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明烛》观后感——五八班
观后感(傅晨钰

学会珍惜,懂得感恩——观《一江明烛》有感西乡县城北小学五(5)班傅晨钰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一江明烛》。
这部看似简单的电影,却让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电影中的主人公黄花花,她的命运既辛酸又坎坷。
她的父亲黄老蔫儿,在鹤鸣湖西苇塘上寻找传说中叫“母亲草”的“红芦苇”时,为了救朋友金柱,不幸落入冰窟窿中溺水而亡。
黄花花的妈妈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后,患了忧郁症。
于是,生活的重担落在了黄花花幼小而又脆弱的肩上。
但是,黄花花没有被命运压倒。
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中的黄花花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面对命运的不公,她没有抱怨,而是挺起胸,坚强地面对生活。
爸爸不在了,妈妈时常会发病,她不仅要上学、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还要每天早上喂妈妈吃药,对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
她对妈妈的爱,终于使妈妈明白了:人死不能复生,只要我们乐观的面对生活,世界还是像以前一样!于是,她的病也完全好了。
看完电影,黄花花的身影还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她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虽然母亲是那样狂躁,但是,黄花花并没有嫌弃妈妈,面对犯病的妈妈,她总是大声地说:“花儿不会离开娘,花儿永远都不会离开娘!”这是多么感人的镜头啊!和黄花花比起来,我们感到多么惭愧。
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遇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其实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照顾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他们发火?我觉得,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
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从来不求回报,所以,我们光懂得珍惜还不够,还要懂得感恩。
感恩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因此,我们先要控制自己,不和父母顶嘴,在家里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教育你,就必须要听进去。
多和父母聊聊天,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杨宇菲

观《一江明烛》有感
西乡县城北小学五(5)班杨宇菲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电影的名字是《一江明烛》。
电影主要讲述了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村子,黄花花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
花花的父亲为了救和他一起去采红芦苇的金柱子而跌入水中淹死了。
花花的母亲也因此得了忧郁症。
后来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战胜了许多困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有好几个。
先是花花的母亲犯病,把从学校赶回家的花儿打了一顿,而花花却抱住母亲喊着:“娘,我是花儿,你不认识了吗?”看到这一幕我不仅非常的敬佩花儿还有一点心酸。
剧中的花花不但要上学还要时刻担心母亲的身体。
我觉得花花很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而不是一个上初中的小孩子。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花花只是一个小孩子。
许多像她一样大的孩子都是父母亲的心头肉、手中宝,从来不让他们干一丁点家务活生怕他们渴着、累着。
而花花却承包了所有的家务。
连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都没有完成,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家里做完了。
还有就是花花的母亲为了在大年三十之前,把账还清。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做了很多苇雕,挂满了一屋子,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到了生活的艰辛。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跟花花可真是天壤之别的。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花花和母亲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指导老师:甘春艳。
观一江明烛观后感

观“一江明烛”有感
“一江明烛’’多么耐人寻味的题目啊。
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有很多,有黄花花、乔三娘、黄焉儿、刘柱、黄花花的老师、村里的乡亲们、黄花花的朋友们。
文章中黄华华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为了救人掉进了冰窟漏中,被水淹死了。
因此黄花花的母亲得了抑郁症。
身边离不开人。
花花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老师不但喜欢她,而且同学也很喜欢和她玩。
乔三娘做苇雕的技术很高超,无人能比。
应为那是祖传的手艺。
乔三娘的精神一会儿清楚一会儿不糊涂。
发病的时候黄花花必须在跟前。
一次,花花割苇雕时,她妈妈又犯病了,把家里弄得一团糟。
花花只好收拾。
她也不责怪她妈妈。
我觉得花花这个女孩太善良了,而她还拥有着宽大的胸怀。
不但没有责怪母亲,还耐心地安抚母亲。
后来乔三娘住进了医院,将忧郁症治好了。
出院后,做了很多苇雕,把欠的钱都还了。
我觉得这对母女太感人了。
七(一)班
柳宏宏。
《一江明珠》观后感

《一江明烛》观后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样,一支蜡烛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也足以照亮我们的心田,更何况那“一江明烛”呢?电影《一江明烛》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却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灵魂;那一幕幕朴实的画面,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看着看着,我思潮如涌,眼眶里多了泪水,鼻子中多了一股酸味。
我被感动了,任泪水浸满脸颊,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真实意义所在吧!《一江明烛》中的主人公黄花花的人生是辛酸与坎坷的。
她的父亲在采摘红芦苇时,为了救金柱溺水而亡。
母亲因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患上了精神病,只要一见不到女儿,她就会以为女儿又去采摘红芦苇,病情加重。
这样的变故,使黄花花面临了生命中最严峻的挑战。
命运坎坷,可幼小坚强的黄花花却挺起胸膛,倔强的把家庭的重担扛在了自己弱小的肩上,她义无反顾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
黄花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为了照顾母亲黄花花不得不选择放弃学业,独自来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终于在亲戚、老师、许多好心人的的劝导帮助下,花花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着母亲。
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的芦苇结,使自己的生活逐渐明朗起来了。
日常生活中她总是以患病的母亲为中心,只要母亲开心,再苦再累她都咬咬牙挺过去。
黄花花经历了许多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苦难,她用自己的命运之争诠释了自立、自强,坚强与勇敢。
看看电影中的黄花花,我羞愧万分;回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我简直是自惭形秽!黄花花边读书边照顾着母亲,她用自己幼小的身体支撑着这个贫困而不幸的家庭,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我呢?每天睡到该上学时还起不了床,吃饭时有妈妈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需要钱了就去找爸爸要。
父母让干点家务,我不是和他们顶撞,就是边干边抱怨,好像他们是我的仇人。
我自己都无法独立生活,不能自理,更别说让我照顾父母了,能把自己照顾好就已算万幸了。
剧中黄花花小小年纪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还为妈妈治病而奔波。
她每天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为父母做饭、洗衣服、熬药。
一江明烛影评

