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动词_与汉语动词_来_去_的参照点对应研究

合集下载

韩国语语序的简介及中韩语序的对比研究

韩国语语序的简介及中韩语序的对比研究

韩国语语序的简介及中韩语序的对比研究王精金【摘要】Word order is the order that is made up of morphemes and words .The change of morphemes can build up phrases and sentences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A morphe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r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correctly .The aim of the text is to search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orpheme and Korean morpheme by mean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word order and Korean word order .%语序是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

语序的变动可以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

语序在表述中韩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中韩语素、词组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对比与分析,进而分辨中韩语序的差异。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语序;汉语;韩语;比较【作者】王精金【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2语序是一种文法上的词汇的顺序,是中韩两国语言中的主要语法手段。

从语言类型上看,韩国语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系黏着语(胶着语),而汉语属于孤立语(词根语)。

语序有助于正确表达和理解中韩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即从中韩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的角度比较两种语言的语序变化。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的开题报告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的开题报告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韩语作为汉字文化圈内的一员,不同于汉语和日语的假名,拥有独
特的汉字书写体系。

在韩语中,副词是常用的词类之一,而与汉语相比,韩语副词的形态和用法差异较大。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韩语副词的汉字书
写和汉语对应词,探究汉韩两种语言的文化渊源和差异。

二、研究意义
研究汉韩两种语言的差异,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韩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也能为汉语和韩语翻译、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汉语和韩
语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三、研究内容
本文将结合实例,分析韩语常见副词和汉语对应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比较它们的汉字书写形式和用法。

同时,也会探讨其中存在的文化
渊源和差异,以更全面地了解汉韩两种语言的异同。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分析法相结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
实例,从文字形态、语法结构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汉韩副词进行比较分析。

五、预期结果
通过探究汉韩副词的差异和联系,可以发现汉语和韩语文化渊源的
一些奥秘,同时也有助于帮助汉语和韩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的差异和共性,为双方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增添色彩。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之同形异义词对比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之同形异义词对比

摘要:韩国语是由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三个部分组成的。

而这三个部分的词并不都各自独立构成,有些词是汉字词和固有词混合构成的,因此,韩国语构成类型非常复杂。

韩国语汉字副词里的汉字是从汉语借用的或韩国自造的,后面都标有相应的汉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汉语的构词特性。

关键词:韩国语汉字副词对应词对比同形异义词是指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相近或相异的词。

这类词也可分成两部分:韩国语汉字副词与对应汉语词的词义之部分义项相同或相近的词,我们称之为同形近义词;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完全不同,我们称之为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往往在两国人学习对方语言时产生干扰,发生负迁移。

《국어사전》中同形异义的韩国语汉字副词共有551个,占全部韩国语汉字副词的25.51%。

其中双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共有5 35个,占双音节韩国语汉字副词的29.32%。

一、同形近义词近义关系的同素词有434个,占全部韩国语汉字副词的20.09%,占双音节韩国语汉字副词的23.78%。

若从韩国语汉字副词与对应汉语词的义项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双音节同形近义词,可区分出三种关系:1.韩国语汉字副词单义,对应的汉语词多义。

韩国语汉字副词的义项与汉语对应词的某个义项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即[韩]单义/[汉]多义,属这种对应关系的同形近义词共有15 8个。

如:수시(隨時)로/随时[韩]수시(隨時)로:아무때나늘.예:수시로사무실을들랑거리다。

[汉]随时:(1)不拘什么时候。

例: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

(2)有需要的时候(就做)。

例:维修工可以随时上门修理。

2.韩国语汉字副词多义,对应的汉语词为单义。

韩国语汉字副词义项中的一个义项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韩]多义/[汉]单义,属于这种类型同形近义词有81个。

如:음침(陰沈)히/阴沉[韩]음침(陰沈)히:⑴성질이명랑하지못하다.의뭉스럽고마음이흉하다.⑵날씨가흐리고컴컴하다.⑶분위기가어두컴컴하고스산하다。

汉语动词“来”“去”二字研究综述

汉语动词“来”“去”二字研究综述

汉语动词“来”“去”二字研究综述摘要:“来/去”二字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常常作为对应词出现,这是因为二者虽然词典本义相差较大甚至相反,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可以表达相同的动作结果。

