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

合集下载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详解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详解

2020年1广西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缪篆先生演绎老庄之学,其对“大”字,于《老子古微》一书中有极准确的解说:“于人中加一画,特称曰大。

一画,阳也。

人而以一画盖之,则为抱阳;一画而以人盖之,则为负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人所肩荷者,独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处其厚实曰大丈夫,不失赤子之心曰大人。

”于是,我们知道这“大”字,原来是先民造宇之时的象形标志,包含着人的生命状态一负阴抱阳的大道理在。

在此,“一画”于“人”的关系是双重的,“负阴”与“抱阳”同时体现在这“一画”之中。

近数十年来,美术史界对石涛《画语录》中之“一画”论,众说纷纭,然以缪篆之说验之,恐怕都是皮相之论,不切要领。

我们更进一步知道了,原来“大丈夫”云者,不仅是孟子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烈贤哲;而以老聃之见,则是能负阴而抱阳、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真人”。

当一个人能保持着这种天地间本真心性的时候,则被称为“大人”。

我们平日称“父母亲大人”时,其实是包含着这种对天地好生之德的礼赞。

那么,天地之大美,这儿的“大”,所指也非止其体积之横无际涯。

固然碧海苍天、崇山大川、雪霰云霓、日月星辰都是大美所在,而寸草片叶、滴水露珠、纤毫发丝、吉光片羽,也都是大美所在。

文艺界对“大作”一词不免有些奢侈,够得上“大作”的,其实不会很多。

因为对“大作”的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某些艺人最大的误区在于对体积和篇幅的沉醉和痴迷。

广西来宾市普通高中2020年4月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仿真试题1

广西来宾市普通高中2020年4月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仿真试题1

广西来宾市普通高中2020年4月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仿真试题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39分)1.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啮噬niè shì 犄角jǐ戕害qiāng杀一儆百jǐngB . 寥廓liáokuò恢宏huī惶惑huáng一泓清泉hóngC . 亘古gèn恪守kè坍圮tān pǐ 步履蹒姗pán shānD . 袅娜niǎo nuó班驳bān bó瘦削xuē 目光炯炯jiǒng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眼下,“破格提拔”的故事频烦上演,令人眼花缭乱。

不管是“80后局长”,还是“85后副院长”,老百姓都希望被“破格”的干部是好干部,并没有暗箱操作的事发生。

B . 当成年人忙于砍伐森林、猎杀珍禽、锯掉象牙、分割鲸肉……当成年人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熟视无睹、对丑行隔岸观火的时候,难道不应想想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吗?C . 然而作为消费者的网友却不买帐,有网友指出,蒙牛没错,它以中文对国人表白“只为点滴幸福”,以英文告诉世界“毫无幸福”,表明蒙牛根本不关注我们的幸福。

D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0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美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和营利的强劲增长,三分之二的美国公司认为过去一年它们在中国的营收增幅超过10%。

3. (2分) (2016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

广西 2020 年 4 月份高三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3分)C解析:A项,“普通民众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错,原文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个体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是一般来说,此次并没有;B项“所以后期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D项,“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比较多”表述错误,原文是“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仍然不多”。

故选C。

2.(3分)D解析:D项,“层层递进的论述结构”错误,阐述民众的转变与进步主要在第二至五自然段,这几段是并列结构,不是层层递进。

3.(3分)B解析:B项,“完全阻止”表述绝对,另外根据原文“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可知,阻止谣言传播还需要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4.(3 分)C 解析:C 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不是“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原因,材料一原文是“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5.(3 分)B 解析:B 项,“就是因为”表述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6.(6 分)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

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全国Ⅰ卷)2020年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卷附答案解析

(全国Ⅰ卷)2020年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卷附答案解析

(全国Ⅰ卷)2020年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2020年高三4月最新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三4月最新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三4月最新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解析:A项,“普通民众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错,原文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个体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是一般来说,此次并没有;B 项“所以后期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D项,“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比较多”表述错误,原文是“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仍然不多”。

故选C。

2.(3分)D解析:D项,“层层递进的论述结构”错误,阐述民众的转变与进步主要在第二至五自然段,这几段是并列结构,不是层层递进。

3.(3分)B解析:B项,“完全阻止”表述绝对,另外根据原文“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可知,阻止谣言传播还需要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解析:C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不是“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原因,材料一原文是“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5.(3分)B解析:B项,“就是因为”表述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6.(6分)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

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有答案)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有答案)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来宾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来宾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来宾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可以益人()。

琴居其首,可见地位之重要。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的说法,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

挥动五弦,()音律,响遏行云,绕梁三日,其魅力难以言表。

另外,古人还将琴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有“琴音调而天下治”的说法。

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政治思潮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所以它和政治、礼教、社会也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原也(),但如果将这种关系视为音乐的创作之本,将音乐作为经世致用的手段,忽视其艺术审美价值,就会使音乐异化,沦为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神志谐调无可厚非B . 神智谐调无可厚非C . 神志谐调无可非议D . 神智谐调无可非议(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 .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A . “琴棋书画”中的“书”指书法,代表人物是东晋的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 . “知音”,与“高山流水”的典故有关,《滕王阁序》中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是在借此暗示: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自己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2020年4月份高三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解析:A项,“普通民众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错,原文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个体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是一般来说,此次并没有;B 项“所以后期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D项,“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比较多”表述错误,原文是“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仍然不多”。

