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专项训练二次函数综合题
2019年中考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训练 (附详细分析与解答)

2019年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训练一、面积类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M作MN∥y轴交抛物线于N,若点M 的横坐标为m,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MN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NC,是否存在m,使△BN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备用图2.如图,抛物线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 点,已知B点坐标为(4,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二、平行四边形类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x+n经过点A(3,0)、B(0,﹣3),点P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P作x轴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设点P的横坐标为t.(1)分别求出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在第四象限,连接AM、BM,当线段PM最长时,求△ABM的面积.(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点P、M、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直角三角板,其顶点为A(0,1),B(2,0),O(0,0),将此三角板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O.(1)一抛物线经过点A′、B′、B,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是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4倍?若存在,请求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试指出四边形PB′A′B是哪种形状的四边形?并写出四边形PB′A′B的两条性质.5.如图,抛物线y=x2﹣2x+c的顶点A在直线l:y=x﹣5上.(1)求抛物线顶点A的坐标;(2)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D(C点在D点的左侧),试判断△ABD的形状;(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点P、A、B、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周长类6.如图,Rt△ABO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4),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且顶点在直线x=上.(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2)若把△AB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DCE,点A、B、O的对应点分别是D、C、E,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试判断点C和点D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已知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BD的周长最小,求出P点的坐标;(4)在(2)、(3)的条件下,若点M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O、B不重合),过点M作∥BD交x轴于点N,连接PM、PN,设OM的长为t,△PMN的面积为S,求S和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和此时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四、等腰三角形类7.如图,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1)求点B的坐标;(2)求经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且点A(0,2),点C(﹣1,0),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B.(1)求点B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0,2),点C(1,0),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B.(1)求点B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五、综合类10.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B(5,0),另一个交点为A,且与y轴交于点C(0,5).(1)求直线BC与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M作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MN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MN取得最大值时,若点P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图象上任意一点,以B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BPQ,设平行四边形CBPQ的面积为S1,△ABN的面积为S2,且S1=6S2,求点P的坐标.11.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过点C(0,1),顶点为Q(2,3),点D在x轴正半轴上,且OD=OC.(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直线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求证:△CEQ∽△CDO;(4)在(3)的条件下,若点P是线段QE上的动点,点F是线段OD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点移动过程中,△PC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D的坐标.(2)试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与解答1、分析:(1)已知了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已知点M的横坐标,代入直线BC、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得到M、N点的坐标,N、M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即为MN的长.(3)设MN交x轴于D,那么△BNC的面积可表示为:S△BNC=S△MNC+S△MNB=MN(OD+DB)=MN•OB,MN的表达式在(2)中已求得,OB的长易知,由此列出关于S△BNC、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出△BNC是否具有最大值.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则:a(0+1)(0﹣3)=3,a=﹣1;∴抛物线的解析式:y=﹣(x+1)(x﹣3)=﹣x2+2x+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故直线BC的解析式:y=﹣x+3.已知点M的横坐标为m,MN∥y,则M(m,﹣m+3)、N(m,﹣m2+2m+3);∴故MN=﹣m2+2m+3﹣(﹣m+3)=﹣m2+3m(0<m<3).(3)如图;∵S△BNC=S△MNC+S△MNB=MN(OD+DB)=MN•OB,∴S△BNC=(﹣m2+3m)•3=﹣(m﹣)2+(0<m<3);∴当m=时,△BN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分析:(1)该函数解析式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只需将B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即可.(2)首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确定A点坐标,然后通过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来推导出直径AB和圆心的位置,由此确定圆心坐标.(3)△MBC的面积可由S△MBC=BC×h表示,若要它的面积最大,需要使h取最大值,即点M到直线BC的距离最大,若设一条平行于BC的直线,那么当该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就是点M.解答:解:(1)将B(4,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0=16a﹣×4﹣2,即: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2)由(1)的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1,0)、C(0,﹣2);∴OA=1,OC=2,OB=4,即:OC2=OA•OB,又:OC⊥AB,∴△OAC∽△OCB,得:∠OCA=∠OBC;∴∠ACB=∠OCA+∠OCB=∠OBC+∠OCB=90°,∴△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所以该外接圆的圆心为AB的中点,且坐标为(32,0).(3)已求得:B(4,0)、C(0,﹣2),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设直线l∥BC,则该直线的解析式可表示为: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列方程:x+b=x2﹣x﹣2,即:x2﹣2x﹣2﹣b=0,且△=0;∴4﹣4×(﹣2﹣b)=0,即b=﹣4;∴直线l:y=x﹣4.所以点M即直线l和抛物线的唯一交点,有:,解得:即M(2,﹣3).过M点作MN⊥x轴于N,S△BMC=S梯形OCMN+S△MNB﹣S△OCB=×2×(2+3)+×2×3﹣×2×4=4.3、分析:(1)分别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两函数的解析式:把A(3,0)B(0,﹣3)分别代入y=x2+mx+n 与y=kx+b,得到关于m、n的两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设点P的坐标是(t,t﹣3),则M(t,t2﹣2t﹣3),用P点的纵坐标减去M的纵坐标得到PM的长,即PM=(t﹣3)﹣(t2﹣2t﹣3)=﹣t2+3t,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得到当t=﹣=时,PM最长为=,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S△ABM=S△BPM+S△APM计算即可;(3)由PM∥O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到当PM=OB时,点P、M、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讨论:当P在第四象限:PM=OB=3,PM最长时只有,所以不可能;当P在第一象限:PM=OB=3,(t2﹣2t﹣3)﹣(t﹣3)=3;当P在第三象限:PM=OB=3,t2﹣3t=3,分别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t的值.解答:解:(1)把A(3,0)B(0,﹣3)代入y=x2+mx+n,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x﹣3.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把A(3,0)B(0,﹣3)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3;(2)设点P的坐标是(t,t﹣3),则M(t,t2﹣2t﹣3),因为p在第四象限,所以PM=(t﹣3)﹣(t2﹣2t﹣3)=﹣t2+3t,当t=﹣=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即PM最长值为=,则S△ABM=S△BPM+S△APM==.(3)存在,理由如下:∵PM∥OB,∴当PM=OB时,点P、M、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①当P在第四象限:PM=OB=3,PM最长时只有,所以不可能有PM=3.②当P在第一象限:PM=OB=3,(t2﹣2t﹣3)﹣(t﹣3)=3,解得t1=,t2=(舍去),所以P点的横坐标是;③当P在第三象限:PM=OB=3,t2﹣3t=3,解得t1=(舍去),t2=,所以P点的横坐标是.所以P点的横坐标是或.4、分析:(1)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A′(﹣1,0),B′(0,2),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2)利用S四边形PB′A′B=S△B′OA′+S△PB′O+S△POB,再假设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得出P点坐标即可;(3)利用P点坐标以及B点坐标即可得出四边形PB′A′B为等腰梯形,利用等腰梯形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A′B′O是由△ABO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又A(0,1),B(2,0),O(0,0),∴A′(﹣1,0),B′(0,2).方法一: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a≠0),∵抛物线经过点A′、B′、B,∴,解得:,∴满足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方法二:∵A′(﹣1,0),B′(0,2),B(2,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2)将B′(0,2)代入得出:2=a(0+1)(0﹣2),解得:a=﹣1,故满足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2)=﹣x2+x+2;(2)∵P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设P(x,y),则x>0,y>0,P点坐标满足y=﹣x2+x+2.连接PB,PO,PB′,∴S四边形PB′A′B=S△B′OA′+S△PB′O+S△POB,=×1×2+×2×x+×2×y,=x+(﹣x2+x+2)+1,=﹣x2+2x+3.∵A′O=1,B′O=2,∴△A′B′O面积为:×1×2=1,假设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则4=﹣x2+2x+3,即x2﹣2x+1=0,解得:x1=x2=1,此时y=﹣12+1+2=2,即P(1,2).∴存在点P(1,2),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3)四边形PB′A′B为等腰梯形,答案不唯一,下面性质中的任意2个均可.①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②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③等腰梯形上底与下底平行;④等腰梯形两腰相等.﹣﹣﹣﹣﹣﹣﹣﹣﹣﹣(10分)或用符号表示:①∠B′A′B=∠PBA′或∠A′B′P=∠BPB′;②P A′=B′B;③B′P∥A′B;④B′A′=PB.(10分)5、分析:(1)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出其对称轴,由此得到顶点A的横坐标,然后代入直线l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2)由A点坐标可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进而可得到点B的坐标.则AB、AD、BD三边的长可得,然后根据边长确定三角形的形状.(3)若以点P、A、B、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应分①AB为对角线、②AD为对角线两种情况讨论,即①AD PB、②AB PD,然后结合勾股定理以及边长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出P点的坐标.解答:解:(1)∵顶点A的横坐标为x=﹣=1,且顶点A在y=x﹣5上,∴当x=1时,y=1﹣5=﹣4,∴A(1,﹣4).(2)△ABD是直角三角形.将A(1,﹣4)代入y=x2﹣2x+c,可得,1﹣2+c=﹣4,∴c=﹣3,∴y=x2﹣2x﹣3,∴B(0,﹣3)当y=0时,x2﹣2x﹣3=0,x1=﹣1,x2=3∴C(﹣1,0),D(3,0),BD2=OB2+OD2=18,AB2=(4﹣3)2+12=2,AD2=(3﹣1)2+42=20,BD2+AB2=AD2,∴∠ABD=90°,即△ABD是直角三角形.(3)存在.由题意知:直线y=x﹣5交y轴于点E(0,﹣5),交x轴于点F(5,0)∴OE=OF=5,又∵OB=OD=3∴△OEF与△O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l,即P A∥BD则构成平行四边形只能是P ADB或P ABD,如图,过点P作y轴的垂线,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过P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于点G.设P(x1,x1﹣5),则G(1,x1﹣5)则PG=|1﹣x1|,AG=|5﹣x1﹣4|=|1﹣x1|P A=BD=3由勾股定理得:(1﹣x1)2+(1﹣x1)2=18,x12﹣2x1﹣8=0,x1=﹣2或4∴P(﹣2,﹣7)或P(4,﹣1),存在点P(﹣2,﹣7)或P(4,﹣1)使以点A、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分析:(1)根据抛物线y=经过点B(0,4),以及顶点在直线x=上,得出b,c即可;(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利用图象上点的性质得出x=5或2时,y的值即可.(3)首先设直线CD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求出解析式,当x=时,求出y即可;(4)利用MN∥BD,得出△OMN∽△OBD,进而得出,得到ON=,进而表示出△PMN的面积,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求出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经过点B(0,4)∴c=4,∵顶点在直线x=上,∴﹣=﹣=,∴b=﹣;∴所求函数关系式为;(2)在Rt△ABO中,OA=3,OB=4,∴AB=,∵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DA=AB=5,∴C、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当x=5时,y=,当x=2时,y=,∴点C和点D都在所求抛物线上;(3)设CD与对称轴交于点P,则P为所求的点,设直线CD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则,解得:,∴,当x=时,y=,∴P(),(4)∵MN∥BD,∴△OMN∽△OBD,∴即得ON=,设对称轴交x于点F,则(PF+OM)•OF=(+t)×,∵,S△PNF=×NF•PF=×(﹣t)×=,S=(﹣),=﹣(0<t<4),a=﹣<0∴抛物线开口向下,S存在最大值.由S△PMN=﹣t2+t=﹣(t﹣)2+,∴当t=时,S取最大值是,此时,点M的坐标为(0,).7、分析:(1)首先根据OA的旋转条件确定B点位置,然后过B做x轴的垂线,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和OB的长(即OA长)确定B点的坐标.(2)已知O、A、B三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根据(2)的抛物线解析式,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然后先设出P点的坐标,而O、B坐标已知,可先表示出△OPB三边的边长表达式,然后分①OP=OB、②OP=BP、③OB=BP 三种情况分类讨论,然后分辨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P点.解答:解:(1)如图,过B点作BC⊥x轴,垂足为C,则∠BCO=90°,∵∠AOB=120°,∴∠BOC=60°,又∵OA=OB=4,∴OC=OB=×4=2,BC=OB•sin60°=4×=2,∴点B的坐标为(﹣2,﹣2);(2)∵抛物线过原点O和点A、B,∴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将A(4,0),B(﹣2.﹣2)代入,得,解得,∴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存在,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直线x=2与x轴的交点为D,设点P的坐标为(2,y),①若OB=OP,则22+|y|2=42,解得y=±2,当y=2时,在Rt△POD中,∠PDO=90°,sin∠POD==,∴∠POD=60°,∴∠POB=∠POD+∠AOB=60°+120°=180°,即P、O、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y=2不符合题意,舍去,∴点P的坐标为(2,﹣2)②若OB=PB,则42+|y+2|2=42,解得y=﹣2,故点P的坐标为(2,﹣2),③若OP=BP,则22+|y|2=42+|y+2|2,解得y=﹣2,故点P的坐标为(2,﹣2),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其坐标为(2,﹣2),8、分析:(1)根据题意,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根据角的互余的关系,易得B到x、y轴的距离,即B的坐标;(2)根据抛物线过B点的坐标,可得a的值,进而可得其解析式;(3)首先假设存在,分A、C是直角顶点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1)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BCD+∠ACO=90°,∠ACO+∠CAO=90°,∴∠BCD=∠CAO,(1分)又∵∠BDC=∠COA=90°,CB=AC,∴△BCD≌△CAO,(2分)∴BD=OC=1,CD=OA=2,(3分)∴点B的坐标为(﹣3,1);(4分)(2)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B(﹣3,1),则得到1=9a﹣3a﹣2,(5分)解得a=,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7分)(3)假设存在点P,使得△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以点C为直角顶点;则延长BC至点P1,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8分)过点P1作P1M⊥x轴,∵CP1=BC,∠MCP1=∠BCD,∠P1MC=∠BDC=90°,∴△MP1C≌△DBC.(10分)∴CM=CD=2,P1M=BD=1,可求得点P1(1,﹣1);(11分)②若以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12分)过点P2作P2N⊥y轴,同理可证△AP2N≌△CAO,(13分)∴NP2=OA=2,AN=OC=1,可求得点P2(2,1),(14分)经检验,点P1(1,﹣1)与点P2(2,1)都在抛物线y=x2+x﹣2上.(16分)9、分析:(1)首先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易证得△BDC≌△COA,即可得BD=OC=1,CD=OA=2,则可求得点B的坐标;(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分别从①以AC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则延长BC至点P1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过点P1作P1M⊥x轴,②若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过点P2作P2N⊥y轴,③若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3⊥CA,且使得AP3=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3,过点P3作P3H⊥y轴,去分析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BCD+∠ACO=90°,∠AC0+∠OAC=90°,∴∠BCD=∠CAO,又∵∠BDC=∠COA=90°,CB=AC,∴△BDC≌△COA,∴BD=OC=1,CD=OA=2,∴点B的坐标为(3,1);(2)∵抛物线y=ax2﹣ax﹣2过点B(3,1),∴1=9a﹣3a﹣2,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3)假设存在点P,使得△A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以AC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则延长BC至点P1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过点P1作P1M⊥x轴,如图(1),∵CP1=BC,∠MCP1=∠BCD,∠P1MC=∠BDC=90°,∴△MP1C≌△DBC,∴CM=CD=2,P1M=BD=1,∴P1(﹣1,﹣1),经检验点P1在抛物线y=x2﹣x﹣2上;②若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过点P2作P2N⊥y轴,如图(2),同理可证△AP2N≌△CAO,∴NP2=OA=2,AN=OC=1,∴P2(﹣2,1),经检验P2(﹣2,1)也在抛物线y=x2﹣x﹣2上;③若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3⊥CA,且使得AP3=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3,过点P3作P3H⊥y轴,如图(3),同理可证△AP3H≌△CAO,∴HP3=OA=2,AH=OC=1,∴P3(2,3),经检验P3(2,3)不在抛物线y=x2﹣x﹣2上;故符合条件的点有P1(﹣1,﹣1),P2(﹣2,1)两点.10、分析:(1)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mx+n,将B(5,0),C(0,5)两点的坐标代入,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同理,将B(5,0),C(0,5)两点∑的坐标代入y=x2+bx+c,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MN的长是直线BC的函数值与抛物线的函数值的差,据此可得出一个关于MN的长和M点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MN的最大值;(3)先求出△ABN的面积S2=5,则S1=6S2=30.再设平行四边形CBPQ的边BC上的高为B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BD=3,过点D作直线B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与点P,交x轴于点E,在直线DE上截取PQ=BC,则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证明△E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E=BD=6,求出E的坐标为(﹣1,0),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1,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1)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mx+n,将B(5,0),C(0,5)两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5;将B(5,0),C(0,5)两点的坐标代入y=x2+bx+c,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2)设M(x,x2﹣6x+5)(1<x<5),则N(x,﹣x+5),∵MN=(﹣x+5)﹣(x2﹣6x+5)=﹣x2+5x=﹣(x﹣)2+,∴当x=时,MN有最大值;(3)∵MN取得最大值时,x=2.5,∴﹣x+5=﹣2.5+5=2.5,即N(2.5,2.5).解方程x2﹣6x+5=0,得x=1或5,∴A(1,0),B(5,0),∴AB=5﹣1=4,∴△ABN的面积S2=×4×2.5=5,∴平行四边形CBPQ的面积S1=6S2=30.设平行四边形CBPQ的边BC上的高为BD,则BC⊥BD.∵BC=5,∴BC•BD=30,∴BD=3.