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2013级语文考题

合集下载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歌曲既哀悼,又激昂,既感伤,又英武,既柔婉,又坚硬。

B.“我最喜欢分析字眼,”难为情的笑了一下,守林人忽然说:“真奇怪!有时候一个字儿缠住你,弄得你坐立不安。

”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

6.下列各句修辞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借代)B.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双关)C.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

(比喻)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每逢听到它,那些天蒙蒙亮的清晨,清晨中行进的长长的少先队列,郁郁苍苍的青山,山麓上的纪念碑,一下子就会涌上我的眼睛。

(描写)B.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记叙)C.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说明)D.更震惊我的,是我万没想到在这样的时代,还会有这样决绝的﹑有情有义义无反顾的爱情。

(抒情)8.下列关于写作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访谈开始前,应征求被访人意见,视情况确定是否对谈话进行录音或书面记录。

访谈要紧扣主题,抓住重点,问题要简明易懂,适应被访者的身份﹑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并按一定的次序展开。

B.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

可用横式结构或纵横结构。

C.答询要讲究方法。

肯定对方观点时,可以直接用“是的”“对”等词语简单有力的肯定,也可以用“您说得对”“这还用说吗”等语言,以活跃气氛,调动对方情绪。

否定对方观点要采用侧面迂回的方法。

D.求职应聘信,侧重介绍自己的求职意愿﹑理由和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水平等,以引起注意;个人简历,主要提供个人全面信息,以满足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辽宁中职升高职语文真题2013含答案

辽宁中职升高职语文真题2013含答案

辽宁中职升高职语文真题2013含答案辽宁省2013年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注:本试卷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窸窣.(sū) 蹑.足(niè) 瞠.目结舌(táng)B.胆怯.(qiè)干戈.(gē) 运筹帷幄.(wò)C.和煦.(xù) 寒伧.(cāng) 不可估量.(liàng)D.狭隘.(yì) 凛.冽(lǐn) 豁.然开朗(huò)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游刃有余金榜提名目不瑕接B、挥斥方遒百无聊赖引吭高歌C、汗流浃背欣喜若狂不谙世事D、川流不息阴谋诡计销声匿迹3.句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张莉同学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职业中学朗诵比赛,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形象,比赛前,她在家里认真地乔装打扮了一番。

B. 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直言不讳,又有何妨?C.每一位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对待客人都要做到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D.临近高考,他的压力越来越大,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屡试不爽,所以他的心情糟透了。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字,最恰当的一组是()(1)她挣扎着,着嘴唇,手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2)及至听我还须回校,她住了。

半天,她才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A、咬扶愣叹B、咬撑呆叹C、闭扶愣吐D、闭撑呆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版中职语文教材可以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B、从老师的一席话中,使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C、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教我们数学的张老师,每个周末都要到教师进修学院去上课。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组是()A.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高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

高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2012-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语文》 课程期 末 试卷(A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试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骷髅. lóu 精髓.suí 炽.热 chì 给.予jǐ B .雄峙. zhì 萌蘖ni è 古刹.ch à 漩.涡xuán C .青苔.tái 贮.藏chǔ 愕.然è 不屑.xiè D. 解剖.pōu 嫉.妒jì 切削xiāo 档案.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畏葸 参禅 鸠占雀巢 摩肩接踵 B .寒喧 坎坷 严惩不贷 一筹莫展 C .伸张 宏伟 鞭辟入里 轻歌曼舞 D .题纲 参与 功亏一篑 牵强附会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无论世事怎样多姿多彩,林林总总,这个核却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

B .窗外正好是黄浊浊的黄浦江,江对面浦东工厂的烟囱和田野历历在目。

C .有些记者为制造轰动效应,编造骇人听闻的新闻,这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

D .挂在墙上的这些装饰品,已成明日黄花,应该换下来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诚实守信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B .虽已离休多年,但他总忘不了哥哥参军是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道主义者。

