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整理
微生物习题集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7.试讨论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9.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10.试讨论本章对微生物学所排列的分科体系有何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并加以说明。
3.试图示G+和C—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C+和C—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6.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7.何谓“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证明鞭毛的运动机制?8.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9.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10.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胞晶体,基内菌丝,孢囊链霉菌,横割分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羧酶体,孢囊,磁小体。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试简介真菌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膜边体、几丁质酶体和氢化酶体。
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5.试图示Soccharomyeces cerevisiae的生活史,并说明其各阶段的特点。
6.试简介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7.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8.试以Neurospora crassa为例,说明菌丝尖端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成分变化。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因子:2.选择培养基(seclected media):3.基础培养基4.合成培养基5.化能异养微生物6.化能自养微生物7.光能自养微生物8.光能异养微生物9.单纯扩散10.促进扩散11.主动运输12.基团移位的内源调节14.渗透压15.水活度二、填空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等。
2.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和,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3.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其主要作用是、。
4.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5.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7.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8.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9.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有、和。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B.纤维素 D.叶酸2.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3.硝化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4.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有贾稀为碳源,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兼养型B.异养型C.自养型D.原养型5、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为电子供体。
6.用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菌株的酪素培养基是一种()。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7、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
%8.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9.水分子可通过()进入细胞。
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10.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 B.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四、是非题1.某些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达90多种以上的碳源物质。
第5章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练习题(A卷)试卷部分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5章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练习题(A卷)试卷部分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6题,146.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选择(12小题,共13.0分)(1分)[1]参与微生物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的体系是:A.Hpr;B.酶1;C.酶2;D.Hpr+酶1+酶2 答:()(1分)[2]微生物细胞吸收糖、核苷酸、脂肪酸和腺嘌呤等物质,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主动运输;B.促进扩散;C.基团移位;D.单纯扩散。
答:()(1分)[3]在鉴别性EMB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A.棕色;B.粉红色;C.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D.无色。
答:()(1分)[4]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A.天然培养基;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答:()(1分)[5]微生物细胞吸收无机离子、有机离子、乳糖、蜜二糖或葡萄糖,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基团移位;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D.促进扩散。
答:()(1分)[6]根据培养基上呈现菌落颜色的不同而能鉴别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几种细菌的培养基是:A.Ashby无氮培养基;B.Martin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EMB培养基。
答:()(1分)[7]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答:()(1分)[8]微生物细胞吸收O2、CO2、乙醇和少数氨基酸分子,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促进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移位。
答:()(2分)[9]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A.营养物质在运输前后均发生分子结构变化,促进扩散变化小,主动运输变化大。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整理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选择题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 构成细胞物质B. 提供能量C. A,B 两者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 碳素物质B. 氮素物质C. 水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 酵母菌B. 蓝细菌C. 苏云金杆菌6. 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 所需碳源不同C. 所需氮源不同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 需要消耗能量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 微量元素B. 氨基酸和碱基C. 维生素D. B,C二者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 生长因素B. C 源C. N 源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 单纯扩散B. 促进扩散C. 主动运输D. 基团转位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 10%B. 30%C. 50% %14.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 C 源B. N 源C. 生长因素D. A,B,C 都提供15. 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 葡萄糖B. 纤维素C. NaClD. 叶酸16.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17. 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型的微生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五章题库及作业一、基础题1.什么叫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量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细菌的生长曲线。
