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精准提分练限时精练(十) 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2019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2019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签字样式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

王羲之的签字有几十种样式,________,一律的圆熟俊俏。

看他的署名,不论是在笺头或是柬尾,翩翩的________跃然纸上。

他写的“之”字变化多端,大都________。

世之学逸少书者多矣,没人能得其精髓,非太肥即太瘦,非太松即太紧,“羲之”二字即模仿不得。

A. 万变不离其宗风致摇曳多姿B. 以不变应万变风味摇曳多姿C. 万变不离其宗风味绰约多姿D. 以不变应万变风致绰约多姿2.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3分)()①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②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③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晴天明月此三人。

④才与福难兼,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江山永柳各千秋。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②山巅的郑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③朝暾月色,断崖石壁,以及晓风涛声,都曾博得古人赞美④焦山在江中,面对象山,背负大江,漫山修竹,终年常青⑤而今吾人登临此山,望滔滔大江东去,巨轮渔艇往来,则又有一番意境⑥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与石坊,山间的摩崖石刻,更为此山生色不少A. ④③⑥①②⑤B. ④③⑤①⑥②C. ⑤①④③⑥②D. ⑤①④②③⑥4. 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 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选习题增分练 10 古诗文基础小题强化练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选习题增分练 10 古诗文基础小题强化练
C.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D.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解析:选B。解答本题,应先将选项分为A、D与B、C两组,然后分析。“克复”指攻战而收复,其宾语是“河东”,故在“河东”后断开。排除A、D两项。“今日”是时间状语,“不喜得河东”与“喜得卿也”语意完整,中间须断开。故选B。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颔联直抒胸臆,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仕出仕,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参考译文】
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中的这两句话把青泥峰的高峻和崎岖难行形容殆尽。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 一 二精品提分练习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  一  二精品提分练习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精品练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 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 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和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解析5
2.(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6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 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 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 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 报。
答案14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 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 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语言雅丽而平整。
答案 D
答案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受恩必报”属于无中 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 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 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解析8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12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田塍望如 线”,意思是说远望田埂,笔直如线,而不是“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也不准确,原诗中的“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中的清水粼粼闪光,变幻多姿。

【高考复习】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 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 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为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①,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②中。

[注]①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

②九秋:深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2.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定向突破练考点练10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定向突破练考点练10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考点练10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带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真题回顾]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

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

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

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

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精练(十)古代诗歌阅读
(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夜泊宁陵
韩驹①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②。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注①韩驹:北宋诗人,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而被一再贬谪,死于江西抚州。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所作。

②毵毵(sān sān):枝条等细长披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行舟情景,突出了行船之快,极有气势。

B.颔联分别交代了出发时及泊舟时的时间和地点,照应题目,对仗工整。

C.颈联诗句具体描写泊舟处的景象,视听结合,烘托了闲适喜悦的心情。

D.叠声词“窣窣”的使用,描摹了风穿老树的声音,以此突出环境的安静。

答案 C
解析“闲适喜悦”有误,而是“无限的怅惘之感”。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尾联描绘了一幅宁陵夜晚水天一色的苍茫景象。

②诗人望着眼前的水光天色皆为蔚蓝,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将去何方。

③表达了诗人茫然的身世之感和失意之情。

④以景结情,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出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慨叹。

答案 B
解析“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4.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两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了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①
韩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②。

久钦江总③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④。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
注①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论佛骨事反对崇佛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改近地安置,为袁州刺史,途径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②绮罗春:酒名。

③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

④虞翻:吴人,因直言获罪,孙权贬之交州。

骨相屯:两汉三国相术中的骨相说风行;屯,艰难、困顿之意。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来往再逢梅柳新”是写诗人两次路过留居张端公处,蕴含感激之情。

B.诗的第二句扣题点明“别”意,践行之酒“醉”而未散,可见依依难舍之情。

C.诗中两次用典,一写张端公钦佩诗人文才高妙,一写诗人自比虞翻,意味丰富。

D.第七句说张端公的政绩已被上奏,不久会被朝廷征拜至朝。

这可能是咏别诗的常见客气话,无需拘泥地理解。

答案 C
解析“一写张端公钦佩诗人文才高妙”错,应该是对张端公的赞美。

上下句一说对方,一说自己;另外,作为咏别诗,自吹自擂也不合适。

6.请赏析本诗颈联的精妙之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妙在炼字精巧:“急”写天色已晚,启程在即;“缓”写别情依依,不忍离去;对仗相反相成、工稳巧妙。

②妙在借景抒情:描写了“鸣笛”“落日”“清歌”的典型送别之景,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及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九日①水阁
韩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尾联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答案 C
解析“他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一种豪情。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1)首联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但诗人并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2)颔联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

(3)尾联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