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选择知识

合集下载

汽车装配的知识点总结

汽车装配的知识点总结

汽车装配的知识点总结汽车装配流程汽车装配的流程通常包括几个主要的步骤:零部件喷涂、车身焊接、总装、调试以及质检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流程的主要内容。

1.零部件喷涂零部件喷涂是汽车装配的第一个环节。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许多零部件都需要进行喷涂处理,以提高它们的防腐蚀能力、美观度和耐用性。

零部件喷涂的过程包括表面处理、喷涂、烘干等环节。

2.车身焊接车身焊接是汽车装配的第二个环节。

在车身焊接过程中,需要将各个车身零部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焊接。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精密度和技术水平,因为车身焊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总装总装是汽车装配的第三个环节。

在总装的过程中,需要将车身焊接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包括安装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电子系统等。

总装过程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组织能力,因为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零部件和工序。

4.调试调试是汽车装配的第四个环节。

在调试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进行各种测试和调整,以确保汽车的性能和功能正常。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动力系统调试、悬挂系统调试、制动系统调试、电子系统调试等。

5.质检质检是汽车装配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质检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进行各种检测和检验,以确保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外观检验、功能检测、耐久性测试、安全性评估等。

汽车装配工艺汽车装配工艺是指在汽车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

汽车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成本和效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汽车装配工艺。

1.组装工艺组装工艺是汽车装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

在组装工艺中,需要确定各个零部件的组装顺序和方法,以确保零部件的装配正确、牢固和精准。

组装工艺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零部件的形状、尺寸、重量,装配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后续工序的影响等。

2.焊接工艺焊接工艺是汽车装配中另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

在焊接工艺中,需要确定各个焊接点的位置、形式和方法,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装配电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装配电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装配电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流的方向是指流入电器件的方向,通常是由( A )表示。

A. 正(+)B. 负(-)C. 方向无关D. 随机答案:A2. 用来测量电压的仪器是( C )。

A. 电流表B. 温度计C. 电压表D. 照度计答案:C3. 以下哪个是导体( A )。

A. 铜B. 黄铜C. 钢D. 铝答案:A4. 非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 D )。

A. 纸B. 木C. 橡胶D. 石墨答案:D5. 常用的直流电压值包括( B )。

A. 110V 和 220VB. 12V 和 24VC. 36V 和 48VD. 380V 和500V答案:B6. 电流的单位是( C )。

A. 伏特(V)B. 欧姆(Ω)C. 安培(A)D. 瓦特(W)答案:C7. 电阻的单位是( B )。

A. 伏特(V)B. 欧姆(Ω)C. 安培(A)D. 瓦特(W)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电气工程师的职责( D )。

A. 设计电气系统B. 安装电气设备C. 维护电路D. 制造电子元器件答案:D9. 交流电的频率通常使用( C )表示。

A. HzB. VC. AD. W答案:A10. 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总电阻为( B )。

A. R1 + R2B. R1 * R2C. R1 / R2D. R1 - R2答案:A二、填空题1. 现代电气系统中,最常用的电压等级是( 220V )。

答案:220V2. 正常情况下,一个螺旋节管灯泡的电阻值约为(100Ω )。

答案:100Ω3. 电阻的颜色标识中,红、黄、蓝分别代表的数字是( 2、4、6 )。

答案:2、4、64. 电流为( 5A )的电器在( 220V )的电压下工作,功率为( 1100W )。

答案:5A、220V、1100W5. 一个电阻为(100Ω )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 0.5A ),根据欧姆定律,该电路的电压为( 50V )。

答案:100Ω、0.5A、50V三、判断题1. 电流在闭合电路中的传输速度是接近光速的。

机械装配基础知识

机械装配基础知识

机械装配基础知识机械装配是指将多个零部件组装到一起,形成机械产品或设备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负责将零部件进行组合,确保机械产品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在本文中,将介绍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包括装配流程、装配方式和装配工具等。

一、装配流程机械装配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零部件准备:将所需的零部件按照装配图纸或说明书进行准备,包括清洁、测量和检查等工作。