过点D作直线B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与点P,交x轴于点E,在直线DE上截取PQ=BC,则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BC⊥BD,∠OBC=45°,∴∠EBD=45°,∴△E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BD=6,∵B(5,0),∴E(﹣1,0),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t,将E(﹣1,0)代入,得1+t=0,解得t=﹣1∴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1.解方程组,得,,∴点P的坐标为P1(2,﹣3)(与点D重合)或P2(3,﹣4).11、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关键是证明△CEQ与△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如答图②所示,作点C关于直线QE的对称点C′,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C″,交OD于点F,交QE于点P,则△PCF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CF的周长等于线段C′C″的长度.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证明此时△PCF的周长最小.如答图③所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C′C″的长度,即△PCF周长的最小值.解答:解:(1)∵C(0,1),OD=OC,∴D点坐标为(1,0).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k≠0),将C(0,1),D(1,0)代入得:,解得:b=1,k=﹣1,∴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3,将C(0,1)代入得:1=a×(﹣2)2+3,解得a=.∴y=(x﹣2)2+3=x2+2x+1.(3)证明:由题意可知,∠ECD=45°,∵OC=OD,且OC⊥OD,∴△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C=45°,∴∠ECD=∠ODC,∴CE∥x轴,则点C、E关于对称轴(直线x=2)对称,∴点E的坐标为(4,1).如答图①所示,设对称轴(直线x=2)与CE交于点M,则M(2,1),∴ME=CM=QM=2,∴△QME与△QM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EC=∠QCE=45°.又∵△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C=∠OCD=45°,∴∠QEC=∠QCE=∠ODC=∠OCD=45°,∴△CEQ∽△CDO.(4)存在.如答图②所示,作点C关于直线QE的对称点C′,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C″,交OD于点F,交QE于点P,则△PCF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CF的周长等于线段C′C″的长度.(证明如下:不妨在线段OD上取异于点F的任一点F′,在线段QE上取异于点P的任一点P′,连接F′C″,F′P′,P′C′.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CF′的周长=F′C″+F′P′+P′C′;而F′C″+F′P′+P′C′是点C′,C″之间的折线段,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F′C″+F′P′+P′C′>C′C″,即△P′CF′的周长大于△PCE的周长.)如答图③所示,连接C′E,∵C,C′关于直线QE对称,△Q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的坐标为(4,5);∵C,C″关于x轴对称,∴点C″的坐标为(0,﹣1).过点C′作C′N⊥y轴于点N,则NC′=4,NC″=4+1+1=6,在Rt△C′NC″中,由勾股定理得:C′C″===.综上所述,在P点和F点移动过程中,△PCF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1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CD的三边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3)分p在x轴和y轴两种情况讨论,舍出P的坐标,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由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0,3),可知c=3.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3.把点A(1,0)、点B(﹣3,0)代入,得解得a=﹣1,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B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解法一:过点D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在Rt△BOC中,OB=3,OC=3,∴BC2=OB2+OC2=18在Rt△CDF中,DF=1,CF=OF﹣OC=4﹣3=1,∴CD2=DF2+CF2=2在Rt△BDE中,DE=4,BE=OB﹣OE=3﹣1=2,∴BD2=DE2+BE2=20∴BC2+CD2=BD2∴△BCD为直角三角形.解法二:过点D作DF⊥y轴于点F.在Rt△BOC中,∵OB=3,OC=3∴OB=OC∴∠OCB=45°∵在Rt△CDF中,DF=1,CF=OF﹣OC=4﹣3=1∴DF=CF∴∠DCF=45°∴∠BCD=180°﹣∠DCF﹣∠OCB=90°∴△BCD为直角三角形.(3)①△BCD的三边,==,又=,故当P是原点O时,△ACP∽△DBC;②当AC是直角边时,若AC与CD是对应边,设P的坐标是(0,a),则PC=3﹣a,=,即=,解得:a=﹣9,则P的坐标是(0,﹣9),三角形ACP不是直角三角形,则△ACP∽△CBD不成立;③当AC是直角边,若AC与BC是对应边时,设P的坐标是(0,b),则PC=3﹣b,则=,即=,解得:b=﹣,故P是(0,﹣)时,则△ACP∽△CBD一定成立;④当P在x轴上时,AC是直角边,P一定在B的左侧,设P的坐标是(d,0).则AP=1﹣d,当AC与CD是对应边时,=,即=,解得:d=1﹣3,此时,两个三角形不相似;⑤当P在x轴上时,AC是直角边,P一定在B的左侧,设P的坐标是(e,0).则AP=1﹣e,当AC与DC是对应边时,=,即=,解得:e=﹣9,符合条件.总之,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汇编 二次函数-综合题(二)(word版有答案解析)

二次函数-综合题(二)一.解答题(共40小题)1.(2019•宜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2,﹣2),C(4,﹣2),D(4,4).(1)填空:正方形的面积为;当双曲线y=(k≠0)与正方形ABCD有四个交点时,k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抛物线L:y=a(x﹣m)2+n(a>0)顶点P在边BC上,与边AB,DC分别相交于点E,F,过点B的双曲线y=(k≠0)与边DC交于点N.①点Q(m,﹣m2﹣2m+3)是平面内一动点,在抛物线L的运动过程中,点Q随m运动,分别切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时的坐标;②当点F在点N下方,AE=NF,点P不与B,C两点重合时,求﹣的值;③求证:抛物线L与直线x=1的交点M始终位于x轴下方.2.(2019•东营)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P是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9•郴州)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分别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F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①如图1,设k=,当k为何值时,CF=AD?②如图2,以A,F,O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与△ABC相似?若相似,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4.(2019•广州)已知抛物线G:y=mx2﹣2mx﹣3有最低点.(1)求二次函数y=mx2﹣2mx﹣3的最小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2)将抛物线G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1.经过探究发现,随着m的变化,抛物线G1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求这个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记(2)所求的函数为H,抛物线G与函数H的图象交于点P,结合图象,求点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5.(2019•广元)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C(﹣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BC,若点E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当△BEF的面积是时,求点E的坐标;(3)在(2)的结论下,将△BEF绕点F旋转180°得△B′E′F,试判断点E′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6.(2019•荆门)已知抛物线y=ax2+bx+c顶点(2,﹣1),经过点(0,3),且与直线y=x ﹣1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在抛物线上恰好存在三点Q,M,N,满足S△QAB=S△MAB=S△NAB=S,求S的值;(3)在A,B之间的抛物线弧上是否存在点P满足∠APB=90°?若存在,求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坐标平面内两点M(x1,y1),N(x2,y2)之间的距离MN=)7.(2019•安顺)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x+3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此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C,连接AC,BC.已知A(0,3),C(﹣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对称轴l上找一点M,使|MB﹣MC|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点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 A,过点P作PQ⊥P 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2019•常德)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A(1,4),与坐标轴交于B、C、D三点,且B点的坐标为(﹣1,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二次函数图象位于x轴上方部分有两个动点M、N,且点N在点M的左侧,过M、N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G、H两点,当四边形MNHG为矩形时,求该矩形周长的最大值;(3)当矩形MNHG的周长最大时,能否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找到一点P,使△PNC的面积是矩形MNHG面积的?若存在,求出该点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19•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2,0),C(0,﹣6),其对称轴为直线x=2.(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直线y=﹣x+m将△AO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m的值;(3)点B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点D是直线x=2上位于x轴下方的动点,点E是第四象限内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位于直线x=2右侧.若以点E为直角顶点的△BED与△AOC相似,求点E的坐标.10.(2019•岳阳)如图1,△AOB的三个顶点A、O、B分别落在抛物线F1:y=x2+x 的图象上,点A的横坐标为﹣4,点B的纵坐标为﹣2.(点A在点B的左侧)(1)求点A、B的坐标;(2)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A'OB',抛物线F2:y=ax2+bx+4经过A'、B'两点,已知点M为抛物线F2的对称轴上一定点,且点A'恰好在以OM为直径的圆上,连接OM、A'M,求△OA'M的面积;(3)如图2,延长OB'交抛物线F2于点C,连接A'C,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19•深圳)如图抛物线经y=ax2+bx+c过点A(﹣1,0),点C(0,3),且OB=O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2)点D、E在直线x=1上的两个动点,且DE=1,点D在点E的上方,求四边形ACDE 的周长的最小值.(3)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直线CP把四边形CBP A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12.(2019•鄂州)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B=4,交y轴于点C,对称轴是直线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连接BC,E是线段OC上一点,E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F正好落在BC上,求点F的坐标;(3)动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交线段BC于点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若△AOC与△BMN相似,请直接写出t的值;②△BOQ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2019•兰州)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交x轴于点(﹣1,0),B(4,0)两点,交y轴于点C.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过点M 作MN⊥x轴交直线BC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D,连接AC,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二次函数y=ax2+bx+2的表达式;(2)连接BD,当t=时,求△DNB的面积;(3)在直线MN上存在一点P,当△PBC是以∠BP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此时点D的坐标;(4)当t=时,在直线MN上存在一点Q,使得∠AQC+∠OAC=90°,求点Q的坐标.14.(2019•淄博)如图,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 AM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下方有一动点D,满足DA=OA,过D作DG⊥x轴于点G,设△ADG的内心为I,试求CI的最小值.15.(2019•天水)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9,0)和C(0,4),CD垂直于y轴,交抛物线于点D,DE垂直于x轴,垂足为E,直线l是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点F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出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D的坐标;(2)若Rt△AOC沿x轴向右平移,使其直角边OC与对称轴l重合,再沿对称轴l向上平移到点C与点F重合,得到Rt△A1O1F,求此时Rt△A1O1F与矩形OCDE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3)若Rt△AOC沿x轴向右平移t个单位长度(0<t≤6)得到Rt△A2O2C2,Rt△A2O2C2与Rt△OED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16.(2019•武汉)已知抛物线C1:y=(x﹣1)2﹣4和C2:y=x2(1)如何将抛物线C1平移得到抛物线C2?(2)如图1,抛物线C1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A,直线y=﹣x+b经过点A,交抛物线C1于另一点B.请你在线段AB上取点P,过点P作直线PQ∥y轴交抛物线C1于点Q,连接AQ.①若AP=AQ,求点P的横坐标;②若P A=PQ,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3)如图2,△MNE的顶点M、N在抛物线C2上,点M在点N右边,两条直线ME、NE与抛物线C2均有唯一公共点,ME、NE均与y轴不平行.若△MNE的面积为2,设M、N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m、n,求m与n的数量关系.17.(2019•乐山)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6)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tan∠CAB=.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对称轴交x轴于点N.(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点,Q(n,0)为x轴上一点,且PQ⊥PC.①当点P在线段MN(含端点)上运动时,求n的变化范围;②当n取最大值时,求点P到线段CQ的距离;③当n取最大值时,将线段CQ向上平移t个单位长度,使得线段CQ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求t的取值范围.18.(2019•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2,0),点B(4,0),与y轴交于点C(0,8),连接BC,又已知位于y轴右侧且垂直于x 轴的动直线l,沿x轴正方向从O运动到B(不含O点和B点),且分别交抛物线、线段BC以及x轴于点P,D,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接AC,AP,当直线l运动时,求使得△PEA和△AOC相似的点P的坐标;(3)作PF⊥BC,垂足为F,当直线l运动时,求Rt△PFD面积的最大值.19.(2019•资阳)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3,2),且与直线y=﹣x+交于B、C两点,点B的坐标为(4,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BC上方的一点,过点D作DE⊥x轴交直线BC于点E,点P为对称轴上一动点,当线段DE的长度最大时,求PD+P A的最小值;(3)设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QM=45°?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2019•无锡)已知二次函数y=ax2+bx﹣4(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 在B左侧,且OA<OB),与y轴交于点C.(1)求C点坐标,并判断b的正负性;(2)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D,已知DC:CA=1:2,直线BD与y轴交于点E,连接BC.①若△BCE的面积为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若△BCD为锐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OA的取值范围.21.(2019•遂宁)如图,顶点为P(3,3)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A(6,0),点B 在该图象上,OB交其对称轴l于点M,点M、N关于点P对称,连接BN、ON.(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若点B在对称轴l右侧的二次函数图象上运动,请解答下列问题:①连接OP,当OP=MN时,请判断△NOB的形状,并求出此时点B的坐标.②求证:∠BNM=∠ONM.22.(2019•株洲)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1)若a=1,b=﹣2,c=﹣1①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②定义:对于二次函数y=px2+qx+r(p≠0),满足方程y=x的x的值叫做该二次函数的“不动点”.求证:二次函数y=ax2+bx+c有两个不同的“不动点”.(2)设b=c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分别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x1,0),B(x2,0),其中x1<0,x2>0,与y轴相交于点C,连结BC,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OC=OD,又点E的坐标为(1,0),过点D作垂直于y轴的直线与直线CE相交于点F,满足∠AFC=∠ABC.F A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3.(2019•菏泽)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点A 的坐标是(2,0),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在第二象限内,且PE=OD,求△PBE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M为直线BC上一点,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M,使△BDM是以B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2019•苏州)如图①,抛物线y=﹣x2+(a+1)x﹣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已知△ABC的面积是6.(1)求a的值;(2)求△ABC外接圆圆心的坐标;(3)如图②,P是抛物线上一点,Q为射线CA上一点,且P、Q两点均在第三象限内,Q、A是位于直线BP同侧的不同两点,若点P到x轴的距离为d,△QPB的面积为2d,且∠P AQ=∠AQB,求点Q的坐标.25.(2019•宿迁)如图,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A、B两点,其中点A坐标为(1,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①,连接AC,点P在抛物线上,且满足∠P AB=2∠ACO.求点P的坐标;(3)如图②,点Q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直线AQ、BQ分别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N.请问DM+DN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6.(2019•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点A 在点B的左侧),OA=1,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ABD的面积为5.(1)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的动点E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A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3)若点P为x轴上任意一点,在(2)的结论下,求PE+P A的最小值.27.(2019•武威)如图,抛物线y=ax2+bx+4交x轴于A(﹣3,0),B(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交BC于点Q.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P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28.(2019•凉山州)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过点A(﹣1,0)、B(3,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 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P AC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不与C点重合),使得S=S△P AC?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P AM29.(2019•攀枝花)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其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1)求b,c的值;(2)直线1与x轴相交于点P.①如图1,若l∥y轴,且与线段AC及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F,点C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点D,求四边形CEDF面积的最大值;②如图2,若直线1与线段BC相交于点Q,当△PCQ∽△CAP时,求直线1的表达式.30.(2019•泰安)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3,0)、B(0,﹣2),且过点C(2,﹣2).(1)求二次函数表达式;(2)若点P为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点,且S△PBA=4,求点P的坐标;(3)在抛物线上(AB下方)是否存在点M,使∠ABO=∠ABM?若存在,求出点M到y轴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2019•衡阳)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N,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CP,过点P作C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当点P在线段OB(点P不与O、B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连接MN、MB.请问:△MBN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2019•连云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L1:y=x2+bx+c过点C(0,﹣3),与抛物线L2:y=﹣x2﹣x+2的一个交点为A,且点A的横坐标为2,点P、Q 分别是抛物线L1、L2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若以点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恰为平行四边形,求出点P的坐标;(3)设点R为抛物线L1上另一个动点,且CA平分∠PCR.若OQ∥PR,求出点Q的坐标.33.(2019•怀化)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Rt△AOB,O为坐标原点,OB=1,tan∠ABO =3,将此三角形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COD,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刚好经过A,B,C三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的坐标;(2)过定点Q的直线l:y=kx﹣k+3与二次函数图象相交于M,N两点.①若S△PMN=2,求k的值;②证明:无论k为何值,△PMN恒为直角三角形;③当直线l绕着定点Q旋转时,△PMN外接圆圆心在一条抛物线上运动,直接写出该抛物线的表达式.34.(2019•盐城)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k(x﹣1)2+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k+2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直线AB分别与x、y轴交于C、D两点,其中k<0.