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逊和《独立宣言》
【口才与演讲类范文精选】怎样有效的说服对方

范文资料精选怎样有效的说服对方怎样有效的说服对方?说服别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左右,尤其是那些自信、自大之人。
但是,有时候还必须去说服他们,让其心甘情愿地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事情。
所以,在说服他人时,就要想尽各种办法,积极寻求可以让其转变观点的途径。
脍炙人口的美国《独立宣言》,曾经对推动美国的革命起到了巨大作用。
可是它的诞生还有着这样一段故事:杰弗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深信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也相当自负)。
而富兰克林也是起草这一文件的负责人,而且他与杰弗逊关系甚密,对杰弗逊的性情也自然相当了解。
《独立宣言》起草完之后,富兰克林觉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可是又担心引起杰弗逊的不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天,他给杰弗逊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开了一家帽子店,他做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约翰·汤姆森帽店,制作各式礼帽并现金出售”,而且在这块招牌的下面他还画上了一顶帽子。
招牌制作好之后,看上去特别醒目,年轻人洋洋得意地等着大家的赞赏。
可是,没料到,人们并不以为然。
还有几位直言不讳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意见,告诉他如何修改这块招牌上的文字表述。
其中有人说,“出售各种礼帽”可以删去,“制作”也可以不用。
因为只要帽子价格公道、质量没问题、样式让顾客喜欢,自然就会吸引来很多顾客,至于是谁制作的,大家未必会关心。
还有朋友说“现金”两字也是多余的,因为一般商店卖东西,都是用现金的。
在朋友们的各种建议中,这块招牌改了又改,最后只剩下“约翰·汤姆森,出售各式礼帽”的字样以及那个别致的小礼帽图案。
可是,还有朋友对此不满意,他觉得每个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商店都不会白白地送人帽子,所以“出售”二字也可以删去。
另外,“各式礼帽”1。
杰弗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杰弗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独立宣言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地位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而杰弗逊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杰弗逊的背景以及他对独立宣言的贡献。
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出生于1743年,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才子,他是一位政治家、法学家、建筑师和植物学家。
他曾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弗吉尼亚的殖民地议会代表,并且担任了多年的美国总统,被誉为“自由之父”。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系列的事件和不公平待遇引发了美国殖民地居民的不满和反抗。
杰弗逊积极参与并支持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来自上帝而非政府。
1776年,为了向世界宣告美国殖民地独立的决心和目的,杰弗逊被选为起草委员会的成员,与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罗杰·谢尔曼等人共同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中重点阐述了美国殖民地独立的原因和民众的权利。
正文: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中,杰弗逊被委以重任。
他以其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文笔,撰写了独立宣言中最重要的段落:宣言的前言和第一个正式章节。
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的前言中,以雄辩的语言反驳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统治和压迫。
他强调了政府权力的来源和目的,即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幸福。
杰弗逊认为,当政府无视人民的权利并滥用职权时,人民有权利推翻该政府,并通过建立新的政府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美国政治哲学的重要基石,也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独立宣言的第一个正式章节中,杰弗逊列举了一系列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违反自由的事实和罪行,包括对殖民地的征税和立法的干涉等等。
他明确指出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美洲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容忍。
杰弗逊在起草过程中注重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密的论证。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雄辩的语言,使独立宣言充满感情和力量。
人物介绍——托马斯杰斐逊

中文名: 托马斯·杰斐逊别名:人民的人、革命斗士、民主巨擎国籍: 美利坚合众国 出生地: 维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出生日期:1743年4月13日逝世日期: 1826年7月4日 毕业院校: 威廉与玛丽学院 信仰: 自然神论 代表作品: 《独立宣言》,《弗吉尼亚日记》,《弗吉尼亚自由宗教法案》一、人物简介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Jefferson ,Thomas总统(1801~1809)。
1743年4的东西了。
这样一个小箱子,两百年前就相当于今日功能齐全的手提电脑。
思考与启迪这些小玩艺儿,现在我们看来都很简单,不值一提。
它们的意义在于,它们说明了美国立国先贤们对创新之重要性的认识。
