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汉语教学疑难词汇辨析300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同义词辨析是指将含义相近或相同但还有一定区别的词汇加以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及用法,为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恰当的表达工具,从而提高汉语的正确性和表达的水平。
本文将从同义词的概念入手,介绍同义词的分类以及同义词的辨析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同义词是指表义相近或相同,但又有一定差别的词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义词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词性分类按词性分类是将同义词按其所属的词性进行分类。
比如,动词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开、创、创立、创始等;名词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城市、都市、市区、市中心等。
2.按语法功能分类按语法功能分类是根据同义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功能进行分类。
比如,表示“买”的同义词可以分为购买、采购、购置、购买等;表示“想”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希望、期望、盼望等。
3.按意义分类按意义分类是将同义词按照它们的意义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常常涉及到细微的语义差别,比如“美丽”和“漂亮”虽然都可以用来形容美好的外貌,但其中“美丽”更侧重于内在的美,而“漂亮”更侧重于外在的美。
按词源分类是将同义词按照它们的词源分类。
比如,表示“满足”的同义词可以分为满足、满目、满腔等。
二、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同义词辨析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汉语词汇,并且提高对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词汇的差异同义词的选择要遵循“恰当、鲜明、简练、通顺”的原则,确保词汇用法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同义词时,要认真分析它们的差异和用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从而使学生在正确地选择同义词的使用上更加准确。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同义词辨析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易错字词最全汇总

初中语文易错字词最全汇总,记得查收!词语弊病(蔽)提纲(题)沧桑(仓)脉搏(膊)贡献(供)迥然(炯)诋毁(砥)穿插(串)默契(挈)文牍(渎) 掠夺(略)赏罚(尝)姑息(估)急躁(燥)作祟(崇)气概(慨)矫健(骄)琐屑(锁)涣散(焕)高亢(吭)驾驭(奴)简练(炼) 篡夺(纂)武装(武)谩骂(漫)奋发(愤)跋涉(踄)讴歌(呕)贸然(冒)宽敞(敝) 蹂躏(揉)肄业(肆)部署(布)教唆(梭)分歧(岐) 赌博(搏)演绎(译)山坳(拗)调剂(济)融会(汇)杂沓(杳)荤腥(晕) 强悍(焊)振奋(震)泯灭(抿)阔绰(卓)幌子(晃)辍学(缀)皎洁(佼)凋敝(蔽) 规矩(距)针灸(炙)手腕(宛)整饬(伤)垮台(垮) 证券(卷)憧憬(瞳)严峻(悛)熟练(练)自恃(侍) 仓皇(怆)怄气(呕) 蔓延(漫)烦琐(锁)穿戴(带)遭殃(秧)寂寞(莫) 挑衅(畔)贫瘠(脊)抉择(决)赔偿(陪)坦诚(城)偌大(诺)蹒跚(姗)迸发(并)精湛(堪)既然(即)布置(部)覆没(复)亟待(急) 暮霭(蔼)狂妄(忘) 伶俐(玲)连襟(联)松弛(驰)云霄(宵)敬佩(配)羁绊(拌)砥砺(诋)眩目(炫) 嗟商(蹉)妨碍(防)剔除(踢)呕吐(沤)谛听(啼) 感慨(概)害臊(躁)范畴(筹)真谛(缔)寒暄(喧) 诬告(污)盲目(肓) 附会(符)精悍(焊)大致(至)墙垣(恒)愤慨(概)教诲(悔)瑰丽(魁)迁徙(徒) 弧度(狐)秘诀(决)狙击(阻)震撼(撼)通缉(辑) 蜡纸(腊)商榷(确)杀戮(戳)崛起(掘)晾干(凉)宽恕(茹)清澈(沏) 严厉(励)委靡(糜)拖沓(踏)隔膜(膈)良莠(秀)苦恼(脑)接洽(恰)眨眼(贬) 厮杀(撕)告罄(馨)慑服(摄)惆怅(稠)饶恕(挠) 伸张(申)漱口(濑)惊骇(赅)蛰伏(蜇)袒护(坦) 清晰(淅)聆听(吟) 调查(察)报销(消)胁迫(协)鹿茸(葺)针砭(贬) 胁从(协)喧闹(暄)造型(形)怠慢(漫)自诩(翊)荧光(莹)卫戍(戌)通牒(谍) 渲染(喧)大概(慨)昭雪(招)陡坡(徒)震撼(振) 沦落(伦)沮丧(诅) 谒见(竭)伎俩(技)魅力(魁)赡养(瞻)檄文(激) 楷书(偕)鹤唳(戾)怂恿(纵)掣肘(制)勉励(厉)晌午(响)恬静(甜)荟萃(会)漫谈(慢)纵容(从)造诣(旨)恪守(格)描摹(瞄)蜕化(脱)缜密(慎) 熏陶(陶)恼火(脑)游弋(戈)装订(钉)濒临(频) 痊愈(全)编纂(篡)涵养(函)清澈(辙)引申(伸)迟钝(钝)玲珑(玲)视察(查)偏袒(坦)颠覆(复)修葺(茸)憋气(敝)逍遥(消)简陋(漏)疲塌(踏) 闪烁(铄)拉拢(扰)荒谬(谎)怅然(伥)撒谎(慌)赚钱(嫌)谙熟(暗)仓促(伧) 陷阱(井)孪生(挛)宣泄(宣)谗言(馋)即使(既)成语和蔼可亲(霭)陈词滥调(烂)唉声叹气(哀)别出心裁(新)川流不息(穿)病入膏肓(盲)殚精竭虑(惮)黯然失色(暗)并行不悖(背)独出心裁(材)桀骜不驯(傲)不假思索(加)耳濡目染(儒)独占鳌头(鳖)仓惶失措(慌)飞扬跋扈(拔)按部就班(步)草菅人命(管)奋发图强(愤)白璧无瑕(暇)层峦叠嶂(迭)蜂拥而来(涌)缠绵悱恻(测)膏粱子弟(梁)炯炯有神(迥)面黄肌瘦(饥)功亏一篑(匮)苦心孤诣(旨)明辨是非(事)诡计多端(鬼)口干舌燥(躁)励精图治(厉)名副其实(符)海角天涯(崖)名列前茅(矛)汗流浃背(夹)燎原烈火(缭)明火执仗(直)哄堂大笑(轰)流芳百世(留)铭记不忘(名)怙恶不悛(俊)流言蜚语(非)谬种流传(缪)焕然一新(换)龙盘虎踞(据)模糊不清(摸)积毁销骨(消)碌碌无为(录)漠不关心(莫)急不可待(及)戮力同心(戳)釜底抽薪(斧)激流勇退(急)略胜一筹(愁)富丽堂皇(黄)坚如磬石(盘)落英缤纷(宾)肝脑涂地(途)金榜题名(提)满山遍野(满)感人肺腑(府)金碧辉煌(壁)貌合神离(和)弄巧成拙(绌)精神涣散(焕)美玉无瑕(暇)奴颜婢膝(卑)呕心沥血(沤)铤而走险(挺)蓬筚生辉(篷)滥竽充数(烂)休养生息(修)披肝沥胆(历)离经叛道(判)喧宾夺主(暄)披星戴月(带)礼尚往来(上)栩栩如生(诩)破釜沉舟(斧)厉兵秣马(励)遐思迩想(暇)迫不及待(急)同仇敌忾(慨)一张一弛(驰)欺君罔上(惘)投机倒把(捣)一筹莫展(愁)前倨后恭(踞)图穷匕见(现)言简意赅(该)轻歌曼舞(漫)蜕化变质(退)墨守成规(默)磬竹难书(磬)文过饰非(是)目不交睫(捷)如法炮制(泡)无耻谰言(滥)目光如炬(巨)歃血为盟(插)相形见绌(拙)恼羞成怒(脑)世外桃源(园)销声匿迹(消)杳无音信(查)心浮气躁(燥)营私舞弊(敝)叹为观止(只)形销骨立(消)欲盖弥彰(章)运筹帷幄(握)纵横捭阖(俾)刚愎自用(腹)再接再厉(历)稗官野史(裨)责无旁贷(代)班门弄斧(搬)仗义执言(直)可见一斑(般)英雄辈出(倍)真知灼见(卓)名落孙山(深)置若罔闻(惘)自暴自弃(曝)无精打采(彩)直截了当(接)敝帚自珍(蔽)中流砥柱(抵)惨无人道(残)众口铄金(烁)原形毕露(必)走投无路(头)为虎作伥(账)好景不常(长)出人头地(投)扬长而去(常)清澈见底(沏)称心如意(趁)掉以轻心(调)充耳不闻(冲)覆水难收(复)出类拔萃(粹)三番五次(翻)鞠躬尽瘁(粹)待价而沽(估)虎视眈眈(耽)诡计多端(鬼)浑身是胆(混)丰功伟绩(迹)不计其数(记)变本加厉(利)脍炙人口(烩)寥寥无几(廖)雷厉风行(励)无独有偶(禺)委曲求全(屈)当仁不让(人)含辛茹苦(如)肆无忌惮(肄)毛骨悚然(耸) 鬼鬼祟祟(崇)稍纵即逝(梢)闻鸡起舞(武)异口同声(一)优柔寡断(忧)良莠不齐(秀)不可思议(义)敲诈勒索(榨)怨天尤人(由)贻笑大方(怡)词不达意(义)滥竽充数(芋)漫不经心(慢)异想天开(意)徇情枉法(殉)相提并论(题)接踵而来(踪)高瞻远瞩(嘱)眼花缭乱(了)孤注一掷(柱)人声鼎沸(顶)判若两人(叛)千锤百炼(练)沽名钓誉(掉)惴惴不安(揣)锐不可当(挡)明哲保身(则)惩前毖后(毙)鱼目混珠(浑)执迷不悟(直)赴汤蹈火(滔)处心积虑(集)粗制滥造(烂)气势汹汹(凶)指日可待(只)提心吊胆(调)谈笑风生(声)不知所措(错)流连忘返(留恋) 