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事业单位公基专项练习法律常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自行整理法律常识部分)

法律常识基础整理(1)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2)人大:权力机关(3)人民法院:审判机关(4)监察机关:属于内部监督部门(5)公安机关:执法机关我国现行民法体系中,起纲领性作用的是?民法通则身份权: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民事权利。
也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权并非人人都享有。
身份权主要包括荣誉权、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以及监护权、亲属权等。
当今世界法律系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我国案件审理程序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我国刑法规定16岁以上要承担刑事责任,以下只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的特性:1、最高权威性2、原则性3、概括性4、适应性5、严格惩罚性6、相对稳定性7、广泛性8、历史性9、灵活性10、纲领性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常识复习资料题十一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常识复习资料题十一
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中,常识性问题是重中之重。
中公教育总结归纳出常识性问题的备考试题,希望在复习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101.《格萨尔王》是哪个民族的长篇叙事诗?
答;藏族
102.《公安部通辑令》分为?
答;“A级”和“B级”两个等级
103.《蝴蝶夫人》是由谁作曲的?
答;普契尼
104.《婚姻法》规定的赔偿发生机制仅限于:一方重婚、有配偶者婚外同居、家庭暴力、遗弃、虐待这五类行为,对吗?
答;对
105.《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中规定几岁以上的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5棵?
答;11岁
106.《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
答;冼星海
107.《镜花缘》的作者是?
答;李汝珍
108.《卡萨布兰卡》由谁主演?
答;英格丽褒曼
109.《老人河》是?
答;美国歌曲
110.《灵与肉》的作者是?
答;张贤亮。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民法之侵权责任篇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
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民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一、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
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就其致其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权责任是行为人因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虽无过错但依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民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适用于一般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一般适用于特殊的侵权责任。
二、一般侵权责任条件
(1)损害事实,即侵权行为对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事实;
(2)因果关系,指侵权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3)过错,指行为人通过其可非难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
三、特殊侵权责任
特殊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的侵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等。
【例题】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构成原则不包括()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推定过错原则
D、过失责任原则
【解析】D。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民法知识点为考生做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河南公选考试法律知识专练题及答案

河南公选考试法律知识专练题及答案河南公选考试法律知识专练题(一)1.(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纲领。
A.社会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救助D.社会保险2.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4.下列不属于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内容的是( )。
A.主要领导成员的履历、分工B.政府以监督为目的的监督对象的调查信息C.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报告、咨询意见等D.政务公开服务机构的名称、办公地点、办公时间及联系方式5.下列权利中属于法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 )A.生命健康权B.亲权C.肖像权D.商标权河南公选考试法律知识专练题答案1.答案: D解析: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1、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
2、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
3、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
2.答案: B解析: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的程序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保守国家秘密法》第9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解析:《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
公基公基法律100题

)。
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 •个人合法财产D .习惯 )。
B •习惯法 D •不成文法 )。
B.人民检察院 D.纪律检查委员会常识判断法律部分练习题1.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 •个人所有财产 D •公民收入和储蓄2、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A .法律体系 B.法的历史类型 C •法系D •法律制度 3 •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
A •规性法律文件 B.非规性法律文件C •司法机关公文D •证据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
A .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传统 C •法律体系 D •法律部门5.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
A •罗马法系B •社会主义法系C •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D •普通法系6 •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A •基本法律B •行政法规C •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是( )A •自然法D •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B •习惯性C •不成文法8大陆法系在法的形式主要采用( A •判例法 C •法典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A .人民法院 C •公安机关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有法可依C •执法必严)。
B.有法必依 D •违法必究11 •司法解释是指( )。
A •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B •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C •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D •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12•划分国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A •法律效力围的不同B •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C .法律规定的容的不同D .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A .人和物 B.违法对象C •社会关系D •社会秩序14.法律事实包括:一法律事件,二()。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是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点科目,考生们需要加强练习试题,以下是由整理关于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
A、促进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稳定物价D、平衡国际收支2、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 )。
A、法律监督B、专门监督C、工作监督D、一般监督3、撰写请示不应当( )。
A、主送一个主管机关B、抄送所属下级机关C、主送领导人个人D、坚持一文一事4、下列关于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事关全局、政策性强、执行期限较长等重要工作时,应使用决定B、决定按内容可控划分为指令性决定和宣告性决定两大类C、决定和命令(令)没有区别D、决定具有行文的严肃性、事实的明确性、执行的长效性等特点5、下面就如何做到爱岗敬业,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B、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C、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D、必须自觉遵守职业纪律6、甲的一只羊走失,被乙拾得赶回家中,饲养半月后被甲发现,但乙拒绝返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有权请求乙返还走失的羊B、乙若返还该羊,有权要求甲给付其饲养羊实际支出的费用C、甲乙之间发生无因管理的法律关系D、甲若拒绝给付乙饲养羊实际支出的费用,乙可以留置该羊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BCD。
解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即,两增一稳保平衡。
故本题答案选ABCD。
2、【答案】AC。
解析: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主体的监督。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有两种:法律监督、工作监督。
前者针对行政机关执行宪法、法律的情况所实施监督,后者针对行政机关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3、【答案】BC。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宪法知识总结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宪法知识总结1、国家制度和国家性质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立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的制度的总称。
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根本属性。
在国家制度中,国家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因此,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宪法》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有机结合的一种国家制度。
人民在数量上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而人民的敌人只包括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民主和专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方面和专政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基础,对敌人实行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保障。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体现,两者在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1)领导力量一致。
两者都是由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
(2)阶级基础一致。
工人阶级要推翻剥削阶级、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都必须与广大的农民阶级结成牢固的联盟。
(3)专政职能一致。
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都担负着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
(4)历史使命一致。
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最终目的和历史使命都是要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既然人民民主专政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我国宪法为什么还要采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呢? 因为人民民主专政能更确切地表明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基础,更直接地体现出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两个方面,更充分地反映我国的国情。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在河南事业单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1、公⽂写作的材料⼤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下列不属于事实材料的是( )。
A、⼈物B、事件C、细节D、报刊社论 2、商鞅变法发⽣在( )。
A、西周B、战国时代C、秦朝D、汉朝 3、“法律是由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描述的是法律的哪项基本特征?( )A、意志性B、强制性C、明确规定性D、普遍约束性 4、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就是紧缩货币政策。
中央银⾏⼀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具不包括( )。
A、出售政府债券B、提⾼利率C、降低商业银⾏法定准备⾦D、减少信贷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丰收,农民收⼊反⽽下降了,这⼀现象反映的是( )。
A、农产品的价格被压低了B、必须提⾼农产品的价格C、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D、农产品的价格供给弹性太⼤ 6、下列关于⾃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霾通常呈黄⾊或橙灰⾊,吸⼊后有害B、露⽔会对农作物的⽣长造成危害C、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造成的D、彩虹有时会同时出现两条 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公⽂写作的材料,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
事实材料包括⼈物、事件、⼯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稿、⽂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章等。
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物商鞅在秦国进⾏的两次政治改⾰。
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中最彻底的改⾰,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
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故本题选B。
3、【答案】A。
解析:法是由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意志性和普遍性。
法律是⼀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河南事业单位公基专项练习:法律常识
1. 法的共同本质( )
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B.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 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
D. 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2. 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 )
A. 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C. 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 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
A. 爱国统一战线
B. 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 民族统一战线
D. 广泛的统一战线
5.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 )决定的。
A.行政法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C.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
D.行政法是基本部门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1. A 2. B 3. C 4. 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