、 历 任 部 队 文 工 团创 作 员、 理 后 协 员、 团长等 。15 9 7年到 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 曲。
这首七律 的手书石刻。 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 实 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 阻,诸如同十多倍于 自己 同可怕 的饥饿、 病以及狂风 疾 地感受诗篇 , 感性和理性上加深了对它的认识 。 的敌人浴血奋 战, 得到通知后 ,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使彦克很快 暴雨 、 冰天雪地所进行的斗争在内” 。 ④ 作者在这 就 投入 了创作。 里, 特意用不 同的手法和织体 , 多次 复唱了这两 以加强其感染力 。 不久 , 领导小组将 3 多份来 创作稿不署名 个重要 的诗句 , O 地编号印发 , 由合唱队试唱、 录音 , 然后讨论 。 最 第二句 , 领唱与男高音声部 队同唱主旋律 , 后, 终于选定了彦克创作的这 首。 当时音乐组还 其他声部衬托 。 第三句 , 女高音声部卡农模仿领 建议某些 织体稍作修改 ,金沙水拍 云崖 暖 “ 大 唱主旋律 , 其它声部用衬托跟进 , 该句结束时女 ②音 乐舞蹈 史诗《 东方红》 创演于 16 年 , 由 9 4 是 曲调由低 到高再到低 , 批 革 命 历 史歌 曲 和 创 作 歌 曲 结 合 组 成 的 . 以 渡桥横铁索寒” 两句吸收吕远谱写 的合唱 , 时乐 高声部与男高声部齐唱 , 潆 又加 以糅合 , 作彦克和 吕远合作 。后来 , 形成彩虹线行进 ,同时女低 与男低声部在三句 鲜 明 感人 的 艺术 形 式 ,深 刻反 映 了 中 国人 民反 算 结束音 上齐唱 , 开始第 四句“ 更喜岷 山千里 雪 , 对封建势力 、 反对 殖民主义、 对军阈统治的不 反 彦克又突击写出了管弦乐 伴奏总谱 。 音乐舞蹈史 诗《 东方红 》 公演之后 , 又拍 成 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 字处开始渐强 , 山” 音域 屈精神 , 艺术概括 了中国人 民在党 的领导下 , 从 建 立 红 色武 装 到 迎 来 祖 国 解放 的光 辉 历 程 。 一 了电影在全国上演 , 因此产生 了广泛 的影响 周 由低至高 , 在主音上结束 。 恩来总理评 价它气势 、 领唱都好 。 有些 团体一再 三小节过后 , 再次引出领唱声部 , 音乐回归 经 演 出 , 获 得 了 巨大 的 成 功 。 便 上演 , 部队争 相歌唱 。一时 间, 国流行。 全 为第一部分的速度 , 音域整 体提高一个八 度 , 一 ③ 时乐 潆 ( 9 5 )13 年入 鲁迅 艺术学院音 1 1 ~ ,9 8 90 创 这部《 七律 ・ 长征》 合唱音乐 , 采用男声领唱 直保持在高音区结束 。这里还是使用第四句诗 乐系学 习。14 年 留校从 事音 乐教 学、 作和 和混声合 唱相结合 的形式 ,充分表达 了律诗的 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 全 指挥工作 。14 , 9 4年后在部 队从事 文化 工作 , 中 深刻内涵、 宏伟气势 。 它刻 画了在艰苦条件下持 诗诗意的高潮 点 , 音乐上 同时也是高潮 , 高音音 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后 先后担任过 中国人民解放 接下来 , 军 总 政 治 部 文 工 团 艺 术指 导 、总政 治部 歌 舞 团 乐观 主义精神 和革命 必胜 坚定 信念 的红军 战 域与放慢的速度都是为 了突 出了诗意。 士 ,塑造 了为 革 命 理 想 而 勇 于 向 生命 极 限挑 战 在领唱独唱到下旬一半 时,八个合唱声部全部 团长、 解放 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1 7 、9 5 99 18 的英雄群体 。是红军乃至 中国人 民革命 历史的 进人 , 各声部 在正格进行 中终止全曲 , 最后三小 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 第三、 四届副主席。 他 壮 烈 展现 。 节 9拍 的延长 , 音乐结束在主和弦上 。 进行曲般 在 4 O年代 参加 了秧歌剧 《 周子山》 的集体创作 。 雄壮 的和声 、 阔和明亮旋 律 , 开 音乐很 14 合唱中,彦克充分发挥了男高音领 唱和合 的动力 、 9 9年后 创作有大合唱 《 祖国万 岁》 《 、 长征 大 唱衬托的艺术表观力 ,巧妙的运用了多种音乐 恰 当的表达 了拨开乌云见 日月后的红军 ,开赴 合 唱》 电影《 亲记》 , 探 等的配 乐, 曲如《 歌 歌唱二 表现形式 。 在两小节 的号角性 的乐队前奏中 , 全 新的革命地 的喜悦心情 。 郎山》《 、小河淌水》 。他还参与主持 了音 乐舞 等 曲的最高音直接出现 ,三连音 与附点节奏 的应 对 于全 曲的结构 , 上述所分析的, 如 分成两 蹈史诗 《 东方红》 。 用使合唱一开始就描述了坚定 、果断 的军 队形 个部分 。 可以看成 带再现 的单三段结构 , 也 分成 ④ 王影. 一次深入 的学习和创作的 实践[ 1乐海 c/ / 南昌 : 百花洲文 艺出 象 。第二小节八度跳进 , 由高到低 , 由一个八 三个部分 。在 “ 再 更喜岷 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 浪花——彦克 音乐论文选. 度 的音阶上行回到最高音 。 同时节奏变慢 , 强弱 颜 ” 出第三个部分 , 分 这是因为这里音乐 上的 回 版 社 , 9 8, : 2 19 6 3 . 由弱到强 Ⅱ o之后 出现了用第一句诗创作的混 归 , 风格 的类似。旋律大部分同在 高音 区进行 , ⑤ 李焕之 当人 中国音 乐[ 】 M. : 北京 当代 中 国出 19 7 声合 唱的引子 ,男高音声部唱 出了刚劲雄健 的 并 且速度 上第 三部分 也 回到 了第 一部分 的速 版 社 , 9 7, . 