元气大伤(原)故作姿态(恣)举世震惊(振)一劳永逸(易)缘木求鱼(沿)偃旗息鼓(揠)大相径庭(廷)循序渐进(寻)心恢意懒(灰)如火如荼(茶)熙熙攘攘(嚷)漏洞百出(陋)枉费心机(妄)照本宣科(喧)前仆后继(扑)推卸责任(懈)水泄不通(泻)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导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汉语词汇,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直接对译法、直观说明法、比较联系法、语素教学法、语境猜测法五个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近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层次不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理解汉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能够流利的用汉语交流。
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词汇研究资料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对对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做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接对译法直接对译法,即直接用学生的母语解释词义,大部分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呈现生词。
直接对译法的优点是词语解释简单便捷,能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较为直接的解释。
外语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借助母语来理解或记忆,特别是比较抽象意思的词语,如,“人民”、“间接”、“困难”等,这类词语用直接对译法讲解能够一点就通。
直接对译法的缺点是有些词语与外语没有准确的一对一的对译关系,很难准确翻译,这种不准确的翻译又会产生新的混淆。
比如“认识”、“知道”翻译成英语都是“know”的意思,“I know him.”可以翻译成“我认识他”,也可以翻译成“我知道他”,但是,两者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
另外,“I know it.”只能翻译成“我知道这件事”,而不能说“我认识这件事”。
直接对译法只是初步的界定词语的意思,如果想要区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从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方面辨析词语。
二、直观说明法直观说明法,即是用实体事物、图片、肢体语言对词语进行解释说明。
实体事物、图片可以用来介绍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苹果”,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苹果或展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píng guǒ”这两个音节形成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
【K12教育学习资料】初中语文 易混同(近)音字、词辨析

初中语文易混同(近)音词辨析1、包含——里面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
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
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不可缺少,动词。
如:煤和铁是工业上所必需的原料。
3、辨明——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4、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能带宾语。
如:变换位子;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
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5、不和——不和睦。
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
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作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利。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的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文字(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0、“采”与“彩”“采”与“彩”这两个同音字,字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
书报刊上常常“采”与“彩”不分,造成用词错误,如把“光彩”写成“光采”,“喝彩”写成“喝采”,“风采”写成“风彩”等等。
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
“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无精打采、兴高采烈等。
中级汉语近义词习得及词汇学习策略

04
中级汉语词汇学习的有效 途径
重视词汇积累和运用
积累词汇量
在中级汉语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积累词汇量,包括学习 基础词汇和近义词,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1
运用词汇
学生应该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包括在 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以提高对词 汇的运用能力。
02
03
词汇搭配
学生应该学习词汇的常见搭配和用法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避免歧义
在汉语中,一些词汇可能有多个意思,使用不当会引起歧义 。通过辨析近义词,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高表达质量
恰当使用近义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准确,提高语 言表达的质量。
提升语言使用能力和交流水平
增强语言能力
掌握近义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中级汉语词汇学习的常见 问题与对策
问题: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
01
总结词
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
02
详细描述
中级汉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或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所致。
03
解决方法
学习者应该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如上下文猜测、对比分析、语义场等方
03
地域色彩
