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设计方法-PPT

2、设计要求:(1);各组观察对象要同质,满足 均衡性、 (2);采用随机化分组、 (3)合理设置 对照组、 (4);各组例数相等或相近、
3、优缺点;
(1)优点;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也简单; 适用面广,不论两组或多组、不管组间样本含 量相等或不等,均可采用这种设计。
(2)缺点;要求实验设计,故实 验所需样本含量相对较多。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01 组内变异
表 方差分析结果 SS υ MS F P 281、65 31 141、17 3 47、057 9、38 <0、
140、465 28 5、017
二、配对设计与分析▲
①、概念---就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 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得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得 处理组、
予以注射、以上剂量、种系与笼子三个 因素得分组如下表,试分析不同因素间 有无差别。
表白兔注射不同剂量甲状腺素后得甲状腺体重量(mg)
种系
笼
号
种系 种系
1
2 3 4 5 小计 均数
甲
C65 E85 A57 B49 D79 335 67、0
乙
E82 B63 D77 C70 A46 338 67、6
(k-1)(b-1)
MS区组 MS误差
四、 拉丁方设计与方差分析(110)
一、拉丁方设计▲
1、概念;用r个拉丁字母排成r行r列得方阵,使每行、每列中每个 字母都出现一次,这样得方阵叫r阶拉丁方。按拉丁方得字母、 行与列安排处理及影响因素得试验称为拉丁方试验。
拉丁方设计就是随机单位组设计得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3个 处理因素。(也可以1个、2个)
4、方法 :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 示意图
预选对象
按纳入 标准
3、优缺点;
(1)优点;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也简单; 适用面广,不论两组或多组、不管组间样本含 量相等或不等,均可采用这种设计。
(2)缺点;要求实验设计,故实 验所需样本含量相对较多。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01 组内变异
表 方差分析结果 SS υ MS F P 281、65 31 141、17 3 47、057 9、38 <0、
140、465 28 5、017
二、配对设计与分析▲
①、概念---就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 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得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得 处理组、
予以注射、以上剂量、种系与笼子三个 因素得分组如下表,试分析不同因素间 有无差别。
表白兔注射不同剂量甲状腺素后得甲状腺体重量(mg)
种系
笼
号
种系 种系
1
2 3 4 5 小计 均数
甲
C65 E85 A57 B49 D79 335 67、0
乙
E82 B63 D77 C70 A46 338 67、6
(k-1)(b-1)
MS区组 MS误差
四、 拉丁方设计与方差分析(110)
一、拉丁方设计▲
1、概念;用r个拉丁字母排成r行r列得方阵,使每行、每列中每个 字母都出现一次,这样得方阵叫r阶拉丁方。按拉丁方得字母、 行与列安排处理及影响因素得试验称为拉丁方试验。
拉丁方设计就是随机单位组设计得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3个 处理因素。(也可以1个、2个)
4、方法 :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 示意图
预选对象
按纳入 标准
实验的基本操作PPT精品课件

3、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 都是毛 细血管这与尿 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提
尿
泌尿系统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动脉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 尿道
人体中的代谢废物有10% 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有10%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 式排出,有80%通过泌尿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管口冒气,为气密性良好。
4.仪器洗涤
• 洗净的原则:少量多次 • 洗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
(五)过滤和蒸发
• A.过滤: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 方法
1.仪器:漏斗(附滤纸)、烧杯、玻璃棒和 铁架台
7.5
0
0
葡萄糖
(克⁄100毫升)
0.1
0
0.1
无机盐
(克⁄100毫升)
0.9
1.6
0.9
尿素
(克⁄100毫升 )
0.03
尿酸
(克⁄100毫升)
0.003
2.0
0.05
0.03
0.003
上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化验样本,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血__浆_ ,B是__尿__液_ ,C是_原__尿__ 。 (2)、A中的蛋白质为7.5,而C中为0,这说明____血__浆__中__的__蛋__白__质__等__大__分__子__物__质__不__能__滤__过__到__
• 碱流到实验台上——用适量稀醋酸冲洗——水 洗——布擦。
• 碱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硼酸 • 酸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3%~5%碳
提
尿
泌尿系统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动脉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 尿道
人体中的代谢废物有10% 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有10%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 式排出,有80%通过泌尿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管口冒气,为气密性良好。
4.仪器洗涤
• 洗净的原则:少量多次 • 洗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
(五)过滤和蒸发
• A.过滤: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 方法
1.仪器:漏斗(附滤纸)、烧杯、玻璃棒和 铁架台
7.5
0
0
葡萄糖
(克⁄100毫升)
0.1
0
0.1
无机盐
(克⁄100毫升)
0.9
1.6
0.9
尿素
(克⁄100毫升 )
0.03
尿酸
(克⁄100毫升)
0.003
2.0
0.05
0.03
0.003
上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化验样本,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血__浆_ ,B是__尿__液_ ,C是_原__尿__ 。 (2)、A中的蛋白质为7.5,而C中为0,这说明____血__浆__中__的__蛋__白__质__等__大__分__子__物__质__不__能__滤__过__到__
• 碱流到实验台上——用适量稀醋酸冲洗——水 洗——布擦。
• 碱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硼酸 • 酸溶液滴到皮肤上——水洗——涂3%~5%碳
《正交实验法》课件

临床试验设计
正交实验法可用于设计临 床试验方案,优化试验参 数,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 效率。
医学诊断方法优化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优 化医学诊断方法,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ART 04
正交实验法的扩展与改进
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优点
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是正交实验法的 一种扩展,它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对于非水平因素或非参数实验 ,正交实验法可能不适用。
正交表的选择和实验设计需要 经验积累,否则可能导致实验
结果不准确。
PART 02
正交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正交表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正交表是正交实验法中的核心工具,用于安排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
详细描述
正交表是一张预先制定的表格,用于安排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根据实验因素的数量和每个因素的水平数,可以 选择不同的正交表。正交表有多种类型,如L4(2^3)、L8(2^7)等,其中L表示正交表,括号内数字表示实验因素 数和每个因素的水平数。
