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黄俊峰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方案大赛决赛评审结果

“新三思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决赛结果
“新三思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04年9月11日至9月13日在江西省南昌大学举行。
参赛作品通过大会展示、答辩,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议,共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4项。
大赛组委会评出优秀组织奖14项、贡献奖1项、赞助奖3项、纪念奖1项。
现将决赛结果公布如下:
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
优秀组织奖:南昌大学
大赛组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王晶教授
<以下院校排名不分先后)
东南大学、浙江大学、西安思源职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
贡献奖: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赞助奖:江西国贸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工矿配件公司成套分公司、江西省金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纪念奖:南昌大学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04年9月13
日。
浅析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集》目录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集》东北大区作品仿生机器蟹(哈尔滨工程大学)设计者:季宝锋刘德峰贾守波宋辉王刚指导教师:王立权陈东良刁彦飞螺旋传动管道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者:赵琦黄玉磊汪盛梁涛王玺唐能指导教师:宋宝玉焦映厚微定位仿生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者:侯磊石建军张乐敏乔遂龙周超王婷婷黎映相孙彬指导教师:邓宗全焦映厚孙立宁李满天基于并联机构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多功能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者:卢贤资刘明宇王祺刘强徐宇声刘祥雨周达顺指导教师:孙雅洲梁迎春焦映厚邓宗全轮足式机器人(长春理工大学)设计者:冯辉李荣张伙林刘国栋徐椿明兰宁荣大卓胡永宏刘洋周清指导教师:武秀东刘悦胡贞宋正勋机械式停水自闭水龙头(大连理工大学)设计者:于春宇孙灵俊指导教师:梁延德蚯蚓式爬行器(大连理工大学)设计者:王俊鹏李刚王宁全璐琳指导教师:梁延德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东北大学)设计者:李兆维袁娜刘权利黄常舒指导教师:王仁德爬杆(绳)机器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设计者:梁文林许洪强李书新李再峰指导教师:何凡付治国新型大力钳(吉林大学)华北大区作品多功能齿动平口钳(北京化工大学)设计者:王建杨攀指导教师:王永涛微生物培养液自动抽取喷涂机(中国农业大学)设计者:徐结徐赫指导教师:张铁中爬杆管道两用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者:洪振军郑亮何帆杨亚涛周煊指导教师:范悦基于仿生的高适应性六足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者:吴文镜王剑薇过为贺仕伟孙明锋郑广强佟铁锋指导教师:王卫林仿生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者:刘小明尹益平赵同钢赵鹏王云飞指导教师:张欣便携式助立器(北京工业大学)设计者:赵广宁冯伟周瑞洪毅张子祺赵敬元指导教师:王大康自行车防盗锁(北京科技大学)设计者:穆树亮指导教师:张少军无线遥控爬杆喷漆机器人(天津大学)设计者:卢鸿斌张莹李娜指导教师:杜玉明摩擦式电动翻谱台(天津大学)设计者:唐晓磊于滂倪宗悦农帅指导教师:车建明爬楼梯机器人(北京交通大学)设计者:张克涛温平李翔指导教师:方跃法房海蓉西北大区作品新型球形机器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计者:沈宣江严军牛波甘运维林星陵侯俊利吴颖丁裕诚指导教师:李团结朱玉超杨小瑜新型纱线卷绕防叠试验机(西安思源职业学院)设计者:李阳李明牛科李京王栋雷辉指导教师:刘琦云方形区域喷灌龙头(西北工业大学)设计者:柏龙岳映章余朝举张彬李哲指导教师:葛文杰、 .