培养液中细菌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在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规律与分批培养中的不同。
它们往往处于相当分批培养中生长曲线的某一个生长阶段。
废水的生物处理,除SBR 外,均采用恒化连续培养原理2.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它们的特点是什么?①停滞期(或适应期):细菌产生适应酶,细胞物质增加,个体增大,个体数目不增加n 停滞期初期:一部分细菌适应环境,而另一部分死亡,细菌总数下降;n 停滞期末期:细胞物质增加,个体体积增大,细胞代谢活力强,细胞中RNA含量高、嗜碱性强,开始细胞分裂。
②对数期:特点: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度最快,细菌生长旺盛。
细胞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细胞分裂一次的时间间隔最短。
如要保持对数增长,就要定时,定量地加入营养③静止期:对数期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使培养基营养物浓度降低,DO下降,pH,Eh值降低。
生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新生的细菌数量= 死亡的细菌数量。
营养物质成为限制因子,细菌开始积累贮存物质。
④衰亡期:表现: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甚至死亡数大于新生菌数,活菌数在一个阶段以几何级数下降,衰亡期的细菌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型;有的细菌产生芽孢。
3.如何缩短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停滞期的时间?(1)接种量大,时间短;(2)接种群体菌龄;处于对数期的菌种可缩短时间。
而处于静止期和衰亡期的菌种,则时间延长,因为:曾耗尽了辅酶和细胞成分,需要时间合成新细胞物质;因代谢产物过多积累而中毒,需要修补。
(3)营养;从丰富培养基接种到贫乏培养基也出现停滞期,因为细菌需要产生新的酶类以合成新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的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微⽣物的营养》的相关测试题及答案《微⽣物的营养》的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知识精讲】 ⼀、微⽣物的营养物质分为和五⼤类。
(1)碳源——⽆机碳源如:;有机碳源如:。
(2)氮源——⽆机氮源如:;有机氮源如:。
(3)⽣长因⼦——主要包括、、等。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 2. 3. 三、培养基的种类 1.根据物理性质: 种类是否含凝固剂⽤途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2.根据化学成分: 种类化学成分是否明确⽤途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编号成分含量 ①粉状硫 10.00g ②(NH 4) 2SO 4 0.40g ③ K 2HPO 4 4.0g ④ MgSO 4 9.25g ⑤ FeSO 4 0.50g ⑥ CaCl 2 0.50g ⑦ H 2O 100ml 3.根据⽤途 种类制备⽅法原理⽤途实例 选择培养基 鉴定培养基 【题例领悟】 右表是某微⽜物培养液成分。
请据此回答: (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物类型是; (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培养基中,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于培养; (3)若除去成分②,加⼊(CH20),该培养基可⽤于培养;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的是;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7)若右表培养基⽤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
答案:⑴⾃养微⽣物⑵含碳有机物⾦黄⾊葡萄球菌⑶固氮微⽣物⑷3 ⑸调整PH值⑹依微⽣物的⽣长需要确定⑺琼脂(或凝固剂) 【⾃我评价】 ⼀、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能为根瘤提供碳源、氮源的 A.⼤⾖粉和蛋⽩B.CO2和N2 C.葡萄糖和N2 D.碳酸盐和NH3 2.下列关于⽣长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因⼦是指微⽣物⽣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 C.⾃⾝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补充 D.主要包括维⽣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3.对下列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琼脂B.加⼊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培养⾃⽣固氮菌不需氮源D.发酵⼯程⼀般⽤半固体培养基 4.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加⼊青霉素的培养基D.加⼊⾼浓度⾷盐的培养基 ⼆、⾮选择题 5.下表是⼀种培养基的.配⽅。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周德庆)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与扩展思考题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复习题和扩展思考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肽聚糖,磷壁酸,溶酶菌,抗酸染色,间体,羧酶体,核区,质粒,附器,异形胞。
2.试比较以下各对名词: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胞壁质与拟胞壁质、脂多糖与脂多糖层、原生质体与球形体、鞭毛丝与轴丝、聚?β?羟丁酸颗粒与多聚磷酸颗粒、荚膜与粘液层、芽孢与孢子。
3.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6.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壮生长,单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7.什么是芽孢?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试述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8.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9.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10.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11.支原体有何特点?哪些特点是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引起的?12.螺旋体和螺菌有何不同?13.细菌细胞中的哪些物质有抗原作用?这些物质存在于哪些结构中?14.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5.试就作用靶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等方面比较溶霉菌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复习题与扩展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酵母,假酵母,酵母菌的芽殖,裂殖和芽裂殖。
2.试述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选择题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 构成细胞物质B. 提供能量C. A,B 两者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 碳素物质B. 氮素物质C. 水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 酵母菌B. 蓝细菌C. 苏云金杆菌6. 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 所需碳源不同C. 所需氮源不同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 需要消耗能量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 微量元素B. 氨基酸和碱基C. 维生素D. B,C二者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 生长因素B. C 源C. N 源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 单纯扩散B. 促进扩散C. 主动运输D. 基团转位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 10%B. 30%C. 50%D.70%14.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 C 源B. N 源C. 生长因素D. A,B,C 都提供15. 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 葡萄糖B. 纤维素C. NaClD. 叶酸16.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17. 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兼养型B.异养型C. 自养型D. 原养型18. 实验室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是(),培养真菌的是()。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查氏培养基19. 培养百日咳德氏菌的培养基中含有血液,这种培养基是()。