有些近义词具有地域色彩,如“马铃 薯”和“土豆”,前者是南方常用的 称呼,后者则是北方常用的称呼。
从搭配和习惯用法上进行比较
搭配对象
有些近义词的搭配对象不同,如“提高”和“提升”,前者常与“效率”、“水平”等搭配,后者常与“地位” 、“价值”等搭配。
习惯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一、易混词概念对于易混词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定论,一些学者已经给易混词下了定义,张博先后指出其概念。
1.语义关系较远或没有同(近)义关系,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却经常混用或误用的词,包括:目的语和母语词义系统不完全对应的多义词,含有相同语素而意义相关的词,双语词典和教材使用同一英语词或词组对译的非同义词,与母语同形的词等等。
2.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
张博还指出同义词、近义词是站在语言本体的立场、着眼于词语的意义,并根据相同相近的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与易混词彼此之间,有交叉关系,而不是包含或并列关系。
刘晓颖、郭伏良定义的易混淆词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以同义词和近义词为主体的留学生容易发生混淆使用的词语,包括意义相同、相近甚至相关的词语。
这种解释就把易混淆词与同义词、近义词设置成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笔者更认同张博老师的观点。
易混词与同义词、近义词有交叉关系,不是并列或包含关系。
此处易混词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易被混淆而产生偏误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同义词、近义词都是易混词。
二、易混词的特点1.出现频率高。
易混词出现表现为词语误用,如果学生混淆某词,就会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2.分布范围广。
易混词不仅着眼于汉语词汇之间,还要考虑到汉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汉语与中介语、汉语与学习者所掌握的非第一语言(如英语)的差异,而同义词、近义词主要着重强调汉语词汇之间的对比。
3.单向误用与双向误用并存。
比如,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该用自己时用自已,而没有在使用(不能、无法)自已时误用自己的情况,这是单向误用。
例:5年半以前,我自已退学了当时的大学。
她一向热心公益,自已勤俭持家,可是对贫苦人民从不吝啬地给予应当的协助。
明白和了解互相误用,就属于双向误用。
例:音乐可以增进人和人的中间情感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和别人中间的明白。
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案

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案第一章:中等难度的汉字阅读与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中等难度汉字。
提高学生的汉字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加强学生对汉字字义、字形的认知。
1.2 教学内容选取中等难度的汉字,进行详细的字义、字形解析。
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汉字阅读理解能力。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1.3 教学活动进行汉字解析,讲解字义、字形。
让学生阅读短文,进行汉字阅读理解训练。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第二章:中级词汇的扩展与应用2.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中级词汇量。
提高学生对中级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强学生对中级词汇在日常交流中的运用。
2.2 教学内容选取常用的中级词汇,进行详细的词义、词性解析。
通过口语练习、写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中级词汇的应用能力。
进行词汇游戏等活动,巩固学生的中级词汇记忆。
2.3 教学活动进行词汇解析,讲解词义、词性。
组织口语练习,让学生运用中级词汇进行交流。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中级词汇。
第三章:中级语法结构的深入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中级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对中级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加强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中级语法结构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常用的中级语法结构,进行详细的语法规则解析。
通过造句、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中级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
进行语法练习,巩固学生对中级语法结构的掌握。
3.3 教学活动进行语法解析,讲解语法规则。
组织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运用中级语法结构。
进行语法讨论,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中级语法结构。
第四章:提高听力理解能力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扩大学生的听力词汇量。
加强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听力能力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级水平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进行听力游戏等活动,巩固学生的听力记忆。
4.3 教学活动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
组织听力游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初高中语文常见300实词大全-(精排版word)