(1)求A、B两点的横坐标;(2)若△OAB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k的值;(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ODC=2∠BEC,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5.(2019•广安)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N,过A点的直线l:y=kx+n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y=﹣x2+bx+c的另一个交点为D,已知A(﹣1,0),D(5,﹣6),P点为抛物线y=﹣x2+bx+c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1)求抛物线和直线l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时,过P点作PE∥x轴交直线l于点E,作PF∥y 轴交直线l于点F,求PE+PF的最大值;(3)设M为直线l上的点,探究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N、C,M、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6.(2019•宜宾)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ax2﹣2x+c与直线y=kx+b 都经过A(0,﹣3)、B(3,0)两点,该抛物线的顶点为C.(1)求此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2)设直线AB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在射线EB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使点M、N、C、E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点P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 AB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并求△P AB面积的最大值.37.(2019•重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连结BD,点M是线段BD上一动点(点M不与端点B,D重合),过点M作MN ⊥BD,交抛物线于点N(点N在对称轴的右侧),过点N作NH⊥x轴,垂足为H,交BD 于点F,点P是线段OC上一动点,当MN取得最大值时,求HF+FP+PC的最小值;(2)在(1)中,当MN取得最大值,HF+FP+PC取得最小值时,把点P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点Q,连结AQ,把△AOQ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0°<α<360°),得到△A′OQ′,其中边A′Q′交坐标轴于点G.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Q'=∠Q'OG?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2019•临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A、B.(1)求a、b满足的关系式及c的值.(2)当x<0时,若y=ax2+bx+c(a<0)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a的取值范围.(3)如图,当a=﹣1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 AB的面积为1?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9.(2019•长沙)如图,抛物线y=ax2+6ax(a为常数,a>0)与x轴交于O,A两点,点B为抛物线的顶点,点D的坐标为(t,0)(﹣3<t<0),连接BD并延长与过O,A,B 三点的⊙P相交于点C.(1)求点A的坐标;(2)过点C作⊙P的切线CE交x轴于点E.①如图1,求证:CE=DE;②如图2,连接AC,BE,BO,当a=,∠CAE=∠OBE时,求﹣的值.40.(2019•南京)【概念认识】城市的许多街道是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因此,往往不能沿直线行走到达目的地,只能按直角拐弯的方式行走.可以按照街道的垂直和平行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对两点A(x1,y1)和B(x2,y2),用以下方式定义两点间距离:d(A,B)=|x1﹣x2|+|y1﹣y2|.【数学理解】(1)①已知点A(﹣2,1),则d(O,A)=.②函数y=﹣2x+4(0≤x≤2)的图象如图①所示,B是图象上一点,d(O,B)=3,则点B的坐标是.(2)函数y=(x>0)的图象如图②所示.求证:该函数的图象上不存在点C,使d (O,C)=3.(3)函数y=x2﹣5x+7(x≥0)的图象如图③所示,D是图象上一点,求d(O,D)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D的坐标.【问题解决】(4)某市要修建一条通往景观湖的道路,如图④,道路以M为起点,先沿MN方向到某处,再在该处拐一次直角弯沿直线到湖边,如何修建能使道路最短?(要求: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2019•宜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2,﹣2),C(4,﹣2),D(4,4).(1)填空:正方形的面积为36;当双曲线y=(k≠0)与正方形ABCD有四个交点时,k的取值范围是:0<k<4或﹣8<k<0;(2)已知抛物线L:y=a(x﹣m)2+n(a>0)顶点P在边BC上,与边AB,DC分别相交于点E,F,过点B的双曲线y=(k≠0)与边DC交于点N.①点Q(m,﹣m2﹣2m+3)是平面内一动点,在抛物线L的运动过程中,点Q随m运动,分别切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时的坐标;②当点F在点N下方,AE=NF,点P不与B,C两点重合时,求﹣的值;③求证:抛物线L与直线x=1的交点M始终位于x轴下方.【解答】解:(1)由点A(﹣2,4),B(﹣2,﹣2)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正方形面积为36;有四个交点时0<k<4或﹣8<k<0;故答案为36,0<k<4或﹣8<k<0;(2)①由题意可知,﹣2≤m≤4,y Q=﹣m2﹣2m+3=﹣(m+1)2+4,当m=﹣1,y Q最大=4,在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时的坐标为(﹣1,4),当m<﹣1时,y Q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2时,y Q最小=3,当m>﹣1时,y Q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4时,y Q最小=﹣21,∴3>﹣21,∴y Q最小=﹣21,点Q在最低位置时的坐标(4,﹣21),∴在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时的坐标为(﹣1,4),最低位置时的坐标为(4,﹣21);②当双曲线y=经过点B(﹣2,﹣2)时,k=4,∴N(4,1),∵顶点P(m,n)在边BC上,∴n=﹣2,∴BP=m+2,CP=4﹣m,∵抛物线y=a(x﹣m)2﹣2(a>0)与边AB、DC分别交于点E、F,∴E(﹣2,a(﹣2﹣m)2﹣2),F(4,a(4﹣m)2﹣2),∴BE=a(﹣2﹣m)2,CF=a(4﹣m)2,∴=﹣,∴a(m+2)﹣a(4﹣m)=2am﹣2a=2a(m﹣1),∵AE=NF,点F在点N下方,∴6﹣a(﹣2﹣m)2=3﹣a(4﹣m)2,∴12a(m﹣1)=3,∴a(m﹣1)=,∴=;③由题意得,M(1,a(1﹣m)2﹣2),∴y M=a(1﹣m)2﹣2(﹣2≤m≤4),即y M=a(m﹣1)2﹣2(﹣2≤m≤4),∵a>0,∴对应每一个a(a>0)值,当m=1时,y M最小=﹣2,当m=﹣2或4时,y M最大=9a﹣2,当m=4时,y=a(x﹣4)2﹣2,∴F(4,﹣2),E(﹣2,36a﹣2),∵点E在边AB上,且此时不与B重合,∴﹣2<36a﹣2≤4,∴0<a≤,∴﹣2<9a﹣2≤﹣,∴y M≤﹣,同理m=﹣2时,y=y=a(x+2)2﹣2,∴E(﹣2,﹣2),F(4,36a﹣2),∵点F在边CD上,且此时不与C重合,∴﹣2<36a﹣2≤4,解得0<a≤,∴﹣2<9a﹣2≤﹣,∴y M≤﹣,综上所述,抛物线L与直线x=1的交点M始终位于x轴下方;2.(2019•东营)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P是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ax+bx﹣4经过点A(﹣2,0),B(4,0),∴,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4;(2)如图1,连接OP,设点P(x,),其中﹣4<x<0,四边形ABPC的面积为S,由题意得C(0,﹣4),∴S=S△AOC+S△OCP+S△OBP=+,=4﹣2x﹣x2﹣2x+8,=﹣x2﹣4x+12,=﹣(x+2)2+16.∵﹣1<0,开口向下,S有最大值,∴当x=﹣2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此时,y=﹣4,即P(﹣2,﹣4).因此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2,﹣4).(3),∴顶点M(﹣1,﹣).如图2,连接AM交直线DE于点G,此时,△CMG的周长最小.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且过点A(2,0),M(﹣1,﹣),∴,∴直线AM的解析式为y=﹣3.在Rt△AOC中,=2.∵D为AC的中点,∴,∵△ADE∽△AOC,∴,∴,∴AE=5,∴OE=AE﹣AO=5﹣2=3,∴E(﹣3,0),由图可知D(1,﹣2)设直线DE的函数解析式为y=mx+n,∴,解得:,∴直线DE的解析式为y=﹣﹣.∴,解得:,∴G().3.(2019•郴州)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分别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F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①如图1,设k=,当k为何值时,CF=AD?②如图2,以A,F,O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与△ABC相似?若相似,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3过点A(﹣3,0),B(1,0),∴,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①∵在Rt△AOC中,OA=3,OC=3,∴AC2=OA2+OC2=18,∵D(﹣1,4),C(0,3),A(﹣3,0),∴CD2=12+12=2∴AD2=22+42=20∴AC2+CD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且∠ACD=90°.∵,∴F为AD的中点,∴,∴.②在Rt△ACD中,tan,在Rt△OBC中,tan,∴∠ACD=∠OCB,∵OA=OC,∴∠OAC=∠OCA=45°,∴∠F AO=∠ACB,若以A,F,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当∠AOF=∠ABC时,△AOF∽△CBA,∴OF∥BC,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直线OF的解析式为y=﹣3x,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mx+n,∴,解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6,∴,解得:,∴F(﹣).当∠AOF=∠CAB=45°时,△AOF∽△CAB,∵∠CAB=45°,∴OF⊥AC,∴直线OF的解析式为y=﹣x,∴,解得:,∴F(﹣2,2).综合以上可得F点的坐标为(﹣)或(﹣2,2).4.(2019•广州)已知抛物线G:y=mx2﹣2mx﹣3有最低点.(1)求二次函数y=mx2﹣2mx﹣3的最小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2)将抛物线G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1.经过探究发现,随着m的变化,抛物线G1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求这个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记(2)所求的函数为H,抛物线G与函数H的图象交于点P,结合图象,求点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y=mx2﹣2mx﹣3=m(x﹣1)2﹣m﹣3,抛物线有最低点∴二次函数y=mx2﹣2mx﹣3的最小值为﹣m﹣3(2)∵抛物线G:y=m(x﹣1)2﹣m﹣3∴平移后的抛物线G1:y=m(x﹣1﹣m)2﹣m﹣3∴抛物线G1顶点坐标为(m+1,﹣m﹣3)∴x=m+1,y=﹣m﹣3∴x+y=m+1﹣m﹣3=﹣2即x+y=﹣2,变形得y=﹣x﹣2∵m>0,m=x﹣1∴x﹣1>0∴x>1∴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1)(3)法一:如图,函数H:y=﹣x﹣2(x>1)图象为射线x=1时,y=﹣1﹣2=﹣3;x=2时,y=﹣2﹣2=﹣4∴函数H的图象恒过点B(2,﹣4)∵抛物线G:y=m(x﹣1)2﹣m﹣3x=1时,y=﹣m﹣3;x=2时,y=m﹣m﹣3=﹣3∴抛物线G恒过点A(2,﹣3)由图象可知,若抛物线与函数H的图象有交点P,则y B<y P<y A∴点P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4<y P<﹣3法二:整理的:m(x2﹣2x)=1﹣x∵x>1,且x=2时,方程为0=﹣1不成立∴x≠2,即x2﹣2x=x(x﹣2)≠0∴m=>0∵x>1∴1﹣x<0∴x(x﹣2)<0∴x﹣2<0∴x<2即1<x<2∵y P=﹣x﹣2∴﹣4<y P<﹣35.(2019•广元)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C(﹣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BC,若点E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当△BEF的面积是时,求点E的坐标;(3)在(2)的结论下,将△BEF绕点F旋转180°得△B′E′F,试判断点E′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y=﹣x+4…①,令x=0,y=4,令y=0,则x=4,故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1)(x﹣4)=a(x2﹣3x﹣4),即﹣4a=4,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②;(2)设点E(m,0),直线BC表达式中的k值为4,EF∥BC,则直线EF的表达式为:y=4x+n,将点E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直线EF的表达式为:y=4x﹣4m…③,联立①③并解得:x=(m+1),则点F(,),S△BEF=S△OAB﹣S△OBE﹣S△AEF=×4×4﹣×4m﹣(4﹣m)×=,解得:m=,故点E(,0)、点F(2,2);(3)△BEF绕点F旋转180°得△B′E′F,则点E′(,4),当x=时,y=﹣x2+3x+4=﹣()2+3×+4≠4,故点E′不在抛物线上.6.(2019•荆门)已知抛物线y=ax2+bx+c顶点(2,﹣1),经过点(0,3),且与直线y=x ﹣1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在抛物线上恰好存在三点Q,M,N,满足S△QAB=S△MAB=S△NAB=S,求S的值;(3)在A,B之间的抛物线弧上是否存在点P满足∠APB=90°?若存在,求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坐标平面内两点M(x1,y1),N(x2,y2)之间的距离MN=)【解答】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2,﹣1)∴顶点式为y=a(x﹣2)2﹣1∵抛物线经过点C(0,3)∴4a﹣1=3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1=x2﹣4x+3(2)解得:,∴A(1,0),B(4,3)∴AB=设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E,则E(0,﹣1)∴OA=OE=1∴∠AEO=45°∵S△QAB=S△MAB=S△NAB=S∴点Q、M、N到直线AB的距离相等如图,假设点M、N在直线AB上方,点Q在直线AB下方∴MN∥AB时,总有S△MAB=S△NAB=S要使只有一个点Q在直线AB下方满足S△QAB=S,则Q到AB距离必须最大过点Q作QC∥y轴交AB于点C,QD⊥AB于点D∴∠CDQ=90°,∠DCQ=∠AEO=45°∴△C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Q=CQ设Q(t,t2﹣4t+3)(1<t<4),则C(t,t﹣1)∴CQ=t﹣1﹣(t2﹣4t+3)=﹣t2+5t﹣4=﹣(t﹣)2+∴t=时,CQ最大值为∴DQ最大值为∴S=S△QAB=AB•DQ=(3)存在点P满足∠APB=90°.∵∠APB=90°,AB=3∴AP2+BP2=AB2设P(p,p2﹣4p+3)(1<p<4)∴AP2=(p﹣1)2+(p2﹣4p+3)2=p4﹣8p3+23p2﹣26p+10,BP2=(p﹣4)2+(p2﹣4p+3﹣3)2=p4﹣8p3+17p2﹣8p+16∴p4﹣8p3+23p2﹣26p+10+p4﹣8p3+17p2﹣8p+16=(3)2整理得:p4﹣8p3+20p2﹣17p+4=0p2(p2﹣8p+16)+4p2﹣17p+4=0p2(p﹣4)2+(4p﹣1)(p﹣4)=0(p﹣4)[p2(p﹣4)+(4p﹣1)]=0∵p<4∴p﹣4≠0∴p2(p﹣4)+(4p﹣1)=0展开得:p3﹣4p2+4p﹣1=0(p3﹣1)﹣(4p2﹣4p)=0(p﹣1)(p2+p+1)﹣4p(p﹣1)=0(p﹣1)(p2+p+1﹣4p)=0∵p>1∴p﹣1≠0∴p2+p+1﹣4p=0解得:p1=,p2=(舍去)∴点P横坐标为时,满足∠APB=90°.7.(2019•安顺)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x+3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此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C,连接AC,BC.已知A(0,3),C(﹣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对称轴l上找一点M,使|MB﹣MC|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点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 A,过点P作PQ⊥P 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将A(0,3),C(﹣3,0)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x+3;(2)将直线y=x+3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解得:x=0或﹣4,∵A(0,3),∴B(﹣4,1)①当点B、C、M三点不共线时,|MB﹣MC|<BC②当点B、C、M三点共线时,|MB﹣MC|=BC∴当点、C、M三点共线时,|MB﹣MC|取最大值,即为BC的长,。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汇编二次函数-综合题(一)(word版有答案解析)

九上数学 -二次函数 -综合题(一)一.解答题(共40 小题)2 1.(2019?赤峰)如图,直线 y=﹣ x+3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B、C 两点,抛物线 y=﹣ x +bx+c 经过点 B、 C,与 x 轴另一交点为 A,极点为 D.(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2)在 x 轴上找一点 E,使 EC+ED 的值最小,求 EC+ED 的最小值;(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能否存在一点 P,使得∠ APB =∠ OCB?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 2019?通辽)已知,如图,抛物线2y= ax +bx+c( a≠ 0)的极点为 M( 1,9),经过抛物线上的两点 A(﹣ 3,﹣ 7)和 B( 3, m)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和直线AB 的分析式.( 2)在抛物线上 A、 M 两点之间的部分(不包含A、 M 两点),能否存在点D,使得 S△DAC= 2S△DCM?若存在,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3)若点P 在抛物线上,点Q 在x 轴上,当以点A,M,P,Q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知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3.( 2019?吉林)如图,抛物线y=( x﹣1)2+k 与 x 轴订交于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侧),与 y 轴订交于点C( 0,﹣ 3). P 为抛物线上一点,横坐标为m,且 m>0.(1)求此抛物线的分析式;(2)当点 P 位于 x 轴下方时,求△ ABP 面积的最大值;(3)设此抛物线在点 C 与点 P 之间部分(含点 C 和点 P)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h.①求 h 对于 m 的函数分析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②当 h=9 时,直接写出△BCP 的面积.4.( 2019?绥化)已知抛物线2x=,交 x 轴于点 A、 B,交 y y=ax +bx+3 的对称轴为直线轴于点 C,且点 A 坐标为 A(﹣ 2, 0).直线 y=﹣ mx﹣ m( m> 0)与抛物线交于点P、(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2)若 n=﹣ 5,且△ CPQ 的面积为 3,求 m 的值;( 3)当 m≠1 时,若 n=﹣ 3m,直线 AQ 交 y 轴于点 K .设△ PQK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m 之间的函数分析式.5.( 2019?齐齐哈尔)综合与研究如图,抛物线y= x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 C 点, OA= 2, OC=6,连结 AC 和 BC.(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点 D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ACD 的周长最小时,点 D 的坐标为.( 3)点 E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结CE 和 BE.求△ BCE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E 的坐标;( 4)若点 M 是 y 轴上的动点,在座标平面内能否存在点N,使以点A、 C、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6.( 2019?襄阳)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B,点C,对称轴为x= 1 的抛物线过B, C 两点,且交x 轴于另一点A,连结 AC.( 1)直接写出点A,点 B,点 C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分析式;( 2)已知点 P 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当点 P 到直线 BC 的距离最大时, 求点坐标;( 3)抛物线上能否存在一点Q (点 C 除外),使以点 Q ,A , B 为极点的三角形与△相像?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P 的ABC7.( 2019?随州)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 2y = ax +bx+c 与 y轴交于点 A ( 0, 6),与 x 轴交于点 B (﹣ 2, 0),C ( 6,0).(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分析式及其对称轴;( 2)如图 2,连结 AB , AC ,设点 P (m , n )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且在对称轴右边,过点 P 作 PD ⊥ AC 于点 E ,交 x 轴于点 D ,过点 P 作 PG ∥ AB 交 AC 于点 F ,交 x 轴于点 G .设线段 DG 的长为 d ,求 d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m 的取值范围;( 3)在( 2)的条件下,若△ PDG 的面积为,① 求点 P 的坐标;② 设 M 为直线 AP 上一动点,连结 OM 交直线 AC 于点 S ,则点 M 在运动过程中,在抛物线上能否存在点 R ,使得△ ARS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及其对应的点 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8.( 2019?梧州)如图,已知 ⊙A 的圆心为点 (3,0),抛物线 y = ax 2﹣x+c 过点 A ,与⊙ A交于 B 、 C 两点,连结 AB 、 AC ,且 AB ⊥ AC ,B 、 C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2、 1.( 1)请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并求 a 、 c 的值;( 2)直线 y = kx+1 经过点 B ,与 x 轴交于点 D .点 E (与点 D 不重合)在该直线上,且AD = AE ,请判断点 E 能否在此抛物线上,并说明原因;( 3)假如直线 y = k 1x ﹣ 1 与 ⊙A 相切,请直接写出知足此条件的直线分析式.9.( 2019?柳州)如图,直线 y = x ﹣ 3 交 x 轴于点 A ,交 y 轴于点 C ,点 B 的坐标为( 1,0),抛物线 y = ax 2+bx+c (a ≠ 0)经过 A , B , C 三点,抛物线的极点为点D ,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点 E ,点 E 对于原点的对称点为F ,连结 CE ,以点 F 为圆心,CE 的长为半径作圆,点 P 为直线 y =x ﹣ 3 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求△ BDP 周长的最小值;( 3)若动点 P 与点 C 不重合, 点 Q 为 ⊙F 上的随意一点, 当过 P , Q 两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 , N 两点(点 M 在点 N的面积.PQ 的最大值等于CE 时,的左边),求四边形 ABMN210.( 2019?张家界)已知抛物线 y =ax +bx+c ( a ≠ 0)过点 A ( 1, 0), B (3,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 C , OC = 3.(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及极点D 的坐标;( 2)过点 A 作 AM ⊥ BC ,垂足为 M ,求证:四边形 ADBM 为正方形;( 3)点 P 为抛物线在直线 BC 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 当△ PBC 面积最大时, 求点 P 的坐标;(4)若点 Q 为线段 OC 上的一动点,问: AQ+ QC 能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11.( 2019?贵阳)如图,二次函数y= x +bx+c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且对于直线 x= 1 对称,点 A 的坐标为(﹣ 1,0).(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结 BC,若点 P 在 y 轴上时, BP 和 BC 的夹角为15°,求线段 CP 的长度;( 3)当 a≤ x≤ a+1 时,二次函数22a,求 a 的值.y= x +bx+c 的最小值为12.( 2019?包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y= ax +bx+2( a≠ 0)与 x 轴交于 A(﹣ 1, 0), B( 3,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 C,连结 BC.(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2)点 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结CD 、BD ,若∠ DCB =∠ CBD ,求点 D 的坐标;( 3)已知 F( 1, 1),若 E( x,y)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此中1< x< 2),连结 CE、CF、EF,求△CEF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E 的坐标.