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合集下载

浅议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巧

浅议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巧
扑一 致性 ,如果 出现 这种 情况 ,则需 要 重新 修 改 总 图
右 ,如果逐个采集属性 ,工作量极大 ,但是借助空 间
分 析则 简 便很 多 。本 图层 观 察 点 号 (D B A 和 观 Q EG )
层 ,在总图层处理完毕后 , 要再做一遍参与拓扑图层
的分 离 工 作 ,不 然 就 难 以保 证 地 质 图 空 间 数 据 的 质
洋 、东 昆 中洋在 内的特提 斯 洋形 成 ,在 东 昆 中洋 向北
岩 区。因此 ,两侵人体 的岩浆成因属于上地壳低度部
分 熔 融 的 “ ” 型 花 岗 岩 , 其 岩 石 类 型 相 当 于 S
B ral (9 9年 ) 分 类 中 的 MP abr n 1 9 i G花 岗岩 ( 白云 含 母 过 铝质花 岗岩 类) 。
区 ) 因此 该 侵 人 体 总 体 为 后 碰 撞 花 岗 岩 类 (C ) , C G 的 白云母 花 岗岩 ,形 成环 境 为典 型 的后 碰撞 ,表 明在
余种数据库 。笔者参加 了基 于 M p I 平 台 1 0万 、 aGS : 5
1 0万 、1 : 2 : 5万数 字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库 和 1 0万 、I : 2 : 5 指 数 A I 均 值 达 11 ,且 岩 石 的 KO 大 于 N S平 .8 a 0, KON : :/a O达 1 ,CP 标 准 矿 物 刚 玉 c平 均 含 量 可 . 9 IW
关键词 :地质图;空 间数据库建立 ;技巧
1 引 言
自数字 国土工程 开 展 以来 ,我 国对 几 十年 来 积 累
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 全 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背景数据库的制作 ,现就 数 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 中发现 的工作 量剧 增 、技巧等问题作一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流程

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流程

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目标用户。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以1:25万都兰县幅建库为例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以1:25万都兰县幅建库为例

地 理 数 据库 数 据模 型是 构成 《 数字 地 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标准》 的基础 , 它能更好 的管理和使 用地理 要素数据 , 支持复杂 网络 、 支持要素类之间的关系 、
支 持面 向对 象 。能 对地理 要 素类 和要 素类 之 间的相 互关系 、 几何 网络 、 属性 表 对 象 、 释类 等 进行 有效 注 管 理 , 把地 理 数据 组 织 成层 次 型 的数 据 对 象 。这 能 些 数据 对象 包 括对象 类 、 要素 类 , 素 数据 集 。一个 要 对 象类 在 地 理 数据 库 中是 一 个 表 ,存 储 非 空 间 数
关键词 :数据库标准 ;数据库模型;面 向对象 ;要素数据集 ;空间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P 0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6 2 1 5 2 0 )1—0 6 — 6 1 7 —4 3 (0 8 0 0 4 0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从 新 一 轮 国 土 资 源 大 调 查 开
多 对 数 字 地 质 信 息 的需 求 ,原 来 的 数 据 模 型 和 相
关 的标 准 很 难 满 足 当今 基 于 “ 网格 服 务 ”理 念 的
1地质 图空 间数据库模型
11 理数 据 库模型 地
要求 。 目前 国外地质科技发展较成熟 的国家纷纷
采 用 新 技 术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论 、新 方 法 改 造 和 建 立 新 的数
维普资讯
第 l 期
陈安蜀等 : 2 l: 5万 区域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库 建设 —— 以 l: 5万都兰县幅建库为例 2
据库标准 》采用 面向对象 ( , 地理数据库模型 ) 的数
据 库技 术 和一 体 化 数据 组织 、存储 和管 理 技术 , 按 照 反 映地 质 图数 据 ( 体 )数 据 ( 体 ) 间 的联 系 实 、 实 之 以及有 关 语 义 约束 规 则 的表述 方 式 , 1: 5万 区 对 2 域 地 质 图成 果 数据 进行 表 述 , 立其 相 应 的区域 地 建 质 图 空间 数据库 [ 2 1 者作 为华北 地 区建 库负 责人 , 。笔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摘要】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基础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1∶25万铁岭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对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流程以及在属性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此为利用RGMAP系统建立数据库提供借鉴.%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of regional geologic map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geological survey.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1:250 000 geologic map of Tiding Sheet,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model and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digital geologic database are also introduced. It would hopefull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s in the building of spatial database with RGMAP.