目前国内对“来/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上,本文结合自己的思考,对这一领域的现有研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范畴、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来”“去”,趋向动词,主观范畴,客观范畴,语义,语用“来/去”均为动词,这是毫无争议的,但具体划分到动词下的哪个小类则存在一些分歧。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单用的“来/去”是动作动词,附着在动词之后的才是趋向动词,如《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及其指示条件》①单把作为运动动词的“来/去”拿出来分析。

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则是统一看成趋向动词,“他们一方面说单用的‘来’‘去’不是趋向动词,同时又承认‘趋向动词可以在句子里做主要动词’,或者说能‘单独作谓语’,这本身就是个矛盾的说法。

”②。

本文认同后者看法,即对“来/去”二字不区分是否单用统一看成趋向动词,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范畴、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归纳。

一.客观范畴目前学界的共识是不能单纯地认为用“来”时移动方向是向着说话的人,用“去”时移动方向是背着说话的人的。

如“吃下去”不能说成“吃下来”③。

“她来了一封信”可以理解为“她给我寄了一封信”②。

张发明(1981)在对参照物做了细致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语料对“来/去”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得到这样的结论:“来”只表示朝向参照物的方向(女儿向他跑来)。

“去”可以表示两个方向,“去1”表示朝向参照物的方向(女儿向他跑去),“去2”表示背离参照物的方向(我自己去了)。

二者的区别是:“去1”一般说来有固定的目的地,在句中都明确地指出来,而且这目的地也就是方向的参照物,(她跑去商店了);“去2”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以出发点为方向的参照物(她不想去)。

“来”和“去1”的区别,体现在叙事中心和描写角度上。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

延边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韩国语汉字副词与汉语对应词对比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
20070515
对应的汉语词能够进行对比提供了依据。

2.3韩国语汉字副词在汉语中的词类分布
,韩国语汉字副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性较为复杂,即对应于8个词性的19种兼类词以及成语和词组。

2.3.1对应于汉语形容词
对应于汉语形容词的韩国语汉字副词数量最多,有923个,再加上123个对应于汉语的形容词兼类词(与名词、动词、副词等),就占韩国语汉字副词总数的半数以上。

韩国语汉字副词中多数是带有后缀“一司”或“一垒瑚”派生的形容词转性副词(见2.1.3),而它们多数对应于汉语形容词。

因此,韩国语汉字副词对应于汉语形容词的较多。

例如:
a.斗q(可惜)辞畔【形】
昝畔(刻薄)井计【形】
曙鲁(冷酷)井c}[形】
日l甘(大胆)斟c}【形】外q舌1【副】…可惜[形]对畸亏1【副】…刻薄【形】叼鲁舌1【副】…冷酷[形】硼管舌1【副】…大胆【形】
b.斗吾(可憎)盎司c}[形]…7}吾查卸[副]
…可憎[形]。

韩国语的他动词、自动词及中性词

韩国语的他动词、自动词及中性词

韓國語的他動詞、自動詞及中性詞
動詞根據起行動性質的特點,可分為自動詞與他動詞。

他動詞(타동사):
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必須設計到某種對像的,叫他動詞。

在有他動詞的句子成分中,一定要有與他動詞對應的‘直接賓語’。

아이가밥을먹는다.孩子吃飯。

孩子是吃的行動者
飯是吃所涉及的對像
有飯,才能完整地實現吃的行為。

下面例句中的動詞,都為他動詞
쓰다- 나는글을쓴다. 我寫字
짓다- 사람들이집을짓는다. 人們蓋房子
업다- 언니가동생을업는다. 姐姐背孩子
쏘다- 포수가새를쏜다. 獵人射鳥
他動詞詞還有
파다쌓다심다
고치다묻다
맞다들다
꺾다안다
가두다신다
덮다몰다
自動詞(자동사):
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涉及其他對像的,叫自動詞。

학생이간다. 學生走去。

這句子裡面的動詞‘走’並不涉及到另一個對像。

下面例句中的動詞都是自動詞。

웃다- 아이가웃는다.
날다- 새가난다.
오다- 눈이온다.
뛰다- 말이뛴다.
這樣的自動詞還有:
서다식다
옮다눕다
숨다
中性詞
一些動詞屬於中性的,既有他動詞也有自動詞的性質。

놀다. 玩
아이가논다.(自)孩子在玩
전자게임을논다.(他)玩電子游戲그치다. 停止
비가그치다(自)雨停了
노래를그치다.(他)停止唱歌
움직이다動
바위가움직인다.(自)石頭動了
바위를움직인다.(他)動了石頭。