初高中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个)(初中1—140个)(精致word排版)一、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个)1、哀①伤心,悲痛,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②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③伤悼(为……哀叹)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2、爱①喜欢,喜爱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②爱护,爱惜,顾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③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⑤爱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6吝啬百姓甚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3、安①安定,安逸,安适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②使……安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③哪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④怎么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⑤安慰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按①用手压或摁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鸿门宴》按剑坐于席上《群英会蒋干中计》②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④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5、案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6、拔①超越,超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因拔刀斫前奏案《鸿门宴》③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出师表》7、白①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白首不见招《咏史》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赋》②清楚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③下对上告诉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苏武传》④洁白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等等洁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⑤明白,昭雪然使君冤未白《书博鸡者事》8、败①破败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②败坏,毁坏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③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④打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⑤凋残,衰落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问者爇香于鼎,再拜……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拜送书于庭(拜:行过叩拜礼)《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谢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拜:拜领)《秦晋殽之战》③拜见,拜会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④授予名位或官职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⑤接受任命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6拜上,呈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10、报①报告,告诉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似报主知《促织》②回答,答复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④报答,酬谢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⑤报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6通“赴”,到……去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11、暴①突然屡撩之,虫暴怒《促织》②同“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③暴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凶恶,残酷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⑤暴露,显露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12、备①具备,完备,齐全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劝学》②防备,准备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崤之战》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③周到备极护爱《促织》④备有左佩刀,右备荣臭(此处为挂着)《送东阳马生序》13、被①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表示被动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③被子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④遭受,蒙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14、倍①加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②同“背”,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15、悲①哀痛,伤心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②眷顾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史记·高祖本纪》③思念,同情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④叹息,感慨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16、北①北方将军战河北,臣哉河南《鸿门宴》②特指元军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③向北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④败逃,败逃的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⑤相背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17、背①脊背,背面,反面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左忠毅公逸事》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②背上背着草屦,背筐,手长镵《左忠毅公逸事》③背离,背叛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④离开,引申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⑤背诵因使人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三国志·王粲传》18、奔①跑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②逃亡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19、本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