环卫伴侣——多功能自走式环保清洁车(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者:张江峰张大伟赵志明叶恒青苏源博魏军学兰晓青顾纪超指导教师:李思益张彩丽刘俊生军地两用全自动担架车的研制(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设计者:潘兴杰蒲鹏程黄伟伟余亮戴胜东指导教师:岳应娟熊磊周凯上下楼梯搬运器(新疆大学)设计者:谈建平宝英巴特王超努尔比亚贾殿锋指导教师:穆塔里夫阿赫迈德王湔油罐车注油自动控制系统(新疆大学)设计者:西克热木阿里木热孜万古丽肉孜古丽指导教师:伊里哈木穆合塔尔陈宏伟源源(球形机器人)(西安思源职业学院)设计者:孙华雷张晓峰唐怀丹焦荣指导教师:马维新新型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者:屈菲张义盟张江峰叶恒青指导教师:贺炜王宁侠唐平智能型全开式窗户(兰州交通大学)设计者:王欣欣李伟岭指导教师:李万祥牛卫中华东大区作品新型立轴风力机(安徽工业大学)设计者:杜志高王睿孙自闽钟昌彬陈厚富陈伟军陈献张世勇刘肥李超指导教师:邱支振陈富强顾小林仿生机械——虫虫“小强”(浙江大学)设计者:胡军柯党田峰许正蓉指导教师:沈萌红三自由度微位移工作台(合肥工业大学)设计者:杨飞谢俊谢祖强张永斌汪念平指导教师:赵韩沈健仿生壁虎(浙江大学)设计者:张俊伍中宇刘炜焘指导教师:钱向勇汽车转向同步照明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设计者:张连清刘纪涛肖阿阳时凯张立伟常青张洪勋林乐川指导教师:刘会英赵继俊王毅机器鱼尼莫(东南大学)设计者:王春健梁健付月明关鸿耀李明宋春峰赵薇张徐指导教师:王兴松许映秋自适应可翻转探测车(东南大学)设计者:徐侨荣胡彬彭竹云彭时林指导教师:王兴松许映秋液体流动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设计者:叶强杨谊昌张国欣指导教师:叶仲和蓝兆辉刘开昌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南昌大学)213设计者:杜小波郭立华叶震肖文鑫指导教师:黄兴元杨湘杰徐春水可折叠崎岖表面自适应障碍小车(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者:王玮彦袁君华丁琛瑜刘栩之李丰园指导教师:马培荪易拉罐空罐有偿回收装置(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者:巩彬彬指导教师:安琦中南大区作品行星轮式登月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设计者:张佩柴世良周峰常伟陈坤指导教师:潘存云翁飞兵尚建忠健身洗衣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者:卢俊林世富指导教师:朱文坚智能洁地机器人(中南大学)设计者:汤展跃董惠柏指导教师:何竞飞机器昆虫步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设计者:董竹英魏浩华黄灿权黄章华指导教师:陈佳琦气动式龙眼去核机(华南农业大学)设计者:林楚帆张志辉陈嘉慧谢文彬许巨忠丁桂阳指导教师:谢海军吸附式蠕动探测维修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设计者:丰利军郜世杰张勇孟宇裴晶晶王菊花汪丹丹指导教师:江汉红摆盘式特种发动机(海军工程大学)设计者:王文斌张振有袁鹏胡照于振动指导教师:王德石仿生机械灵巧手(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者:赵信毅张庆春张布卿冯玮刘全国刘辉王政指导教师:吴昌林杨家军履带式水下铺设机(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者:张志甜黄海清牛毅徐天明指导教师:吴昌林两足行走机器人(湖南大学)设计者:王雄波姚凌云陈士剑吴占涛李丽冯长林汪祥指导教师:刘江南严贻满王虎符西南大区作品半球体螺旋槽数控研磨机(重庆大学)设计者:彭万彬李俊向拾文罗勇指导教师:袁绩乾陈国聪张济生带辅助环的楔铁式超越离合器(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者:贺术祥陈雄陈敏指导教师:杜力环保型手推式草坪剪草机(昆明理工大学)设计者:胡永鹏李治威谭阳尤川宝何亮吴锋指导教师:谭蓉环卫保洁清扫自行车(西南科技大学)设计者:谭伟丰航驰指导教师:陈晓勇机械式自适应上下非等高台阶小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设计者:甘保军刘维江磊洪小飞钟宁王超玉刘浪指导教师:胥宏宋呜霍平球形机器人运动机构(成都大学)设计者:李凯陈茂林杨杰李小林杨霞宋磊指导教师:董万福无级变速轮系操纵机构(重庆工学院)设计者:罗剑波杜潇指导教师:林昌华液压式无级变速器(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者:钱海挺郑家坤李小易李永生指导教师:刘桓龙潘惠龙谢进异形齿轮泵(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者:李雷胡茂林胡建国朱明军郑家兵郑立和指导教师:陈洪涛冷真龙周奎附录一批复附录二获奖名单。
探究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探究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指利用机械原理和运动学方法,设计出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而创新设计则是在传统的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路和技术,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更高效、更可靠的效果。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创新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性能机械系统的需求。