C .规范农贸市场,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很难有大的成就。

D .在战胜“非典”后,广东省人大就不吃野生动物等热点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胡同”原是朝鲜话,有“胡人大同”的意思。

B .《国语》、《史记》、《汉书》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史书。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C 2.C 3.D 4.D 5.B 6.D 7.C 8.A二、(一)9.D 10.D 11.B(二)12.B 13.D 14.D(三)15.C 16.B 17.B三、18.A 19.B 20.C 21.D 22.A 23.B第Ⅱ卷四、24.课文填空(略)25.同上五、简答题26.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

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

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

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

(4分)27.苏比是个性格复杂的流浪汉形象。

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他故意作恶,犯些轻罪,都不是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没有真正沦为乞丐、小偷、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

在赞美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悟,要跳出泥坑,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他多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俗,他的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抗的正确行动。

(4分)六、口语交际要求:(1)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得体,语言简明、通顺;(7—8分)(2)基本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基本得体,语言基本通顺;(5—6分)(3)不符合人物身份;语言不通顺。

(4分及以下)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略)八、大作文分五类卷判分:(1)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语言流畅;(26—30分)(2)立意较新颖,内容较丰富,层次较清楚,语言较流畅;(20—25)(3)有明确主题,有一定内容,层次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16—19分)(4)内容不切题;观点错误或混乱;语句不通;(10—15分)(5)不足200字;不知所云;明显抄袭。

(14分及以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第Ⅰ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共16小题,第小题2分共计32分)1.D,2.无选项3.B,4.D(A.成份残缺,“的污染”缺少谓语“造成”;B.“难道有人不会相信”,双重否定,表义相反,应删去“不”;C缺少补宾语,句末应补上“的状态”),5.D,6.A,7.D,8.D (表示语气的延续),9.B,10.D。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5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小题,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媲.美(pì)勘.察(kān)炽.热(zhì)喋.血(dié)B. 浸渍.(zì)涡.流(wō)菲.薄(fěi)推崇.(chóng)C. 寥.落(liáo)应和.(hè)恫吓.(xià)粜.卖(tiào)D. 廊庑.(wǔ)梁枋.(fāng)嬗.变(tán)裹挟.(xi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桀骜寒喧震撼延宕B. 气慨芜蔓蕴含蛮荒C. 讹制深邃垄断离谱D. 驯化独裁荒谬贯通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复习资料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的东西很难提高学习质量。

B.张教授抛砖引玉的话,在我们看来是狗尾续貂....。

C.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挪用公司资金十余万元,令人叹为观止....。

D.成语是汉语的财富,用得好,会画龙点睛;用的不好,会贻笑大方....。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知识就不愁有用武之地。

B.要是一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不是好文章。

C.摩托罗拉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D.国家公务员和在职教师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歌曲既哀悼,又激昂,既感伤,又英武,既柔婉,又坚硬。

B.“我最喜欢分析字眼,”难为情的笑了一下,守林人忽然说:“真奇怪!有时候一个字儿缠住你,弄得你坐立不安。

”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

2013语文考试题和答案教材

2013语文考试题和答案教材

2010年福州市中考复习资料--汉字专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津津乐道家喻户晓巧夺天工鲜为人知B.专心致志世外桃园孜孜不倦谈笑风声C.拔山涉水历历在目锋芒毕露忍俊不禁D.与日具增载歌载舞叹为观止查言观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横亘销声匿迹不可明状 B.赘言络绎不绝孤陋寡闻C.慷慨一泄千里无济于事 D.逻缉人情世故未雨绸缪3.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风靡瓶颈走投无路貌合神离B、端详眩目谈笑风声同舟共济C、潮汛操练郑重其事明察秋毫D、雄浑笨拙出谋划策首屈一指4。