( 4)若点N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抛物线上能否存在点M,使得以B,C,M,N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全部知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13.(2019?烟台)如图,极点为M 的抛物线y= ax +bx+3 与 x 轴交于 A(﹣ 1, 0),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过点 C 作 CD⊥ y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作 DE ⊥ x 轴,垂足为点E,双曲线 y=(x>0)经过点D,连结MD,BD.(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 N,F 分别是 x 轴, y 轴上的两点,当以M,D , N, F 为极点的四边形周长最小时,求出点N, F 的坐标;( 3)动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 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当 t 为什么值时,∠BPD 的度数最大?(请直接写出结果)14.( 2019?玉林)已知二次函数:y= ax2+( 2a+1)x+2 ( a< 0).( 1)求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 a 为负整数时,求 a 的值及二次函数的分析式并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不用列表,只需求用其与x 轴的两个交点 A,B( A 在 B 的左边),与 y 轴的交点 C 及其极点 D 这四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大概图象,同时标出 A ,B , C , D 的地点);( 3)在( 2)的条件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上能否存在一点求出点 P 的坐标;假如不存在,请说明原因.P 使∠ PCA = 75°?假如存在,15.(2019?桂林)如图,抛物线 2轴交于点 A (﹣ 2,0)和 B ( l ,0),与 yy =﹣ x +bx+c 与 x 轴交于点 C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作射线 AC ,将射线 A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D ,在射线 AD上能否存在一点 H ,使△ CHB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 H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3)在( 2)的条件下,点 Q 为抛物线的极点,点 P 为射线 AD 上的一个动点,且点 P的横坐标为 t ,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 l ,垂足为 E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D 方向运动,直线 l 随之运动,当﹣ 2< t <1 时,直线 l 将四边形 ABCQ 切割成左右两部分,设在直线 l左边部分的面积为S ,求 S 对于 t 的函数表达式.16.( 2019?河北)如图,若 b 是正数,直线 l :y = b 与 y 轴交于点 A ;直线 a : y = x ﹣b 与 y轴交于点 B ;抛物线 L : y =﹣ x 2+bx 的极点为 C ,且 L 与 x 轴右交点为 D .( 1)若 AB =8,求 b 的值,并求此时 L 的对称轴与 a 的交点坐标; ( 2)当点 C 在 l 下方时,求点 C 与 l 距离的最大值;( 3)设 x 0≠ 0,点( x 0,y 1),( x 0, y 2),( x 0, y 3)分别在l , a 和 L 上,且y 3是 y 1, y 2的均匀数,求点( x 0, 0)与点D 间的距离;(4)在 L 和分别直接写出a 所围成的关闭图形的界限上,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美点”b = 2019 和 b = 2019.5 时“美点”的个数.,217.( 2019?常州)如图,二次函数 y =﹣ x +bx+3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B ,与 y 轴交于点C ,点 A 的坐标为(﹣ 1, 0),点 D 为 OC 的中点,点 P 在抛物线上.( 1) b =;( 2)若点 P 在第一象限, 过点 P 作 PH ⊥ x 轴,垂足为 H ,PH 与 BC 、BD 分别交于点 M 、N .能否存在这样的点 P ,使得 PM = MN = NH ?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3)若点 P 的横坐标小于 3,过点 P 作 PQ ⊥ BD ,垂足为 Q ,直线 PQ 与 x 轴交于点 R ,且 S △PQB = 2S △ QRB ,求点 P 的坐标.18.( 2019?荆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OABC 的极点 A ,C 的坐标分别为( 6, 0),( 4, 3),经过 B , C 两点的抛物线与 x 轴的一个交点 D 的坐标为( 1,0).( 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 2)若∠ AOC 的均分线交 BC 于点 E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F ,点当 PE+PF 的值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 2)的条件下,过点 A 作 OE 的垂线交 BC 于点 H ,点 M ,N对称轴上的动点,能否存在这样的点M , N ,使得以点 M , N ,H ,EP 是 x 轴上一动点,分别为抛物线及其为极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原因.19.( 2019?河南)如图,抛物线2两点,交 y 轴于点 C.直线 y y= ax + x+c 交 x 轴于 A, B=﹣ x﹣ 2 经过点 A,C.(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点 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 M,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m.①当△ 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②作点 B 对于点 C 的对称点 B',则平面内存在直线l,使点 M,B,B′到该直线的距离都相等.当点 P 在 y 轴右边的抛物线上,且与点B不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直线l :y= kx+b 的分析式.( k,b 可用含 m 的式子表示)20.( 2019?镇江)如图,二次函数2图象的极点为 D ,对称轴是直线1,一次y=﹣ x +4x+5函数 y= x+1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且与直线 DA 对于 l 的对称直线交于点B.( 1)点 D 的坐标是;( 2)直线 l 与直线 AB 交于点 C, N 是线段 DC 上一点(不与点D、 C 重合),点 N 的纵坐标为 n.过点 N 作直线与线段DA、DB 分别交于点P、Q,使得△ DPQ 与△ DAB 相像.①当 n=时,求DP的长;②若对于每一个确立的n 的值,有且只有一个△DPQ 与△ DAB 相像,请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21.( 2019?湘西州)如图,抛物线2y= ax +bx(a> 0)过点 E( 8,0),矩形 ABCD 的边 AB在线段 OE 上(点 A 在点 B 的左边),点 C、 D 在抛物线上,∠ BAD 的均分线 AM 交 BC 于点 M,点 N 是 CD 的中点,已知 OA=2,且 OA:AD= 1: 3.(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F、 G 分别为 x 轴, y 轴上的动点,按序连结M、 N、 G、 F 组成四边形 MNGF ,求四边形 MNGF 周长的最小值;( 3)在 x 轴下方且在抛物线上能否存在点P,使△ ODP 中 OD 边上的高为?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4)矩形 ABCD 不动,将抛物线向右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K 、L,且直线 KL 均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222.( 2019?邵阳)如图,二次函数y=﹣x +bx+c 的图象过原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8, 0)( 1)求该二次函数的分析式;( 2)在 x 轴上方作 x 轴的平行线y 1= m ,交二次函数图象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点 C .当矩形 ABCD 为正方形时,求 m 的值;( 3)在( 2)的条件下,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射线 A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 同时动点 Q 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线段 AD 匀速运动,抵达点D 时立刻原速返回, 当动点 Q 返回到点 A 时, 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t >0).过点 P向 x 轴作垂线,交抛物线于点E ,交直线 AC 于点F ,问:以 A 、E 、F 、Q 四点为极点构成的四边形可否是平行四边形.若能,恳求出t 的值;若不可以,请说明原因.23.( 2019?广西)假如抛物线 C 1 的极点在拋物线 C 2 上,抛物线 C 2 的极点也在拋物线 C 1 上时,那么我们称抛物线C 1 与 C 2“互为关系”的抛物线.如图1,已知抛物线 C 1: y 1= x 2+x 与 C 2: y 2=ax 2+x+c 是“互为关系”的拋物线,点A ,B 分别是抛物线C 1,C 2的极点,抛物线 C 2 经过点 D ( 6,﹣ 1).( 1)直接写出 A , B 的坐标和抛物线 C 2 的分析式;( 2)抛物线 C 2 上能否存在点 E ,使得△ ABE 是直角三角形?假如存在,恳求出点 E 的坐标;假如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3)如图 2,点 F (﹣ 6,3)在抛物线 C 1 上,点 M , N 分别是抛物线 C 1,C 2 上的动点,且点 M ,N 的横坐标相同, 记△ AFM 面积为 S 1(当点 M 与点 A ,F 重合时 S 1= 0),△ ABN的面积为S 2(当点N 与点A ,B 重合时,S 2= 0),令S = S 1+S 2,察看图象,当y 1 ≤y 2 时,写出x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在此范围内S 的最大值.24.( 2019?贺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B 的坐标为(﹣ 1, 0),且 OA= OC2= 4OB,抛物线y= ax +bx+c( a≠0)图象经过A,B, C 三点.( 1)求 A,C 两点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3)若点 P 是直线 AC 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 PD ⊥ AC 于点 D,当 PD 的值最大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及 PD 的最大值.25.( 2019?黄冈)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0,2),D( 2,0)四点,动点 M 以每秒xOy 中,已知 A(﹣ 2, 2), B(﹣ 2, 0),C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B→ C→ D 运动( M 不与点 B、点 D 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经过 A、 C、D 三点的抛物线的分析式;( 2)点 P 在( 1)中的抛物线上,当 M 为 BC 的中点时,若△ PAM≌△ PBM ,求点 P 的坐标;( 3)当 M 在 CD 上运动时,如图② .过点 M 作 MF ⊥x 轴,垂足为 F , ME ⊥AB,垂足为E.设矩形 MEBF 与△ 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4)点 Q 为 x 轴上一点,直线AQ 与直线 BC 交于点 H,与 y 轴交于点K.能否存在点Q,使得△ HOK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切合条件的全部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6.( 2019?毕节市)已知抛物线2y= ax +bx+3 经过点 A( 1,0)和点 B(﹣ 3,0),与 y 轴交于点 C,点 P 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 1)抛物线的分析式为,抛物线的极点坐标为;( 2)如图 1,连结 OP 交 BC 于点 D ,当 S△CPD: S△BPD= 1: 2 时,恳求出点 D 的坐标;( 3)如图 2,点 E 的坐标为( 0,﹣ 1),点 G 为 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OGE = 15°,连结 PE,若∠ PEG= 2∠ OGE ,恳求出点P 的坐标;( 4)如图 3,能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BOCP 的面积为8?若存在,恳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27.( 2019?贵港)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bx+c 的极点为A( 4, 3),与 y 轴订交于点 B (0,﹣ 5),对称轴为直线 l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写出点 M 的坐标并求直线 AB 的表达式;(3)设动点 P,Q 分别在抛物线和对称轴 l 上,当以 A,P,Q,M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 P, Q 两点的坐标.228.( 2019?福建)已知抛物y=ax +bx+c( b<0)与 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若抛物线与x 轴的公共点坐标为(2, 0),求 a、 c 知足的关系式;( 2)设 A 为抛物线上的必定点,直线l:y= kx+1﹣ k 与抛物线交于点B、C,直线 BD 垂直于直线y=﹣ 1,垂足为点D.当 k= 0 时,直线l 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在y 轴上,且△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求点 A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分析式;②证明:对于每个给定的实数k,都有 A、D 、 C 三点共线.29.( 2019?淮安)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 A、B 两点, D 为极点,此中点 B 的坐标为( 5, 0),点 D 的坐标为( 1, 3).(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 E 是线段 BD 上的一点,过点 E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F ,且 ED = EF,求点 E 的坐标.( 3)试问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能否存在点G,使得△ ADG 的面积是△ BDG 的面积的?若存在,求出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30.( 2019?黄石)如图,已知抛物线y=2x +bx+c 经过点 A(﹣ 1,0)、 B(5, 0).(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并写出极点M 的坐标;( 2)若点 C 在抛物线上,且点 C 的横坐标为 8,求四边形 AMBC 的面积;( 3)定点 D (0, m)在 y 轴上,若将抛物线的图象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获得一条新的抛物线,点P 在新的抛物线上运动,求定点 D 与动点 P 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d(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31.( 2019?广东)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2x﹣与 x 轴交x +于点 A、 B(点 A 在点 B 右边),点 D 为抛物线的极点,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CD 交x 轴于点 F ,△ CA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获得△ CFE,点 A 恰巧旋转到点F,连结 BE.( 1)求点 A、B、 D 的坐标;( 2)求证:四边形 BFCE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 2,过极点 D 作 DD 1⊥ x 轴于点 D 1,点 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 PM⊥x 轴,点 M 为垂足,使得△ PAM 与△ DD 1A 相像(不含全等).① 求出一个知足以上条件的点P 的横坐标;②直接回答这样的点P 共有几个?232.( 2019?海南)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bx+5 经过 A(﹣ 5, 0), B(﹣ 4,﹣ 3)两点,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C,极点为 D ,连结C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 P 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t.①当点 P 在直线 BC 的下方运动时,求△ PBC 的面积的最大值;② 该抛物线上能否存在点P ,使得∠ PBC =∠ BCD ?若存在,求出全部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33.( 2019?十堰)已知抛物线 y = a ( x ﹣ 2)2 +c 经过点 A (﹣ 2, 0)和 C ( 0, ),与 x 轴交于另一点 B ,极点为 D .(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并写出D 点的坐标;( 2)如图,点 E , F 分别在线段 AB ,BD 上( E 点不与 A , B 重合),且∠ DEF =∠ A ,则△ DEF 可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 BE 的长;若不可以,请说明原因;( 3)若点 P 在抛物线上,且 =m ,试确立知足条件的点 P 的个数.34.( 2019?山西)综合与研究如图,抛物线 y = ax 2+bx+6 经过点 A (﹣ 2,0), B ( 4,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 ,点 D 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设点 D 的横坐标为 m (1< m < 4).连结 AC , BC , DB , DC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 BCD 的面积等于△ AOC 的面积的时,求 m 的值;( 3)在( 2)的条件下,若点 M 是 x 轴上一动点,点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试判断能否存在这样的点 M ,使得以点 B , D ,M ,N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35.( 2019?眉山)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2x +bx+c 经过点 A(﹣ 5,0)和点 B( 1, 0).(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及极点 D 的坐标;(2)点 P 是抛物线上 A、D 之间的一点,过点线于点 G,过点 G 作 GF⊥ x 轴于点 F,当矩形P 作 PE⊥ x 轴于点 E,PG⊥ y 轴,交抛物PEFG 的周长最大时,求点 P 的横坐标;( 3)如图 2,连结 AD 、BD,点 M 在线段MN 交线段 AD 于点 N,能否存在这样点 AN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AB 上(不与 A、B 重合),作∠ DMN =∠DBA ,M,使得△ D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236.( 2019?新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bx+c经过A(﹣1,0),B(4,0), C( 0, 4)三点.(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及极点 D 的坐标;( 2)将( 1)中的抛物线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h( h> 0)个单位长度,获得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的极点 D ′在△ ABC 内,求 h 的取值范围;(3)点 P 为线段 BC 上一动点(点 P 不与点 B, C 重合),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交( 1)中的抛物线于点 Q,当△ PQC 与△ ABC 相像时,求△ PQC 的面积.37.( 2019?呼和浩特)已知二次函数 y = ax 2﹣ bx+c 且 a = b ,若一次函数 y =kx+4 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A ( 2,0).( 1)写出一次函数的分析式,并求出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坐标;( 2)当 a > c 时,求证:直线 y = kx+4 与抛物线 y = ax 2﹣ bx+c 必定还有另一个异于点A的交点;( 3)当 c < a ≤ c+3 时,求出直线 y = kx+4 记抛物线极点为 M ,抛物线对称轴与直线与抛物线 y =ax 2﹣ bx+c 的另一个交点 B 的坐标;y = kx+4 的交点为 N ,设 S =S △ AMN ﹣ S △BMN ,写出 S 对于 a 的函数,并判断 S 能否有最大值?假如有,求出最大值;假如没有,请说明原因.38.( 2019?益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极点为 A 的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B 、C 两点,与y 轴交于点 D ,已知 A ( 1, 4), B ( 3, 0).( 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2)研究:如图 1,连结 OA ,作 DE ∥OA 交 BA 的延伸线于点E ,连结 OE 交 AD 于点F , M 是 BE 的中点,则 OM 能否将四边形OBAD 分红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说明原因;( 3)应用:如图 2,P (m ,n )是抛物线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的点,且 m+n =﹣ 1,连结PA 、 PC ,在线段 PC 上确立一点 M ,使 AN 均分四边形ADCP 的面积,求点N 的坐标.提示:若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 x 1,y 1)、( x 2,y 2),则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 (,).39.( 2019?孝感)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抛物线 y = ax2﹣ 2ax ﹣8a 与 x 轴订交于 A 、 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边),与 y 轴交于点 C ( 0,﹣ 4).( 1)点 A 的坐标为 ,点 B 的坐标为,线段 AC 的长为,抛物线的分析式为.( 2)点 P 是线段 BC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① 假如在 x 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 B 、 C 、 P 、Q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Q 的坐标.② 如图 2,过点 P 作 PE ∥CA 交线段 BC 于点 E ,过点 P 作直线 x = t 交 BC 于点 F ,交 x轴于点 G ,记 PE = f ,求 f 对于 t 的函数分析式;当t 取 m 和 4﹣ m ( 0< m < 2)时,试比较 f 的对应函数值 f 1 和 f 2 的大小.40.( 2019?咸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x+2 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B ,抛物线 y =﹣x 2+bx+c 经过 A ,B 两点且与 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 2)若点 D 为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ABD = 2∠BAC 时,求点 D 的坐标;( 3)已知E, F 分别是直线AB 和抛物线上的动点,当B, O, E,F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全部切合条件的 E 点的坐标.九上数学 -二次函数 -综合题(一)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解答题(共40 小题)2 1.(2019?赤峰)如图,直线 y=﹣ x+3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B、C 两点,抛物线 y=﹣ x +bx+c 经过点 B、 C,与 x 轴另一交点为 A,极点为 D.(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2)在 x 轴上找一点 E,使 EC+ED 的值最小,求 EC+ED 的最小值;(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能否存在一点 P,使得∠ APB =∠ OCB?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解答】解:( 1)直线 y=﹣ x+3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B、C 两点,则点 B、C 的坐标分别为( 3, 0)、(0, 3),将点 B、 C 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解得:,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 x2+2x+3,令 y= 0,则x=﹣ 1 或 3,故点 A(﹣ 1, 0);( 2)如图 1,作点 C 对于 x 轴的对称点 C′,连结 CD′交 x 轴于点 E,则此时 EC+ED 为最小,函数极点坐标为( 1, 4),点 C ′( 0,﹣ 3),将 CD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直线 CD 的表达式为: y = 7x ﹣3,当 y = 0 时, x = ,故点 E ( , x );( 3)① 当点 P 在 x 轴上方时,以下列图2,∵ OB = OC =3,则∠ OCB = 45°=∠ APB ,过点 B 作 BH ⊥ AP 于点 H ,设 PH = BH =m ,则 PB = PA = m ,由勾股定理得: AB 2=AH 2+BH 2,22 2,16= m +( m ﹣m ) ,解得: m = 8+4则 PB 2= 2m 2= 16+8则 y P == 2+2;② 当点 P 在 x 轴下方时,则 y P =﹣( 2);故点 P 的坐标为( 1, 2)或(1,﹣2﹣2).22.( 2019?通辽)已知,如图,抛物线y= ax +bx+c( a≠ 0)的极点为M( 1,9),经过抛物线上的两点A(﹣ 3,﹣ 7)和B( 3, m)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和直线AB 的分析式.( 2)在抛物线上A、 M 两点之间的部分(不包含A、 M 两点),能否存在点D,使得S△DAC= 2S△DCM?