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目的制订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操作,是为了规范、统一培养基灵敏度检测,确保微生物检测准确、安全进行。

2 范围适用于所有配制好并灭菌的培养基。

3 编写依据4 术语无5 职责QC卫检组人员负责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灵敏度实验。

6 内容使用的设备、器具生物安全柜、无菌培养皿、无菌刻度吸管或无菌注射器、无菌玻璃涂布器、酒精灯等使用的菌株EP检测用ATCC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lus subtilis ATCC 6633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ATCC 14028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TCC 16404培养基灵敏度检测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用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频率每批配制、灭菌后的培养基均应做灵敏度测试。

操作方法6.4.1 对照标准培养基用已经过实验证明合格的培养基或购买的有质量证书的成品平皿培养基作为对照标准培养基.6.4.2 实验培养基将琼脂类的实验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以无菌的方式在无菌培养皿中注入15~20ml,备用。

液体类的培养基直接使用。

6.4.3 菌悬液的制备6.4.3.1 细菌菌悬液的制备方法一:取细菌的斜面培养物1耳匙接种在酪蛋白大豆消化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h,取上述培养物用无菌水按10倍系列稀释,分别制成10-7~10-8的菌悬液备用。

6.4.3.2 霉菌菌悬液的制备取白色念珠菌的斜面培养物1耳匙接种在沙氏琼脂斜面上于20~25℃培养24~48h,加入无菌水4ml制成原液,取上述原液按10倍系列稀释,分别制成10-6~10-7的菌悬液备用。

细胞生长曲线实验步骤

细胞生长曲线实验步骤

细胞生长曲线实验步骤一、准备细胞与培养基1.选择适宜于实验的细胞系,并确保细胞状态良好,无污染。

2.准备所需的培养基,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并在使用前进行无菌过滤处理。

3.准备所需的无菌器械、吸管、离心管等。

二、接种细胞至培养板1.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吸管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均匀接种至培养板中,每个孔内的细胞数量应保持一致。

3.将接种好的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三、定时观察与计数1.在接种后的不同时间点(如每天或每24小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2.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形态变化,以及细胞数量的变化。

3.在特定时间点,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或自动细胞计数器对细胞进行计数。

四、记录数据1.将每次观察和计数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细胞数量、形态变化等。

2.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

五、绘制生长曲线1.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细胞数量为纵轴,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2.生长曲线应反映出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六、数据分析1.分析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的倍增时间、生长速率等参数。

2.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情况,分析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

七、清洗与消毒1.实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器械、培养板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2.清洗可使用去离子水或清洗剂,消毒可使用75%酒精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八、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或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的细胞生长曲线实验步骤,具体实验过程可能因细胞类型、实验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以MS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引言:生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对于繁殖植物来说尤为关键。

MS培养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其成分和浓度的合理调配对于生根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利用MS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一、调整植物激素浓度MS培养基中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其中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这些激素对于植物的生根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为了促进生根,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调整激素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可以促进生根的形成,而增加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则可以促进生根的生长。

因此,我们可以在MS培养基中适量调整这些激素的浓度,以达到促进生根的效果。

二、添加生长因子除了植物激素外,MS培养基中还可以添加一些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促进生根方面,适量添加维生素B1、B6和菸酸等可以增强植物的生根能力。

此外,添加一些矿质元素,如钙、镁、铁等,也可以促进生根的形成和生长。

三、调整培养基pH值pH值是影响培养基中养分吸收和植物生理代谢的重要因素。

对于促进生根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是5.5-6.5。

如果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对植物的生根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制备MS培养基时,应注意调整pH值,以保持适宜的生根环境。

四、光照和温度控制光照和温度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

对于促进生根来说,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可以提高生根的成功率。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为3000-5000勒克斯,温度为20-25摄氏度是较为适宜的生根条件。

此外,光周期也会对生根产生影响。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16小时的光照和8小时的黑暗是较为适宜的光周期。

五、培养基的配制和处理制备MS培养基时,应注意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一般来说,MS培养基中的盐类成分是固定的,但可以根据植物的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成分的浓度。

此外,培养基的pH值应调整到适宜的范围。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经过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菌种扩大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其目的是在较小的培养基中培养并扩大菌种数量,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菌种扩大培养流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第一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菌种扩大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不同的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培养基应包含适当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质和水等,以满足菌种生长的需要。

第二步:制备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菌种扩大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般情况下,制备培养基需要将适量的培养基粉末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进行加热煮沸,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然后,将煮沸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在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菌种。

第三步:接种菌种接种菌种是菌种扩大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

接种菌种时,首先需要将菌种从原始培养基中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这可以通过采用无菌的接种环、接种针等工具,将菌种从原始培养基中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完成。