杰弗逊和华盛顿总统,是对创新发明非常重视的第一代开国者。
在美国革命的动荡岁月里,两个人都没忘记抽空向英国和欧洲大陆订购花种、菜子,写信给家里关照不要错过了播种新品种的季节。
两个人对于新品种都有异乎寻常的热情,退休以后回到家,都一头扎到田间草地,侍弄新鲜花草。
杰斐逊还改良了一种犁铧,得到过国际组织嘉奖。
当华盛顿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时候,他请杰斐逊担任国务卿。
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是英国,制造业中心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美国只是偏远落后的农林产品输出地,向欧洲出口棉花,木材,烟草,大米,羊毛,几乎所有工业制品都从欧洲进口。
第一代美国领袖知道,虽然美国有资源,但是如果它不制造,它就永远不是一个强国。
谁制造谁强大,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铁律。
为此,美国必须广罗技术人才,有人才才会有自己的制造业。
从此开创了美国特别优待技术人才的传统。
至今为止,美国人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美国必须是全世界给人才以最好条件的地方。
什么地方给人才的条件比美国好,美国肯定会提出更好的条件,超过那个地方。
1790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的第二年,他就让杰斐逊尽快确立专利保护制度。
就在华盛顿总统任内,杰斐逊一手操办,美国通过了保护创新和发明的专利法,从此美国成为世界上保护创新最严格的地方。
独立宣言中所蕴含的启蒙思想

浅析《独立宣言》中所蕴含的启蒙思想精神摘要:《独立宣言》是杰斐逊等人按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精神起草的。
从总体上看,《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处于一种互动关系:《独立宣言》第一次将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传播理论。
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人民革命权力论、民主共和制思想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但是《独立宣言》也是存在缺陷的,相比启蒙思想而言,它在平等权问题上的缺陷体现的尤为明显。
关键词:独立宣言;启蒙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短短的两百多年间,美国之所以由英国的殖民地一跃成为国际一流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原因之一就是其政治制度适应并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美国虽然并非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但它却最早将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而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的《独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人杰弗逊等人完全按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精神起草的。
所以,《独立宣言》当中自然蕴含着欧洲启蒙思想的许多精神要义。
一、《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总体上的互动关系《独立宣言》在欧洲启蒙思想的指引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自然法理论的核心观点。
已往的启蒙思想家对这些思想虽不乏长篇大论,但往往反而显得零乱、片面和晦涩不明。
而《独立宣言》则是集其大成、取其精华,并以十分清晰地言辞、用极为有限地篇幅,将它们集中地表达了出来,至此一套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才告基本成型。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美国革命之前,启蒙思想在世界上的传播局限于较狭小的范围。
《独立宣言》实际上发挥了一种双重作用,它第一次将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传播理论。
在美国革命之前, 启蒙思想虽已在世界得以传播, 但仍局限于较狭小的范围, 试想, 除了知识阶层, 又有那些人读过洛克和卢梭那些深奥难懂的鸿篇巨论。
美国文学——独立革命时期

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文学(一)独立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18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两场革命:一场是独立战争,这场革命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超过了在此之前的任何事件;另一场革命就是启蒙运动。
这是一场知识革命,其理智精神激励着美国的知识界,将他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超越在此之前的清教主义的局限。
这两场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政治和文学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他们的文学天赋使他们成为了政治领袖,也让文学成为了革命的一部分。
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大,欧洲各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首先在北美站稳了脚跟,进而占领了西印度群岛,1565年在弗罗里达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法国占领了奎北克地区。
到了17世纪,法国人逐步深入到了大湖区和密西西比地区。
欧洲各国在商贸、交通等活动中矛盾重重,战争不可避免。
欧洲殖民者在新大陆的战争于17世纪末开始,经历了英法1689年的奥哥斯伯格联盟战争;1702—1713年的英国和西法联军的战争;1745—1748年间的奥地利继承权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英国殖民者最终大获全胜。
战争的胜利使得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加强。
到了18世纪殖民地的人们纷纷提出要进一步团结起来的主张。
到1760—1776年间革命的团结的思想逐渐形成。