黄花花,我的镜子——观《一江明烛》有感前些日子,我观看了《一江明烛》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主人公黄花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面对父亲去世、母亲生病的巨大困难,用自己年幼的肩膀,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撑起了贫困的家庭。
她细心照顾得了忧郁症的母亲,帮家里喂猪、做饭、打扫卫生,顽强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母亲最终得以痊愈。
黄花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孩子,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她在艰苦的条件下,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
还记得有一次,我妈妈的脚上起了一个大水泡,走路一跛一跛的。
我和妈妈一起下楼去,妈妈发现自己忘了带手机,就让我上楼帮她拿。
我当时很不情愿,回去拿了手机,气呼呼地塞在妈妈手里。
现在想想,妈妈当时心里该有多难过啊!妈妈每天辛苦上班,下班了还要给我做饭、洗衣服,照顾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可我呢?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帮妈妈做,跟懂事的黄花花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
这部影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点,让我知道怎样改进。
今天下午,妈妈下班回来,我发现她露出很疲惫的样子,还显得有点不高兴,就赶紧关心地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今天工作很不顺心。
我心想:妈妈已经够烦心了,我得表现好一些,要想办法逗妈妈开心。
于是,我按照妈妈平时的要求,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写作业,把字写得工工整整。
妈妈把饭做好后,我连忙把桌子收拾干净,洗了手去端菜。
吃完饭,我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擦桌子。
看着我懂事的样子,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能像黄花花一样照顾妈妈、为妈妈排忧解难,我感到很自豪。
今后,我还要好好运用黄花花这面镜子,让自己真正成长为像她一样坚强、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那风雪中起舞的芦苇

那风雪中起舞的芦苇——《一江明烛》观后感陇县西大街小学四(五)班吴一凡今天,我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一江明烛》。
影片中的主人公黄花花就像那大片迎着风雪起舞的芦苇一样充满韧劲,深深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
影片讲述了黄花花的父亲在采芦苇时出事故去世了,母亲承受不了父亲离世的打击得了神经病,一发作起来就乱打乱砸。
年幼的黄花花既要照顾母亲又要上学,她凭借自己不向困难低头的毅力和村里人的帮助,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母女俩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看完影片,我早已泪流满面,黄花花和自己是同龄人,当自己还什么都依赖父母的时候,她已过早地担上了生活的重担:当自己埋怨饭菜不好的时候,她已自己要做饭;当自己沉迷电视和游戏时,她却有大堆的家务等着她去完成;当自己为父母的批评而委屈时,她却要面对发病的母亲乱打乱砸……就这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她仍然成绩优异,和她相比,自己真是自惭形秽。
看完电影,几个镜头如烙印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留给我许多启示:镜头一、发病的母亲拼命乱砸,回家阻止的黄花花也被母亲连打带骂,母亲平复后黄花花没掉一滴眼泪,坚强地收拾已不成样的家,为母亲做饭。
这个镜头让我明白:没有度不过的难关,只有畏怯难关的人。
生活中,我遇到摔倒了磕破点皮的小困难都会哭鼻子,太不勇敢了,这样娇气的我怎能迎接人生的风雨呢?镜头二、黄花花迟到老师问及原因,她没说照顾母亲而是一再强调怪自己,如果自己早起半小时就不会迟到。
她给我的启示: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没做好要从自身找原因。
而我自己,忘带笔了,就说奶奶给我没装,作业写错了,就说爸爸妈妈没给我检查,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只会给自己找借口。
镜头三、几个月没见母亲的花花,在母亲康复后接母亲时,还不忘帮助老奶奶将几个沉重的行李箱提回家。
这让我明白:帮助别人随时都可以,哪怕自己需要别人帮助,也应该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自己平时总是将助人为乐讲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却少得可怜。
黄花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认识到帮助别人就在身边,就从此刻开始。
六年级读后感:真情永驻人间——《一江红烛》观后感_800字