为了确保接种的无菌性,可以在接种后进行密封和贴标。

第四步:培养菌种在接种菌种后,需要将培养基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菌种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培养环境,并定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第五步: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在培养一定时间后,需要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

这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

同时,也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以进一步确定菌种的生长情况。

第六步:收获菌种在菌种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收获。

一般来说,菌种可以通过离心、过滤和冻干等方法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菌种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操作或保存在冷冻库中。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接种菌种、培养菌种、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收获菌种等步骤。

通过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流程,可以有效地扩大菌种数量,并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根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MS培养基是一种经典的组织培养基,也是促进生根的主要培养基之一。

以下是使用MS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1. 准备MS培养基:将MS培养基粉末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热至溶解。

调整pH值至5.8,并加入植物生长素(如IBA或NAA)以促进生根。

2. 准备植物材料:收集植物茎段、叶片或愈伤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3. 制备生长环境:将准备好的MS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瓶中,然后将植物材料插入培养基中。

4. 培养条件:将培养瓶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如光照强度为50-100μmol/m2s),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如20-25℃)。

5. 观察和处理:观察植物材料的生长情况,将生长健壮的组织转移到新的M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以上是使用MS培养基促进生根的基本方法。

不同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可能需要调整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

- 1 -。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适的培养基制备和培养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实验材料:1.植物种子(建议选择常见的植物种子,如油菜、小麦等);2.种子培养基(可购买或自制,如MS培养基);3.培养皿或培养瓶;4.移液器和移液枪;5.纯净水;6.实验室常用器材(试管、量筒、移液枪等);7.光照设备或恒温培养箱。

实验步骤:1.种子表面消毒:将收集到的植物种子放入消毒瓶中,添加适量的70%乙醇,摇动均匀,浸泡15-30秒,然后倒出乙醇,用纯净水冲洗种子表面,重复上述操作3次。

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转移到含0.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纯净水冲洗3次,以去除表面的次氯酸盐。

最后,将种子浸泡在含0.1%地奥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的纯净水中,边缘动摇,边充分混合,浸泡20-30分钟以杀灭或抑制种子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最后,用纯净水冲洗3次,将种子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备用。

2.培养基制备:根据所选用的培养基配方(如MS培养基),准确称量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纯净水中,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

将培养基溶液倒入洁净的容器中(如试管、烧杯等),并使用自制培养基滤经0.22μm的滤器进行无菌过滤,以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倒出无菌培养基液体,避免把培养基接触到非无菌物品,如手指、桌面等,以免污染。

3.培养基接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别均匀撒播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瓶子上。

对于小种子,可以利用移液器或移液枪将种子移植到固体培养基或带有培养基的琼脂瓶中。

要避免种子之间的粘连和聚集,使得它们能够充分生长和发育。

4.培养条件:根据所培养的植物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一般来说,光照条件下的培养需要提供适量的光照,可以采用日光灯或人工光源来模拟自然光照。

此外,温度和湿度也是生长过程中需关注的因素,可以使用恒温培养箱或温室条件来控制。

5.培养过程监测: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培养皿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的生长、叶片的形成、茎的延伸等。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ms 培养基促进生根的方法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生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而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可以大大促进植物的生根。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ms 培养基来促进植物的生根。

首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需要的材料包括 ms 培养基、植物组织、无菌的培养瓶、无菌的器具、蒸馏水等。

仪器包括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灭菌器等。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将 ms 培养基和蒸馏水按照指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至沸腾,再将其冷却并倒入无菌的培养瓶中。

接着,将植物组织以无菌的方式放入培养瓶中,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

然后,将培养瓶封闭并放入灭菌器中,进行高压灭菌。

最后,将培养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如恒温培养箱中,等待生根。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此外,不同的植物种类对 ms 培养基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体而言,使用 ms 培养基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根,提高植物生长的成功率。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 1 -。

细胞培养技术中的培养基配制与操作步骤

细胞培养技术中的培养基配制与操作步骤

细胞培养技术中的培养基配制与操作步骤细胞培养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细胞培养中,培养基是维持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因此,正确的培养基配制和操作步骤对于细胞培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细胞培养技术中培养基的配制和操作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是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为了保证细胞能够正常生长和增殖,需按照一定比例和操作步骤进行配制。

下面是培养基的配制步骤:1.准备培养基成分:将培养基所需的各种化学品、培养基粉末等准备好,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2.按照指定比例称取各种成分:根据培养基的配方,按照比例准确称量所需的化学品。

注意,称量过程中应该避免将不同化学品混合。

3.将化学品溶解于溶液中:取适量的无菌水或其他溶液,将称取好的化学品逐一加入到溶解液中,轻轻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并过滤以去除悬浮物。