农药配制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找 到最佳的农药配方,有效 防治病虫害,同时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种植技术优化
正交实验法可以帮助农业 科研人员优化种植技术, 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 逆性。
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新药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正交 实验法可用于筛选最佳的 药物配方和剂量,提高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交互效应和水平间的差异。
优点
能够同时研究不同水平因素之间 的交互作用,更全面地了解实验
系统的特性。
正交实验与其他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比较
单因素实验设计只考虑单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多因素之间 的交互作用。正交实验设计能够同时研究多个因素,更全面地了解实验系统的 特性。
第七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实验法PPT课件

-
26
(1)实验分组
将受试者分成: 收看的影片的实验组 不看影片的控制组
-
27
(2)实验问卷的设计
问卷题目分为两大类: 一是时事测验 二是意见调查 一些背景资料 伪装的题目
-
28
(3)实验步骤
首先,把受试者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预备 进行前测、后测实验。
其次,实验组在收看影片前后不具名填写 问卷。
最后,前、后测时间相距一周。
-
29
研究结果
首先,影片对于增加战争有关知识的效果很 大;
其次,影片在意见和对事物的诠释上产生效 果,提高了新兵在盟国武力上的信心,但是 这种效果并不如知识增加的效果显著;
第三,影片对和影片无关的一般意见几乎没 有任何影响;
最后影片在提高整体士气方面未见功效。
个数字下标,表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 (O1=观察1,O2=观察2,O3………)
-
16
一、 前实验设计
(一)单组后测设计
X
O2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
X
O2
O2’
-
17
二、 准实验设计
(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O1 ’
O2 ’
(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7精品文档后测设计oo1o22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o22oo2218精品文档一准对等群体前测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后测设计oo1o22oo1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oo11oo22oo3o44oo55oo66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oo11oo22oo3o44oo55oo66oo119精品文档一对等群体前测一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后测设计o22oo1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o22oo220精品文档三所罗门四组设计三所罗门四组设计rroo11oo11oo2三完全实验设计完全实验设计21精品文档zz11oo22yy11zz22oo22yy22zz11oo22yy2zz22oo2222精品文档11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22确定实验环境确定实验环境3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设计44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5进行试测进行试测66执行实验执行实验77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23精品文档一测量工具不准确一测量工具不准确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三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三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二实验的误差实验的误差24精品文档卡尔卡尔carlhovlandcarlhovland191219121961196125精品文档卡普拉卡普拉fcaprafcapra导演导演马歇尔将军马歇尔将军26精品文档战争前奏战争前奏纳粹再度出击纳粹再度出击分化和占领分化和占领英国之战英国之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PPT课件

气体 C2H4 Cl2 NH3 NO
a 乙醇 浓盐酸 饱和NH4Cl溶液 稀HNO3
b 浓H2SO4
MnO2 消石灰
铜屑
c NaOH溶液 NaOH溶液
H2O H2O
d 浓H2SO4 浓H2SO4 固体NaOH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
体是
NO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
CaC2 + 2H2O → Ca(OH)2 + CH≡CH↑
气体制备流程图
发生 装置
净化 装置
干燥 装置
收集 装置
吸收 装置
及反 反应 应物 条状 件态
的气 性体 质及
杂 质
选气 择体 干的 燥性 剂质
及气 密体 度水溶 性ຫໍສະໝຸດ 选气 择体 吸的 收毒 剂性
二、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即:固+固→气
P2O5可以干燥除氨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四、气体的收集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气法 向下排气法
装置示意图
气体性质 实例
难溶或微溶 于水的气体
密度大于空 密度小于空 气的气体 气的气体
H2、CH4、NO O2、N2、C2H2
CO2、Cl2、HCl
H2、NH3、CH4
五、尾气的吸收
1、依据气体的性质选取适当的吸收试剂 2、防倒吸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H2: Zn + H2SO4(稀) = ZnSO4 + H2↑
O2:
M n O 2
2 K C lO 3
2 K C l + 3 O 2
或: 2 K M n O 4 K 2 M n O 4 + M n O 2 + O 2
教育实验法教学ppt课件

2020/12/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二)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2、提出假设所谓假设是指研究者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假定推测。3、挑选被试教育实验中的研究对象即称为被试。它可以是指一个或几个人,也可以是指某一个群体如班级、学校甚至更大范围的人员构成。4、选择或编制有关测量工具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因变量做多次测量,为 此,必须确定因变量测量指标并准备好测量工具。 主要的测量工具有:量表、测验、问卷等。5、确定操纵自变量与因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二、教育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n 在教育实验中,会涉及到许多可以变化的“ 因素”,如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学 生基础、学校环境等,我们把实验中涉及 到的可以变化的“因素”统称为“变量”。n 变量按其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自变 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种。一项成功的教育实 验应当把握这三个要素,即:操纵自变量、观测 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n 若是口头测定,则要拟订问题和记录方式;若是笔试,则要出好测试题等。总之要准确把握被试受到 自变量作用以后的变化过程的事实。
n 2。如何对因变量进行测定
2020/12/10 9
2020/12/10 7
第四章教育实验法
2020/12/10
☆教学目标:掌握: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的设计方法;实 验变量的操作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教学重点: 教育实验的设计
了解:实验法的内涵;类型;构成因素
2020/12/10