若存在,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3)若点 P 在抛物线上,点Q 在x 轴上,当以点A,M,P,Q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知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解答】解:( 1)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 a(x﹣ 1)2+9,将点 A 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a=﹣ 1,2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x+8①,则点 B( 3, 5),将点 A、 B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直线 AB 的表达式为: y= 2x﹣ 1;( 2)存在,原因: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 1,则点 C( 1, 1),过点 D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AB 于点 H,2设点 D ( x ,﹣ x +2x+8),点 H ( x , 2x ﹣ 1),∵ S △DAC = 2S △ DCM ,则 S △DAC = DH ( x C ﹣x A )= 2﹣ 2x+1 )( 1+3 )= ( 9﹣ 1)( 1﹣ x )× 2, (﹣ x +2x+8解得: x =﹣ 1 或 5(舍去 5),故点 D (﹣ 1, 5);( 3)设点 Q ( m , 0)、点 P ( s , t ), t =﹣ s 2+2s+8,① 当 AM 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时,点 M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向下平移 16 个单位获得 A ,同理,点 Q ( m ,0)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向下平移16 个单位为( m ﹣ 4,﹣ 16),即为点 P ,即: m ﹣ 4=s ,﹣ 6= t ,而 t =﹣ s 2+2s+8 ,解得: s =6 或﹣ 4,故点 P ( 6,﹣ 16)或(﹣ 4,﹣ 16);② 当 AM 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由中点公式得: m+s =﹣ 2, t = 2,而 t =﹣ s 2+2s+8,解得: s =1,故点 P ( 1,2)或( 1﹣综上,点 P ( 6,﹣ 16)或(﹣,2);4,﹣ 16)或( 1 , 2)或( 1﹣,2).3.( 2019?吉林)如图,抛物线 y =( x ﹣1) 2+k 与 x 轴订交于 A ,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侧),与 y 轴订交于点 C ( 0,﹣ 3). P 为抛物线上一点,横坐标为 m ,且 m >0.( 1)求此抛物线的分析式;( 2)当点 P 位于 x 轴下方时,求△ ABP 面积的最大值;( 3)设此抛物线在点 C 与点 P 之间部分(含点 C 和点 P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 h .① 求 h 对于 m 的函数分析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② 当 h =9 时,直接写出△ BCP 的面积.2【解答】 解:( 1)将点 C ( 0,﹣ 3)代入 y =( x ﹣ 1) +k ,得 k =﹣ 4,∴ y =( x ﹣ 1) 2﹣ 4= x 2﹣ 2x ﹣ 3;( 2)令 y = 0, x =﹣ 1 或 x = 3,∴ A (﹣ 1, 0), B ( 3, 0),∴ AB = 4;抛物线极点为( 1,﹣ 4),当 P 位于抛物线极点时,△ ABP 的面积有最大值,S ==8;22( 3)① 当 0< m ≤ 1 时, h =﹣ 3﹣( m ﹣ 2m ﹣ 3)=﹣ m +2m ;当 1<m ≤ 2 时, h =﹣ 1﹣(﹣ 4)= 1;当 m > 2 时, h = m 2﹣ 2m ﹣ 3﹣(﹣ 4)= m 2﹣ 2m+1;② 当 h =9 时2若﹣ m +2 m = 9,此时△< 0, m 无解;若 m 2﹣ 2m+1= 9,则 m = 4,∴ P ( 4, 5),∵ B ( 3, 0),C ( 0,﹣ 3),∴△ BCP 的面积=8× 4﹣5×1﹣( 4+1)× 3= 6;24.( 2019?绥化)已知抛物线 y =ax +bx+3 的对称轴为直线 x = ,交 x 轴于点 A 、 B ,交 y轴于点C ,且点 A 坐标为A (﹣ 2, 0).直线 y =﹣ mx ﹣ m ( m > 0)与抛物线交于点P 、Q (点P 在点Q 的右边),交y 轴于点H .( 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 2)若 n =﹣ 5,且△ CPQ 的面积为 3,求 m 的值;( 3)当 m ≠1 时,若 n =﹣ 3m ,直线 AQ 交 y 轴于点 K .设△ PQK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m之间的函数分析式.【解答】 解:( 1)将点 A (﹣ 2,0)代入分析式,得 4a ﹣ 2b+3= 0,∵ x =﹣= ,∴ a =﹣ , b = ;∴ y =﹣ x 2+ x+3;( 2)设点 Q 横坐标 x 1,点 P 的横坐标 x 2,则有 x 1<x 2,把 n =﹣ 5 代入 y =﹣ mx ﹣ n ,∴ y =﹣ mx+5,联立 y =﹣ mx+5 , y =﹣2x + x+3 得:﹣ mx+5=﹣ x 2+ x+3,∴ x 2﹣( 2m+1) x+4 = 0,∴ x 1+x 2= 2m+1, x 1x 2= 4,∵△ CPQ 的面积为 3;∴ S △CPQ = S △CHP ﹣ S △CHQ ,即 HC ( x 2﹣ x 1)= 3,∴ x 2﹣ x 1=3,∴﹣ 4x 1x 2= 9,∴( 2m+1 )2= 25,∴ m = 2 或 m =﹣ 3, ∵ m > 0,∴ m = 2;( 3)当 n =﹣ 3m 时, PQ 分析式为 y =﹣ mx+3m , ∴ H ( 0, 3m ),∵ y =﹣ mx+3m 与 y =﹣ x 2+ x+3 订交于点 P 与 Q , ∴﹣ mx+3 m =﹣ x 2+ x+3,∴ x = 3 或 x = 2m ﹣ 2,当 2m ﹣ 2< 3 时,有 0< m < ,∵点 P 在点 Q 的右边,2∴ P ( 3, 0),Q ( 2m ﹣ 2,﹣ 2m +5m ),∴ AQ 的直线分析式为 y =x+5﹣ 2m ,∴ K ( 0, 5﹣ 2m ),∴ HK = |5m ﹣ 5|= 5|m ﹣ 1|,① 当 0<m < 1 时,如图 ① , HK = 5﹣5m ,∴ S △PQK = S △PHK +S △ QHK =HK ( x P ﹣ x Q )= ( 5﹣5m )( 5﹣ 2m )=5m 2﹣m+ ,② 当 1<m <时,如图 ② , HK =5m ﹣ 5,∴ S △PQK =﹣ 5m2,+ m ﹣③ 当 2m ﹣ 2>3 时,如图 ③ ,有 m >,2∴ P ( 2m ﹣2,﹣ 2m +5m ), Q ( 3,0), K ( 0, 0),∴ S △PQK = × KQ |y P |= (2m 2﹣ 5m )= 3m 2﹣ m ,综上所述, S =;5.( 2019?齐齐哈尔)综合与研究如图,抛物线 y = x 2+bx+c 与 x 轴交于 A 、 B 两点,与 y 轴交于 C 点, OA = 2, OC =6,连结 AC 和 BC .(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点 D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当△ ACD 的周长最小时, 点 D 的坐标为 ( ,﹣5) .( 3)点 E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结CE 和 BE .求△ BCE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E 的坐标;( 4)若点 M 是 y 轴上的动点,在座标平面内能否存在点N ,使以点 A 、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解答】 解:( 1)∵ OA = 2,OC = 6∴ A (﹣ 2, 0), C ( 0,﹣ 6)2∵抛物线 y = x +bx+c 过点 A 、 C∴解得:∴抛物线分析式为y = x 2﹣ x ﹣6( 2)∵当 y = 0 时, x 2﹣ x ﹣ 6= 0,解得: x 1=﹣ 2, x 2= 3∴ B ( 3, 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x =∵点 D 在直线 x =上,点 A 、 B 对于直线 x = 对称∴ x D = , AD =BD∴当点 B 、 D 、 C 在同向来线上时, C △ACD = AC+AD+CD = AC+BD +CD = AC+BC 最小设直线 BC 分析式为 y = kx ﹣ 6∴ 3k ﹣6= 0,解得: k = 2∴直线 BC :y = 2x ﹣ 6∴y D=2× ﹣ 6=﹣ 5∴D(,﹣ 5)故答案为:(,﹣ 5)( 3)过点 E 作 EG⊥ x 轴于点 G,交直线 BC 与点 F设 E( t, t 2﹣t ﹣ 6)( 0< t< 3),则 F ( t, 2t﹣ 6)∴ EF= 2t﹣ 6﹣( t 2﹣t ﹣ 6)=﹣ t2+3t∴ S△BCE= S△BEF+S△CEF=EF?BG+ EF?OG=EF( BG+OG )=EF?OB =× 3(﹣2 2t +3t)=﹣(t﹣)+∴当 t=时,△ BCE面积最大∴ y E=()2﹣﹣6=﹣∴点 E 坐标为(,﹣)时,△ BCE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存在点 N,使以点 A、 C、 M、 N 为极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A(﹣ 2, 0), C( 0,﹣ 6)∴ AC=①若 AC 为菱形的边长,如图3,则 MN∥AC 且, MN =AC= 2∴ N1(﹣ 2, 2),N2(﹣2,﹣2),N3(2,0)②若 AC 为菱形的对角线,如图4,则 AN4∥ CM 4, AN4= CN4设 N4(﹣ 2,n)∴﹣ n=解得: n=﹣∴ N4(﹣ 2,﹣)综上所述,点N 坐标为(﹣ 2, 2),(﹣2,﹣2),(2,0),(﹣2,﹣).。
2019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专题试卷精选汇编(有解析答案)

二次函数综合专题东城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02342≠-+-=a a ax ax 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 (1)当抛物线过原点时,求实数a 的值; (2)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②求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当AB ≤4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6.解:(1) ∵点()0,0O 在抛物线上,∴320a -=,23a =.--------------------2分 (2)①对称轴为直线2x =;②顶点的纵坐标为 2a --.--------------------4分 (3) (i )当0a >时,依题意,-20320.a a -⎧⎨-⎩<,≥解得2.3a ≥(ii )当0a <时, 依题意,-20320.a a -⎧⎨-⎩>,≤解得a <-2.综上,2a -<,或23a ≥. --------------------7分西城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G :221(0)y mx mx m m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G 的顶点为D ,直线:1(0)y mx m m =+-≠.(1)当1m =时,画出直线和抛物线G ,并直接写出直线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 (2)随着m 取值的变化,判断点C ,D 是否都在直线上并说明理由.(3)若直线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不小于2,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x【解析】(1)当1m =时,抛物线G 的函数表达式为22y x x =+,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直线被抛物线Gx(2)∵抛物线G :221(0)y mx mx m m =++-≠与y 轴交于点C , ∴点C 的坐标为(0,1)C m -,∵2221(1)1y mx mx m m x =++-=+-, ∴抛物线G 的顶点D 的坐标为(1,1)--, 对于直线:1(0)y mx m m =+-≠, 当0x =时,1y m =-,当1x =-时,(1)11y m m =⨯-+-=-, ∴无论m 取何值,点C ,D 都在直线上. (3)m的取值范围是m ≤m海淀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2y x ax b =-+的顶点在 x 轴上,1(,)P x m ,2(,)Q x m (12x x <)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1)若1a =,①当m b =时,求1x ,2x 的值;②将抛物线沿y 轴平移,使得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试描述出这一变化过程;(2)若存在实数c ,使得11x c ≤-,且27x c ≥+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6.解:抛物线22y x ax b =-+的顶点在x 轴上,24(2)04b a --∴=.2b a ∴=. ………………1分(1)1a =,1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y x x =-+.①1m b ==,2211x x ∴-+=,解得10x =,22x =. ………………2分②依题意,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为2(1)y x k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平移后与x 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是4, ∴(3,0)是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2(31)0k ∴-+=,即4k =-.∴变化过程是:将原抛物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 ………………4分(2)16m ≥. ………………6分 丰台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3y ax ax a =-+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抛物线的表达式;(2)将抛物线在1≤x ≤4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G 1,将图象G 1沿直线x = 1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 2,图象G 1和G 2组成图象G .过(0,b )作与y 轴垂直的直线l ,当直线l 和图象G 只有两个公共点时,将这两个公共点分别记为P 1(x 1,y 1),P 2(x 2,y 2),求b 的取值范围和x 1 + x 2的值.()22x a --,∴对称轴为x = 2.………………………………………1分 ∵抛物线最高点的纵坐标是2,∴a = -2. ………………………………………2分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86y x x =-+-. ……………3分(2)由图象可知,2b =或-6≤b <0. ………………6分由图象的对称性可得:x 1+x 2=2. (7)分石景山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抛物线21G y mx =+:(0m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抛物线2G ,点A 是抛物线2G 的顶点.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xy(2)过点0(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2G 交于B ,C 两点. ①当=90BAC ∠°时,求抛物线2G 的表达式; ②若60120BAC <∠<°°,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6.解:(1)()A. ………………………………… 2分(2)①设抛物线2G的表达式为2(y m x =+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D ==∵=90BAC ∠°,AB AC =, ∴=45ABD ∠︒.∴BD AD ==∴点B的坐标为. ∵点B 在抛物线2G 上,可得3m =.∴抛物线2G的表达式为23y x =+,即223y x =+………………… 5分②m <<-. ………………… 7分 朝阳区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40y ax ax a =--≠与y 轴交于点A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 .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方程()244=00ax ax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都在1,3之间(包括1,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26.解:(1)44)2(4422---=--=a x a ax ax y .∴A (0,-4),B (2,0).……………………………………2分 (2)当抛物线经过点(1,0)时,34-=a .…………………… 4分 当抛物线经过点(2,0)时,1-=a . …………………………6分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134<≤-a .……………… 7分 燕山区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 y=kx+k (k ≠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且点B(0,2),点P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过点P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y=t . (1)求 k 的值和点A 的坐标;(2)当t=4时,直线y=t 与直线l 交于点M ,反比例函数xny =(n ≠0)的图象经过点M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当t<4时,若直线y=t 与直线l 和(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当CD 间距离大于等于2时,求t 的取值范围.24.解:(1)∵直线l :y=kx+k 经过点B(0,2),∴k=2∴ y=2x+2∴A(-1,0) ……………………….2′(2)当t=4时,将y=4代入y=2x+2得,x=1∴M(1,4)代入xny =得,n=4 ∴xy 4=……………………….2′ (3)当t=2时,B(0,2) 即C(0,2),而D(2,2)如图,CD=2,当y=t 向下运动但是不超过x 轴时,符合要求∴ t 的取值范围是 0 <t ≤2 ……………………….5′ 门头沟区26.有一个二次函数满足以下条件:①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0)A ,22(,)B x y (点B 在点A 的右侧); ②对称轴是3x =; ③该函数有最小值是-2.(1)请根据以上信息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2)将该函数图象2x x >的部分图象向下翻折与原图象未翻折的部分组成图象“G ”,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图象“G ”相交于点33(,)C x y 、44(,)D x y 、55(,)E x y (345x x x <<),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求345x x x ++的取值范围.26. (本小题满分7分)(1)解:有上述信息可知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3,2)- 设二次函数表达式为:2(3)2y a x =-- ……………1分 ∵该图象过(1,0)A∴20(13)2a =--,解得12a =……………2分 ∴表达式为21(3)22y x =-- (2)图象正确………………………………………………………3分 由已知条件可知直线与图形“G ”要有三个交点① 当直线与x 轴重合时,有2个交点,由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可求 346x x += ……………………………………4分 ∴34511x x x ++> ……………………………………5分 ②当直线过21(3)22y x =--的图象顶点时,有2个交点, 由翻折可以得到翻折后的函数图象为21(3)22y x =--+ ∴令21(3)222x --+=-时,解得3x =±3x =-6分∴3459x x x +++<综上所述345x x x ++11<<…………7分大兴区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1)2(0)y x m x m m m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1(,0)x ,B 2(,0)x ,且12x x <.(1)求1223-+x x 的值;(2)当m=1223-+x x 时,将此抛物线沿对称轴向上平移n 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顶点落在△ABC 的内部(不包括△ABC 的边),求n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26.(1)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120x m x m m -+++=得x =2m +1, x =m ………………………………………………………2分 ∵m >0, x 1<x 2∴x 1=m , x 2=2m+1. …………………………………………………… 3分 2x 1-x 2+3=2m -2m -1+3=2 …………………………………………… 4分(2)符合题意的n 的取值范围是. …………………………………7分平谷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1)求b 的值;(2)在y 轴上有一动点P (0,m ),过点P 作垂直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 (x 1,y 1),B (x 2 ,y 2),其中 12x x <.①当213x x -=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 的值;②把直线PB 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 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 ,新图象W 在0≤x ≤5 时,44y -≤≤,求m 的取值范围.26.解:(1)∵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 =2. ················ 1 (2)①∴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3y x x =-+-. ∵A (x 1,y ),B (x 2 ,y ), ∴直线AB 平行x 轴.∵213x x -=, ∴AB =3.∵对称轴为x =2, ∴AC =12. ·············· 2 ∴当12x =时,54y m ==-. ······ 3 ②当y =m =-4时,0≤x ≤5时,41y -≤≤; · 4当y =m =-2时,0≤x ≤5 时,24y -≤≤; 5 ∴m 的取值范围为42m -≤≤-. (6)怀柔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nx 2-4nx+4n-1(n ≠0),与x 轴交于点C ,D(点C 在点D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1)求抛物线顶点M 的坐标;(2)若点A 的坐标为(0,3),AB ∥x 轴,交抛物线于点B ,求点B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在B ,C 两点之间的部分沿y 轴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 ,若直线m x y +=21与图象G 有一个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 yx –1–2–3–4–512345–1–2–3–4–512345O26.(1)M(2,-1); ………………………………………………………………………………2分(2)B(4,3); …………………………………………………………………………………3分(3)∵抛物线y=mx 2-4mx+4m-1(m ≠0)与y 轴交于点A (0,3),∴4n-1=3.∴n=1. ……………………………………………………………………………………4分∴抛物线的表达式为342+-=x x y .由34212++=+x x m x . 由△=0,得: 161-=m ……………………………………………………………………5分 ∵抛物线342+-=x x y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为(1,0),∴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1的坐标为(-1,0).把(-1,0)代入m x y +=21,得:21=m .……………………………………………6分 把(-4,3)代入m x y +=21,得:5=m . ∴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161-=m 或21<m ≤ 5. …………………………………………7分延庆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4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 ,B 的坐标;(2)点C (t ,3)是抛物线243(0)y ax ax a a =-+>上一点,(点C 在对称轴的右侧),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 .①当CD AD =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②当CD AD >时,求t 的取值范围.26.(1)对称轴:x =2 ……1分A (1,0)或B (3,0) ……1分(2)①如图1,∵AD =CD∴AD =3∴C 点坐标为(4,3) ……3分将C (4,3)代入243y ax ax a =-+∴316163a a a =-+∴a =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3y x x =-+ ……4分②34t << ……6分过程略顺义区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抛物线2y x bx c =++顶点A 的横坐标是-1,且与y 轴交于点B (0,-1),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将抛物线2y x bx c =++向下平移4个单位,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为Q .如果OP =OQ ,求点Q 的坐标.26.解:(1)依题意12-=-b ,b =2, 由B (0,-1),得c=-1,∴抛物线的表达式是221=+-y x x .…………………… 2分4(2)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225=+-y x x ,……………………… 3分 ∵OP =OQ ,∴P 、Q 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221250+-++-=x x x x .∴13=-x ,21=x .………………………………………………… 5分 把13=-x ,21=x 分别代入225=+-y x x .得出Q 1(-3,-2),Q 2(1,-2).………………………………… 7分。
2019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题训练

(1) 判断顶点 M是否在直线 y=4x+1 上,并说明理由; (2) 如图 1,若二次函数图象也经过点 A、B,且 mx+5>-(x -b) 2+4b+1. 根据
图象,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1
3
(3) 如图 2,点 A 坐标为 (5 ,0) ,点 M在△ AOB内,若点 C(4,y1) ,D(4,y2) 都在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x2+bx+c(b ,c 都是常数 ) 的图象经过 点(1 ,0) 和(0 ,2) . (1) 当- 2≤x≤2时,求 y 的取值范围. (2) 已知点 P(m,n) 在该函数的图象上,且 m+n=1,求点 P 的坐标.
2.若两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都相同,则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为 “同簇二次函数”. (1) 请写出两个为“同簇二次函数”的函数; (2) 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1= 2x2- 4mx+ 2m2+1 和 y2=ax2+ bx+ 5,其中 y1 的 图象经过点 A(1,1) ,若 y1+y2与 y1为“同簇二次函数”,求函数 y2 的表达式, 并求出当 0≤x≤3时, y2 的最大值.