创新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创新设计应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执行性能。
通过运用先进的材料、执行元件和控制技术等手段,提高机械系统的运动速度、精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工况要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创新设计可以通过减小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满足对高性能和高精度的要求。
创新设计应能够降低机械系统的成本和能耗。
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机械系统的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机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设计应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运用新的安全措施和先进的故障检测技术,提高机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动检测能力,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如在汽车工业,创新设计可以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和主动安全装置,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创新设计应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引入传感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机械系统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执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在制造业中,创新设计可以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是一项追求技术突破和改革的工作。
通过运用新的思路和技术,创造出更加先进、高效、可靠的机械系统,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性能机械的需求。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设计,才能推动机械结构设计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探讨

1 基 于机 构 组 成 原 理 的 拼 接 实 验
计 方 案 和 参 数 , 组 装 出 个 性 化 的 仿 真 实 并 物 机 构 , 且 尝 试 了 对 自行 设 计 组 装 的 机 而 构 进 行 动 力 驱 动 、 气 和 计 算 机程 序 控 制 电
以及运动测试分析 。 ( ) 学 生 用 电机 、 缸 、 算 机 和 程 控 3让 气 计 测 试仪 驱动 控 制 自 己设 计并 亲 手 组 装 的 仿
型原动件的机构运动测试 ; 置准备下一轮作业 。 1 1实验 原理 . ③可 调 整机 构 参 数 适 时 观 察 机 构 运 动 由件 是 规 律 的 变 化 。 4 前述个性 化实验 的良好效果 . 机 构 的 原 动 件数 目与 机 构 的 自由 度 相 等 , 2 2实验举 例 ( ) 前 述 个 性 化 实 验 中 , 构 的 运 动 1在 机 因 此 机 构 由机 架 , 动 件 和 自 由 度 为 零 的 原 冲 压 送 料 机 构 一 组 学 生 在 教 材 中选 择 情 况 和 传 动 性 能 可 以动 态 操 纵 演 示 观 察 , 从 动 件 通 过 运 动 副 联 结 而 成 。 从 动 件 系 了 冲 压 送 料 机 构 , 以 进 行 组 装 驱 动 及 运 随 时 直 观 调 整 , 件 尺 寸 可 以调 节 , 将 可 构 运动 副 统拆 成 若 干 个 不 可 再 分 的 自由 度为 零 的 运 动 -I 。 莉试 可 以 更 换 , 动 方 式 也 可 以选 择 。 驱 个性 化 的 动链 , 为 基 本 杆 组 ( 称 简称 杆 组 ) 。 设 计 方 案 在 实 验 中验 证 和 改 进 , 大 地 提 大 任 何 平 面 机 构 均 可以 用 零 自由 度 的 杆 3 创新 思 维 与 机 械 制作 实 验 升设计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组 依 次 连 接 到 原 动件 和 机 架 上去 的 方 法 来 3 1实验 目的 . ( ) 学生 用 实 验 方 法 自行 确定 机 械 设 2让 组成 。 (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思 维 及 创 新 设 计 能 1培 1 2 实验 方法 与步骤 . 力。 2 培养 学 生 的机 构 及结 构 设 计 能 力 、 () 实 将 机 构 创 新 模 型 中 的 杆 组 , 据 给 定 际 动 手 能 力 。 3 培 养 学 生 的 工 艺 设 计 及 加 根 () 的 运 动 学 尺 寸 , 机 架 上 拼 接 机 构 , 按 工 能 力 。4 培 养学 生 的 集体 合 作 设计 能 力 。 在 拼 () 时, 首先 要 分 层 , 方 面是 为 了使 各 构 件 的 3 2 实验 内容与 要求 一 .