六年级读后感:真情永驻人间——《一江红烛》观后感_800
字
六年级读后感:真情永驻人间——《一江红烛》观后感_800字
真情是春天的风,吹醒了你沉睡的笑容;真情是夏日的雨,洗去你一
路的风尘;真情是秋天的落叶,点亮你生命的色彩;真情是冬日里的
暖阳,驱走你心中的寒意。
《一江明烛》这部电影以古老传说中的“红芦苇”为线索展开。
讲述了一对想濡以沫的母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勇敢地走出生活阴霾
的故事。
黄花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母亲是民间艺术“苇画”的传人。
父亲去世后,母亲不幸患上了忧郁症,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家庭负担啊!花儿既要认真学习,又要精心地照顾生病的母亲,一切家务活全由她包揽,不管多累、多苦,但她从不向困难屈服,而是顽强地与命运作
斗争,我真是自愧不如。
我平时遇到一点挫折就抓狂,动不动就埋怨
命运的不公,经常半途而废、知难而进。
每当遇到难题时,我就像无
头苍蝇似的,不动脑筋,也不去仔细想想,就靠父母的头脑,别人的
劝告也不听,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与黄花花相比真是相差甚远。
随着黄花花父亲的不幸去世,母亲的苇画随之成了家庭经济的唯
一支柱。
母亲为了供女儿上学,不分日夜、不辞辛劳地制作苇画,因
此越来越消瘦,体质越来越差了。
我在心中默默地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爱啊!拔地而起的珠
穆朗
玛峰,在这伟大的母亲面前一定也会矮下许多,苍苍茫茫的大海一定
也会浅许多。
”
当黄花花母亲旧病复发时,许多父老乡亲们都前来慰问,并真诚。
读后感

大爱无疆,真爱永存——观《一江明烛》有感意大利有句名言;“最美的声音莫过于母亲的呼唤”。
大爱往往也就隐藏在这点点滴滴之中,《一江明烛》这部电影记录了普通人、家常事,但它却用生动的语言阐释着大爱无疆,真爱永存。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成强烈的对比。
黄花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命运不尽人意,她的父亲为救村民金柱子而死在了鹤鸣湖,从此,母亲乔三娘是苇雕高手,她因过度思念丈夫患了精神病,时而歇斯底里,时而郁郁寡欢,时而紧张多虑……一个个镜头记录着母亲发病时想念女儿的痛苦,我不禁潸然泪下。
花花狂奔在路上,撩动的发梢,焦急的眼神,无不让观众紧张,心碎。
而苇草轻荡,两人紧紧拥抱的画面也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母亲的爱抚最轻柔,母亲的话儿最贴心,一时间,浓浓的暖流充进我的棉衣,毛孔张开,承受那浓浓母爱的轻烫,我再也无须为抵抗严寒而收缩戒备。
那一刻,心变得柔软起来,身为男子汉的我泪水莹莹——为那份孝心,为那份母爱。
“别不理我,我给你买IPHONE”,这句话出自于“富二代”钱多多之口,是身为财团老总儿子的他为了讨好黄花花不惜花钱费力,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钱似乎成了万能的,但黄花花却不为所动,一时间,她平凡的身影在我的心中变得越来越高大。
面对困难和诱惑,花花的信念不曾动摇,小小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自食其力的做派令人肃然起敬。
金柱子也是影片中值得一提的人物之一,用村主任九湾大伯的话来说就是:“好人学坏,坏不到哪去,坏人学好,好不到去哪!你呀,就是不好不坏。
”他身为一个五尺男儿,却总干出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从钱江那里借来的五万块钱经过他的手再转交给村主任时变成了三万块。
他胆小怕事,死活不承认老蔫是因为救他而牺牲的事实······内心的矛盾与困惑让他倍显不安,一件件事要么让人义愤填膺,要么让人唏嘘感叹。
可金柱子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在乔三娘犯病时又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善举,他不惜惹恼大老板,第一个借钱给三娘看病,那份执着那份真情感染了每个人的心,不得不承认,一切的一切在向这世界撒播更多的正能量,点燃人们心中的新希望,人与人的情义如同一支支烟花开得如此璀璨,如此炫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江明烛》观后感
五年级八班刘张蓉星期一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一江明烛》的电影。
江边的红芦苇又密又高,村民们都用芦苇做苇雕,唯独一个小女孩花花的母亲乔三娘的收益非常好,她做的苇雕卖的价钱都比别人的高,一天黄花花的爸爸和金柱在江上找红芦苇,一不小心金柱跌进了冰窟窿里,黄花花的爸爸为了救金柱,掉进冰窟窿里,把命给丢了。
黄花花的妈妈一时接受不了她丈夫掉进了冰窟窿里死了的消息,得上了严重的相思病,也可以叫精神病,因为黄花花的妈妈得了精神病,黄花花要上学又要照顾生病的妈妈,三番五次的迟到,有时候老师还亲自登门给黄花花发试卷,和乔三娘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人们都很同情他们一家人,乡亲们互相都省吃俭用的凑钱给黄花花的妈妈看病,医生想法设法的给黄花花的妈妈看病,不久黄花花她妈妈的病被医生治好了,黄花花她妈妈又做苇雕来养家糊口。
在这个村庄只要一个人有困难,大家都非常愿意共同分担。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