4.( 20182 真题 ) 如图 1,抛物线的顶点 A 的坐标为 (1 ,4) ,抛物线与 x 轴相交 于 B、C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E(0,3) . (1)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 已知点 F(0 ,- 3)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G,使得 EG+FG 最 小,如果存在,求出点 G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 2,连接 AB,若点 P 是线段 OE上的一动点,过点 P作线段 AB的垂线, 分别与线段 AB、抛物线相交于点 M、N(点 M、N 都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 ) ,当 MN最大时,求△ PON的面积.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真题演练2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二次函数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函数:①y=-3x+2;②y= ;③y=2x2;④y=3x,上述函数中符合条作“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的是()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B2.如图,函数和 ( 是常数,且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答案】B3.关于二次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B. 图像的对称轴在轴的右侧C. 当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D. 的最小值为-3【答案】D4.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是( )A. B. C. 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C5.若抛物线与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称此抛物线为定弦抛物线,已知某定弦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将此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过点( )A. B. C.D.【答案】B6.若抛物线y=x2+ax+b与x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称此抛物线为定弦抛物线。
已知某定弦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将此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过点()A. (-3,-6)B. (-3,0)C. (-3,-5) D. (-3,-1)【答案】B7.已知学校航模组设计制作的火箭的升空高度h(m)与飞行时间t(s)满足函数表达式h=-t2+24t+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点火后9s和点火后13s的升空高度相同B. 点火后24s火箭落于地面C. 点火后10s的升空高度为139mD. 火箭升空的最大高度为145m【答案】D8.如图,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点B(-1,0),则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②a-b+c<0;③b2-4ac<0;④当y>0时,-1<x<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B9.如图是二次函数(,,是常数,)图象的一部分,与轴的交点在点和之间,对称轴是 .对于下列说法:①;②;③;④(为实数);⑤当时,,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答案】A10.如图,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开口向下,且经过第三象限的点P.若点P的横坐标为-1,则一次函数y=(a-b)x+b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11.四位同学在研究函数(b,c是常数)时,甲发现当时,函数有最小值;乙发现是方程的一个根;丙发现函数的最小值为3;丁发现当时,.已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发现的结论是错误的,则该同学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12.如图所示,△DEF中,∠DEF=90°,∠D=30°,DF=16,B是斜边DF上一动点,过B作AB⊥DF于B,交边DE(或边EF)于点A,设BD=x,△ABD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 (B.C.D. (【答案】B二、填空题13.已知二次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答案】增大14.右图是抛物线型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2m,水面宽度增加________m。
2019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二次函数(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二次函数一、单选题1.二次函数y=(x-1)2+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1,3)B.(1,-3)C.(-1,3)D.(-1,-3)【答案】A【考点】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解析】【解答】解:∵y=(x-1)2+3,∴二次函数图像顶点坐标为:(1,3).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二次函数顶点式即可得出顶点坐标.2.已知二次函数,关于该函数在﹣1≤x≤3的取值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最大值﹣1,有最小值﹣2B.有最大值0,有最小值﹣1C.有最大值7,有最小值﹣1D.有最大值7,有最小值﹣2【答案】D【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由知当x=2,最小值为-2,又∵x=-1与x=3关于x=2对称故最大值为,故答案为:D。
【分析】先配方,∵对称轴x=2,在给定定义域范围内,故最小值可求。
图像张口向上,故离图像最远的点为最大值。
3.小飞研究二次函数(为常数)性质时如下结论:①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直线上;②存在一个的值,使得函数图象的顶点与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③点与点在函数图象上,若,,则;④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则的取值范围为其中错误结论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考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x-m)2-m+1∴顶点坐标为:(m,-m+1)∵y=-x+1当x=m时,y=-m+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始终在直线y=-x+1上,故①正确;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C(m,-m+1),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为B、A过点C作CD⊥x轴,当△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则AD=DB=CD=-m+1,OD=m∴点B的横坐标为:m+(-m+1)=1∴点B(1,0)∴-(1-m)2-m+1=0解之:m1=1(舍去),m2=0当m=0时,抛物线的顶点与x轴的两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A(x1,y1),B(x2,y2),x1+x2>2m∴∵a=-1,对称轴为直线x=m∴当x>m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故③错误;∵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对称轴为直线x=m∴m≥2,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到顶点坐标,再将顶点坐标代入y=-x+1进行验证,就可对①作出判断;过点C作CD⊥x轴,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DB=CD=-m+1,OD=m,从而求出点B的坐标,再将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就可求出符合题意的m的值,可对②作出判断;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对③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出说法错误的结论。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一、选择题1.抛物线y=(x﹣1)2+2的顶点坐标是()A.(﹣1,2)B.(﹣1,﹣2) C.(1,﹣2)D.(1,2)2.对于二次函数y=﹣x2+2x.有下列四个结论:①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②设y1=﹣x12+2x1,y2=﹣x22+2x2,则当x2>x1时,有y2>y1;③它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④当0<x<2时,y>0.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3.已知抛物线y=ax2+bx+c(a>0)过(﹣2,0),(2,3)两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A.只能是x=﹣1B.可能是y轴C.可能在y轴右侧且在直线x=2的左侧D.可能在y轴左侧且在直线x=﹣2的右侧4.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的对称轴为()A.x=4 B.x=﹣4 C.x=2 D.x=﹣25.已知二次函数y=x2+(m﹣1)x+1,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m的取值范围是()A.m=﹣1 B.m=3 C.m≤﹣1 D.m≥﹣16.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二次函数y=ax2+bx图象的顶点(﹣,m)(m>0),则有()A.a=b+2k B.a=b﹣2k C.k<b<0 D.a<k<07.设二次函数y=(x﹣3)2﹣4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l,若点M在直线l上,则点M的坐标可能是()A.(1,0) B.(3,0) C.(﹣3,0)D.(0,﹣4)8.已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1,﹣4),(2,﹣2)两点,在自变量x的某个取值范围内,都有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可能是()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 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9.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B.顶点坐标是(1,﹣3)C.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3,0)、(﹣1,0)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0.在下列二次函数中,其图象对称轴为x=﹣2的是()A.y=(x+2)2B.y=2x2﹣2 C.y=﹣2x2﹣2 D.y=2(x﹣2)211.若抛物线y=(x﹣m)2+(m+1)的顶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A.m>1 B.m>0 C.m>﹣1 D.﹣1<m<012.若正比例函数y=mx(m≠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它和二次函数y=mx2+m的图象大致是()A.B.C.D.1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为()A .B .C .D .14.数形结合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试运用这一思想方法确定函数y=x 2+1与y=的交点的横坐标x 0的取值范围是( )A .0<x 0<1B .1<x 0<2C .2<x 0<3D .﹣1<x 0<015.已知二次函数y=a (x ﹣1)2﹣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ax+c 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 .16.下列三个函数:①y=x+1;②;③y=x 2﹣x+1.其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A .0B .1C .2D .3 1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 和y=﹣mx 2+2x+2(m 是常数,且m ≠0)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18.一次函数y=ax+b(a≠0)、二次函数y=ax2+bx和反比例函数y=(k≠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A点的坐标为(﹣2,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2a+k B.a=b+k C.a>b>0 D.a>k>0二、填空题19.抛物线y=x2+2x+3的顶点坐标是.20.已知二次函数y=(x﹣2)2+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1.二次函数y=x2+2x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是直线.22.二次函数y=﹣x2+2x﹣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3.函数y=x2+2x+1,当y=0时,x= ;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填写“增大”或“减小”).24.定义:给定关于x的函数y,对于该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x1,y1),(x2,y2),当x1<x2时,都有y1<y2,称该函数为增函数,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判断下面所给的函数中,是增函数的有(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①y=2x;②y=﹣x+1;③y=x2(x>0);④y=﹣.25.下列函数(其中n为常数,且n>1)①y=(x>0);②y=(n﹣1)x;③y=(x>0);④y=(1﹣n)x+1;⑤y=﹣x2+2nx (x<0)中,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个.26.二次函数y=x2﹣2x+3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7.二次函数y=x2﹣4x﹣3的顶点坐标是(,).三、解答题28.已知抛物线y=ax2+b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1)求证:2a+b=0;(2)若关于x的方程ax2+bx﹣8=0的一个根为4,求方程的另一个根.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点(0,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y=x﹣1交于点A,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B,抛物线C1:y=x2+bx+c经过点A,B.(1)求点A,B的坐标;(2)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3)若抛物线C2:y=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30.已知点A(﹣2,n)在抛物线y=x2+bx+c上.(1)若b=1,c=3,求n的值;(2)若此抛物线经过点B(4,n),且二次函数y=x2+bx+c的最小值是﹣4,请画出点P(x ﹣1,x2+bx+c)的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的图象,并说明理由.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D两点,与y轴交于点B,四边形OBCD是矩形,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4),已知点E(m,0)是线段DO上的动点,过点E作PE⊥x轴交抛物线于点P,交BC于点G,交BD于点H.(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BC上方时,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G的长度;(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P、B、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EH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4)(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求k的值;(3)在(1)的条件下,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3.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3,0),与y轴的交点为B(0,3),其顶点为C,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3)将△AOB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0<m<3)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将所得的三角形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用m的代数式表示S.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从A点出发,在线段AB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B 点出发,在线段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PBQ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PBQ的面积最大时,在BC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K,使S△CBK:S△PBQ=5:2,求K点坐标.5.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C(0,4),点B在抛物线上,CB∥x轴,且AB平分∠CA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线段AB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顶点坐标为M(0,﹣1),与x轴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MA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过原点的任意直线(不与y轴重合)交抛物线于C、D两点,连接MC,MD,试判断MC、MD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2﹣3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它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A,点B在该抛物线上,且横坐标为3.(1)求点M、A、B坐标;(2)连接AB、AM、BM,求∠ABM的正切值;(3)点P是顶点为M的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对称轴的右侧,设PO与x正半轴的夹角为α,当α=∠ABM时,求P点坐标.8.如图①,直线l:y=mx+n(m<0,n>0)与x,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过点A,B,D的抛物线P叫做l的关联抛物线,而l叫做P 的关联直线.(1)若l:y=﹣2x+2,则P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若P:y=﹣x2﹣3x+4,则l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2)求P的对称轴(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②,若l:y=﹣2x+4,P的对称轴与CD相交于点E,点F在l上,点Q在P的对称轴上.当以点C,E,Q,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CE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时,求点Q的坐标;(4)如图③,若l:y=mx﹣4m,G为AB中点,H为CD中点,连接GH,M为GH中点,连接OM.若OM=,直接写出l,P表示的函数解析式.9.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y轴交于点C(0,4),与x轴交于点A和点B,其中点A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与抛物线交于点D,与直线BC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F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F使四边形ABFC的面积为17,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平行于DE的一条动直线l与直线BC相交于点P,与抛物线相交于点Q,若以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11.如图,抛物线y=(x﹣3)2﹣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点A,B,D的坐标;(2)连接CD,过原点O作OE⊥CD,垂足为H,O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AE,AD,求证:∠AEO=∠ADC;(3)以(2)中的点E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E的切线,切点为Q,当PQ的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1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 (0,3)三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点为E,连接AE.(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2)如果P点的坐标为(x,y),△PAE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当S取到最大值时,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把△PEF沿直线EF折叠,点P的对应点为点P′,求出P′的坐标,并判断P′是否在该抛物线上.13.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过点M(﹣2,),顶点坐标为N(﹣1,),且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B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CD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C(3,0),D(3,4),E (0,4).点A在DE上,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C,且对称轴x=1交x轴于点B.连接EC,AC.点P,Q为动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点A坐标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在图①中,若点P在线段OC上从点O向点C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E上从点C向点E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PCQ为直角三角形?(3)在图②中,若点P在对称轴上从点A开始向点B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过点P 做PF⊥AB,交AC于点F,过点F作FG⊥AD于点G,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AQ,CQ.当t为何值时,△ACQ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1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x﹣1交于A、B两点.点A的横坐标为﹣3,点B在y 轴上,点P是y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横坐标为m,过点P作PC⊥x轴于C,交直线AB 于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m为何值时,S四边形OBDC=2S△BPD;(3)是否存在点P,使△PAD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c<0)交x轴于点A,B,交y轴于点C,设过点A,B,C三点的圆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1)如图1,已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0),(8,0),(0,﹣4);①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与点D的坐标;②若点M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求△BDM面积的最大值;(2)如图2,若a=1,求证:无论b,c取何值,点D均为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17.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4,0),C(0,2)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B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BDA的度数.18.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交x轴于A、D两点,并经过B点,已知A点坐标是(2,0),B点的坐标是(8,6).(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及D点的坐标.(3)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交x轴于C点.连接BC,并延长BC交抛物线于E点,连接BD,DE,求△BDE的面积.(4)抛物线上有一个动点P,与A,D两点构成△ADP,是否存在S△ADP=S△BCD?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如图1,抛物线y=ax2+bx﹣1经过A(﹣1,0)、B(2,0)两点,交y轴于点C.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D,交x轴于点E.(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表达式和直线BC的表达式.(2)如图1,当点P的横坐标为时,求证:△OBD∽△ABC.(3)如图2,若点P在第四象限内,当OE=2PE时,求△POD的面积.