美国革命的原因即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为进一步掠夺殖民地的资源,英国政府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损于殖民地人民利益的法案。
航海和商业法伤害了北方殖民者的感情;1763年的山禁政策使广大殖民地人民感到不可容忍;1765年的印花税法更加激怒了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1767年的宅地法引起了人民的公开抵制。
1773年爆发了波士顿革命事件;1775年列克星敦的枪声标志着美国革命的开始。
美国人民向英国统治者打响了第一枪。
战争持续了6年,在华盛顿将军的带领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殖民地人民最终迎来了美国的独立。
美国如何屠杀印第安人

美国如何屠杀印第安人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早就开始了,在美国被称为建国基础的新教徒们,刚到北美不久,就忘了最初艰难时期印第安人给予他们的友好帮助,制定了对印第安人头皮的悬赏制度。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悬赏印第安人头皮的制度一直存在,并以英国女王陛下的名义颁布。
谁都知道,一块头皮根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高额悬赏头皮的唯一目的就是屠杀印第安人。
也许“美国人”会说,那是在美国建国之前的事情,其罪恶不该怪到美国头上。
那么,看看美国的《独立宣言》吧,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毫不掩饰地责怪英国兄弟对印第安人太好了,比对同样是白人的美国兄弟要“好”。
难道英国人割了“美国人”的头皮,甚至还有更严厉的酷刑?美国是一个现代国家,现代国家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国土、人民和主权。
对于美国这个新国家来说,国土都是别人的,从最初独立的十三州,到现在的面积,美国的每一寸国土都是别人的。
而这个新国家的“人民”却不包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后来包括了,但印第安人已经所剩无几。
即便美国国民后来包括了印第安人,美国的主权也没有印第安人的份。
[ 转自铁血社区/post_12676534_1.html/ ]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在开发西部时期达到高峰。
开发西部本来就是扩张领土的行为,显然会遭到原先居住在西部的印第安人的反抗。
在东部印第安人早已毫无反抗能力,甚至毫无生存空间的情况下,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反抗,便成为美国最头疼的麻烦。
为了保证西部开发的顺利实施,减少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敌对行为,1851年9月,美国政府委派印第安事务官以及总统特派专员,与西部地区多个印第安人部落签订了一份条约,该条约以签订地点命名,被美国人称为《拉勒米堡条约》,印第安人称为“长草地条约”,这是美国历史上关于印第安人的最重要的条约之一。
《拉勒米堡条约》不长,一共只有8款,摘录几条。
条款2:上述各部落特此承认美国政府有权利在部落各自的领土上修建道路,成立军队和修建岗哨。
美国总统华盛顿身边的友谊,历史上真正的同生共死

在距离波士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昆西的小镇,因为在昆西海湾南岸而得名。
除此之外,这个小镇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总统城。
出生于这个小镇的总统,除了亚当斯父子,还有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会议主席而被称为美国“真正的第一总统”的约翰·汉考克。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在北方的马萨诸塞州,而亚当斯是革命初期最主要的领导人。
亚当斯在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提议由来自弗吉尼亚的乔治·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
一年以后,他又极力举荐来自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弗逊参加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而约翰·亚当斯是副总统。
在内阁中,托马斯·杰弗逊被任命为国务卿。
但此后,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弗逊在治国理念和方略上的分歧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渐公开化。
1796年,乔治·华盛顿卸任总统,回归故里。
按照当时的选举规则,正副总统是由总统候选人中得票最多的两个分别担任。
1796年的大选,亚当斯当选为总统,而和他政见不合的杰弗逊则成了副总统。
由于二人的治国理念不同,他们在一些政治活动中的做法,损害了他们之间长久的友谊。
这一对总统和副总统在内政外交等几乎所有重大事务上都是截然不同针锋相对。
1800年,亚当斯在大选中败北,杰弗逊当选为总统。
当时,亚当斯没有听从杰弗逊的呼吁,对杰弗逊抛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孤独地回到了北方的昆西小镇。
约翰·亚当斯回到昆西的时候,心情非常沮丧和愤懑。
可是,他们两人仍然还有老友之间的患难之情,关系也还没有真正破裂。
然而两人之间的来往还是断绝了。
1808年大选后,杰弗逊卸任回到了弗吉尼亚的故居。
此前亚当斯一直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
除了家人以外,给他最大安慰的是他的一位老朋友,美国《独立宣言》的另一位签署者——本杰明·拉什。
他们曾经是共同的开国者,也是彼此有着深厚友谊的老朋友。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文学价值09级英语七班师艺荣090502011718摘要:2004年,由Nicolas Cage主演的以寻宝为主题的美国大片The Book of Secrets ,在为人们带来惊险刺激的同时,也带领我们重温了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历史,更向世人表明了《独立宣言》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独立宣言》就像影片中所反映的那样,它是美国最重要的国宝。
如今在美国的中小学课本中,《独立宣言》是他们的必修课。
《独立宣言》自它签署之日起,就注定了它要带领美国走向独立,走向辉煌。
而它的作者托马斯·杰弗逊也因此而成为美国独立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作家。