朝鲜语汉字词与对应现代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以双音节汉字词为中心

朝鲜语汉字词与对应现代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以双音节汉字词为中心

朝鲜语汉字词与对应现代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以双音节汉字词为中心王金霞【摘要】朝鲜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朝鲜语从中国汉语借用的汉字词却占词汇总数的半数以上。

两国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朝鲜语汉字词与对应汉语词汇保持了形和义的契合,但也有一些词汇在形和义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根据两者形和义的对应性,可以将汉字词分为同形同义汉字词、同形异义汉字词和同义异形汉字词。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朝鲜语汉字词与其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异同是有规可循的。

%Korean and Chinese belong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but the Korean han words borrowed from Chinese from China is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 of words.Wor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use.Some Korean han wor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vocabulary maintainthe shape and fit,but there are some words on the shape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Ac-cording to the shape and the correspondence,han w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han and was largely YiHan words and spelling words and synonym alien words of Chinese.Carrying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nguistics,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re are rul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朝鲜语;汉字词;汉语词汇【作者】王金霞【作者单位】辽东学院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19;H13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

韩语格助词和语尾的用法

韩语格助词和语尾的用法

韩语格助词和语尾的用法韩语格助词和语尾的用法想要学好韩语怎么能不知道韩语的常用格助词和语尾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1、—에서:副词格助词(부사경조사)用于场所名词、代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出发者,后面常用与来(오다)、去(가다)等表示方向的自动词搭配。

相当于汉语的“来”、“自”。

场所名词、代词+에서오다/가다2、格式体词+를/을소재하다,相当于汉语的“介绍”。

3、—에:副词格助词(부사격조사) 用于非活动体体词后面,表示多种意思。

(1)表示行为到达的地点或目的地,这时它常与表示去向的趋向动词如:가다、오다、내리다、오르다、이르다、等词相呼应,在句子中作地点状语。

格式:场所名词、代词+에(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作时间状语。

格式:时间名词+에4、—라고/이라고:用于体词后,表示引用。

(1)表示特定的称谓,相当于汉语的“叫”、“称”。

格式:体词+라고/이라고하다(2)表示直接引用5、人称代词:代替人的名称、指示人的代词。

(1)第一人称:指说话者一方。

나(我)第一人称基本形,通用于平辈或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저(我):是的谦称,当听话者不说话者年长或社会地位高时,说话者应用代替,表示尊重对方。

우리(我们):第一人称复数。

(2)第二人称:指谈话的一方。

너(你):用于很亲近的朋友之间或孩子用。

但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时。

선생님(老师、先生、您):除老师先生外,还在尊敬对方时用,相当于汉语的“您”。

당신(您):主要用于夫妻之间,另外也用于男人之间,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

但不能随便用于非夫妻关系的男女朋友之间。

자네(你):用于年龄大的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时。

(3)第三人称:指说话者听话者双方以外的第三者。

通常在指示代词,和后加上분(位),이(人),사람(人)等表示第三人称。

자기: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或是需要重复时使用。

(4)人称代词本身有单数,复数之分。

如:单数:나, 저, 너, 당산, 자네复数:우리, 저희(들), 너희(들)(5)人称代词“나,저,너”和主格代词“가”,属格助词“의”连用时,变为“내,제,너”6、—는,ㄴ/은,ㄹ/을:定语词尾定语词尾用于谓词词干和体词的`谓词形之后,构成定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含此种意义。
第二, 命令句。
⒂ a.

b.

⒃ a. 明天你去我们办公室吧。
b. 明天你来我们办公室吧。
例( 15a,16a) 中话者所处 位 置 肯 定 不 在 “办 公 室 ”, 而 在 它 处 , 位 移
远离参照点, 使用“ /去”。(15b,16b)中则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话者说
话时自身位置在办公室, 另一种是话者说话时不在办公室。后者中话
这里的自身位置是指说话时, 话者以自身所在位置为参照点的情
况。可分为话者说话时所处位置和说话人在某一参考时点上的位置。
2.1.1 话者说话时所处位置
第一, 话者位置固定时。
⑴ a.

b.