【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8页(P165-172)【关键词】数据库建设;铁岭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RGMAP系统【作者】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向社会各界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和信息,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提供基础素材,同时也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高水准、高效率,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中国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中在1999年数字填图系统(RGMAP)开展试点工作以前,全部采用的是“传统填图”方法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立空间数据库.自从2005年《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推出后,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按照该标准建立,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一体化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技术,按照数据实体之间的联系及相关语义约束规则的表述方式对成果数据进行描述,规定了15个基本要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和5个独立要素类.因此要对基于“传统填图”方法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完成与后期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相衔接.2010年,东北地区以“传统填图”方法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已经全部重建完毕,而2005年以后陆续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全部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因此我们以1∶25万铁岭幅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对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模型、建库流程及操作技巧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开展数据库建设的同行有一定借鉴意义.《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给出了数字地质图数据(实体)、数据(实体)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语义约束规则,并对15个基本要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和5个独立要素类的名称、数据项编码、数据类型、数据(实体)间关系、数据存储长度、数据显示长度、数据项约束条件、数据默认值、值域范围、数据项描述等均做出了规定,同时要求在建立数据库同时建立相应的元数据库,并在项目汇交时要求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按单个图幅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件物理存储路径结构存储[1].其主要引用文件包括∶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以最新版本为准)GB/T 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ISO 19116 地理信息要素编目方法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型(图1)是以地理数据库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和参考模型,通过要素类和对象类的扩展建立具体的数据模型,通过关系类定义要素类与要素类、对象类与对象类、要素类与对象类的关系,完全改变了传统面向项目研究数据模型并以物理图层划分的思路,合理解决了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及冗余现象.本幅图数据库中基本要素类有_GEOPOLYGON.WP(地质体面实体)、_GEOLINE.WL(地质界线)、_LINE_GEOGRAPHY.WL(地理线)、_ATTITUDE.WT(产状)、_ISOTOPE.WT(同位素测年)等5个要素;综合要素类有_TECOZONE.WP(构造变形带)、_MAP_FRAME.WL(内图框)等2个要素.这两项均由地质点、面、线要素实体类构成,具有指定的坐标系统、空间域和精度,它们组成了数据模型的要素数据集.对象类是一个表,储存非空间数据,在铁岭幅空间数据库中包括 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Fault(断层)、_Dike_Object(脉岩面)、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等6个要素.独立要素类包括接图表、图例、综合柱状图、责任表等所有内图廓以外的要素以及图切剖面,它是一个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要素类,具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并设定自己的投影参数.上文说过区域地质图有两种类型数据,一种由“传统填图”方式完成,此类数据为未进行质量检查的数据或只有空间数据而无属性数据的数字制图数据;另一种是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完全符合《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两种数据格式不同,因此它们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在原始资料、空间数据操作上是不同的(图2的1、2部分),但在属性数据部分都是在RGMAP 系统中进行操作,所以这两种数据在属性数据操作和成果提交这两部分是一致的(图2的3、4部分),本文也主要是对这两部分展开阐述.虽然本文并没有介绍属性数据操作之前的步骤,但因为RGMAP系统已经定义了数据的属性名称、结构、数据类型、储存长度等,所以经过前期数据的分离、处理、提取、合并,各类数据已经获得了相应图层的属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基本要素类就可以利用RGMAP系统录入属性数据(图3),也可以根据MAPGIS软件中相应功能进行属性录入.在一幅区域地质图中,地质体面实体和地质界线是基础,它们的实体个数是最多的,且对象类属性是从这两个基本要素类中提取的,如对象类中的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等属性是从地质体面实体中提取,_Fault(断层)对象类属性则是从地质界线中自动提取,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建设属性操作当中,地质体面实体和地质界线的属性录入是工作量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1)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录入在RGMAP中点击空间数据库—基本要素类—地质体面实体,然后在点击所要编辑的图元,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对每个图元属性进行填写.