主旋 律 。 合唱作呼应式 的对 答 , 衬托 了宽宏 、 沉 度 , 从而使作 品首尾 呼应 , 形成 了整体 的统一 。 参 考 文献 毅 的气势。 开始处以女高、 女低 、 男高、 男低六个 和声 的功能进行都以正格结束 ,同样着重合唱 【 梁茂春. 1 】 百年音 乐之声[ J M. : 北京 中国经济 出 声部 在属和弦上 以 f的力度唱 出“ , f 啊” 领唱男 宏大的整体效果 。 版 社 .0 1 1 2 0 .. 无论如何 , 这一首合唱都是很好 的体现了 【 2 】王影. 乐海浪花——彦克音乐论文选【1 南 C/ / 高音和男高音声部 同唱根据第一句诗创作的主 旋律 。 其它声部作紧凑而有力 的呼应对答 , 问补 原诗篇 的深邃意境 、 磅礴气势 , 结构工整对仗 , 昌 : 百花 洲 文 艺 出版 社 ,9 86 19 ,. 主旋律 , 时而作支声发展 , 时而作卡农式 接应 , 是彦克在创作上勇于求新的精神的结 晶。 焕 [ 李焕之. 李 3 】 当代 中国音 乐f 1 M. : 北京 当代 中 国出 男女声刚柔 相济 , 雄壮 中带有秀美 的气质。 在第 之主编的《 当代中国音乐》 是这样评价的 :它是 版 社 . 9 7. . “ 19 7 十小 节 上 全 部 七 个 声 部 以 正 格 终 止 在 主 和 弦 按合唱思维与织体结构来写作 的, 合唱的艺术
浅谈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

浅谈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中国当代歌剧作为音乐舞台艺术的重要形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和《情歌》备受关注,成为了中国音乐舞台艺术的亮点。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这两部歌剧的演唱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苍原》这部歌剧。
《苍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谭盾与杰出诗人兼编剧李白骢共同创作的一部歌剧作品,该作品在中国著名导演陈建斌的执导下取得优异的演出效果。
该剧以“月氏”的故事为题材,描写了汉朝的使者依耐在与月氏公主俞归的感情纠葛中展开的一段爱恨情仇。
根据剧情的需要,该剧要求演员在演唱方面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音乐技巧,又要求他们能够完美地表达角色所承受的痛苦和欢乐。
在《苍原》这部歌剧中,演员们的演唱要求很高。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中国当代歌剧《苍原》的音乐风格复杂多变,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元素,演唱上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音乐技巧,包括高音、低音、颤音、滑音等技术。
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他们不断地练习和提高。
是情感的表达。
《苍原》这部歌剧的剧情扑朔迷离,被誉为中国版的《卡门》,其中的人物性格十分复杂,情感体验较为深刻,要求演员在演唱的时候能够完美地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
在演唱上,演员们不仅要求具备高超的音乐技巧,还要求他们能够真正地将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苍原》的演唱中,演员的表现令人深感震撼。
有些歌曲中,演员能够将角色的痛苦与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苍原》中依耐对俞归的深情表白,演员通过婉转动人的声音,将角色的爱情之苦、悲伤之情以及内心的挣扎表现得非常完美。
这种完美的演唱,不仅仅是对声音技巧的要求,更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演员们在演唱中的形体、面部表情和动作等方面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表现,与音乐相辅相成,赋予了整个表演更为生动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情歌》这部歌剧。
中国当代文学史之红旗谱、青春之歌

一、革命成长小说革命成长小说的代表是《红旗谱》和《青春之歌》,这类小说写的是主人公的人生道路,表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也就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但在20世纪特有的革命文化语境中,成长小说更倾向于叙述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向一个革命者,也就是一个新的社会理念的接受者的成长历程,《红旗谱》和《青春之歌》分别以农民朱老忠和城市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主人公,通过他们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共产党人(革命者)的成长历程来证明中国人在现代中国历史上人生道路选择上的唯一正确性。
