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word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2390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2390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 测试题 2019.91,一生产过程有4道工序,每道工序需要安排一人照看.现从甲、乙、丙等6名工人中安排4人分别照看一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只能从甲、乙两工人中安排1人,第四道工序只能从甲、丙两工人中安排1人,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A .24种B .36种C .48种D .72种2,已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 )A .1B .2C .3D .43,在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都相交的直线( ) 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两条C .有且只有三条D .有无数条 4,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Ⅰ)若;(Ⅱ)若,求的面积.5,某批发市场对某种商品的周销售量(单位:吨)进行统计,最近100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Ⅰ)根据上面统计结果,求周销售量分别为2吨,3吨和4吨的频率; (Ⅱ)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且各周的销售量相互独立,求 (ⅰ)4周中该种商品至少有一周的销售量为4吨的概率; (ⅱ)该种商品4周的销售量总和至少为15吨的概率.22291(0)y m x m -=>15m =1111ABCD A B C D -E F ,1AA 1CC 11A D EF CD ABC △A B C ,,a b c ,,2c =3C π=ABC △a b ,sin 2sin B A =ABC △6,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AP=BQ=b (0<b<1),截面PQEF ∥,截面PQGH ∥.(Ⅰ)证明:平面PQEF 和平面PQGH 互相垂直;(Ⅱ)证明:截面PQEF 和截面PQGH 面积之和是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求与平面PQEF 所成角的正弦值.7,在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设.(Ⅰ)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证明你的结论;(Ⅱ)设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求数列的前项和.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设点P 的轨迹为. (Ⅰ)写出C 的方程;(Ⅱ)设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k 为何值时? 此时的值是多少?9,设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且.(Ⅰ)若,求的值,并求的单调区间; (Ⅱ)若,求的取值范围.10,函数的反函数是 . ABCD A B C D ''''-A D 'AD '12b =D E '{}n a {}n b ()nn nb c n a =∈*N {}n c {}ln n a {}ln n b n n S n T 12a =21n n S n T n =+{}n c n xOy (0-,(0C 1y kx =+OA ⊥OB AB322()31()f x ax bx a x a b =+-+∈R ,1x x =2x x =122x x -=1a =b ()f x 0a >b 21()x y e x +=-<<+∞∞测试题答案1, B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知识。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详细解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每件事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每件事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每件事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弊,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问候语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每件事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踏地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2.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喷喷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移道涵盖有害竟然B.移奇囊括有毒居然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Ⅱ)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俣,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一、(12分,每小题3分)1C2B3A4B二、(9分,每小题3分)5B6A7C三、(9分,每小题3分)8A9B10D四、(23分)11(10分)(1)(6分)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译出大意给3分;“日”“哺”“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细则】日:天天、每天、每日,经常(х)时间名词作状语。

莫:不,没有哪种方法,没有哪种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比…更好的。

每小句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第二字,第二“兄”字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补充细则】君:把他当成国君(对待),像国君一样对待。

兄:把他当成兄长(对待),像兄长一样对待。

总原则:关键词语和大意翻译不重复扣分。

(扣除关键词,句意对给分。

)12(8分)(1)(3分)“拳”和“退”。

用“他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出“拳”和“退”的,给1分;能作出分析的,给2分;如找出其他的字,如“明”、“阔”的,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①答出“拳”“退”1分,正确分析2分;“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②每个字的分析,修饰语:传神、具体、形象,宾语:姿态、形态、样子等。

③只有一个字的分析,中无修饰语,不扣分,两字都无修饰语扣1分。

④对两字好处分析不太准确,而又答出最后一句的,不扣分。

⑤没有对两字好处的具体分析,而只有最后一句的,给1分。

⑥如考生选明、阔,用明字衬托出月光明亮的沙滩上,白鹭蜷缩的状态,用“阔”字,表现出飞鸿在这辽阔云天自由飞翔的情景。

⑦如选中一句中两字,即使分析正确,也扣1分。

(2)(5分)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
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
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 1.50 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 56 公斤级比赛,拿
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
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
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 爱其子, 得分 评卷人
!(李白《蜀道难》)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五、(2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
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
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
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
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1全国一、2全国二、3北京、4天津、5上海、6重庆、7山东、8江苏、9辽宁、10宁夏、11安徽、12湖南、13湖北、14浙江、15广东B、16江西、17四川、18福建十一、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说明:本试卷为完整版,附答案及大部分试题的详解。

详解部分,虽然耗费了不少精力,但由于本人学识水平的有限和手头资料的缺乏,仅是一孔之见,定有不少疏漏乃至谬误之处,请使用者斧正。

本人已经连续三年对安徽试卷进行了详解,目的是用于同行切磋。

本人保留对详解部分版权的享有,不得用于营利,转载请注明出处——淮南六中语文组:程道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语言知识仍然是4题,语音在多年停考后又回归了,成语、病句还是必考题,第四题考查的应该是属于句式知识。

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解析】:答案为B。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四川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 2.C 3.A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C 7.C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A 10.C
四、(23分)
11.(10分)
(1)(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⑵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⑶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
14.(8分)
⑴(4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19.(4分)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0.(6分)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21.(4分) B D
六、(12分)
22.(3分) " " 、 -- 《 》" " 。
23.(4分)⑴功亏一篑 ⑵越俎代庖 ⑶蔚然成风 ⑷淋漓尽致
12.风从外在看,在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大陆,颇有英雄气度。
(意思对即可)
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金钗.(chāi)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B.给.养(gěi)危如雷.卵(lěi)分娩.(miǎn)妩.媚多姿(wǔ)C.俟.机(sì)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D.奇葩.(pā)不谙.水性(ān)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

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C. ③⑥②①⑤④D. ⑤③②⑥①④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和宋代豆油“书院”这一名称。

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见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6.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产听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见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豆油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

“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

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

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

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

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

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

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

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

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

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

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1○2○3B.○1○4○5C.○2○4○6D.○3○5○6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

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

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

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

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

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

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