2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E. Meuman,1862—1915)和拉伊(W, A. Lay, 1862—1926),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1914)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1908)。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 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二)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2、提出假设所谓假设是指研究者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假定推测。3、挑选被试教育实验中的研究对象即称为被试。它可以是指一个或几个人,也可以是指某一个群体如班级、学校甚至更大范围的人员构成。4、选择或编制有关测量工具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因变量做多次测量,为 此,必须确定因变量测量指标并准备好测量工具。 主要的测量工具有:量表、测验、问卷等。5、确定操纵自变量与因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二、教育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n 在教育实验中,会涉及到许多可以变化的“ 因素”,如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学 生基础、学校环境等,我们把实验中涉及 到的可以变化的“因素”统称为“变量”。n 变量按其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自变 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种。一项成功的教育实 验应当把握这三个要素,即:操纵自变量、观测 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n 若是口头测定,则要拟订问题和记录方式;若是笔试,则要出好测试题等。总之要准确把握被试受到 自变量作用以后的变化过程的事实。
n 2。如何对因变量进行测定
2020/12/10 9
2020/12/10 7
第四章教育实验法
2020/12/10
☆教学目标:掌握: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的设计方法;实 验变量的操作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教学重点: 教育实验的设计
了解:实验法的内涵;类型;构成因素
2020/12/10
2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E. Meuman,1862—1915)和拉伊(W, A. Lay, 1862—1926),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1914)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1908)。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 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实验法ppt课件

➢它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 基本一致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24/68
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 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 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 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 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5/68
第二节 实验法有效性要素和原理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二.实验法的组成 三.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6/68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1. 主体 2.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3. 实验活动 4. 实验检验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海南水稻繁殖基地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1/68
实验法评价—市场实验
➢ 缺点 1. 实验结果不易比较 2. 限制性比较大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我的缺点就是太帅1了2/68
1、实验结果不易比较
➢由于市场现象与自然现象相比,随机 因素、不可控因素更多,政治、经济、 社会、自然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市场发 生作用,因此,必然会对检验结果产 生影响,完全相同的条件是不存在的。
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所以其结果虽然
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因果关系,但是必
然存在着调查误差。这种误差有办法计算,
也有办法降低,但不能消除。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4/68
二、实验法的特点
➢实 验 法 的 最 大 特 点 , 是 把 调 查 对象置于非自然状态下开展市 场调查。可提高调查的精度。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24/68
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 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 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 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 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5/68
第二节 实验法有效性要素和原理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二.实验法的组成 三.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6/68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1. 主体 2.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3. 实验活动 4. 实验检验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海南水稻繁殖基地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11/68
实验法评价—市场实验
➢ 缺点 1. 实验结果不易比较 2. 限制性比较大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我的缺点就是太帅1了2/68
1、实验结果不易比较
➢由于市场现象与自然现象相比,随机 因素、不可控因素更多,政治、经济、 社会、自然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市场发 生作用,因此,必然会对检验结果产 生影响,完全相同的条件是不存在的。
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所以其结果虽然
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因果关系,但是必
然存在着调查误差。这种误差有办法计算,
也有办法降低,但不能消除。
2020年12月17日7时13分
4/68
二、实验法的特点
➢实 验 法 的 最 大 特 点 , 是 把 调 查 对象置于非自然状态下开展市 场调查。可提高调查的精度。
体育科研方法 实验法课件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02
Part One
随机化原则: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
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以比较实验效果
均衡原则: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原则:多次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实验设计原理
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的、对象、方法、步骤等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时间、距离、速度等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范围
优势: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实验对象的反应和变化,获得准确的数据
优势: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局限性: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设计、操作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局限性:实验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其他变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可控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能够提供可靠的研究结果。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广泛,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领域。