2. 零部件排序:根据装配顺序和方法,将零部件进行排序,以确保装配过程中的顺畅进行。

3. 装配操作:根据装配图纸或说明书,依次将零部件进行组合,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连接和固定。

4. 调试和测试:完成装配后,对机械产品进行调试和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

5. 结束和清理:装配完成后,进行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残留物和整理工作区域。

二、装配方式机械装配可以根据装配方式的不同分为手动装配和自动装配两种方式。

1. 手动装配:手动装配是指通过人工操作和工具进行零部件的组装。

手动装配通常适用于小批量、复杂程度较低的机械产品。

在手动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仔细操作,确保零部件的正确组合和连接。

手动装配的优点是灵活、易控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然而,手动装配的效率和一致性相对较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

2. 自动装配:自动装配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完成零部件的组装。

自动装配通常适用于大批量、重复性较强的机械产品。

在自动装配过程中,机械设备能够精确地控制和操作零部件的组合和连接。

自动装配的优点是高效、准确,可以大幅提高装配的速度和一致性。

然而,自动装配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较高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三、装配工具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常用的装配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气动工具和测量仪器等。

1. 螺丝刀:螺丝刀是用于固定和拆卸螺丝的工具,常用的有扁头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等。

螺丝刀的选择要根据螺丝的类型和规格进行,以确保装配的牢固和安全。

电子装配入门知识点总结

电子装配入门知识点总结

电子装配入门知识点总结1. 静态电静态电是在电子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在SMT贴片工艺中。

静态电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电子装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空气湿度:控制环境湿度,通常加湿器和空调可调节环境的干湿度,避免干塑封文件框封装的元器件受潮。

2) 人体防护:穿携带静电电荷的服装,使用静电脚套以有效避免静电对SMT元件的伤害。

3) 静电地钳:在进行SMT贴片时,使用静电地钳将静电释放到地下。

4) 在洁净的操作台上进行操作,板卡等装配操作时,避免遇到高压放电。

5) 在进行SMT贴片过程中,需要使用静电手套,避免自身静电对元器件的损害。

2. SMT贴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表面贴装技术,相对于传统的THT插件技术来说,SMT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艺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在SMT贴片工艺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良好的SMT设备:在进行SMT贴片过程中,需要使用高质量的SMT设备,保证元器件的精准贴片和焊接。

2) 积极的气氛:SMT设备一定要在稳定的环境下工作。

温度、湿度和静电控制都是影响SMT技术的关键因素。

3) 良好的元器件管理:在SMT贴片前需要对元器件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存储、使用和保养。

尤其是对于湿敏元器件(Moisture Sensitive Devices)和敏感器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避免元件受潮和受损。

4) 贴片机的维护:定期维护SMT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 THT插件THT(Through-Hole Technology)是一种通孔技术,常用于对焊接到PCB板上的元器件。

与SMT技术相比,THT技术具有焊接牢固,散热性好等优点。

在进行THT插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用适合的插件:在进行THT插件时,需要根据电路板的设计选用适合的插件,确保插件与PCB板的良好接触。

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一、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装配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装成一个组件,或部件,或将若干零件部件装成一个机械的工艺过程。

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由装配来保证。

在装配前必须熟悉和研究图纸,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接关系,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准备所需的工具,对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对某些零件进行修配,或做一些验证性工作,如密封性试验,关键零部件试装,测量等工作。

为保证装配的精度,常用以下方法进行装配。

1、互换法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其特点是装配简单,生产率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维修更换零件方便,但是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

2、调整法在装配时,根据装配实际的需要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3、分组法在成批或大量生产中,将产品各配合的零部件按实测尺寸分组,然后按相应的分组分别进行装配,在相应的组进行装配时,无需再选择别的装配方法。

其特点是:经分组后再装配提高了装配精度,降低了成本。

4、修配法在装配时,根据装配的实际需要,在某一零件上预留少量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适用单件,小批量生产。

装配应注意的事项:1、在装配前,要对装配的零部件用柴油,煤油或汽油进行清洗,并擦拭干净。

2、在相配合的表面,在配合前一般需加润滑剂。

3、要注意检查零件配合尺寸是否准确。

4、做到边装配边检查,每装完一部分就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5、在试车时要做好各项检查,符合试车条件,才能进行试运行。

