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使用消毒记录

合集下载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1.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操作,确保器械的清洁、无菌和安全使用。

2.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依据本管理制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

3.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应成立器械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和修订。

二、器械消毒操作规范1.器械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使用频率和风险等级划分为常用器械、特殊器械和一次性器械,分别设定不同的消毒标准和频次。

2.器械消毒操作流程(1)清洗: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垢和污染物,使用中性清洗剂搭配刷子进行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将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长和温度。

(3)灭菌:对需要无菌处理的器械进行灭菌,使用适当的灭菌方法和设备,确保器械的无菌度符合标准。

3.消毒记录和标识医疗机构应建立器械消毒记录系统,记录每一次的消毒操作内容,包括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时间等信息。

4.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器械消毒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度,确保消毒过程符合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不合格品处理对于消毒不合格的器械应及时处理,包括重新消毒、更换器械等处理方式,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临床使用领域,避免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风险。

三、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1.培训和考核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器械消毒操作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流程的贯彻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2.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器械消毒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器械消毒安全管理1.消毒剂管理医疗机构应对所使用的消毒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消毒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消毒剂过期或失效导致消毒不彻底。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核磁共振仪器、CT设备、DR设备
湿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2次/日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输液架
清水湿式擦拭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每日至少1次,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方法
范围
消毒对象
日常清洁
消毒
清洁消毒频次
备注




床单元(床、床头柜、椅子等)
2.采取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每个房间1个拖把头
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
备注:
1.表格中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4号)。
2.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布巾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
地面
1.湿式清扫;
2.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2.污染时随时消毒。
1.擦拭地面地巾不同病室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2.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指将使用后已污染的清洁用具再次浸泡)。
空气
1.开窗通风;
2.自然通风不良时,使用空气消毒器。
1.1次/日;
2.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
公共诊疗区域物体表面(门、桌、椅子、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3.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医疗废物消毒及记录制度

医疗废物消毒及记录制度

医疗废物消毒及记录制度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二、暂时储存室及区域每闩用0.1-0.2%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外表喷洒或拖地消毒,每日一次,并做记录三、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0.25%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四、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拖地消毒,并做记录。

五、医疗废物转运推车及容器每日用0.1%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六、对医疗废物包装物外表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0.2%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七、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

手消毒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的酒精擦拭13分钟.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必须就地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用0.2%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九、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用0.2%的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静置一小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并做记录。

医疗废物消毒及记录制度1、运送车辆、周转箱〔桶〕、贮存设施及其他有关物品外表、环境每日消毒1次,并做好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60分钟后洗净。

2、医疗废物运离后对地面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500mg/l-1000mg/l的二氧化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2000mg/l 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

3、仪器设备使用后消毒并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0.2%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或有效溴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4、防护用品用后消毒并记录。

消毒方法:耐热的用品科使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钟或用压力蒸汽121℃作用20-30分钟,耐湿的用品〔包括防护眼镜〕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

5、手与皮肤操作后随时消毒。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医用铅衣是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的防护设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免受放射线的辐射。

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医用铅衣的消毒和清洁十分重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 消毒的必要性医用铅衣直接与患者的体液和污染物接触,因此存在潜在的传染病和细菌繁殖的风险。

经常对医用铅衣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的可能性,并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2. 消毒方法a. 表面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擦拭医用铅衣的表面。

清洁剂应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同时不会对铅衣造成损害。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根据厂家的建议和指南进行。

b. 热气消毒:医用铅衣可以通过使用热气进行消毒,如使用热蒸汽或高温干热。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潜在的病原体和细菌,但需谨慎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铅衣造成损害。

3. 消毒记录的重要性消毒记录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跟踪和管理医用铅衣的消毒情况。

记录中应包括消毒时间、方法、消毒剂的使用和浓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监督和检查的依据,并在需要时提供证据。

4. 消毒周期和频率医用铅衣的消毒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周期和频率。

根据医疗机构的特定情况和要求,可以制定消毒的时间表和频率,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消毒。

消毒周期和频率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定。

5. 额外的注意事项a.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时,应考虑至少包含酒精、氯或过氧化氢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 在消毒前,应对医用铅衣进行彻底的清洁,将污渍和污物完全去除,以提高消毒剂的效果。

c. 消毒过程中,应确保医用铅衣完全浸泡并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所有表面,并彻底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细菌。

对于医用铅衣的消毒,医务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记录的建立和维护是确保消毒过程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科学的消毒过程,才能保证医用铅衣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并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操作规程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在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无菌操作、传染病预防和患者安全等重要问题。