属性内容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规定填写,其中“子类型标识”是从地质体面实体中提取对象类属性的关键,必须注意.按照上述基本操作方法虽可完成每个图元属性的填写,但由于一幅地质图中地质体面实体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如逐一填写,则耗费巨大的工作量.而基本要素中每一种地质体面实体依据《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填充颜色号和填充图案号,那么可以利用“AddColorFldToReg 2.0”辅助软件把地质体面实体的填充颜色、填充图案二种参数赋到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当中,再在MAPGIS中根据图4中所示的步骤,对同一种地质体面实体的所有图元的属性如Feature_Type(地质体面实体类型代码)、Geobody_Name(地质体面实体名称)、Subtype(子类型标识)进行一次性填写.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不免遇到图面修改的情况,所以地质体面实体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拓扑错误检查”、“线转弧段”、“拓扑重建”等工作.在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软件系统参数中的结点搜索半径要设为10-9,且尽量避免多次执行“自动剪断线”,否则会形成多处无效的微小线段;二是为避免重复填写属性而增加工作量,那么可以在重新拓扑造区之前把地质体面实体的填充颜色、填充图案两种参数赋到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当中,再结合“生成Label点面文件(带参数)”和“Label与区合并(带参数)”这两项功能就可以实现对拓扑造区以后生成的新区进行属性复制.(2)地质界线属性录入该类基本要素包括地质界线、完整的断层、参加拓扑的水体界线.在完成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录入工作后,根据RGMAP中“自动赋地质界线两侧的地质代号”功能完成地质界线左右两侧地质体代号的属性填写,然后点击空间数据库—基本要素类—地质界线,逐一完成每条地质界线的属性填写工作.同地质体面实体一样,地质界线要素类中的实体更多.而在地质界线当中断层、水体界线的线参数当中的颜色号唯一.另外在地质图成图过程中,对地质界线类型如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等在保证其线参数符合《GB 958-99区域地质图图例》规定前提下对其他线参数做一定修改,使得每种地质界线类型的线参数唯一,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PGIS或RGMAP中的“根据参数赋属性”这一功能实现共性属性的填写(图5).值得注意的是,在地质界线属性填写时,必须正确填写其子类型代码(如断层—1、水体界线—4等),否则无法正确提取对象类要素.(3)其他基本要素类属性录入这部分基本要素类属性中的绝大部分在合并、继承后已自动获得,其余属性值可以按前两项基本要素属性操作在RGMAP系统中手工补充.当然在实体个数仍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依据图5所示对属性统一赋值.在基本要素类属性录入工作完成后,要在RGMAP的辅助检查工具中用“地质体面实体中的地质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性检查”、“区文件中地质体名称与左右地质体的一致性检查”、“属性值与线型的一致性检查”、“产状类型名称与符号一致性检查”等工具检查基本要素类的区属性、线属性、产状属性等的正确性.综合要素类除内图框以外其余均为面实体,它们直接覆在地质体面实体之上,不参与直接拓扑.基于此综合要素类的面实体要素在任意时刻都可以根据地质图的改动而修改相应属性,对对象类的提取没有影响.在铁岭幅地质图中综合要素类包括构造变形带和标准内图框,其基本操作界面如图6所示.由于RGMAP中已规定了它们的属性结构、字段长度等,故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填写齐全即可.对象类数据集包括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 (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Intru_Pedigree(侵入岩谱系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Special_Geobody(特殊地质体)、_Inf_Strata(非正式地层单位)、_Fault(断层)、_Dike_Object(脉岩/面)、_Desert(戈壁沙漠)、_Firn_Glacier(冰川与终年积雪)、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_Sheet_MapInfo(图幅基本信息)等12项,在空间数据库模型中一个要素类对应多个对象类,如地质体面实体基本要素类对应其中10项面类对象,地质界线基本要素类对应断层对象类,标准图框综合要素类对应着图幅基本信息对象类.在RGMAP的空间数据库下面利用“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全部对象类”、“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断层对象类”和“自动从标准图框(内图框)提取图幅基本信息”3项功能就可完成对象类从基本要素类和综合要素类的自动提取,然后在空间数据库下的“对象类数据输入”中可完成其基本属性的填写(如图7). 在对象类属性填写过程中,部分对象类也可以进行统一赋属性,如部分断层在参与造区后被分割成多个线段,但它们都属于同一条断层,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可以在RGMAP中对断层编号自动加图幅号以后依据图5所示完成同一条断层属性的填写.同时还需注意几点:1)属性录入必须包含反映属性来源的信息;2)对象类中未提取的部分属性涉及较强的地质专业,必须要求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完成,最好是承担填图工作的地质人员完成;3)同一条断层采用同一个编号(全部以F开头),即使在空间上已经不再连续.此类要素为标准内图廓以外的全部图元和地质图上的图切剖面,无须填写属性,且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在RGMAP的空间数据库中无须对此类数据进行操作,在此不予阐述.在一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完成时,除了提交空间数据库外,还需提交各种原始数据库、剖面图、实际材料库、野外手图库等.这里我们我们仅以铁岭幅空间数据库为例,对提交的空间数据库成果予以说明(如图 8).提交成果注意事项如下.(1)RASTER文件夹:MSI文件为与MAPGIS文件夹中数据坐标系统一致. (2)MAP文件夹:文件命名为图幅名称的首字母,数据要求底边水平,左下角为(0,0)点.(3)MDB文件夹:包括综合要素类.mdb、对象类.mdb、要素类.mdb等3个MDB文件,由于空间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反复修改,为了保证提交成果为最终成果,须确保3个文件中的表个数(不含空表)与RGMAP中自动提取的表个数(不含空表)一致;要素类和对象类的各个表中的数据项(地质体)个数与RGMAP中自动提取的个数一致.