浅谈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创新

2 0 1 4 年 第3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谈机械 工程设计 中的创新
任 亮
( 哈 尔滨 空调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在机 械 工程 设 计 中应 用创 新 设计 和 创 新 思 维对 机 械 工 程设 计 效 果是 非 常好 的 , 机 械 工程 在 设计 过 程 中创新 设 计 的 意 义 十分重大。 在创新思维中, 相似性思维是主要的过程 , 同时也是对事物进行相似性分类的科学研究基础 。 机械工程设计中能够更 好 的提 高机 械 产 品 的效 率 , 对 经济 发展 是 有很 大的促 进 作 用 。
加上经验。 2机 械 工程 创 新设 计 的研究 对 象
的, 但是在发展过程 中也是存在着相似性 , 只是相似程度会存在着 定 的不 同 。 随着技 术 的 发展 , 在 相 似程 度 上也 出 现 了不 断 的转换 , 这样 就使 得 很 多事 物 在发 展 过 程 中 出现 了不 是 绝 对 存在 的情 况 , 这 样 也 使得 很 多 事物 存 在着 划 分越 来 越模 糊 的情 况 。 在对 事 物 进行 研 究 的 时候 , 抓 住 事 物之 间的相 似 性 能够 更 好 对 事物 的本 质 进 行 了解 。 在 工程 技 术领 域 中 , 在工 程 设备 、 工 程 系统 以 及 工 程建 设 之 间都 是 存在 着 一定 的相似 性 的 。 在进 行 工程 设备 研 究 的时 候 , 要对 其 功 能进 行 划 分 , 这样 就能 得 到设 备 的基础 部 分 , 动 力 系统 、 控 制 系统 以及 执 行 系 统 等 , 这 些 系统 在 工 程 设 备 中都 是 必 备 的系 统 , 同 时在 本 质上 也 有 一定 的相 似 性 。很 多 的设 备 在 构造 原 理 和方 法 上 是 比较 相 似 的 , 但 是 也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差 异 , 在 科 学 技 术 不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马明兴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马明兴摘要:21 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设计已经深入到许多领域,特别是机械结构设计领域,创新思想已经不再是神秘话题,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得到了全面发展。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应用;创新设计引言:从工业革命以来,在二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创新设计一直是推动和发展前沿技术的永恒动力,创新设计既是发展生产力的源泉,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技术的创新会带来产品的更新优化,也会创造出全新的科技成果。
创新成果离不开创新设计,而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来源,更是创新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机械结构设计当中,创新设计思维的应用是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1]。
1在机械结构设计当中的创新设计概况机械结构的设计发展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粗糙到精密。
每一次旧结构在新环境中的失败,激励了设计者对结构性能改进的欲望,通过早期经验一次次的积累,总结出结构改进的规律和方法,为满足每一次新的需求,提供经验基础和检测标准,进而实现结构的改进,这就是创新设计。
通常创新设计从困难与挑战来,又要回到困难与挑战当中去[2]。
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要符合理论力学的物理规律,绝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因此设计创新是为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耐磨性等指标,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2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必要性2.1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目前,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因此,对机械结构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构思都有了更严格的把关。
进入新时代,怎么样才能够让机械结构设计满足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的使用需求成为了一项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创新机械结构的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融入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进行创。
2.2创新机械机构设计能满足产品系统的要求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机械设备的各项功能也尽可能变的完善,越来越全面了。
而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建设需求,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层次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严格。
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性探讨

对机械 结构设计 的创新性探讨
谈 惠 娟 ( 浙 江无 限新 能源股份 有限公 司 浙江 嘉兴 3 1 4 5 0 0 )
摘 要: 机械 结构设 计是 一个非 常有创新性 的工作 , 作 为一名机械 设计工作者 , 务必 需要 保持不 竭的创新 思绪动 力, 时刻想 着对机 械结 构 设计的 创新 , 达到设 计最大优化 , 以期实现对机械 产品缺 陷或用途扩 大的完善 与改进 。 本文从 对机械 结构设计 的创新必要性入 手, 结合 自 己实践经验 , 阐述 了用于机械 结构设 计的变元创新 方法, 最后通过综合 测评 达到设计方案优化 最大值 , 促进企业保持 竞争实 力取 得经济社
创新 是发展 的不竭 动力 , 而 机 械 结 构 设计 是 一项 非 常 有 创造 性 的 工 作 。 因此, 要 求 从 事 机 械 结 构 设 计 的 工 作者 , 应 该 具 备 有效的创新思 维与意识 , 用 于 在 日常 的机 械结构 设计实践工作进行 中 , 去 努 力创 新 机 械 结 构 的 功 能 完 善 和 用 途 适 宜 范 围扩 大, 以 达 到 设 计 优 化 最大 值 , 从 而 为 促 进行 业发展, 实 现 强 国之 梦做 出应 有 贡 献 力 量 。
2 简要介 绍机 械结构设计 的七种变 元创
新