小而言之,是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中国共产党为其选择的人生道路,走一条从个人反抗到社会反抗的革命道路;大而言之,是作为整体的中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中国共产党为其选择的道路,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这实际上是通过对历史的叙述来证明作为历史的结果的合理性、合法性。
二、梁斌的《红旗谱》1、概说:梁斌的《红旗谱》(第一部)1957年出版,此后陆续出版了第二部《播火记》(1963)第三部《烽烟图》( 1983)。
《红旗谱》通过冀中平原朱、严两家三代与恶霸地主冯老兰父子的斗争,特别是开展“反割头税”的斗争、保定二师的学潮等,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革命形势,作了艺术概括。
《红旗谱》主要取材于作者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家乡的反“割头税运动”、“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
早在1935年,他以高蠡暴动为题材,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夜之交流》,在《伶仃》月刊发表。
1942年又根据同一题材写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将它发展成为五、六万字的中篇小说《父亲》,这个作品已具备《红旗谱》中朱老忠一家遭遇的雏型。
此后,作者还写了几个短篇和戏剧《千里堤》、《五谷丰收》、《抗日人家》、《血洒芦沟桥》、《爸爸做错了》等,这些创作积累,在作者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反映冀中人民革命斗争的完整故事结构和形象系列。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感

《天堂蒜薹之歌》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现实困境和农民的生存状态。
小说以一个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农民因为种植的蒜薹丰收而欢欣鼓舞,但随后却因为销售渠道受阻而陷入困境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商人、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显现,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
莫言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民的喜怒哀乐。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
同时,莫言也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和商人的种种不正之风,以及这些不正之风对农民造成的伤害。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震撼。
我感受到了农民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坚韧,也认识到了政府和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的现象,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变。
总的来说,《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更加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内心深处永恒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之歌》
《当代中国之歌》
教学目的: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并用歌声表现之。
二.合唱时做到二部和声既独立又和谐
教学重点:
用多层次,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精神气质。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独立、和谐、均衡。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翻
天覆地的化。
2.结合学生的谈话,播放课件《家乡多么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受感染说感受。
、
4.聆听《当代中国之歌》,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5.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6.分声部视唱旋律,加强#G的音准练习。
7.教师一个声部,学生一个声部,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8.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板书
《当代中国之歌》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当代中国之歌》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
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鼓浪屿之波》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