(4)METADATA:该图幅名称的txt文件和mxl文件.(5)README:年度工作报告、图示图例说明文件、增加图层说明文件、质量检查卡片、增加系统库说明文件.(1)本文未对原始资料及空间数据操作这两项进行描述,并不是其不重要,反而这两项是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能够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完成的基础,尤其是基本要素类的统一属性赋值是在这两项完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的. (2)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MAPGIS和RGMAP交互使用,前者依照文中所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后者可以利用自带检查功能对属性数据的质量予以控制.(3)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原始资料—空间数据操作—属性数据操作-提交成果这4部分环环相扣,每一阶段完成质量都决定着下一阶段的工作质量、效率,以至于影响着最后提交成果的精度,因此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应该严格统一规范,以保证工作成果质量,也便于后期的数据库维护工作.【相关文献】[1]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2006-06)[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陈安蜀,李效广,高晓红.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以1∶25 万都兰县幅建库为例[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1):64—69.[3]孙磊,张彦杰,李丰丹,等.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J].地质学刊,2010(3):260—270.。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定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基本术语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

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13.4 图类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DD2001-02 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DD2001-02 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1—02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二00一年六月八日前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和最终成果提交办法。

考虑到我国西藏大部分和新疆、青海、内蒙古尚有部分地区未开展过中比例尺(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其它省、市、自治区虽均己全面进行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 但随着近年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我国中比例尺填图成果和相关技术方法已显陈旧,亟需更新; 我国的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已由过去的1:200000改为按国际1:250000分幅进行;又考虑到国土资源部将1:250000比例尺地质图定位于我国新一轮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图件的实际情况, 特编制此"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使不同调查程度、不同地域的1:250000图幅,按统一要求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本技术要求是在原地质矿产部1976年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暂行规范(1:200000)》、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等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1996-2000年启动的多幅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自生效之日起,作为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附录A ~ D是标准的附录;其它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起草。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国家1:25万数据说明与代码
由 ouyangjunxiang 于 2004-05-18 9:05
国家最新1:25万数据量太大,不便共享,这里先提供国家最新1:25万数据
说明
1:25万更新后数据说明
一、 概述
1、覆盖范围
全国1:25万更新数据库共包含按照1:25万地形图分幅的数据816幅,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4、 地图投影:
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
5、 现势性:
本次建立的数据库的内容现势情况最低达到2000年底,有的资料现势性情况要更好,达到2002年
6、 更新资料:
更新的基本资料有1:5万卫星数字影象数据;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1:5万地名数据;最新勘界成果。以及一些更新参考资料,如各省测绘局收集的现势资料、1:1万数据库成果、其他满足1:25万数据库更新要求的资料、图件、图集等。
7、 更新内容:
更新内容涉及主要更新要素如全部铁路;全部境界;省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乡镇及以上等级点状居民地、县级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五级及以上等级河流;大型工程设施等重要地物。一般更新要素如县乡级道路;行政村级点状居民地、乡镇级真形居民地;六级河流等。
8、 存储方式、内容:
二、 更新数据说明
1、 数据源:
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组织,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而成的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是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范围的共816幅,每幅图的经差为1.5度,纬差为1度。