二、固定连接的装配知识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可拆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的优点。

(1)、螺纹连接的预紧螺纹连接的目的是为了紧固可靠,必须保证螺纹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矩,是有旋加拧紧力矩后产生的,也就是螺纹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预紧力,这个力矩一般由装配者按经验控制,重要连接由设计确定。

(2)、螺纹连接的装配与防松一般旋紧后,再用扳手按顺序分2-3次旋紧,法兰端盖等螺纹应按对角轮流旋紧。

机械装配知识点总结

机械装配知识点总结

机械装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装配基础知识1.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意义机械装配是指将零件或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机械装配是实现机械产品功能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的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付周期,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机械装配的基本要素机械装配包括零件、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基本要素。

零件是组成机械产品的基本单位,工艺是实现零件组装的方法和工序,设备是实现装配操作的工具和设备,而人员则是进行装配操作的主体,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机械装配的基本框架。

1.3 机械装配的原则和方法机械装配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分步装配法、逆向装配法、并行装配法等不同的装配方法。

第二章机械装配工艺2.1 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准备、调整、组装、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准备阶段是对零件、工具和设备的准备工作,调整阶段是对零件进行装配前的调整和确认,组装阶段是实际的零件组装操作,检验阶段是对组装后产品质量的检查,包装阶段是将产品包装成成品。

2.2 机械装配的工艺要点机械装配的工艺要点包括对零部件的标识、组装顺序的确定、工艺路线的设置、操作方法的规定等。

其中,组装顺序的确定是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装配质量和生产效率。

2.3 机械装配的工艺改进机械装配工艺的改进是实现企业产品制造方式转型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布局、引入先进设备、改进操作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机械装配设备3.1 机械装配设备的种类机械装配设备包括手工装配工具、通用装配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等不同种类。

手工装配工具是适用于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装配工具,通用装配设备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大批量生产,而自动化装配设备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高精度要求的产品。