②本来,原来予本非文人画土,甘受诟厉《病梅馆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③来源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④探求,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⑤抄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20、彼①指示代词,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②他,他们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③别人,对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21、逼①接近,迫近细赡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②强迫,威胁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2、辟①开,打开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②开垦,开辟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③同“避”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23、蔽①遮住,遮掩,掩护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②掩饰,隐藏,蒙蔽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24、毕①完,完成,结束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六王毕,四海一(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阿房宫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②使……结束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全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25、便①有利,便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沦》②(piáan)能说会道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③就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合适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6、遍①到处,普遍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②全,全部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诸子喻山水》27、表①外,与“里”相对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②表明,表白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寸心《在狱咏蝉》③给皇帝的奏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④标记,作标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察今》28、并①合并,吞并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②并行,并列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③一起,都,一并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④并且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29、伯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③古代一方的首领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④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30、薄①微薄,薄弱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②迫近,逼近,靠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③轻视,看不起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④(土地)贫瘠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⑤与“厚”相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曼》○6浅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31、泊①停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②恬静,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32、博①宽广,广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换取,讨取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33、步①行走,步行(专指不借车马徒步行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②脚步,步伐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③举足两次为一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34、栽①裁衣服,剪裁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同“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③裁决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35、苍①深绿色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②灰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36、操①拿着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②从事,担任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③掌握,控制,操作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④操守,品德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37、草①草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②在草间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④结草:报恩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38、策①计策,策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②竹制的马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③拄着拐杖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39、曾①曾经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训俭示