4.调整pH值和渗透压:使用pH计和滤器检测和调整培养基的pH值,并使用渗透压仪调整培养基的渗透压。

5.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以确保培养基中无菌。

二、培养基的操作步骤在细胞培养技术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维持培养基的无菌性和细胞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培养基的操作步骤:1.佩戴无菌操作装备:在开始操作之前,使用石英灯或紫外线灯照射操作台和周围区域,戴上无菌手套,穿戴无菌面罩、无菌衣等无菌操作装备。

2.准备培养器皿:将所需的培养器皿(如培养皿、培养瓶、细胞培养板等)放入培养箱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其无菌。

3.操作培养基:将培养器皿放在无菌操作台上,使用均匀受热器加热培养基至适宜温度(通常为37℃),然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器皿中。

4.培养细胞:将待培养的细胞用无菌工具如吸管、吸头等转移到培养基中,确保转移过程中避免细胞接触到外界环境,以防止细胞受到污染。

5.培养器皿密封:将培养器皿封闭,并用无菌胶带封口,以确保培养基中的细胞免受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污染。

同时,避免培养器皿开盖时间过长,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操作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目的
制订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操作,是为了规范、统一培养基灵敏度检测,确保微生物检测准确、安全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配制好并灭菌的培养基。

3 编写依据
4 术语

5 职责
QC卫检组人员负责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灵敏度实验。

6 内容
使用的设备、器具
生物安全柜、无菌培养皿、无菌刻度吸管或无菌注射器、无菌玻璃涂布器、酒精灯等
使用的菌株
EP检测用ATCC的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lus subtilis ATCC 6633
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ATCC 14028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TCC 16404
培养基灵敏度检测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用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频率
每批配制、灭菌后的培养基均应做灵敏度测试。

操作方法
6.4.1 对照标准培养基
用已经过实验证明合格的培养基或购买的有质量证书的成品平皿培养基作为对照标准培养基.
6.4.2 实验培养基
将琼脂类的实验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以无菌的方式在无菌培养皿中注入15~20ml,备用。

液体类的培养基直接使用。

6.4.3 菌悬液的制备
6.4.3.1 细菌菌悬液的制备
方法一:取细菌的斜面培养物1耳匙接种在酪蛋白大豆消化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h,取上述培养物用无菌水按10倍系列稀释,分别制成10-7~10-8的菌悬液备用。

6.4.3.2 霉菌菌悬液的制备
取白色念珠菌的斜面培养物1耳匙接种在沙氏琼脂斜面上于20~25℃培养24~48h,加入无菌水4ml制成原液,取上述原液按10倍系列稀释,分别制成10-6~10-7的菌悬液备用。

取黑曲霉的斜面培养物加入无菌水4ml制成孢子悬液,取上述孢子悬液按10倍系列稀释,分别制成10-6~10-7的菌悬液备用。

方法二:直接用杭州微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培养基灵敏度指示剂,该产品已经帮我们精确控制了细菌数量,只要直接拿稀释液稀释下就可以直接取到10~100CFU试验菌。

使用方便,数量精确。

推荐用此方法操作。

6.4.4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实验
6.4.4.1 琼脂类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实验
每株菌用2个实验培养基平皿,用表面涂布法在每个平皿表面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同时用2个对照标准的培养基平皿做对照,接种相同量的菌悬液试验,在规定温度下培养,取出平皿点计菌落数。

实验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为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150%范围内。

(注:每种培养基生长促进实验的具体菌株见附录1)
6.4.4.2液体类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实验
每株菌用2管(或瓶)实验培养基,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同时用2个对照标准的培养基或用已知合格的酪蛋白大豆消化琼脂平皿做对照,接种相同量的菌悬液试验,在规定温度下培养,对比或计数,在规定时间内能生长菌落为合格。

6.4.5 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和抑制特性试验
6.4.5.1 液体培养基的生长促进特性试验
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于一定量适合的培养基。

在特定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不超过试验中规定的最短期限。

与对照标准的培养基获得的微生物生长相比,接种微生物的生长应明显。

6.4.5.2固体培养基的生长促进特性试验
采用表面涂布法,在每一块平皿上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适宜微生物。

在特定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不长于试验中规定的最短期限。

接种微生物的生长与对照标准的培养基获得的微生物生长相当。

6.4.5.3液体或固体培养基的抑制特性试验
用适当培养基接种至少100 CFU适宜微生物。

在特定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至少为试验中规定的最长期限。

无受试微生物生长。

(注:每种培养基生长促进和抑制特性试验的具体菌株见附录1)
7 附录
附录1 培养基生长促进和抑制特性表
附录1:
培养基的生长促进、抑制特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