(4)当以点O、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动点P的坐标.20.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A(﹣1,﹣1),与x轴交点M(1,0).C 为x轴上一点,且∠CAO=90°,线段AC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B点,另有点F(﹣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点坐标;(3)过点B做x轴的垂线,交x轴于Q点,交过点D(0,﹣2)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于E 点,若P是△BEF的边EF上的任意一点,是否存在BP⊥EF?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点A(﹣4,0),B(﹣1,0)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①如图(1),若四边形ODAE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ODAE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平行四边形ODAE是否为菱形?说明理由.②如图(2),直线y=x+3与抛物线交于点Q、C两点,过点D作直线DF⊥x轴于点H,交QC于点F.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点D到直线CQ的距离与点C到直线DF的距离之比为:2?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a≠0)的图象经过点A(1,4),对称轴是直线x=﹣,线段AD平行于x轴,交抛物线于点D.在y轴上取一点C(0,2),直线AC交抛物线于点B,连结OA,OB,OD,B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坐标和坐标平面内使△EOD∽△AOB的点E的坐标;(3)设点F是BD的中点,点P是线段DO上的动点,问PD为何值时,将△BPF沿边PF翻折,使△BPF与△DPF重叠部分的面积是△BDP的面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专项训练--二次函数综合题1.(2019广东)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233373x x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右侧),点D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CD 交x 轴于点F ,△CA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CFE ,点A 恰好旋转到点F ,连接BE . (1)求点A 、B 、D 的坐标;(2)求证: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2,过顶点D 作DD 1⊥x 轴于点D 1,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PM ⊥x 轴,点M 为垂足,使得△PAM 与△DD 1A 相似(不含全等). ①求出一个满足以上条件的点P 的横坐标; ②直接回答这样的点P 共有几个?解:(1)令233373848x x +-=0, 解得x 1=1,x 2=–7.∴A (1,0),B (–7,0). 由y 233373x x +-233)23x +-得,D (–3,–3);(2)∵DD 1⊥x 轴于点D 1,∴∠COF =∠DD 1F =90°,∵∠D 1FD =∠CFO ,∴△DD 1F ∽△COF ,∴11D D COFD OF=, ∵D (–3,–3 ∴D 1D 3,OD =3,∵AC =CF ,CO ⊥AF ,∴OF =OA =1, ∴D 1F =D 1O –OF =3–1=2231OC=, ∴OC 3CA =CF =FA =2,∴△ACF 是等边三角形,∴∠AFC =∠ACF , ∵△CA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CFE , ∴∠ECF =∠AFC =60°,∴EC ∥BF , ∵EC =DC 223(323)++, ∵BF =6,∴EC =BF ,∴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 (3)∵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设P 点(x 233373x x +-), ①当点P 在B 点的左侧时, ∵△PAM 与△DD 1A 相似, ∴11DD D A PM MA =或11DD D AAM PM=, 2234133373x x x =-+-22333373x x =+-,解得:x 1=1(不合题意舍去),x 2=–11或x 1=1(不合题意舍去)x 2=–373; 当点P 在A 点的右侧时, ∵△PAM 与△DD 1A 相似,∴11DD PM AM D A =或11D APM MA DD =,∴23337323 84814 x xx+-=-或233373848123x xx+-=-,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x2=–3(不合题意舍去)或x1=1(不合题意舍去),x2=–53(不合题意舍去);当点P在AB之间时,∵△PAM与△DD1A相似,∴PMAM=11DDD A或PMMA=11D ADD,∴2333732384814x xx+-=-或233373848123x xx+-=-,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x2=–3(不合题意舍去)或x1=1(不合题意舍去),x2=–53;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11或–373或–53;②由①得,这样的点P共有3个.2.(2019深圳)如图,抛物线经y=ax2+bx+c过点A(-1,0),点C(0,3),且OB=O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2)点D、E在直线x=1上的两个动点,且DE=1,点D在点E的上方,求四边形ACDE的周长的最小值.(3)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直线CP把四边形CBPA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解:(1)∵OB=OC,∴点B(3,0),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ax2-2ax-3a,故-3a=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对称轴为x=1.(2)ACDE的周长=AC+DE+CD+AE,其中AC10=、DE=1是常数,故CD +AE 最小时,周长最小,取点C 关于函数对称点C (2,3),则CD =C ′D , 取点A ′(-1,1),则A ′D =AE ,故:CD +AE =A ′D +DC ′,则当A ′、D 、C ′三点共线时,CD +AE =A ′D +DC ′最小,周长也最小,四边形ACDE 的周长的最小值=AC +DE +CD +AE 101=++A ′D +DC ′101=++A ′C ′10113=++. (3)如图,设直线CP 交x 轴于点E ,直线CP 把四边形CBPA 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 又∵S △PCB ∶S △PCA 12=EB ×(y C -y P )∶12AE ×(y C -y P )=BE ∶AE , 则BE ∶AE =3∶5或5∶3, 则AE 52=或32, 即:点E 的坐标为(32,0)或(12,0), 将点E 、C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 +3, 解得:k =-6或-2,故直线CP 的表达式为:y =-2x +3或y =-6x +3,联立22363y x x y x ⎧=-++⎨=-+⎩并解得:x =4或8(不合题意值已舍去),故点P 的坐标为(4,-5)或(8,-45).3.(2019雅安) 已知二次函数y=ax 2(a ≠0)的图象过点(2,-1),点P (P 与O 不重合)是图象上的一点,直线l 过点(0,1)且平行于x 轴。
PM ⊥l 于点M ,点F (0,-1).(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点P 在线段MF 的中垂线上;(3)设直线 PF 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Q ,QN ⊥l 于点N ,线段MF 的中垂线交l 于点R ,求MRRN的值; (4)试判断点R 与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解:(1)∵y=ax 2(a ≠0)的图象过点(2,-1),∴-1=a ×22,即a=14-,∴214y x =-; (2)设214y x =-的图象上的点P (x 1,y 1),则M(x 1,1),21114y x =-,即x 12=-4y 1,PM=|1-y 1|,又|y 1-1|=PM ,即PF=PM ,∴点P 在线段MF 的中垂线上;(3)连接RF ,∵R 在线段MF 的中垂线上,∴MR=FR ,又∵PM=PF ,PR=PR ,∴△PMR ≌△PFR ,∴∠PFR=∠PMR=90°,∴RF ⊥PF ,连接RQ ,又在Rt △RFQ 和Rt △RNQ 中,∵Q 在214y x =-的图象上,由(2)结论知∴QF=QN ,∵RQ=RQ ,∴Rt △RFQ ≌Rt △RNQ ,即RN=FR ,即MR=FR=RN ,∴1MRRN=; (4)在△PQR 中,由(3)知PR 平分∠MRF ,QR 平分∠FRN ,∴∠PRQ=12(∠MRF+∠FRN )=90°,∴点R 在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上.4.(2019南宁)如果抛物线C1的顶点在拋物线C2上,抛物线C2的顶点也在拋物线C1上时,那么我们称抛物线C1与C2“互为关联”的抛物线.如图1,已知抛物线C1:y1=14x2+x与C2:y2=ax2+x+c是“互为关联”的拋物线,点A,B分别是抛物线C1,C2的顶点,抛物线C2经过点D(6,–1).(1)直接写出A,B的坐标和抛物线C2的解析式;(2)抛物线C2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BE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F(–6,3)在抛物线C1上,点M,N分别是抛物线C1,C2上的动点,且点M,N的横坐标相同,记△AFM面积为S1(当点M与点A,F重合时S1=0),△ABN的面积为S2(当点N与点A,B重合时,S2=0),令S=S1+S2,观察图象,当y1≤y2时,写出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在此范围内S的最大值.解:(1)C1顶点在C2上,C2顶点也在C1上,由抛物线C1:y1=14x2+x可得A(–2,–1),将A(–2,–1),D(6,–1)代入y2=ax2+x+c得4213661a ca c-+=--+=-⎧⎨⎩,解得142ac⎧=-⎪⎨⎪=⎩,∴y2=–14x2+x+2,∴B(2,3);(2)易得直线AB 的解析式:y =x +1, ①若B 为直角的顶点,BE ⊥AB ,k BE •k AB =–1, ∴k BE =–1,则直线BE 的解析式为y =–x +5.联立25124y x y x x =-+⎧⎪⎨=-++⎪⎩, 解得23x y =⎧⎨=⎩或61x y =⎧⎨=-⎩,此时E (6,–1);②若A 为直角顶点,AE ⊥AB ,k AE •k AB =–1, ∴k AE =–1,则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 =–x –3,联立23124y x y x x =--⎧⎪⎨=-++⎪⎩, 解得21x y =-⎧⎨=-⎩或1013x y =⎧⎨=-⎩,此时E (10,–13); ③若E 为直角顶点,设E (m ,–14m 2+m +2) 由AE ⊥BE 得k BE •k AE =–1,即22111344122m m m m m m -+--++⋅=--+,解得m =2或–2(不符合题意均舍去), ∴存在,∴E (6,–1)或E (10,–13);(3)∵y 1≤y 2,观察图形可得:x 的取值范围为–2≤x ≤2, 设M (t ,14t 2+t ),N (t ,−14t 2+t +2),且–2≤t ≤2, 易求直线AF 的解析式:y =–x –3, 过M 作x 轴的平行线MQ 交AF 于Q ,由y Q=y M,得Q(14t2−t−3,14t2+t),S1=12|QM|•|y F–y A|=12t2+4t+6,设AB交MN于点P,易知P坐标为(t,t+1),S2=12|PN|•|x A–x B|=2–12t2,S=S1+S2=4t+8,当t=2时,S的最大值为16.5.(2019广州)已知抛物线G:y=mx2-2mx-3有最低点.(1)求二次函数y=mx2-2mx-3的最小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2)将抛物线G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1.经过探究发现,随着m的变化,抛物线G1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求这个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记(2)所求的函数为H,抛物线G与函数H的图象交于点P,结合图象,求点P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解:(1)∵y=mx2-2mx-3=m(x-1)2-m-3,抛物线有最低点,∴二次函数y=mx2-2mx-3的最小值为-m-3.(2)∵抛物线G:y=m(x-1)2-m-3,∴平移后的抛物线G1:y=m(x-1-m)2-m-3,∴抛物线G1顶点坐标为(m+1,-m-3),∴x=m+1,y=-m-3,∴x+y=m+1-m-3=-2,即x+y=-2,变形得y=-x-2,∵m>0,m=x-1,∴x-1>0,∴x>1,∴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1).(3)法一:如图,函数H :y =-x -2(x >1)图象为射线,x =1时,y =-1-2=-3;x =2时,y =-2-2=-4,∴函数H 的图象恒过点B (2,-4), ∵抛物线G :y =m (x -1)2-m -3,x =1时,y =-m -3;x =2时,y =m -m -3=-3,∴抛物线G 恒过点A (2,-3),由图象可知,若抛物线与函数H 的图象有交点P ,则y B <y P <y A , ∴点P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4<y P <-3.法二:2223y x y mx mx =--⎧⎨=--⎩, 整理的:m (x 2-2x )=1-x ,∵x >1,且x =2时,方程为0=-1不成立, ∴x ≠2,即x 2-2x =x (x -2)≠0, ∴m 1(2)xx x -=>-0,∵x >1, ∴1-x <0, ∴x (x -2)<0, ∴x -2<0, ∴x <2,即1<x <2, ∵y P =-x -2, ∴-4<y P <-3,6.(2019海南)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5经过A (–5,0),B (–4,–3)两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 ,顶点为D ,连结C 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PBC的面积的最大值;②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BCD?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点A、B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2555016453a ba b-+=⎧⎨-+=-⎩,解得16ab=⎧⎨=⎩,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6x+5.(2)①如图1,过点P作PE⊥x轴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在抛物线y=x2+6x+5中,令y=0,则x2+6x+5=0,解得x=–5,x=–1,∴点C的坐标为(–1,0).由点B(–4,–3)和C(–1,0),可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1.设点P的坐标为(t,t2+6t+5),由题知–4<t<–1,则点F(t,t+1),∴FP =(t +1)–(t 2+6t +5)=–t 2–5t –4, ∴S △PBC =S △FPB +S △FPC =12·FP ·3 =()23542t t --- =2315622t t ---=23527228t ⎛⎫-++ ⎪⎝⎭.∵–4<–52<–1, ∴当t =–52时,△P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78.②存在.∵y =x 2+6r +5=(x +3)2–4,∴抛物线的顶点D 的坐标为(–3,–4). 由点C (–l ,0)和D (–3,–4),可得 直线CD 的表达式为y =2x +2. 分两种情况讨论:(i )当点P 在直线BC 上方时,有∠PBC =∠BCD ,如图2.若∠PBC =∠BCD , 则PB ∥CD ,∴设直线PB 的表达式为y =2x +b . 把B (–4,–3)代入y =2x +b ,得b =5, ∴直线PB 的表达式为y =2x +5.由x 2+6x +5=2x +5,解得x 1=0,x 2=–4(舍去), ∴点P 的坐标为(0,5).(ii )当点P 在直线BC 下方时,有∠PBC =∠BCD ,如图3.设直线BP 与CD 交于点M ,则MB =M C.过点B 作BN ⊥x 轴于点N ,则点N (–4,0), ∴NB =NC =3, ∴MN 垂直平分线段B C.设直线MN 与BC 交于点G ,则线段BC 的中点G 的坐标为53,22⎛⎫-- ⎪⎝⎭, 由点N (–4,0)和G 53,22⎛⎫-- ⎪⎝⎭,得 直线NG 的表达式为y =–x –4.∵直线CD :y =2x +2与直线NG :y =–x –4交于点M , 由2x +2=–x –4,解得x =–2, ∴点M 的坐标为(–2,–2). 由B (–4,–3)和M (–2.–2),得直线BM 的表达式为y =112x -. 由x 2+6x +5=112x -,解得x 1=–32,x 2=–4(含去),∴点P 的坐标为(–32,–74).综上所述,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0,5)和(–32,–74). 7. (2019镇江)如图,二次函数245y x x =-++图象的顶点为D ,对称轴是直线1,一次函数215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且与直线DA 关于l 的对称直线交于点B . (1)点D 的坐标是 ;(2)直线l 与直线AB 交于点C ,N 是线段DC 上一点(不与点D 、C 重合),点N 的纵坐标为n .过点N作直线与线段DA 、DB 分别交于点P 、Q ,使得DPQ ∆与DAB ∆相似. ①当275n =时,求DP 的长; ②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n 的值,有且只有一个DPQ ∆与DAB ∆相似,请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解:(1)顶点为(2,9)D ;故答案为(2,9); (2)对称轴2x =, 9(2,)5C ∴,由已知可求5(2A -,0),点A 关于2x =对称点为13(2,0),则AD 关于2x =对称的直线为213y x =-+, (5,3)B ∴,①当275n =时,27(2,)5N , 95DA ∴,185DN =,365CD = 当//PQ AB 时,DPQ DAB ∆∆∽, DAC DPN ∆∆Q ∽,∴DP DNDA DC=, 95DP ∴=当PQ 与AB 不平行时,DPQ DBA ∆∆∽, DNQ DCA ∴∆∆∽,∴DP DNDB DC=, 95DP ∴=综上所述,95DN =; ②当//PQ AB ,DB DP =时, 35DB =,∴DP DNDA DC=, 245DN ∴=, 21(2,)5N ∴, ∴有且只有一个DPQ ∆与DAB ∆相似时,92155n <<; 故答案为92155n <<; 8.(2019陕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L :y =ax 2+(c –a )x +c 经过点A (–3,0)和点B (0,–6),L 关于原点O 对称的抛物线为L ′. (1)求抛物线L 的表达式;(2)点P 在抛物线L ′上,且位于第一象限,过点P 作PD ⊥y 轴,垂足为D .若△POD 与△AOB 相似,求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9306)a c a c c --+==-⎧⎨⎩,解得16a c =-=-⎧⎨⎩,∴L :y =–x 2–5x –6.(2)∵点A 、B 在L ′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3,0)、B ′(0,6), ∴设抛物线L ′的表达式y =x 2+bx +6,将A′(–3,0)代入y=x2+bx+6,得b=–5,∴抛物线L′的表达式为y=x2–5x+6,A(–3,0),B(0,–6),∴AO=3,OB=6,设:P(m,m2–5m+6)(m>0),∵PD⊥y轴,∴点D的坐标为(0,m2–5m+6),∵PD=m,OD=m2–5m+6,Rt△POD与Rt△AOB相似.①△PDO∽△BOA时,PDOB=ODOA,即m=2(m2–5m+6),解得:m=32或4;②当△ODP∽△AOB时,同理可得:m=1或6;∵P1、P2、P3、P4均在第一象限,∴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2)或(6,12)或(32,34)或(4,2).9.(2019常州)如图,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1,0),点D为OC的中点,点P在抛物线上.(1)b=;(2)若点P在第一象限,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PH与BC、BD分别交于点M、N.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M=MN=NH?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的横坐标小于3,过点P作PQ⊥BD,垂足为Q,直线PQ与x轴交于点R,且S△PQB=2S△QRB,求点P的坐标.解:(1)∵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1﹣b+3=解得:b=2故答案为:2.(2)存在满足条件呢的点P,使得PM=MN=NH.∵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3当x=0时y=3,∴C(0,3)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A(﹣1,0),B(3,0)∴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点D为OC的中点,∴D(0,)∴直线BD的解析式为y,设P(t,﹣t2+2t+3)(0<t<3),则M(t,﹣t+3),N(t,t),H(t,0)∴PM=﹣t2+2t+3﹣(﹣t+3)=﹣t2+3t,MN=﹣t+3﹣(x)t,NH t ∴MN=NH∵PM=MN∴﹣t2+3t t解得:t1,t2=3(舍去)∴P(,)∴P的坐标为(,),使得PM=MN=NH.(3)过点P作PF⊥x轴于F,交直线BD于E∵OB=3,OD,∠BOD=90°∴BD∴cos∠OBD∵PQ⊥BD于点Q,PF⊥x轴于点F∴∠PQE=∠BQR=∠PFR=90°∴∠PRF+∠OBD=∠PRF+∠EPQ=90°∴∠EPQ=∠OBD,即cos∠EPQ=cos∠OBD在Rt△PQE中,cos∠EPQ∴PQ PE在Rt△PFR中,cos∠RPF∴PR PF∵S△PQB=2S△QRB,S△PQB BQ•PQ,S△QRB BQ•QR ∴PQ=2QR设直线BD与抛物线交于点G∵x2+2x+3,解得:x1=3(即点B横坐标),x2∴点G横坐标为设P(t,﹣t2+2t+3)(t<3),则E(t,t)∴PF=|﹣t2+2t+3|,PE=|﹣t2+2t+3﹣(t)|=|﹣t2t| ①若t<3,则点P在直线BD上方,如图2,∴PF=﹣t2+2t+3,PE=﹣t2t∵PQ=2QR∴PQ PR∴PE•PF,即6PE=5PF∴6(﹣t2t)=5(﹣t2+2t+3)解得:t1=2,t2=3(舍去)∴P(2,3)②若﹣1<t,则点P在x轴上方、直线BD下方,如图3,此时,PQ<QR,即S△PQB=2S△QRB不成立.③若t<﹣1,则点P在x轴下方,如图4,∴PF=﹣(﹣t2+2t+3)=t2﹣2t﹣3,PE t(﹣t2+2t+3)=t2t∵PQ=2QR∴PQ=2PR∴PE=2•PF,即2PE=5PF∴2(t2t)=5(t2﹣2t﹣3)解得:t1,t2=3(舍去)∴P(,)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2,3)或(,).10.(2019河北)如图,若b是正数,直线l:y=b与y轴交于点A;直线a:y=x–b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L:y=–x2+bx的顶点为C,且L与x轴右交点为D.(1)若AB=8,求b的值,并求此时L的对称轴与a的交点坐标;(2)当点C 在l 下方时,求点C 与l 距离的最大值;(3)设x 0≠0,点(x 0,y 1),(x 0,y 2),(x 0,y 3)分别在l ,a 和L 上,且y 3是y 1,y 2的平均数,求点(x 0,0)与点D 间的距离;(4)在L 和a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边界上,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美点”,分别直接写出b =2019和b =2019.5时“美点”的个数.解:(1)当x =0吋,y =x ﹣b =﹣b ,∴B (0,﹣b ), ∵AB =8,而A (0,b ),∴b ﹣(﹣b )=8,∴b =4. ∴L :y =﹣x 2+4x ,∴L 的对称轴x =2, 当x =2时,y =x ﹣4=﹣2,∴L 的对称轴与a 的交点为(2,﹣2);(2)∵y =﹣(x ﹣2b )2+24b ,∴L 的顶点C (2b ,24b ),∵点C 在l 下方,∴C 与l 的距离为b ﹣24b =﹣14(b ﹣2)2+1≤1,∴点C 与l 距离的最大值为1; (3)由題意得1232y y y +=,即y 1+y 2=2y 3, 得b +x 0﹣b =2(﹣x 02+bx 0), 解得x 0=0或x 0=b ﹣12.但x 0≠0,取x 0=b ﹣12, 对于L ,当y =0时,0=﹣x 2+bx ,即0=﹣x (x ﹣b ),解得x 1=0,x 2=b , ∵b >0,∴右交点D (b ,0).∴点(x 0,0)与点D 间的距离为b ﹣(b ﹣12)=12. (4)①当b =2019时,抛物线解析式L :y =﹣x 2+2019x , 直线解析式a :y =x ﹣2019,联立上述两个解析式可得:x 1=﹣1,x 2=2019,∴可知每一个整数x 的值 都对应的一个整数y 值,且﹣1和2019之间(包括﹣1和﹣2019),共有2021个整数;∵另外要知道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边界分两部分:线段和抛物线,∴线段和抛物线上各有2021个整数点,∴总计4042个点,∵这两段图象交点有2个点重复重复,∴美点”的个数:4042﹣2=4040(个);②当b =2019.5时,抛物线解析式L :y =﹣x 2+2019.5x ,直线解析式a :y =x ﹣2019.5,联立上述两个解析式可得:x 1=﹣1,x 2=2019.5,∴当x 取整数时,在一次函数y =x ﹣2019.5上,y 取不到整数值,因此在该图象上“美点”为0, 在二次函数y =x +2019.5x 图象上,当x 为偶数时,函数值y 可取整数,可知﹣1到2019.5之间有1009个偶数,并且在﹣1和2019.5之间还有整数0,验证后可知0也符合, 条件,因此“美点”共有1010个.故b =2019时“美点”的个数为4040个,b =2019.5时“美点”的个数为1010个.11. (2019邵阳)如图,二次函数213y x bx c =-++的图象过原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8,0)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x 轴上方作x 轴的平行线1y m =,交二次函数图象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点C .当矩形ABCD 为正方形时,求m 的值;(3)在(2)的条件下,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线段AD 匀速运动,到达点D 时立即原速返回,当动点Q 返回到点A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过点P 向x 轴作垂线,交抛物线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F ,问:以A 、E 、F 、Q 四点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能否是平行四边形.若能,请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将(0,0),(8,0)代入213y x bx c =-++,得:064803c b c =⎧⎪⎨-++=⎪⎩,解得:830b c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833y x x =-+.(2)当y m =时,21833x x m -+=, 解得:14163x m =-24163x m =-,∴点A 的坐标为(4163m --)m ,点B 的坐标为(4163m +-)m ,∴点D 的坐标为(4163m -0),点C 的坐标为(4163m -0).Q 矩形ABCD 为正方形,4163(4163)m m m ∴+--=,解得:116m =-(舍去),24m =.∴当矩形ABCD 为正方形时,m 的值为4.(3)以A 、E 、F 、Q 四点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能为平行四边形.