3.2 机械装配设备的选型原则机械装配设备的选型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稳定性、灵活性和成本等因素。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四、常用零件的装配形式
一、螺纹联接的装配 螺纹联接是一种可拆的固定联接, 螺纹联接是一种可拆的固定联接,它具有结构简 联接可靠、拆装方便等优点, 单、联接可靠、拆装方便等优点,因而在机械中应用 极为普遍。 极为普遍。 螺纹联接装配的技术要求: 1、螺纹联接装配的技术要求:一是保证有一定的拧紧 力矩,二是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力矩,二是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螺纹联接的装配工艺: 2、螺纹联接的装配工艺: 1)双头螺栓装配后必须保证与机体螺孔配合有足 够的紧固性。 够的紧固性。 螺钉、螺栓、 2)螺钉、螺栓、螺母的装配后的端面必须与零件 的平面紧密贴合,以保证联接牢固可靠。 的平面紧密贴合,以保证联接牢固可靠。
四、常用零件的装配形式 拧紧力矩的控制 规定预紧力的螺纹联接,常用控制力矩法、 控制螺栓伸长法、控制扭角法来保证准确的预 紧力。 1、控制力矩法是利用专门的装配工具,如 指针试扭力扳手、千斤顶、气动定扭扳手、电 动定扭拧紧机。这些工具在拧紧螺纹时,可指 示出拧紧力矩的数值,或达到预先设定的拧紧 力矩时发出信号或自行终止拧紧。
四、常用零件的装配形式
拧紧成组螺栓、螺母、螺钉时, 拧紧成组螺栓、螺母、螺钉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拧紧,做到分次、对称、逐步拧紧。 拧紧,做到分次、对称、逐步拧紧。否则会使螺栓松紧 不一致,甚至使被联接件变形。 不一致,甚至使被联接件变形。 如拧紧长方形分布的成组螺栓(螺母) 如拧紧长方形分布的成组螺栓(螺母)时,应从中间 的螺栓开始,依次向两边对称地扩展。 的螺栓开始,依次向两边对称地扩展。
各组成环都有加工误差,所有组成环的误差累积就 形成封闭环的误差。因此,应用装配尺寸链就便于 揭示累积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并可列出计算公 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据此来确定合理的装配方 法和零件相关尺寸的公差。 装配尺寸链按照各环的几何特性和所处的空间位置, 可分为:线性尺寸链、角度尺寸链、平面尺寸链和 空间尺寸链。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2.4 过盈连接的装配 过盈连接时通过包容件(孔)和被包容件(轴)配合后的过盈值达到 紧固连接的。装配后,轴的直径被压缩,孔的直径被扩大,由于材料 发生弹性变形,在包容件和被包容件配合表面产生压力(图2 32)。 发生弹性变形,在包容件和被包容件配合表面产生压力(图2-32)。 依靠此压力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转矩和轴向力。 过盈连接结构简单,同轴精度高,承载能力强,能承受变载和冲击力, 同时可避免键连接中切削键槽而削弱零件强度。 但过盈连接配合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装配和拆卸较困难。机车 轮心和轮箍、齿轮内孔与轮毂外圆的连接(图2 23),都采用过盈连 轮心和轮箍、齿轮内孔与轮毂外圆的连接(图2-23),都采用过盈连 接。 过盈连接的配合面多为圆柱面,也有圆锥面和其他形式。 2.4.1 过盈连接的装配技术要求 ⑴有适当的过盈量 配合的过盈量是按连接要求的紧固程度确定的,过 盈量太小不能满足传递转矩的要求,过盈量过大则造成装配困难。一 般选择的最小过盈量应等于或稍大于连接所需的最小过盈量。 ⑵有较高的配合面精度 配合表面应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 粗糙度。装配时保证配合表面的清洁,装配中注意保持轴孔的同轴度, 以保证装配后有较高的对中性。 ⑶有适当的倒角 如图2-34所示,为了便于装配,孔端和轴的倒角а=5。 如图2 34所示,为了便于装配,孔端和轴的倒角а=5。 -10。,,图中а和A的取值由直径大小决定,一般取а=0.5~3mm, 10。,,图中а 的取值由直径大小决定,一般取а=0.5~3mm, A=1~3.5mm。 A=1~3.5mm。
一、装配的概念 机械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制 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机械产品的质量最终由装配 工作保证。因此,每个员工必须提高装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和迎接市场的挑战。 装配≠ 装配≠机械零部件的简单组合。 机械产品的一般都是由许多零件个部件组成的。按照规 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和成组件、部件或将若干个 零件的组件、部分组成产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产品结构设计的正确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 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而产品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上艺保证的。因为装配过程并 不是将合格零件简单地连接起来的过程,而是根据各级部装 和总装的技术要求,通过校正、调整、平衡、配作以及反复 检验来保证产品质量的复杂过程。若装配不当,即使零件的 制造质量都合格,也不一定装配出合格的产品;反之,当零 件的质量不十分良好,只要在装配中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 也能使产品达到或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装配工艺11.1 概述11.1.1 装配的概念机器的装配是整个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工作。

机器或产品的质量是以机器或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和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的。

这些指标除和产品结构设计和材质选择的正确性有关外,还取决于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

机器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质量保证的,如果装配不当,即使零件的制造质量都合格,也不一定能够装配出合格的产品。

反之,零件的制造质量不十分良好,只要在装配中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也能够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装配工作任务之所以繁重就在于产品的质量最终有它来保证,而且又因为装配工作占有大量的劳动量,因此对生产任务的完成,人力与物力的利用和资金的周转又有直接的影响。

任何机器都是由若干零件、组件和部件组成。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和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

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为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另外,通过机器的装配,可以发现机器设计的错误和零件加工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改进。

因此,装配工艺过程又是机器生产的最终检验环节。

目前,在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了大量的新工艺,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费用。

因此机器装配在整个机器制造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装配工作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必须大幅度提高,才能适应整个机器工业的发展形势,达到质量好,效率高,费用低的要求,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先进成套技术装备。

