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Ⅰ卷)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联系在—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紧密融合的例证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马犇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

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

2023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模拟考之名句名篇默写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模拟考之名句名篇默写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模拟考之名句名篇默写题汇集2023教育部新课标四省高三联考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问答之间交代了主人公忧思的缘由。

(2)诸葛亮在后世深受推崇,如陆游《书愤》中“ ,”两句,就表达了对他由衷的赞叹。

(3)古代诗歌中往往用不同季节来表现时序更替、光阴流逝,如“ , ”。

【参考答案】(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示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2023广东省四校高三联考)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吃和住,而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称得上“好学”。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梦”是课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23河南郑州高三一检)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杜甫和苏轼分别在《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和“ ”来以酒寄情。

(2)《逍遥游》中庄子在阐述“小大之辩”时,以“ ,两句来表现两种生物寿命极短的情况。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制度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制度自信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们对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的赞成、支持、拥护,以及自觉在制度框架内谋事干事。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制度自信表现为对这一制度体系的积极认同和评价。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联系在—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紧密融合的例证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马犇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

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

2020年3月高三第二次在线大联考(天津卷)-语文 (考试版)

2020年3月高三第二次在线大联考(天津卷)-语文 (考试版)

2020年3月高三第二次在线大联考(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为主),第I卷第1至5页,第II卷第6至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起浙江省龙泉市的龙泉宝剑、龙泉青瓷,无人不晓。

龙泉剑瓷文创产业日渐红火,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与变革创新。

试想,倘若没有几十年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不懈挖掘,倘若不是有的传统手工艺人脱颖而出,龙泉青瓷与宝剑的名声也许还只能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而当下龙泉剑瓷,靠的正是几代手工艺人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执着求索与。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接力。

手工艺传承,()。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手艺人来说,数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千锤百炼,或许才能拿得出像样的作品。

缺少有广泛社会声誉与较高艺术成就的剑瓷作品,自然也就难以剑瓷发展文创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典型性声名鹊起花样翻新支撑B.典型性声名煊赫推陈出新支持C.代表性声名煊赫花样翻新支持D.代表性声名鹊起推陈出新支撑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也要有才智、经磨砺B.既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更要经磨砺、有才智C.既要吃得了辛苦、经磨砺,更要有才智、耐得住寂寞D.既要耐得住寂寞、有才智,也要经磨砺、吃得了辛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B.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C.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高三招生统考(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高三招生统考(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年级仿真卷(全国卷Ⅱ)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西周时期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设立了政府部门——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

古人这些有节制地取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措施,表现出一种生态智慧。

实际上中国古人的生态思想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独特而且新鲜的思想资源,那就是今天可以称之为生态伦理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是儒家所阐发和提供的,这也是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最能表明孔子对生物特别是动物的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

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回答,他说:“惟是道理自有厚薄。

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舍如此。

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用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更明确。

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之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

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他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

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一下·孝感期中)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练习写作文,平时要多积累素材,多读优秀范文,多动笔摘录,日子久了,写起作文自然。

②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费尽心机,。

③李雪健出演电视剧《少帅》中的张作霖一角可谓,他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网友纷纷称赞李雪健简直演活了张作霖。

A . 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应付自如B . 游刃有余熟能生巧应付自如C . 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熟能生巧D . 熟能生巧应付自如游刃有余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 .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 .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 .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3. (2分) (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 . 徐小明看到王大爷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C . 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

”D . 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5高二上·铜陵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
Ⅰ卷)

2020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试题【新课标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 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
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
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 此,很多人认为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
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
无限的内 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
学作品中总是存有很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
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 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
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个点在现
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 古典
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实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
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
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
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
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 外之意、言不尽意和
以少寓多,并不但仅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能够说是人类审
美的普遍现象。

这个人类经验的普遍特 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
正是因为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有局限性,所以无论怎
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表现于人 们的面前,而
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补充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
“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能够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
会以意,殆难 指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
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
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 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
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 造形
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
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怪禽啼旷 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
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
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 的。“盈盈一水间,脉
脉不得语。”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
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艺术的美感并不简单地 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
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
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 文学创作有更
多的“空白”“不确定性”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升的
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对中国古典美学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
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B.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使之与西方美学中重视
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
内涵的理论不同。

C.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普遍,要求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融入自己的主观因素。

D.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是人类审美
的共性。“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文
学当中表现都很明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贫乏导致创作时留下“空白”和“不确定性”,这在西
方现代文学中非常明显,这也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大的审美空间。

B.创作时作者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补充自然语言的
不足,即通过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补充词语留下的“空白”。

C.诗歌创作者应该将具体可感的生活塑造成形象,用诗的语言启
发读者寻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

D.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读者可通过作者塑造的
“鸡”“茅店”“月”“人”“板桥”“霜”的形象,想象出道路的
艰辛、羁旅的愁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现代接受美学认为,衡量文学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依据之
一是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B.谈论艺术的美感,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形象,但没有欣赏者的想
象,审美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C.清代学者刘熙载认为,“写不出”的东西能够借助别的形象来
表现,比如通过描写烟岚云雾来表现山的精神,通过描写花草树木来
表现春的精神。

D.文章大量引用诗文名句,目的是使论述文的语言更加富有文采,
使原本抽象的论述语言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学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