起源 _ 『德 国 , 用_ 丁 机 械 产 品结 构 设 计 创新的 ・ 种 变元法 , 它是 一 种 最 为 科 学 简 便 的新 方 法 , 极 具 富 有 创 造性 的 内 涵 , 主 要 含有两 个方面 : 一 方 面 是 变 化 法 创新 有 七 个变元 内容 , 指的 是材料 、 数量 、 位置 、 尺 寸、 形状 、 联接 和 工 艺变 无元 素…; 另一 方 面 是变元 创新在设计 中的运用 , 是 在 先 期 确 定 机 械 基 本 结 构 的前 提 条 件 下 , 将 将 这 些 变元 元素进行适 当的改变调整 , 从 而 研 究 多种 变 异和 改 进 新 的 机 械 结 构 方 案 , 达 到 优 化 设 计 的 目的 。 下面 , 笔 者接 合 自己的 实 践 f : 作 经验 , 分 别 介 绍 七 种 变 元 创新 具 体 运用 机械结构 设计上创新方案 , 以 便 满 足机 械产品整体 系统的要求 , 这 也 是 当 前 机 械 工程 结 构 设 计 创 新 工 作 主 要采 用 的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黄俊峰
发表时间:2019-08-30T10:15:00.9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黄俊峰[导读]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机械产品材料的选择、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机械产品的大小型号设计。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511440 摘要:机械结构的设计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设计的成果不仅决定着机械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传统的机械设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问题,而创新设计则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机械结构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升机械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 创新设计; 应用;
1 当前机械结构设计的概述1.1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机械产品材料的选择、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机械产品的大小型号设计、机械零件的连接方式和机械功能的设计等。
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机械结构的设计早已不能满足机械制造业的供给需求,必须研发出新型的机械结构,以满足市场需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必须符合机械制造业的标准,不能违背机械运行的常理,否则将会引发安全事故。
1.2 机械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可以得知,机械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主要分为两点:一是机械产品的质量。
众所周知,产品的实用价值是通过其质量体现的,只有在确保其质量过关的情况下才能将机械产品投入使用。
为保障产品的质量,设计者在设计其结构时,必须提前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在确保产品的结构、硬度、精确度都能符合相关使用标准后,再考虑机械结构的设计。
二是机械产品的创新。
产品的创新性是机械结构设计的核心,且其创新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机械产品的设计师在设计时需从产品的创新性着手。
充分考量产品的性能、外型及其操作等方面的创新。
2 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2.1 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
因此,我国若想摆脱同质化现象,从而在机械制造产业占有更大的份额,就必须对机械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利用新颖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畅销度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独特的优势胜出。
这就对机械产品的设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运用现代化机械的设计理念对机械结构进行实质性的创新与改良,从而提升机械设备的整体效果。
2.2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功能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机械生产的需求。
而在机械制造的初级阶段,机械功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出其创新性。
设计出的产品还要符合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标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实用性。
(2)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的质量监控不仅是对产品的工艺和产品材料的监控,同时还是对产品的刚度、精密度及产品的结构力学等的监控,这些都是考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只有通过控制这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
除此之外,还要对机械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便捷性等进行一系列的控制,以防在机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3)优化与创新设计。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下,机械产业的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创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
由此可见,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抢得先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引入创新型思维,才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机械产品的优化创新必须结合相应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机械产品的本质进行创新,例如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尺寸大小、形状、外型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优化。