为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器械清洁的原则与方法1. 清洁原则医疗器械清洁的原则是彻底清除器械表面的可视和不可视的物质,以防止细菌的存留和传播。

清洁操作应符合以下原则:(1)用适当的方法和清洗剂清洁器械表面。

(2)遵循清洁的步骤和程序,确保每一步都得到很好的执行。

(3)使用清洁区域和设备,确保无菌条件。

2. 清洁方法(1)手动清洗法:将医疗器械放入清洗槽中,用清洗剂和刷子进行清洗。

清洗槽的温度和浓度应符合要求。

(2)超声波清洗法:将医疗器械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通过超声波震荡使污物分离。

超声波清洗的时间和温度应符合要求。

(3)机械清洗法:使用机械清洗器进行清洗,确保器械表面的彻底清洁。

二、器械消毒的原则与方法1. 消毒原则医疗器械消毒的原则是彻底杀灭或抑制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感染和传播。

消毒操作应符合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器械材质和用途。

(2)遵循消毒的步骤和程序,确保每一步都得到很好的执行。

(3)使用消毒区域和设备,确保无菌条件。

2. 消毒方法(1)热消毒法: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2)化学消毒法:使用氧化剂、醇类、醛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浓度和接触时间的控制,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3)辐射消毒法:使用紫外线或电离辐射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剂量和接触时间的控制,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三、器械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流程1. 器械清洁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清洁区域、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要求,准备清洗剂和刷子等清洁工具。

(2)清洁准备:将待清洗的器械分类和分组,按照清洁方法的要求进行准备。

(3)清洁操作: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按照清洁方法的步骤和程序进行清洗。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一、概述医疗器械的消毒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本记录表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本记录表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及个人。

二、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法(1)高温消毒:适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高温蒸汽消毒锅中,温度保持在121℃,压力102.9kPa,时间15-30分钟。

(2)干热消毒:适用于耐高温且不耐潮湿的器械,如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干热消毒箱中,温度保持在160-180℃,时间1-2小时。

(3)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距离不超过1.5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化学消毒法(1)浸泡消毒:适用于耐腐蚀的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液浓度、浸泡时间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2)擦拭消毒:适用于表面消毒,如操作台、病床等。

用消毒液擦拭表面,消毒液浓度、擦拭次数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3)喷雾消毒: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

将消毒液按比例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空气中或表面,消毒液浓度、喷洒次数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三、消毒记录1. 消毒人员需在消毒过程中详细记录以下信息:(1)消毒日期和时间;(2)消毒器械的名称、数量;(3)消毒方法、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4)消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5)消毒后的检查结果。

2. 消毒记录需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验。

四、注意事项1. 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器械,去除污物、血迹等有机物质;2. 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消毒液;3. 消毒后的器械应避免再次污染,使用前需进行检查和包装;4. 定期检测消毒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5. 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2. 对新入职的消毒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消毒方法;3.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 对消毒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消毒操作能力。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检查记录单位名称:检查病人口腔内所有器内容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手机、车针、根管、拔牙、手术、牙周治疗必须灭菌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灭菌年度:口腔探针、牙科镊子、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消毒诊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物品保存液消毒剂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天)存在问题过氧乙酸(每天)2%戊二醛(每周)口腔科器械清洗医务人员佩戴帽子口罩一人一换手套流动水刷洗加酶洗液清洗日期月超声清洗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注:医院每月检查一次,监督、疾控每季监督、监测一次。

第二篇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1、室内整齐无尘,湿式清扫,设器械清洗间和消毒间,专室进行清洗消毒。

2、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3、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处理,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对不耐热的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所用戊二醛每周更换,并监测使用中的浓度,留存备查..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高危器材,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根管器械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灭菌后定位放置、专人保管,有效期内使用。

5、治疗盘、口镜、牙垫、混汞机、X光机、印模、蜡块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防止霉变及过期使用,口检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置入黄色垃圾袋中,封扎集中焚烧处理。

7、如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8、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时间,启封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记录表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记录表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制度
1.运送车辆、周转箱(桶)、储存设施及其他有关物品表面、环境每日消毒1次,并做好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60分钟后洗净。

2.医疗废物运离后对地面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500mg/L-1000mg/L的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

3.仪器设备使用后消毒并记录。

消毒方法:使用0.2%过氧乙酸、500mg/L有效氯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4.防护用品用后消毒并记录。

消毒方法:耐热的用品可使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钟或用压力蒸汽121℃作用20-30分钟,耐湿的用品(包括防护眼镜)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

5.手卫生:操作前后按《手卫生规范》要求随时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流动水洗手、手消毒剂擦拭手部1-3分钟。

6.污水处理: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消毒方法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

荆门市中医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记录表
年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