故选C。

2.(3分)D解析:D项,“层层递进的论述结构”错误,阐述民众的转变与进步主要在第二至五自然段,这几段是并列结构,不是层层递进。

3.(3分)B解析:B项,“完全阻止”表述绝对,另外根据原文“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可知,阻止谣言传播还需要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解析:C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不是“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原因,材料一原文是“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5.(3分)B解析:B项,“就是因为”表述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6.(6分)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

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每点2分)解析:“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可以结合“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

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学校……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等内容概括得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C解析:C项,“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属于无中生有。

作者只是对这个感到惋惜,并没有抱怨。

8.(6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财力雄厚;③典型的场景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的精明能干、经营有方;④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的主旨。

(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每点2分)解析:解答此题,应从环境本身以及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综合考量,根据文本的具体内涵,优化组织答案。

9.(6分)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①故事情节淡化,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情节链,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②人物形象弱化,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进行塑造;③语言诗化,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工艺相关,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特点1分、分析1分)解析:“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即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散文化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意境和结构等方面思考。

其中,后记中专门提及了结构:“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

”然后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B解析:“许”,表示约数,“百里许”,意为“一百多里”,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直趋贼所”承前省略主语“查道”,是完整的句式结构,“初”,表示时间,意为“开始”,故应在“初”前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3分)B解析:B项,《释名》和《广雅》中的句子是对“床”的解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不是通常所说的睡觉用的床。

12.(3分)D解析:D项,“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表述有误,原文第四段为“有犯不较”,“犯”为“冒犯”之意,句意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古代一般用“囚”字表示“犯人”之意。

13.(10分)①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

(落实“以”“罪”“须臾”各1分,句意准确、通顺2分)②有一位老朋友死了,家中很是贫穷,质押女儿给人当奴婢。

(落实“质”“婢”的意思和“婢于人”的句式各1分,句意准确、通顺2分)解析:第①句重点字词:以,因为。

罪,名词活用作动词,获罪、承担罪过。

须臾,一会儿。

第②句重点字词:质,质押,抵押。

婢于人,状语后置句,于人婢,给人当奴婢。

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婢女。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D解析:D项,“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错,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诗人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情绪。

15.(6分)(1)对仗精工。

体现出李商隐律诗的特点,常见家禽“晓鸡”对“寒鹜”,动词“惊”对“守”,自然物“树雪”对“冰池”。

(2)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晓鸡惊树雪”“惊”字,疑天明也,寓意作者不忘进取;“寒鹜守冰池”,“守”字,寓意作者身处苦寒,不改节操、志向。

(3)即景抒情(融情于景)。

“树雪”“冰池”照应题目“冬”,家禽晓鸡“惊”、寒鹜“守”,既是作者眼前所见,又是作者借以抒发进退两难的凄楚、感伤之情。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颔联“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中“晓鸡”对“寒鹜”,“树雪”对“冰池”,对仗精工巧妙,同时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1)泣涕涟涟载笑载言(2)酾酒临江一尊还酹江月(3)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每句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C解析:①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

根据语境,两者均可。

②百孔千疮:原形容战争中遭受损害的建筑物,后指事情做得很不好,漏洞很多;又指学习不好,各项基础掌握不扎实;还指生活非常困苦,是一个多义词,含贬义。

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与文中大屠杀后的惨象相吻合,故选“满目疮痍”。

③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

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

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

故选“痛彻心扉”。

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

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说失败的教训与文意不符。

故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故选C。

18.(3分)B解析: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表达的一致性。

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排除A、D两项。

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排除C项。

故选B。

19.(3分)D解析:“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排除A、B 两项;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去掉“传递”后的“的”,排除C项。

故选D。

20.(6分)①植物被轻微触碰就会产生“基因防御反应”②使生长过程显著减缓③开发新方法降低作物对触碰的敏感性(每句2分,意对即可)解析:①根据后句“频繁触碰会使‘基因防御反应’反复发生”可知,此句应是说触碰会引发“基因防御反应”。

②根据前文“一项新研究发现,植物对触碰极其敏感,频繁碰触会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显著变慢”可知,频繁的触碰会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显著变慢。

③根据后文“未来还要弄清降低植物敏感性是否会带来负面后果”可知,此处提高产量的举措应是降低植物对触碰的敏感性。

21.(5分)科学家发现,室内植物不能净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2分),因为挥发性有机物可以在密闭的环境中累积(2分),但家不是封闭的环境(1分)。

解析:语段介绍了一项研究内容,室内植物不能净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这个结论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得出的,介绍研究过程即可。

四、写作(60分)22.(60分)略解析:写祝贺信时,注意突出英雄的光辉业绩;写演讲稿时,注意突出英雄的高尚品质,结合当今时代展现英雄们的榜样风采;写观后感时,注意突出颁奖仪式带给你的震撼和由此激发的向上的热情。

附:作文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主题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多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显有创意个别地方有创意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一)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少50个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