3 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3.1 机械机构设计中的材料变元在进行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时,只有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才能保障机械产品后续的长期使用。
然而,由于部分机械产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不懂得如何采购机械结构的材料,导致采购的机械材料与机械性能存在极大的差别,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地对机械材料进行变元处理,以便于调整产品的整体结构,完善产品的性能,进而增强机械产品的实用性。
3.2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位置变元位置变元,实际上就是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运用科学的手段,合理地移动每个零件的位置,实现位置变元,从而使机械结构达到理想的效果。
譬如,在安装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时,要尽可能地将零部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让其安装的位置尽量向中间部位靠拢。
采用这种安装方法能有效避免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出现变形的现象,同时降低了元器件扭曲的概率。
由此可见,合理地进行位置变元,不但能够提高设备空间的利用率,还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3.3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数量变元数量变元是机械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变元,通过对产品零件数量的改变,从而达到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改变。
例如:机械结构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通常会采用直线设计的方法。
在直线设计中,螺丝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要素。
一旦螺丝出现松动或者偏移的现象将直接影响整个机构的设计,为有效降低这种问题发生的概率,设计师通常会选择采用增加弹簧垫的方式增强弹簧的稳定性,这样不但不会造成弹簧歪斜,同时还能发挥很好的缓冲作用。
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还可以将一些冗杂的元素进行适当的整合,不但方便携带与安装,还能极大地缩短工作时间。
这就是数量变元的优势。
3.4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尺寸变元
机械结构零件的尺寸也是影响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的重要因素,零件尺寸不符将严重影响机械结构的设计。
为有效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机械结构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尺寸变元的方式,优化零件的尺寸,以此达到零件应用优化的目的。
在采用尺寸变元法时,需特别注意零件的自身尺寸及具体形状,采取适当的手法进行尺寸变元,以免妨碍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同时,要严控零件尺寸,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使机械设备的运行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3.5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连接变元
焊接、螺纹固定、胶水粘接等是机械产品零件连接的主要方式,只有根据机械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才能保障机械产品的长久运行。
因此,机械结构设计师在进行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品的连接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
譬如对那些过于牢固无法拆卸的产品零部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处理,这样就能确保产品零件的稳定。
而那些能够随时拆卸的零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胶水粘接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3.6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工艺变元
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来看,机械结构的制造工艺影响着机械产品的实用性,一旦制造环节出现差池,将导致机械产品的整个结构都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为保障机械产品的实用性,机械产品的设计师必须结合产品的实际性能,为零件设计出合理的结构方案,同时,严格遵循制造工艺的设计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变元法实现对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 结语
根据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来看,未来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仍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要求机械制造业的设计人员在机械结构创新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对机械结构的本质进行创新,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意识,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变元法的合理运用,设计出经济实用的独特性产品,这样才能保障机械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系统可行性,推动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夏宣.试论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的运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 .
[2]张伏层.浅谈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8,(17) .
[3]戚文梁.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