实验法定义及特点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实验法与访谈法的结合:通过访谈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文献综述法的结合:通过文献综述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案例分析法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其它科研方法的结合
THANKS
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体育科研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生物力学等
02
Part One
随机化原则: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
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以比较实验效果
均衡原则: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原则:多次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实验设计原理
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的、对象、方法、步骤等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时间、距离、速度等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范围
优势: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实验对象的反应和变化,获得准确的数据
优势: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局限性: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设计、操作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局限性:实验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其他变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可控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能够提供可靠的研究结果。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广泛,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领域。
实验法定义及特点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实验法与访谈法的结合:通过访谈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文献综述法的结合:通过文献综述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案例分析法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收集数据,结合实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实验法与其它科研方法的结合
THANKS
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法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体育科研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生物力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简单实验设计中,受试者首先作为因变量接受测 量(前测),然后接受自变量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在 接受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视为自 变量的影响力。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简单 说,我们把受到刺激的组称为实验组,没受到或者受到 不同刺激的组称为对照组。
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注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 实验结果,未来避免这种结果,在实验之前,连实验者 本人都不知道那组是实验组,这样可以避免心理侧重造 成的偏差。
特点:主动性、目的性、系统性
优点:1 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 2 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 较高的外在效度。 3 兼有实验室法和观察法的优点。
缺点:1 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2 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因 此花费时间较长。
现场实验法
特点: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场所是“实验室” 严格控制变量以分离因果因素 细致的观察和测量
实验室实验
优点:1 可控制性 2 精确性 3 重复性 4 方便性 5 节约时间 6 操纵自变量 7 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 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8 可信性 9 内在效度高
第四讲
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主要内容
一、实验法概述 二、原因与结果 三、适用情形 四、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五、实验逻辑框架图 六、控制方法 七、观察者效应 八、外在效度与内在效度 九、举例
一、实验法概述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 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 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 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策略。它是严格控制条件 下的观察。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5、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 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6、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 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7、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 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定义:通常指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主动创造条件,用给定的刺激,引起一 定行为反应,从而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一种方法。
定义: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 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特点:1 在“现场” 2 利用现有的可能性 3 结构性观察 4 较长的持续时间
现场实验法
优点:1 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被试者,所以他们不会 产生反应偏向。
2 由于控制了自变量,所以可以看出需研究的变量间 的因果关系。
观测 因变量
六、控制方法
1 引入新因素 2 从实验中排除因素 3 保持因素恒定 4 随机选择被试群体 5 使用控制组 6 盲法控制法:双盲控制和单盲控制 7 统计控制法 8 重复实验控制法
实验室实验
缺点:1 耗资大: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多不高 2 人为的环境: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得出的结论常常受人质疑。 3 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 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4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 5 外在效度差
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 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期待 → 学生表现 含义:不同的教师期待导致不同的学生表
现(教师期待高,则学生表现好) 教师期待为自变量 学生表现为因变量
经典实验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侧与后侧 3、实验组与对照组 4、双盲实验
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换句 话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二、原因与结果
因果关系:
X→ Y
含义:Y的变化或差异是否由X的变化或差异引起?