⑵ a. 哲洙去 4 楼了。
b. 哲洙来 4 楼了。
通过以上四句可看出, 4 楼是位移的终点, 话者以自身实际位置
为参照点, 选择使用“来/去”。即( 1a,2a) 中话者的实际位置不在 4 楼,
而 在 它 处 , 位 移 方 向 远 离 话 者 自 身 位 置 , 即 参 照 点 , 因 而 使 用 “去 ”;
( 1b,2b) 中话者的实际位置在 4 楼, 位移方向趋向话者位置 , 因 而 使 用
“来 ”。
以上为韩汉动词 “来/去 ”单 独 充 当 谓 语 的 情 况 , 那 么 当 “来/去 ”与
1.引言
韩国语“
”和汉语的“来/去”作为基本的趋向动词, 在两种
语 言 中 均 有 广 泛 应 用 。但 因 语 言 意 识 的 差 异 导 致 两 者 在 使 用 上 有 所 不
同。通过对比找出其使用规律, 将有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翻译, 并了
解两个民族不同的认知意识。目前国内外均有对两者的单独研究, 尤
”表示位移方向相反 的 一 组
动词。即位移方向趋向参照点时使用“ ”, 位移方向远离参照点时
使用“ ”。这与汉语“来/去”的使用是相一致的。但关键在于主观参
照点, 即话者参照点的位置。齐沪扬( 1993, 1996) 根据说话人与听话人
的不同关系, 将主观参照位置分为自身位置和他身位置。
2.1 自身位置
当时发生的位移渐趋参照点, 因此使用“ /来”。
话者位移尚未发生时,
⑾ a.

b.

⑿ a. 我明天早上这个时候可能正在去学校(的路上)。
b. 我明天早上这个时候可能正在来学校(的路上) 。
以上四句皆成立, 表示话者对尚未发生的情形的推测。( 11a,12a)
中话者不在学校, ( 11b,12b) 中话者在学校。
(29) a. 哲洙最近常来青瓦台。
b. 哲洙最近常去青瓦台。
( 26,28) 中 话 者 选 择 顺 熙 家 作 为 参 照 点 使 用 “ /来 ”, 此 时 话 者
所在位置若不在顺熙家, 则当话者的实际位置靠近顺熙家, 或者话者
因是顺熙的家人或亲戚而具备一定的心理接近感时, 这种转移是成立
的。而( 27,29) 中“青瓦台”为专有名词, 此时若话者不在青瓦 台 , 或 实
B1:

A2:

B2:

A3:
B3:

⒅ A1: 哲洙来你们家了吗?
B1: 是的, 来了。
A2: 哲洙来过你们家了吗?
B2: 是的, 来过了。
A3: 明天哲洙来你们家吗?
B3: 是的, 他说来。
以上例句中, 假定 A, B 正在用电话通话, B 在自己家中, 则话者是
选择听者听话时所处位置为参照点, 使用了“ /来”。
其它动词相结合, 表示动作趋向性时又如何呢?
⑶ a.

b.

c.

d.

⑷ a. 哲洙上 4 楼去了。
b. 哲洙下 4 楼去了。
c. 哲洙上 4 楼来了。
d. 哲洙下 4 楼来了。
以上可看出, 尽管( 3a,4a) 表示话者处于低于 4 楼的位置, ( 3b,4b)
表示话者处于高于 4 楼的位置, 但四句都表示说话时话者的实际位置
b.

上例中, 例 22 中哲洙选择母亲( 即听者) 所在位置为参照点, 选择
使用“来”, 而在相应的韩语中只能使用“ ( 去) ”。这与上文中提到
的( 8b) 是相同的。例 23a 中如果说话时听者在“你家”或在趋向“你家”
的通路上, 而话者位置不在“你家”, 则韩语中只能使用“ ”; 而汉语
中 则 可 选 择 话 者 所 处 位 置 使 用 “来 ”。这 说 明 汉 语 中 参 照 点 向 听 者 转 移
2007 年 第 32 期
⒀ a.

b.

⒁ a.昨天的聚会他来了。
b.昨 天 的 聚 会 他 去 了 。
以上例文( 13a,14a) 中, 话者把参照点设置在“昨天”自身所处的位
置上, 因位移方向趋向参照点, 使用“ /来”。这样, 句子包 含 意 义 :
说话时话者虽不在聚会场所, 但昨天确参加了聚会。而(13b,14b)则 不
分析发现, 当话者选择自身位置为参照点时, 韩汉两动词的使用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但当话者选择他身位置中的听者位置时, 韩语仅限对话疑
问句中, 而汉语则还可出现在陈述句中; 当话者选择他身位置的第三者位置时, 韩汉在命令句的间接引用上存在差异。
【关 键 词 】
, 来/去, 参照点, 自身位置, 他身位置
探讨。
话者位移完成时,
⑼ a.

b.