11.1.2 装配精度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可以根据机器的工作性能来确定。

对于一般机器,装配精度是为了保证机器、部件和组件良好的工作性能,而对机床而言,装配精度还将直接影响到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因此,其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在产品设计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制造的经济性,就必须正确规定机器、部件和组件的装配精度要求,同时也是确定零件精度和制定装配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设计的装配精度要求可以根据国家、部颁、行业标准或其他有关资料予以确定。

比如通用机床总装后应该符合GB4020 — 83 要求。

对于没有标准可循的产品,装配精度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参照类似部件或产品的以知数据,通过类比法确定。

对于重要产品而言,装配精度要经过分析计算和试验后方能确定。

总结起来,装配精度的主要内容包括零部件的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位置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等。

(1) 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是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要求。

其影响配合性质和质量,这些内容在《公差与配合》中介绍过,在此不再叙述。

零部件的接触精度是指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与接触点分布的情况。

它主要影响接触变形和配合质量。

如齿轮啮合以及导轨之间均有接触精度要求。

(2) 零部件的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零部件的位置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的距离精度象轴线距离精度和轴向距离精度。

零部件的位置精度主要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和各种跳动。

(3) 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是指有相对运动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

运动方向上的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相对运动时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

11.2 装配尺寸链零件的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

特别是关键件的精度,直接影响相应的装配精度。

合理的规定和控制相关零件的制造精度,是其在装配时产生的累积误差不超过装配精度,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装配尺寸链来解决。

11.2.1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装配尺寸链是指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

建立装配尺寸链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1) 确定封闭环。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都是装配后间接形成的,多为产品或部件的最终装配精度要求。

(2) 查找组成环。

组成环是与该装配精度有关的零部件的相应尺寸和相关位置关系。

组成环的查找方法是:取封闭环两端的那两个零件为起点,沿着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相邻零件装配基准间的联系为线索,分别由近及远地去查找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的有关零件,直到找到同一个基准零件或同一个基准表面为止。

(3) 画尺寸链简图。

标明封闭环、组成环、判断组成环是增环还是减环。

在建立装配尺寸链时,要遵循装配尺寸链最短路线原则,尽量使组成环的数目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

否则,会使装配精度降低或给装配和零件加工增加难度。

例11-1 如图11-1 所示为卧式车床床头和尾座两顶尖的等高性要求的装配尺寸链。

按规定:当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800mm < Da ≤ 1250mm 时,等高性等于0 — 0.06mm 。

试确定其装配尺寸链。

解:其步骤为。

1 确定封闭环封闭环为装配精度Ao=0 — 0.06mm( 只许尾座高)2 查找组成环(1) 查找相关零件按照装配基准为联系的方法查找相关件时回发现,影响Ao 的相关件中底版和床身是相关零件,主轴箱和底座是相关部件。

用相关部件或组件代替多个相关零件,有利于减少尺寸链的环数。

因此本装配尺寸链的相关零件有:前顶尖、主轴、轴承内环、滚柱、轴承外环、主轴箱体、床身、尾座底版、尾座体、尾座套筒和后顶尖等。

(2) 确定相关零件上的相关尺寸在装配尺寸链中的各相关零件的装配基准大多是圆柱面和平面,因而装配基准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周县间位置尺寸和行为公差。

(3) 画尺寸链图如图11-2 。

图中的组成环有:A 1 ——主轴箱体的轴承孔轴线至底面的尺寸;A 2 ——尾座底吧板厚度;A 3 ——尾座体孔轴线到底面的尺寸;e 1___ 主轴轴承外环内滚道轴线与外环外圆轴线的同轴度;e 2___ 尾座套筒锥孔轴线与其外圆轴线的同轴度;e 3___ 尾座套筒与尾座体孔间隙配合引起的同轴度;e 4___ 床身上安装主轴箱体和安装尾座底版的平导轨面之间的平面度。

11.2.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不论那种装配尺寸链问题,计算尺寸链的基本原则只有两类:极大极小法和概率法。

有关极大极小法的计算公式在第 5 章已有祥述。

在次不再介绍。

1. 概率计算法:极大极小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但缺点是:它是根据极端情况出发,推导出封闭环和组成环的关系式,因此计算得到的组成环公差过于严格,在封闭环要求高,组成环数目很多时,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