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20. 下列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A. LB培养基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 麦芽汁培养基D. 查氏培养基21. 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22. 水分子可以通过()进入细胞。
A. 主动运输B. 扩散C.促进扩散D. 基团转位23. 需要载体但不能逆浓度运输的是()。
A. 主动运输B. 扩散C.促进扩散D. 基团转位24.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25.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B.蛋白胨C.NaCl D.维生素26.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 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C. 促进扩散D. 基团移位27.E.coli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28.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29.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 8.0-9.0D. 7.0-7.530.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 B. 3.0-4.0 C. 8.0-9.0 D.7.0-7.531.蓝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32.硝化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33.培养硝化细菌的碳源、氮源、能源依次是()A.葡萄糖、氨、葡萄糖B.葡萄糖、铵盐、太阳能C.二氧化碳、硝酸盐、氨D.二氧化碳、氨、太阳能34.蓝藻常利用的碳源、氮源依次为()A.CO2、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C.CO2、硝酸盐D.葡萄糖、蛋白胨35.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中需要量最大的是()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无机盐36.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C.蛋白质一定不能作碳源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37.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C.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补充D.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38.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39.硝化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40.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有贾稀为碳源,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兼养型 B. 异养型 C. 自养型 D. 原养型41、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为电子供体。
A. CO2B. H2C. O2D. H2O42.用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菌株的酪素培养基是一种()。
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43. 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
A. 0.5%B. 1.5%C. 2.5%D. 5%44.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45.水分子可通过()进入细胞。
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46.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 B.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47. 以下碳源中,微生物优先利用的是()A. 葡萄糖B. 蔗糖C. 淀粉D. 纤维素二、是非题1. 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琼脂。
()2.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3.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固体. 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
()4. 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骨架和提供能源。
()5. 实验室做固体培养基时;常加1-2%的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0.5%。
()6. 促进扩散必须借助于特异载体蛋白和能量。
()7. 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8. 微生物的碳源物质既提供碳素营养,又提供微生物代谢能量。
()9. 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10. 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可在121.3℃加热20min即可。
()11.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
()12. 在用于分离G+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可加入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13.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14.为使微生物生长旺盛,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15.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16.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17.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18. 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都利用二氧化碳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19. 基团转位运输方式中, 除了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一特点外, 其它特征均与主动运输方式相同。
()20. 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而促进扩散则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三、填空题1.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需要载体参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乳糖通过__________ 方式运输,3. 光能异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为碳源,以__________作供H体将__________合成细胞有机物。
4. 化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取得能量,以__________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5.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营养类型。
6. 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__________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7. 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__________。
8. 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__________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__________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__________为主,后者则以__________为主要来源。
9. 主动运输运送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存在于好氧细菌中,它能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进微生物细胞。
10.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__________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作主要碳源,前者以__________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作供氢体。
13.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__________,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根据__________,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根据__________,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15.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 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