⑽ a. 昨天我正在去学校( 的路上) 。
b. 昨天我正在来学校( 的路上) 。
以上四句为过去时态, 表示回忆过去位移的情形。( 9a,10a) 中说话
时话者实际位置, 即参照点应不在学校, 当时发生的位移远离目前参
照 点 , 因 此 使 用 “ /去 ”, 句 子 成 立 ; ( 9b,10b) 中 话 者 参 照 点 在 学 校 ,
他人。
第二, 话者位置移动时。
话者位移进行中,
⑺ a.

*b.

⑻ a. 我正在去学校( 的路上) 。
b. 我正在来学校( 的路上) 。
以上( 7a,8a) 都是正确的句 子 , 表 示 说 话 时 话 者 并 不 在 学 校 , 话 者
以目前所在位置为参照点, 因位移渐远离参照点, 因而使用 “ /
综上所述, 韩汉语言, 在对话疑问文中, 话者均可选择听者听话时所处
位置或非听话时所处位置作参照点。
但与韩语不同的是, 汉语不仅可在对话疑问句中出现, 并且在陈
述句中也可成立。
( 21)


(22) 母亲: 哲洙, 早饭准备好了, 快过来。
哲洙: 好的, 我这就来。
(23) a. 哲洙已经来你家了。
述清楚。但(3a- b,4a- b)中“来/去”作为补助动词的介入, 使其同时提供
了说话时话者位置的相关信息。肖双荣从主客观参照角度分析认为,
这 是 由 于 人 的 自 我 存 在 意 识 和 事 件 参 与 意 识 的 影 响 。人 不 是 超 然 地 看
待世界, 他看到的是世界与自己的关系, 并且他乐于将这种关系告诉
其 是 国 内 对 “来/去 ”的 研 究 已 相 当 丰 富 , 但 对 两 者 的 对 比 研 究 还 未 多
见, 国外虽有韩日, 韩英两动词的对比研究, 但还未见韩汉对比。因此
本文试图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从参照点角度探讨这种异同及其
体现出的认知心理。
2.参照点
针对同一参照点, 韩国语的“
不在 4 楼上。即话者以自身所在位置为参 照 点 , 选 择 使 用 “ /去 ”。
( 3c- d) 和( 4c- d) 类同。以此为基础, 可就话者以自身位置为参照点时,

”及 “来 / 去 ”的 用 法 做 出 以 下 原 理 假 设 。
A. a. 位移趋向话者固定位置时, 使用“ /来”。
b. 位移远离话者固定位置时, 使用“ /去”。
除此之外, 话者还可选择听者非听话时的所处位置为参照点。
⒆ A1:
B1:

A2:
B2:
⒇ A1: 那个聚会哲洙来了吗?
B1: 是的, 来了。
A2: 明天的那个聚会哲洙来吗?
B2: 是的, 他说来。
以上例句中, 听者听话时并不在“那个聚会”地点, 也就是说, 话者
选择了听者过去或将来某一参考时点上的位置为参照点。
去”。而 7b 中使用“ ”则应表示说话时话者的实际位置( 参照点) ,
是与位移终点( 学校) 相一致的。这与话者位移进行中的情形在逻辑上
相违背, 因此不合法。如果以此标准评判 8b 的话, 则其也不成立。但
8b 在汉语的对话中却是可以成立的, 原因是此时参照点发生了 转 移 。
即 对 话 时 话 者 选 择 了 听 者 的 所 在 位 置 为 参 照 点 。对 此 将 在 以 下 做 具 体
并且通过例证, 可证明此原理也适用于韩汉语的其它时态。
与此同时, 例⑶⑷中“
”和 “来/去 ”的 语 义 功 能 还 反 映 出
话者一定的语言心理和认知心理。
5a.

3a.

3c.

6a. 哲洙上 4 楼了。
4a. 哲洙上 4 楼去了。
4c. 哲洙上 4 楼来了。
显然, 根据语用学的“经济原则”, 5a 和 6a 已将哲洙的行踪信息表
的适用范围较韩语更为广泛些。
当然无论在韩语或是汉语对话语境中, 话者选择听者位置为参照
点并非必需, 使用“ /去”完全成立。但参照点的转移却能反映出人
的一种认知心理和语言心理。肖双荣从主客观参照角度分析认为,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