公差过小就意味着加工成本高,甚至在现实的加工条件下无法达到。

其实,根据概率理论,每个组成环尺寸处在极限情况的机会很少的。

在组成环较大批量生产条件下,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机会已小到没有考虑的必要。

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应用概率计算法。

下面着重讨论线性尺寸链中各组成环尺寸在正态分布情况下的概率计算法。

1)公差的确定。

在直线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尺寸是一些彼此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根据概率论原理知,作为组成环合成量的封闭环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且它们的标准差有下列关系:(式11-1 )尺寸分散范围与标准偏差之间的关系为=6 ,当尺寸公差T= 时,Ti=6 i 时,则有:T O =(式11-2 )若按等公差法分配封闭环的公差,则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值T m 为:2)上,下偏差的确定。

若各尺寸环对成分布,则封闭环中间尺寸即为基本尺寸,此时上下偏差为。

若各组成环公差不为对称分布,则将其换算成对称分布的形式再按下式计算。

(式11-3 )A 0 =A 0m (式11-4 )A i= A jm (式11-5 )式中: A 0m 封闭环平均尺寸A jm 组成环平均尺寸A zm 增环平均尺寸A jm 减环平均尺寸m 增环数n 总环数例11-2 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如图11-3 所示,轴为固定,齿轮在轴上回转,并要求齿轮与挡圈之间的轴向间隙为0.1-0.35mm 。

已知;A 1 =30mm ,A 2 =5mm ,A 3 =43mm ,A 4 =3mm, A 5 =5mm 。

现( 1 )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 2 )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试确定各组成唤公差的上下偏差。

解:画尺寸链如图所示1)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及极限偏差选则A5 为协调环。

根据等公差原则法得:TA m =TA 0 / (n-1 )=0.25/5mm=0.05mm 根据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及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确定个组成环公差如下:TA 1 =0.06mm ,TA 2 =0.04mm ,A 3 =0.07mm ,TA 4 =0.05mm (标准件)按照入体原则标注组成环上下偏差A 1 = mm A 2 = mm A 3 = mm A 4 = mm ( 标准件)2)确定协调环的公差及上下偏差根据公式得:TA m =0.03mm根据极值法计算公式:ESA 5 =-0.1mm EIA 5 =-0.13 mm 因此 A 5 = mm最后得各组成环尺寸为:A 1 = mm ,A 2 = mm ,A 3 = mm ,A 4 = mm ,A 5 = mm 。

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 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假设组成环为正太分布,根据等公差原则分配封闭环公差。

则有:TA m = = =0.11mm选择 A 5 为协调环,根据各组成环基本尺寸与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分配各组成环公差为:TA1=0.14 ,TA2=0.08 ,TA3=0.16 TA4=0.05 (标准件)由公式11-2 得:TA 5 = =0.09mm3)确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首先按照入体原则确定极限偏差mm , , mm, mm (标准件),将各组成环换算成对称分布得:A 0m =0.225mm, A 3m =43.08mm A 1m =29.93mm A 2m =4.96mm A 4m =2.975 mm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11-3 ,则得协调环尺寸及偏差为:(43.08 -29.93-4.96-2.975-0.225)mm=4.99mm.由得各组成环尺寸为:mm , , mm, mm (标准件),。

由上题可知,当采用不完全互换法时,各组成环公差较采用完全互换法时大,可降低相应的零件制造成本,但根据所学知识,装配时将有27% 的产品超差。

这就需要考虑补救措施,或进行核算,论证可能产生废品造成的损失,与因零件制造成本下降而得的增益相比较来判断采用什么装配方法。

11.3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11.3.1 装配方法凡是装配完成的机器必须满足规定的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机器质量指标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它是保证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的必要条件。

机器装配是将加工合格的零件组合成部件和机器。

一般零件都有规定的加工公差,即有一定的加工误差。

在装配时这种误差的累积就会影响装配精度。

当然希望这种累积误差不要超出装配精度指标所规定的允许范围,从而使装配工作只是简单的连接过程,不必进行任何修配或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