本论文将从《独立宣言》的作者,历史地位,内容等方面,探讨《独立宣言》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独立宣言》;杰弗逊;文学价值一.托马斯·杰弗逊杰弗逊是美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的时代的知识领域没有一处没有的他的足迹。
独立革命期间,他和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一起起草了《独立宣言》,并辅佐华盛顿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他一生为国为民服务,在历史上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不朽的位置。
《独立宣言》是杰弗逊的思想的全面反映,他坚信政府的职能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失去人民的信任的政府没有任何权威,应被废除。
1826年7月4日,恰值《独立宣言》通过50周年之际,杰弗逊逝世,墓碑上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里面记载着他愿人们记住他所做的几件重要的事: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作者,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
同日去世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辞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托马斯·杰弗逊依然活着”,应该说这是杰弗逊的更恰当的碑文,没有刻在墓碑上的碑文。
二.历史地位1776年7月4日,北美13州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殖民地完全断绝同英国的一切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杰弗逊和《独立宣言》
1775年5月10日,北美洲的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议题是已经打响第一枪的美国独立战争如何继续进行。
弗吉尼亚州代表杰弗逊从威廉斯堡足足坐了十天马车才赶到。
当这位红头发、高个头、体形瘦弱的绅士进入会场时,立即引发与会者一阵轰动。
“是他。
这就是《英属美洲权利概论》的作者。
”
“是吗?想不到他笔锋如此犀利,可又那么年轻。
”
在北美十三个州,乃至英国的政界人士,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篇洋洋洒洒六千余字的《英属美洲权利概论》。
它批驳了英国政府所谓的“北美人是英国人后裔,英国政府为北美人立法是天公地道”的谬论,理直气壮地宣称:“作为自由的人民,我们有权利要求承认自然法则赋予我们的权利,而不是长官的恩赐。
”文章结尾更是掷地有声:“上帝赐予我们生命,同时也赐予我们自由,武力能毁灭它们,但无法阻止它们结合。
”
当经过激烈争论,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将反抗英国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进行到底,并发表宣言昭示世界时,由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人组成宣言起草委员会的结果几乎是众望所归的事。
六月盛夏,暑热烘烤着费城。
杰弗逊呆在一幢楼房的二楼,全神贯注地伏案疾书。
足足花了十七天,他才写就一篇仅一千五百余字的宣言。
宣言开篇即庄严宣告: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形式的政体妨碍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
宣言斩钉截铁地宣告:“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与大不列颠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
1776年7月4日,这篇以《独立宣言》名义发表,实质上可以认为是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民要求民主主权的宣言书,经过五十六名代表签署通过。
顿时,费城街头,独立运动的战士朝天鸣枪,教堂敲钟,人们一片欢呼,庆贺美国的独立。
今天,7月4日已成为美国的国庆日。
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运用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和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天赋权利说”。
但他变动了洛克主张的“追求财产”,改为“追求幸福”。
同样,本着他一贯坚持追求自由的政治主张,1776年10月,杰弗逊回到弗吉尼亚,他要全力投入家乡的立法工作。
他全力主张通过了废除封建色彩浓厚的长子继承法和限嗣继承法;作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他花了三年让州议会通过了《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因为他认为过去多年来要求弗吉尼亚人民必须信奉英国国教的规定,违背了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利。
1801年3月4日,许多政界要人聚集在尚未完全修建好的美国国会大厦门前。
这天,新当选第四届美国总统的杰弗逊的宣誓就职仪式在此举行。
眼看仪式举行时间快到了,可街上却没见马车驶来。
要知道,前任总统四年前可是乘坐豪华马车来的哟。
这时,人们才看到街上有个朴素的人步行过来,原来杰弗逊是从自己寓所里步行走来这里,参加宣誓仪式的。
人们不由得更生敬意。
杰弗逊上任后,立即废除前任总统四项限制民主权利的法令,又通过了实施
节约国库开支、削减军费等措施,尤其是他设法巧妙地从法国拿破仑手中买下路易斯安那约一百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美国日后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
凭借出色的政绩,杰弗逊连任一届总统。
1809年,他放弃了再连任一届总统的任何努力。
因为他认为如连任两届总统很可能会危害政治民主。
从此,除了战时的特殊情况,美国总统最多只得连任一届成了惯例。
离开政坛后,杰弗逊又将精力投入到创办弗吉尼亚大学的事务中,从定校址到派人越洋前往欧洲聘请专家任教,他事事关注。
1825年3月,八十二岁的杰弗逊终于看到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开学仪式。
1825年7月4日,他去世了。
这天正巧是《独立宣言》发表四十九周年。
杰弗逊的墓碑上篆刻着他生前自拟的文字:“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尽管杰弗逊的民主自由思想,未能突破种族歧视的局限,在他执政时也曾剿杀印第安人,诱买印第安人土地,但他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