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②竟,竟然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此儿当及其曾祖《晋书》40、差①差别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萧相国世家》②差错,错误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③稍微地,比较地吴公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41、尝①品尝尝之而甘于口《荀子·荣辱》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权术·心术》③副词,曾经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42、长①长(与“短”相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方首长胫《促织》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②擅长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二章》③长久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④一直,经常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⑤生长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⑥增长,成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⑦年长的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⑧列在首位的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⑨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⑩长久的,久远的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11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43、超①一跃而上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②遥远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③超过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44、朝①朝拜,朝见,上朝先轸朝,问秦囚《秦晋殽之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②使……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③朝代(朝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④早晨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苏武传》45、陈①陈列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陈述陈情表《陈情表》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③陈旧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勿击堂堂之陈《孙子兵法·军争》46、称①声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②号称,称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③称颂,赞许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④适合,符合,相称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与妻书》⑤称量度而取长,称而取重《商君书》47、诚①确实,的确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诚既勇兮又以武《国殇》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训俭示康》②真心,真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③如果,果真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8、出①出,出来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②出去,外出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③逃出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④拿出,交纳因山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产生,发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⑥出现,显露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古之圣人《〈指南录〉后序》⑦超出,超过其出人也远矣《师说》⑧出任,调任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⑨出兵,出征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⑩使……流出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49、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苏武传》②去掉,清除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③授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组词需要汉语解释、英文解释、例句2个。
151、告别/分别
(152)1、包含/包括
2、表达/表示/表明
3、特别/特殊
4、事先/提前
5、居然/竟然
6、特意/故意
7、超出/超过
8、准时/及时/按时
9、到底/终于
10、反映/反应
11、与/跟/和/及
12、或者/还是/要么
13、何必/何苦
14、忽然/突然
15、互相/相互
16、或许/也许
17、顺便/顺手
18、了解/认识/知道
19、参观/访问
20、偶尔/偶然
21、偏/偏偏
22、区别/区分
23、恰恰/恰当/恰好
24、越发/更加
25、难免/不免/未免
26、赞成/赞同
27、赞美/赞扬
28、随着/跟随
29、仅仅/光
30、不用/不必
31、幸好/好在
32、多/多么
33、着急/急忙
34、一定/必须
35、不得了/了不得
36、始终/一直/一向
37、应当/应该/该
38、继续/延续
39、感人/感动
40、一起/一齐
41、一概/一律
42、表现/体现
43、抱歉/道歉
44、到处/处处
45、带/戴
46、否定/否认
47、觉得/感觉
48、根据/依据
49、中心/重心
50、举办/举行
51、听说/据说
52、看重/看中
53、年轻/年青
54、千万/一定
55、善于/擅长
56、特色/特点
57、一般/平时
58、意思/意义
59、尊敬/尊重
60、依照/按照
61、何况/况且
62、这种/这样
63、先……然后(接着)
64、不仅……而且
65、不但……还
66、即使……也
67、与其……宁可(肯)
68、虽然……但是
69、尽管……还/也
70、宁可……也不……
71、因为……所以
72、既然……就
73、如果……就……
74、包含/包括
75、表达/表示/表明
76、特别/特殊
77、事先/提前
78、居然/竟然
79、特意/故意
80、超出/超过
81、准时/及时/按时
82、到底/终于
83、反映/反应
84、包含/包括
85、表达/表示/表明
86、特别/特殊
87、事先/提前
88、居然/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