2、 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 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内容是地理要素5万更新数据分为13层存放,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属性表,是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分层存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刚1 , 孟 涛1 , 邢立新1 , 韩 冬2
1 .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6 2 . 吉林省减灾中心, 长春 130062
摘要: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整理后进行属性数据、 图形数据采集, 利用 G IS 软件形成不同 格式的地质 图空间数据 库从而达到 数据库存储、 查询、 分析、 检索的目 的, 并 实现信息共 享。 通过利用M A PG IS 软件以及基于M A P GIS 上 开发 的R G M A P 数字填图系统建立 1∶25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 库, 分析 了数 据库 的内 容和 功能 , 重点提出了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地质图; 空间数据库; M A PG IS; R G MA P
第 37 卷 增刊 2007 年 11 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 地 球 科 学 版)
Jou rna l of J in U n iver sity( Ear th Sc ience Edition)
Vo l137 Sup 1 Nov 1 2007
1∶ 25 万 地 质 图 空 间 数 据 库 的 建 立
理后进行属性数据、 图形数据采集 , 利用 G IS 软件形
本文针对用M A P G IS 软件以及基于M A P G IS 上开 成不同格式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 从而达到数据库 发的 R GM A P 数字填图系统建立 1 ∶25 万地质图空 存储、 查询、 分析、 检索的目的 , 并实现信息的共享。 间数据库 ( 图2) , 论述数据库的内容、 功能、 方法以及
能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地学用户快捷提供最新、 最 [2] ( ) 以它的使用局限性较大 , 所能提供的信息受到限制。 准确的全国性的地质图信息资料 图 1 。 随着新技术、 新方法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整
作者简介: 王刚 (19 83 —) , 男, 辽宁葫芦岛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遥感与地理信 息系统研究, E 2 m a il: w an g gan g 31 7@ 1 63.
1 . C ol leg e of G eoE xp lora t ion S c ience a nd Te chnology , J il in U nive rsity , Cha ng chun 130026, Ch ina 2 . D isa s ter R ed uc tion C ente r of J ilin P rov inc e, C ha ngchun 130062, C h ina
com 。
林 大 学 学 报 (地 球 科 学 版) 第 37 卷 2 1 吉 4
图 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流程图
F ig11 W or k ing f low- cha t of spa ce da ta stor e of geologica l m a p
Abstra ct: T he es tablishm ent of space database of geological m ap is to co llect a t tr ibu te data and g raph ics da ta af ter dealing w ith the pas t large num be r of da ta inves t iga ted, and t hen to fo rm diffe rent fo rm at s space da tabase of geological m ap by us ing G IS sof tw are in o rder to sto re, inquire, ana lyse, search the da taba se and rea lize to info rm a t ion sha re. Th is pap er es tablishe s the sp ace database of geological m ap w ho se sca le is 1∶ 250 000 w ith M A P G IS and R GM A P w hich is on t he deve lopm ent of M A P G IS , it not on ly int roduce the content and func tion of dat aba se , bu t a lso pu t fo rw a rd som e a t tent ion to the p rob lem in the p roce ss of bu ilding da taba se for the sake of encouraging each o ther. Key words: geological m ap; space database; M A PG IS; R GM A P 加快 , 快速提供和更新各项基础资料就成为我们面 临的紧迫问题 , 特别是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 用, 一个以信息和空间技术为支撑的全球性知识经 济时代即将到来, 因此建立一个能够随意提取、 满足 不同层次用户需要、 可以不断更新的全国性地质图 件和地质图数据库就十分必要。它可以满足全国地 质勘查工作区块登记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质工 作动态管理的需要, 能对地质、 地理资料及时更新,
中图分类号: TP 75 文 献标 识码: A
The C on str uct ion of Space Da taba se of 1∶250 000 G eo log ica l M a p
1 1 1 2 W AN G Gang , M EN G T ao , X I N G L i2xin , HAN Dong
0 引言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 的基础工作[ 1 ]。 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编制全国性 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区域地质研究 程度和水平的标志, 许多国家都将地质图的编制作 为制定国民经济战略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并随着 地质调查工作进程和新成果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全国 地质图件。 但由于过去地质图件只体现在图纸上 , 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