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0张PPT)

巩固新知
3.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C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巩固新知
5.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选项与其它三项不 属于同一性质( C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马船:长37丈
坐船:长24丈
水船
粮船:长28丈
郑和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
走一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刘家港
(江苏太仓)
(麦加)
(孟加拉国和印度 孟加拉邦一带)
天方 古里 木骨都束
(索马里 摩加迪 沙一带)
榜葛剌
(印度科泽科德) (越南)
占城
满剌加 浡泥 (马来西 亚马六 (加里曼丹 甲一带) 岛北部)
泰国 寺
三宝公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
纪念郑和的邮票
三宝庙(印尼爪哇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 行经贸和文化交流。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 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 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 帮助,交了很多朋友。”
“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 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 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中华文明和 伊斯兰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 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
明代青花瓷盘装 饰在肯尼亚的穆 斯林古墓上
明永乐青花瓷的颜 料来自渤泥国的苏 泥勃青
印度柯枝的“中国渔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0张PPT)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 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 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
——《明史·郑和传》
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 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 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
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
二、戚继光抗倭
原因: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
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相关史事
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3年,萄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 求暂时借地晾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溴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 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 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 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 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官庾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 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 骸如陵。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 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明史·郑和传》
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 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 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
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
二、戚继光抗倭
原因: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
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相关史事
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3年,萄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 求暂时借地晾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溴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 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 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 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 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官庾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 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 骸如陵。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 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30张PPT)

(1)勇正善义战…之…举在,台符州九合捷人中民,得的到利了广益大,群得众的到大人民
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
的支地明持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2)戚家材料军二训:练封侯有非素我,意,纪但律愿—严海—波明戚平继,。光能征善战。 (3)些戚根?继据材光料的分军析戚事继指光挥抗才倭取能得。胜利的原因有哪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暴力冲突篇
二、戚继光抗倭
相关史事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 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 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 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客观 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
的支地明持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2)戚家材料军二训:练封侯有非素我,意,纪但律愿—严海—波明戚平继,。光能征善战。 (3)些戚根?继据材光料的分军析戚事继指光挥抗才倭取能得。胜利的原因有哪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暴力冲突篇
二、戚继光抗倭
相关史事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 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 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 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客观 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1张PPT)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 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 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 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 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 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 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 练新阵法。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C(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红海沿岸
红
海
今孟加拉国和印 度西孟加拉邦一
带 榜葛剌
非洲东海岸
今印度
占
科泽科
城
德
今马来西 亚马六甲 一带
今加里 曼丹岛 北部
郑和 下西 洋路 线图
“和平的使者”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 铁器、金属货币等
中国
香料、染料、 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
象牙等
西洋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性质: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 人民的利益。 2、军队: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配合: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指挥: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
国力的强弱关系到外交的状态
课堂练习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C )
A.蔡伦 Hale Waihona Puke .毕升C.郑和 D.郑成功
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 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 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 练新阵法。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C(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红海沿岸
红
海
今孟加拉国和印 度西孟加拉邦一
带 榜葛剌
非洲东海岸
今印度
占
科泽科
城
德
今马来西 亚马六甲 一带
今加里 曼丹岛 北部
郑和 下西 洋路 线图
“和平的使者”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 铁器、金属货币等
中国
香料、染料、 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
象牙等
西洋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性质: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 人民的利益。 2、军队: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配合: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指挥: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
国力的强弱关系到外交的状态
课堂练习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C )
A.蔡伦 Hale Waihona Puke .毕升C.郑和 D.郑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1张PPT)

1553年葡萄牙攫取广东澳
1553 葡萄牙攫取在 年,葡萄牙 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澳门的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
国强
郑和下西洋
友好往来
倭寇侵略 东南沿海 明朝中后期 国衰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矛盾冲突
哥伦 布旗
郑和的船队 到达阿拉伯
郑和的船队 到达非洲
泰国三宝公庙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郑和下 西洋 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好书信和礼物,受Biblioteka 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
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
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1371—1435)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 于世代穆斯林家庭。本姓马,原在燕王 朱棣(dì )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 赫赫战功,被赐郑姓。1431年明宣宗封郑 和为“三宝太监”
“西洋”在哪 里?
文 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 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7次) 哥伦布航海(4次)
时间
船数
1405—1433年
200多艘 17艘 次数最多 最大的长151.8 米, 长24.5米,宽6 船只大小 宽61.6米 米 规模最大1000多人 人数 多达2.7万人
时间最早
1492—1504年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 范围最广 国家和地区
美洲
郑和宝 船
。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戚继光抗倭
评价
反侵略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________ 民族英雄 和爱国主义者。 反侵略战争指的是反抗外来者的入侵,捍卫 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正 义利益。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 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 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 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0张PPT)