由(2)可知: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坐标为(6,4),点C 的坐标为(6,0),点D 的坐标为(2,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0)y kx a k =+≠,将(2,4)A ,(6,0)C 代入y kx a =+,得:2460k a k a +=⎧⎨+=⎩,解得:16k a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6y x =-+.当2x t =+时,22181443333y x x t t =-+=-++,64y x t =-+=-+,∴点E 的坐标为214(2,4)33t t t +-++,点F 的坐标为(2,4)t t +-+.Q 以A 、E 、F 、Q 四点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AQ EF ,AQ EF ∴=,分三种情况考虑:①当04t <„时,如图1所示,AQ t =,2214174(4)3333EF t t t t t =-++--+=-+,21733t t t ∴=-+,解得:10t =(舍去),24t =;②当47t <„时,如图2所示,4AQ t =-,2214174(4)3333EF t t t t t =-++--+=-+,217433t t t ∴-=-+,解得:32t =-(舍去),46t =;③当78t <„时,4AQ t =-,2214174(4)3333EF t t t t t =-+--++=-,217433t t t ∴-=-,解得:5513t =-,6513t =+.综上所述:当以A 、E 、F 、Q 四点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t 的值为4或6.12.(2019河南)如图,抛物线y=ax2+12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12x–2经过点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M,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当△PCM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②作点B关于点C的对称点B′,则平面内存在直线l,使点M,B,B′到该直线的距离都相等.当点P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且与点B不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直线l:y=kx+b的解析式.(k,b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解:(1)∵直线y=–12x–2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A(-4,0),C(0,-2).∵抛物线y=ax2+12x+c经过点A,C,∴01622a cc=-+⎧⎨-=⎩,∴142a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4x2+12x–2.(2)①∵点P的横坐标为m,∴点P的坐标为(m,14m2+12m–2).当△PCM是直角三角形时,有以下两种情况:(i)当∠CPM=90°时,PC∥x轴,14x2+12x–2=-2.解得m1=0(舍去),m2=-2.∵当m =-2时,14m 2+12m –2=-2.∴点P 的坐标为(-2,-2).(ii )当∠PCM =90°时,过点P 作PN ⊥y 轴于点N ,∴∠CNP =∠AOC =90°.∵∠NCP +∠ACO =∠OAC +∠ACO =90°,:∠NCP =∠OAC ,∴△GNP ∽△AOC ,∴CN PNAO CO =,∵C (0,-2),N (0,14m 2+12m –2),∴CN =21142m m +,PN =m . 即2114242m mm +=,解得a 3=0(含去),m 4=6.∵当m =6时,14m 2+12m –2=10,∴点P 的坐标为(6,10).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2)或(6,10).②当y =0时,14x 2+12x –2=0,解得x 1=–4,x 2=2,∴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0,–2),点B ,B ′关于点C 对称,∴点B ′的坐标为(–2,–4).∵点P 的横坐标为m (m >0且m ≠2),∴点M 的坐标为(m ,–12m –2).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M 的解析式为y =–424m m +-x +42m m +-,直线B ′M 的解析式为y =424m m -++x –542m m ++,直线BB ′的解析式为y =x –2.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2所示:当直线l∥BM且过点C时,直线l的解析式为y=–424mm+-x–2;当直线l∥B′M且过点C时,直线l的解析式为y=424mm-++x–2;当直线l∥BB′且过线段CM的中点N(12m,–14m–2)时,直线l的解析式为y=x–34m–2.综上所述:直线l的解析式为y=–424mm+-x–2,y=424mm-++x–2或y=x–34m–2.13.(2019荆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6,0),(4,3),经过B,C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D的坐标为(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AO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F,点P是x轴上一动点,当PE+PF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过点A作OE的垂线交BC于点H,点M,N分别为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的动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N,使得以点M,N,H,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平行四边形OABC中,A(6,0),C(4,3)∴BC=OA=6,BC∥x轴∴x B=x C+6=10,y B=y C=3,即B(10,3)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B、C、D(1,0)∴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 x2x(2)如图1,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E'F交x轴于点P∵C(4,3)∴OC∵BC∥OA∴∠OEC=∠AOE∵OE平分∠AOC∴∠AOE=∠COE∴∠OEC=∠COE∴CE=OC=5∴x E=x C+5=9,即E(9,3)∴直线OE解析式为y x∵直线OE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F,对称轴为直线:x7 ∴F(7,)∵点E与点E'关于x轴对称,点P在x轴上∴E'(9,﹣3),PE=PE'∴当点F、P、E'在同一直线上时,PE+PF=PE'+PF=FE'最小设直线E'F解析式为y=kx+h∴解得:∴直线E'F:y x+21当x+21=0时,解得:x∴当PE+PF的值最小时,点P坐标为(,0).(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N,使得以点M,N,H,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设AH与OE相交于点G(t,t),如图2,∵AH⊥OE于点G,A(6,0)∴∠AGO=90°∴AG2+OG2=OA2∴(6﹣t)2+(t)2+t2+(t)2=62∴解得:t1=0(舍去),t2∴G(,)设直线AG解析式为y=dx+e∴解得:∴直线AG:y=﹣3x+18当y=3时,﹣3x+18=3,解得:x=5∴H(5,3)∴HE=9﹣5=4,点H、E关于直线x=7对称①当HE为以点M,N,H,E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如图2则HE∥MN,MN=HE=4∵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直线x=7上∴x M=7+4或7﹣4,即x M=11或3当x=3时,y M99∴M(3,)或(11,)②当HE为以点M,N,H,E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如图3则HE、MN互相平分∵直线x=7平分HE,点F在直线x=7上∴点M在直线x=7上,即M为抛物线顶点∴y M497 4∴M(7,4)综上所述,点M坐标为(3,)、(11,)或(7,4).14. (2019梧州)如图,已知A e 的圆心为点(3,0),抛物线2376y ax x c =-+过点A ,与A e 交于B 、C 两点,连接AB 、AC ,且AB AC ⊥,B 、C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2、1.(1)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并求a 、c 的值;(2)直线1y kx =+经过点B ,与x 轴交于点D .点E (与点D 不重合)在该直线上,且AD AE =,请判断点E 是否在此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如果直线11y k x =-与A e 相切,请直接写出满足此条件的直线解析式.解:(1)过点B 、C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R 、S , 90BAR RAB ∠+∠=︒Q ,90RAB CAS ∠+∠=︒, RAB CAR ∴∠=∠,又AB AC =, RtBRA ∴△Rt ASC(AAS)≅∆,2AS BR ∴==,1AR CS ==,故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2,2)、(5,1), 将点B 、C 坐标代入抛物线2376y ax x c =-+并解得:56a =,11c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5371166y x x =-+;(2)将点B 坐标代入1y kx =+并解得:112y x =+,则点(2,0)D -,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为(3,0)、(2,2)、(5,1)、(2,0)-, 则5AB 5AD =,点E 在直线BD 上,则设E 的坐标为1(,1)2x x +,AD AE =Q ,则22215(3)(1)2x x =-++,解得:2x =-或6(舍去2)-,故点(6,4)E ,把6x =代入253711466y x x =-+=, 故点E 在抛物线上; (3)①当切点在x 轴下方时,设直线11y k x =-与A e 相切于点H ,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K 、(0,1)G -,连接GA ,5AH AB =10GA =90AHK KOG ∠=∠=︒Q ,HKA HKA ∠=∠,KOG KHA ∴∆∆∽,∴KO OG KH HA =25(3)5KO +- 解得:2KO =或12-(舍去1)2-, 故点(2,0)K -,把点K 、G 坐标代入11y k x =-并解得:直线的表达式为:112y x =--; ②当切点在x 轴上方时,直线的表达式为:21y x =-;故满足条件的直线解析式为:112y x =--或21y x =-. 15.(2019本溪)抛物线229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5,0)两点,顶点为C ,对称轴交x 轴于点D ,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CD 上的一动点(点P 不与C ,D 重合),过点C 作直线PB 的垂线交PB 于点E ,交x 轴于点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CF的面积为5时,求点P的坐标;(3)当△PC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解:(1)函数的表达式为:y=29(x+1)(x-5)=-29x2+89x+109;(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则点C(2,2),设点P(2,m),将点P、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sx+t并解得:函数PB的表达式为:y=-13mx+53m…①,∵CE⊥PE,故直线CE表达式中的k值为3m,将点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同理可得直线CE的表达式为:y=3mx+(2−6m)…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2-23m,故点F(2-23m,0),S△PCF=12×PC×DF=12(2-m)(2-23m-2)=5,解得:m=5或-3(舍去5),故点P(2,-3);(3)由(2)确定的点F的坐标得:CP2=(2-m)2,CF2=(23m)2+4,PF2=(23m)2+m2,①当CP=CF时,即:(2-m)2=(23m)2+4,解得:m=0或365(均舍去),②当CP=PF时,(2-m)2=(23m)2+m2,解得:m=32或3(舍去3),③当CF=PF时,同理可得:m=±2(舍去2),故点P(2,32)或(2,-2).16.(2019湘西)如图,抛物线y=ax2+bx(a>0)过点E(8,0),矩形ABCD的边AB在线段OE上(点A 在点B的左侧),点C、D在抛物线上,∠BAD的平分线AM交BC于点M,点N是CD的中点,已知OA=2,且OA:AD=1: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F、G分别为x轴,y轴上的动点,顺次连接M、N、G、F构成四边形MNGF,求四边形MNGF周长的最小值;(3)在x轴下方且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ODP中OD边上的高为?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矩形ABCD不动,将抛物线向右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K、L,且直线KL平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解:(1)∵点A在线段OE上,E(8,0),OA=2∵OA:AD=1:3∴AD=3OA=6∵四边形ABCD是矩形∴AD⊥AB∴D(2,﹣6)∵抛物线y=ax2+bx经过点D、E∴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4x(2)如图1,作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点M',作点N关于y轴的对称点点N',连接FM'、GN'、M'N'∵y x2﹣4x(x﹣4)2﹣8∴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4∵点C、D在抛物线上,且CD∥x轴,D(2,﹣6)∴y C=y D=﹣6,即点C、D关于直线x=4对称∴x C=4+(4﹣x D)=4+4﹣2=6,即C(6,﹣6)∴AB=CD=4,B(6,0)∵AM平分∠BAD,∠BAD=∠ABM=90°∴∠BAM=45°∴BM=AB=4∵点M、M'关于x轴对称,点F在x轴上∴M'(6,4),FM=FM'∵N为CD中点∴N(4,﹣6)∵点N、N'关于y轴对称,点G在y轴上∴N'(﹣4,﹣6),GN=GN'∴C四边形MNGF=MN+NG+GF+FM=MN+N'G+GF+FM'∵当M'、F、G、N'在同一直线上时,N'G+GF+FM'=M'N'最小∴C四边形MNGF=MN+M'N'21012∴四边形MNGF周长最小值为12.(3)存在点P,使△ODP中OD边上的高为.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OD于点E∵D(2,﹣6)∴OD,直线OD解析式为y=﹣3x设点P坐标为(t,t2﹣4t)(0<t<8),则点E(t,﹣3t)①如图2,当0<t<2时,点P在点D左侧∴PE=y E﹣y P=﹣3t﹣(t2﹣4t)t2+t∴S△ODP=S△OPE+S△DPE PE•x P PE•(x D﹣x P)PE(x P+x D﹣x P)PE•x D=PE t2+t∵△ODP中OD边上的高h,∴S△ODP OD•h∴t2+t2方程无解②如图3,当2<t<8时,点P在点D右侧∴PE=y P﹣y E t2﹣4t﹣(﹣3t)t2﹣t∴S△ODP=S△OPE﹣S△DPE PE•x P PE•(x P﹣x D)PE(x P﹣x P+x D)PE•x D=PE t2﹣t∴t2﹣t2解得:t1=﹣4(舍去),t2=6∴P(6,﹣6)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6,﹣6)满足使△ODP中OD边上的高为.(4)设抛物线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与矩形ABCD有交点K、L∵KL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K在线段AB上,L在线段CD上,如图4∴K(m,0),L(2+m,0)连接AC,交KL于点H∵S△ACD=S四边形ADLK S矩形ABCD∴S△AHK=S△CHL∵AK∥LC∴△AHK∽△CHL∴∴AH=CH,即点H为AC中点∴H(4,﹣3)也是KL中点∴∴m=3∴抛物线平移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17.(2019郴州)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分别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F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①如图1,设k,当k为何值时,CF AD?②如图2,以A,F,O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与△ABC相似?若相似,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y=ax2+bx+3过点A(﹣3,0),B(1,0),∴,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①∵在Rt△AOC中,OA=3,OC=3,∴AC2=OA2+OC2=18,∵D(﹣1,4),C(0,3),A(﹣3,0),∴CD2=12+12=2∴AD2=22+42=20∴AC2+CD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且∠ACD=90°.∵,∴F为AD的中点,∴,∴.②在Rt△ACD中,tan,在Rt△OBC中,tan,∴∠ACD=∠OCB,∵OA=OC,∴∠OAC=∠OCA=45°,∴∠FAO=∠ACB,若以A,F,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当∠AOF=∠ABC时,△AOF∽△CBA,∴OF∥BC,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直线OF的解析式为y=﹣3x,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mx+n,∴,解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6,∴,解得:,∴F().当∠AOF=∠CAB=45°时,△AOF∽△CAB,∵∠CAB=45°,∴OF⊥AC,∴直线OF的解析式为y=﹣x,∴,解得:,∴F(﹣2,2).综合以上可得F点的坐标为()或(﹣2,2).18.(2019孝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ax2﹣2ax﹣8a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4).(1)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线段AC的长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点P是线段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①如果在x轴上存在点Q,使得以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Q的坐标.②如图2,过点P作PE∥CA交线段BC于点E,过点P作直线x=t交BC于点F,交x轴于点G,记PE=f,求f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当t取m和4m(0<m<2)时,试比较f的对应函数值f1和f2的大小.解:(1)由题意得:﹣8a=﹣4,故a,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2﹣x﹣4,令y=0,则x=4或﹣2,即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4,0),则AC=2,故答案为:(﹣2,0)、(4,0)、2、y x2﹣x﹣4;(2)①当BC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时,如图所示,点C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设:点P(n,n2﹣n﹣4),点Q(m,0),则点P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Q,即:n+4=m,n2﹣n﹣4+4=0,解得:m=4或6(舍去4),即点Q(6,0);②当BC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设点P(m,n)、点Q(s,0),其中n m2﹣m﹣4,由中心公式可得:m+s=﹣2,n+0=4,解得:s=2或4(舍去4),故点Q(2,0);故点Q的坐标为(2,0)或(6,0);(3)如图2,过点P作PH∥x轴交BC于点H,∵GP∥y轴,∴∠HEP=∠ACB,∵PH∥x轴,∴∠PHO=∠AOC,∴△EPH∽△CAO,∴,即:,则EP PH,设点P(t,y P),点H(x H,y P),则t2﹣t﹣4=x H﹣4,则x H t2﹣t,f PH=[t﹣(t2﹣t)](t2﹣4t),当t=m时,f1(m2﹣4m),当t=4m时,f2(m2﹣2m),则f1﹣f2m(m),则0<m<2,∴f1﹣f2>0,f1>f2.19.(2019咸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 x2+bx+c经过A,B两点且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为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ABD=2∠BAC时,求点D的坐标;(3)已知E,F分别是直线AB和抛物线上的动点,当B,O,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E点的坐标.解:(1)在中,令y=0,得x=4,令x=0,得y=2∴A(4,0),B(0,2)把A(4,0),B(0,2),代入,得,解得∴抛物线得解析式为(2)如图,过点B作x轴得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E,过点D作BE得垂线,垂足为F∵BE∥x轴,∴∠BAC=∠ABE∵∠ABD=2∠BAC,∴∠ABD=2∠ABE即∠DBE+∠ABE=2∠ABE∴∠DBE=∠ABE∴∠DBE=∠BAC设D点的坐标为(x,),则BF=x,DF ∵tan∠DBE,tan∠BAC∴,即解得x1=0(舍去),x2=2当x=2时, 3∴点D的坐标为(2,3)(3)当BO为边时,OB∥EF,OB=EF设E(m,),F(m,)EF=|()﹣()|=2解得m1=2,,当BO为对角线时,OB与EF互相平分过点O作OF∥AB,直线OF交抛物线于点F()和()求得直线EF解析式为或直线EF与AB的交点为E,点E的横坐标为或∴E点的坐标为(2,1)或(,)或()或()或()20.(2019十堰)已知抛物线y=a(x﹣2)2+c经过点A(2,0)和C(0,),与x轴交于另一点B,顶点为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D点的坐标;(2)如图,点E,F分别在线段AB,BD上(E点不与A,B重合),且∠DEF=∠A,则△DEF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m,试确定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解:(1)由题意:,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3,∴顶点D坐标(2,3).(2)可能.如图1,∵A(﹣2,0),D(2,3),B(6,0),∴AB=8,AD=BD=5,①当DE=DF时,∠DFE=∠DEF=∠ABD,∴EF∥AB,此时E与B重合,与条件矛盾,不成立.②当DE=EF时,又∵△BEF∽△AED,∴△BEF≌△AED,∴BE=AD=5③当DF=EF时,∠EDF=∠DEF=∠DAB=∠DBA,△FDE∽△DAB,∴,∴,∵△AEF∽△BCE∴,∴EB AD,答:当BE的长为5或时,△CFE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2中,连接BD,当点P在线段BD的右侧时,作DH⊥AB于H,连接PD,PH,PB.设P[n,(n ﹣2)2+3],则S△PBD=S△PBH+S△PDH﹣S△BDH4×[(n﹣2)2+3]3×(n﹣2)4×3(n﹣4)2,∵0,∴n=4时,△PB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m,∴当点P在BD的右侧时,m的最大值,观察图象可知:当0<m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有4个,当m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有3个,当m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有2个(此时点P在BD的左侧).21.(2019黔西南)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如图1,连接OP交BC于点D,当S△CPD:S△BPD=1:2时,请求出点D的坐标;(3)如图2,点E的坐标为(0,﹣1),点G为x轴负半轴上的一点,∠OGE=15°,连接PE,若∠PEG=2∠OGE,请求出点P的坐标;(4)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BOCP的面积为8?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即:﹣3a=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①,顶点坐标为(﹣1,4);(2)∵OB=OC,∴∠CBO=45°,∵S△CPD:S△BPD=1:2,∴BD BC2,y D=BD sin∠CBO=2,则点D(﹣1,2);(3)如图2,设直线PE交x轴于点H,∵∠OGE=15°,∠PEG=2∠OGE=30°,∴∠OHE=45°,∴OH=OE=1,则直线HE的表达式为:y=﹣x﹣1…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舍去正值),故点P(,);(4)不存在,理由:连接BC,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设点P(x,﹣x2﹣2x+3),点H(x,x+3),则S四边形BOCP=S△OBC+S△PBC3×3(﹣x2﹣2x+3﹣x﹣3)×3=8,整理得:3x2+9x+7=0,解得:△<0,故方程无解,则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22. (2019贵港)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为(4,3)A ,与y 轴相交于点(0,5)B -,对称轴为直线l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写出点M 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表达式;(3)设动点P ,Q 分别在抛物线和对称轴l 上,当以A ,P ,Q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P ,Q 两点的坐标.解:(1)函数表达式为:2(4)3y a x ==+,将点B 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12a =-,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452y x x =-+-;(2)(4,3)A 、(0,5)B -,则点(2,1)M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5y kx =-,将点A 坐标代入上式得:345k =-,解得:2k =, 故直线AB 的表达式为:25y x =-;(3)设点(4,)Q s 、点21(,45)2P m m m -+-,①当AM 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时,点A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M , 同样点21(,45)2P m m m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4,)Q s ,即:24m -=,214542m m s -+--=,解得:6m =,3s =-,故点P 、Q 的坐标分别为(6,1)、(4,3)-;②当AM 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由中点定理得:424m +=+,2131452m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