X为自变量,即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的因素或条件
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一种变量
Y为因变量,即实验过程产生的结果或效果,是随自变量
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研究教师的期待对学生表现的影响, 在一所小学的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先对全体学生 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测验,以了解学生的 基础。然后,他随机地从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出20%的 学生作为教师期待的对象。他告诉教师说,这20%的学 生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即更有发展潜力)。其实, 这20%的学生与其80%的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相当。 当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八个月的教学之后,研究者又 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教师期待的 这20%的学生,其成绩全都显著地提高,教师对他们的 评语也比其他学生好。这一实验表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 生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适用情形
1实验法特别适于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概念 与假设,主要是对现状的研究。 2实验法更适合解释,而不适合描述。
因此实验法适用于假设检验
四、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现场试验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后者具有明确的假设)
核心要点:1控制:对主要变量的操作 2实证的观察与测量 3确定原因:导致观察结果发生的因素
实验法概述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的程度,即 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 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程度,即 达到实验目的地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的大小程度,即被 操作因素(自变量)与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可以普遍应用于其它不属于此实验情境的程 度,把实验结果推广于同类事物的正确程度。
3 实验设计最简单,没有控制组也没有前测,只有一 个实验刺激。
4 隐蔽性、真实性和概括性都较高。 5 外在效度高 缺点: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 大,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五、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简单 说,我们把受到刺激的组称为实验组,没受到或者受到 不同刺激的组称为对照组。
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注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 实验结果,未来避免这种结果,在实验之前,连实验者 本人都不知道那组是实验组,这样可以避免心理侧重造 成的偏差。
特点:主动性、目的性、系统性
优点:1 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 2 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 较高的外在效度。 3 兼有实验室法和观察法的优点。
缺点:1 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2 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因 此花费时间较长。
现场实验法
特点: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场所是“实验室” 严格控制变量以分离因果因素 细致的观察和测量
实验室实验
优点:1 可控制性 2 精确性 3 重复性 4 方便性 5 节约时间 6 操纵自变量 7 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 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8 可信性 9 内在效度高
第四讲
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主要内容
一、实验法概述 二、原因与结果 三、适用情形 四、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五、实验逻辑框架图 六、控制方法 七、观察者效应 八、外在效度与内在效度 九、举例
一、实验法概述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 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 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 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策略。它是严格控制条件 下的观察。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5、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 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6、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 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7、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 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定义:通常指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主动创造条件,用给定的刺激,引起一 定行为反应,从而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一种方法。
定义: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 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特点:1 在“现场” 2 利用现有的可能性 3 结构性观察 4 较长的持续时间
现场实验法
优点:1 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被试者,所以他们不会 产生反应偏向。
2 由于控制了自变量,所以可以看出需研究的变量间 的因果关系。
观测 因变量
六、控制方法
1 引入新因素 2 从实验中排除因素 3 保持因素恒定 4 随机选择被试群体 5 使用控制组 6 盲法控制法:双盲控制和单盲控制 7 统计控制法 8 重复实验控制法
实验室实验
缺点:1 耗资大: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多不高 2 人为的环境: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得出的结论常常受人质疑。 3 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 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4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 5 外在效度差
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 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期待 → 学生表现 含义:不同的教师期待导致不同的学生表
现(教师期待高,则学生表现好) 教师期待为自变量 学生表现为因变量
经典实验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侧与后侧 3、实验组与对照组 4、双盲实验
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换句 话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二、原因与结果
因果关系:
X→ Y
含义:Y的变化或差异是否由X的变化或差异引起?
X为自变量,即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的因素或条件
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一种变量
Y为因变量,即实验过程产生的结果或效果,是随自变量
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研究教师的期待对学生表现的影响, 在一所小学的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先对全体学生 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测验,以了解学生的 基础。然后,他随机地从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出20%的 学生作为教师期待的对象。他告诉教师说,这20%的学 生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即更有发展潜力)。其实, 这20%的学生与其80%的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相当。 当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八个月的教学之后,研究者又 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教师期待的 这20%的学生,其成绩全都显著地提高,教师对他们的 评语也比其他学生好。这一实验表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 生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适用情形
1实验法特别适于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概念 与假设,主要是对现状的研究。 2实验法更适合解释,而不适合描述。
因此实验法适用于假设检验
四、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现场试验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后者具有明确的假设)
核心要点:1控制:对主要变量的操作 2实证的观察与测量 3确定原因:导致观察结果发生的因素
实验法概述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的程度,即 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 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程度,即 达到实验目的地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的大小程度,即被 操作因素(自变量)与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可以普遍应用于其它不属于此实验情境的程 度,把实验结果推广于同类事物的正确程度。
3 实验设计最简单,没有控制组也没有前测,只有一 个实验刺激。
4 隐蔽性、真实性和概括性都较高。 5 外在效度高 缺点: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 大,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五、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