郑和宝船(模型)
概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
况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梁庄王墓发现的金锭
图说历史
金锭铭文:“永乐十七年 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 到,八成 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永乐、宣德时期,明王朝 处于最鼎盛强大的时期,但是 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 的远洋船队下西洋,遵循睦邻 友好原则,与沿途的东南亚各 国开展平等贸易,从不倚强凌 弱,物品都是买来的,展现了 明王朝友好亲善的大国风范。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时 1405—1433年(明成祖、明宣宗时期),郑 间 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
半个多世纪) 目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的 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
去换海外的奇珍
图里乾坤
一.郑和下西洋
条件 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郑和吃苦耐劳,有大无畏的精神
戚继光抗倭 的意义:
是一场反侵 略的战争, 戚继光被称 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但封 愿侯 海非 波我 平意 。,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入侵都被赶走 1553年在广东谎称借地晒物(在 澳门上岸建房贸易) 1573年获得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明政府在澳门设立守澳官,驻扎 军队,全面管理
知识梳理
国力强盛 国力衰弱
伟大的民族英雄
抗 倭 图
二.戚继光抗倭
3.经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 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 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 退倭寇的侵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 ,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 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 ,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概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
况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梁庄王墓发现的金锭
图说历史
金锭铭文:“永乐十七年 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 到,八成 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永乐、宣德时期,明王朝 处于最鼎盛强大的时期,但是 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 的远洋船队下西洋,遵循睦邻 友好原则,与沿途的东南亚各 国开展平等贸易,从不倚强凌 弱,物品都是买来的,展现了 明王朝友好亲善的大国风范。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时 1405—1433年(明成祖、明宣宗时期),郑 间 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
半个多世纪) 目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的 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
去换海外的奇珍
图里乾坤
一.郑和下西洋
条件 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郑和吃苦耐劳,有大无畏的精神
戚继光抗倭 的意义:
是一场反侵 略的战争, 戚继光被称 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但封 愿侯 海非 波我 平意 。,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入侵都被赶走 1553年在广东谎称借地晒物(在 澳门上岸建房贸易) 1573年获得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明政府在澳门设立守澳官,驻扎 军队,全面管理
知识梳理
国力强盛 国力衰弱
伟大的民族英雄
抗 倭 图
二.戚继光抗倭
3.经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 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 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 退倭寇的侵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 ,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 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 ,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19张PPT)

材料三 宋元以来 ,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 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地理知识的进步
1)时间: 1405—1433年 2)次数: 7次
3)船载物品及用途: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 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 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示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 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C
A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 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 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 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 抗击倭寇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 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 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台州大捷
抗倭形势图
鸳鸯阵
封侯非我意,但 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 有何感想? 淡泊名利、保卫海防的抱负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 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 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 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准,在澳门上岸,擅 自搭蓬贸易。后来,公然用木石砖瓦建造房屋,居住下 来。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河蟹) 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 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和谐)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 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0张PPT)

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 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 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 无作战能力,于是召募义乌等地的农民和 矿工3000人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 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 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 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 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 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
什么叫倭寇?
元末明初,骚扰我国沿海的日 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以及中 国人当中的奸商等
为什么要抗倭?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东 南沿海地区奸商勾结日本倭寇上岸,他们 到处烧杀抢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甚 至把婴儿拴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 啼哭,拍手欢乐,以致于我国沿海百姓深 受其害,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读史使人明智, 忘记历史就是忘本!
明朝的对外关系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 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
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
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 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 最终荡平倭寇的呢?
郑和下西洋
郑和简介
本姓马,小名三保, 明云南人,成祖时 为太监,赐姓郑。 航海至南洋、印度、 波斯、非洲东岸等 地,开中外交通最 远的航路,宣扬威 德,海外诸国争来 朝贡,时人称三保 太监下西洋,是明 代初年的盛事。
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1)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符 合人民的愿望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 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 现了同仇敌忾的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 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 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 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 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日本倭寇
台州九捷
先后7次
规模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规模 人数
到达 地区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航行船只最 多时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 影响。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
• •
这座墓前面立着六七米高的石柱纪念碑,石柱上粘贴着瓷器,上面甚至还刻有汉字。 但是,随着600年时间的不断流逝,随着风浪的侵蚀,上面的汉字也慢慢变浅。 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先十分怀念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无时无刻不想回到中国, 那个遥远的故土。可惜,由于交通的不便,他们一生都生活在帕泰岛,而他们的后人 也在帕泰岛生活了600年。
苏禄王墓
151.8米
郑和宝船
24.5米
哥伦布 旗舰
中国
榜葛剌进麒麟图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西洋
香料、染料、 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 象牙等
南洋纪念郑和 的宝山寺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 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 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 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 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 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 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C
3、“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 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D
抗倭的过程及结果
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 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 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结果: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戚 继 光 抗 倭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主义者。
戚 继 光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年 ,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 权
2、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 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 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 向是因为( ) A.郑和舰队的庞大 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动脑时间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的运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郑和下西洋的范围。
时间:1405-1433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时间 次数 特点
1405—1433年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非洲有个中国村,郑和部下后人,长得白,墓朝东 北——中国方向!
• 600多年之前,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明朝船队曾来到过非洲。 是的,你没有猜错,这支非常出名的船队就是郑和所领导 的大明船队。郑和多次下西洋扬大明国威,但是呢,却不 会一直一帆风顺,船队还是会有损失的。 而帕泰岛上的中国人后代也就是来自于郑和船队海难,据 当地人所说,船队中有个船遇到了海难。而船上的水手拼 死拼活最后有20个水手逃出生天,登上了岛,而后在帕泰 岛安家落户。 在现在的帕泰岛的老上加村遗迹,有很多中国人生活过的 痕迹,是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在非洲留下的足记。在这里, 有中国人擅长的建筑风格,也有一座非常典型的中国人墓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