下面对同学习作中错别字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创意有如泌人心脾的甘淋,滋润人们的心田;创意有如崔璨夺目的焰火,照亮人们的生活;创意有如稍纵既逝的流星,划破长长的夜空……A.“泌人心脾”改为“沁人心脾”B.“甘淋”改为“甘琳”C.“崔璨”改为“璀璨”D.“稍纵既逝”改为“稍纵即逝”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铤而走险相形见绌以身殉职B .出类拔粹南辕北辙声色俱厉C .推心至腹中流砥柱漫不经心D .通霄达旦相提并论焕然一新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B .宗师说我火候..(指写文章的功夫)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吴敬梓《范进中举》)C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衰颓败落)! (朱自清《背影》)D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错误的设计)。

(叶圣陶《苏州园林》)7.对下列广告宣传词语还原全对的一项是()A.①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还原:奇乐无穷②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广告语)还原:一鸣惊人B.③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还原:哑口无言④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还原:克不容缓C.⑤谈股论金(某电视台金融节目名称)还原:谈古论今⑥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还原:隐以为荣D.⑦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还原:贤妻良母⑧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语)还原:无微不至8.下列街头宣传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夏季服装大促销------满300送100(券)B、本商场付食品专柜新到一批特色糖果。

2013高职考真题语文卷解析

2013高职考真题语文卷解析

2013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 准考证号码: 本试题卷共七大题。

全卷共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纸上作答,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1分,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上。

3.1—18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其余各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目序号后的横线上(不要超出边线)。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鸟儿时而在我们头上盘旋,时而停在陡峭.山崖的树梢.上,似乎在讥诮.我们不能自由飞翔。

B.人生充满坎坷.,如果有亲人的呵.护再加上自己的坚持,一定会加入到百舸.争流的行列中。

C.我很纳.闷:这个人不但没有给人木讷.的感觉,反而是一个一直为自己的人生呐.喊的人。

D.面对大海,他不由得怦.然心动,把外界对他的无端批评.甚至抨.击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微博世界里要激起涟漪,引发爆棚效应,靠陈词烂调是不行的,必须得下一番工夫。

B.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里,流行语层出不穷。

从这些流行语中,我们能窥见社会百态。

C.城镇建设需要高屋建领,在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否则得不尝失。

D.虽然没有了刀光箭影,远离了鼓角争鸣,但生机勃勃的浙江大地同样英雄辈出。

3.“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现在赋予了新的含义,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正能量”一词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青岛火车站开设的全国首个“旅客抱怨中心”,让旅客释放负面情绪,这是以人为本正.能量..的体现。

B.“史上最严交规”符合当下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同时也说明只要执行到位,就能成为维护公共秩序的正能量...。

2013中职会考语文试卷B理工类答案

2013中职会考语文试卷B理工类答案

温州市中职毕(结)业会考语文(理工类)答案2013年6月9.(每空格1分)(1)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润物细无声(3)简能而任之(4)朽木不折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一是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另一个是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2分)11.主要用了例证法。

(1分)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形象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2分)12. ①有良好品德和个性的人。

(2分)②既然已经不平凡、不单调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创造?(2分)13.略(2分)(二)14.(6分)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4分,一点2分。

若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2分;若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1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1分)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

(2分。

“对比”或“反衬”1分,作用1分)15.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4分,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16.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4分)(三)语言运用题(共5分)17.(2分)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与苏轼同游赤壁,与柳三变赞美杭州18.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

(3分)略三、文言文阅读(10分)19. D 20. D 21.C 22.C23.翻译: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四、作文(40分)略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市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语文考试题(B)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炽热(zhì)星宿(xiù)追溯(sù)载歌载舞(zài)B.口讷(nè)抽搐(chù)靓妆(liàng)拾级而上(shí)C.慰藉(jiè)炮烙(luî)发卡(qiǎ)日薄西山(bï)D.摇曳(yè)横祸(héng)精髓(suǐ)不蔓不枝(wàn)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众口铄金荒诞不经山青水秀禁若寒蝉B、人才辈出牵强附会老态龙钟自顾不暇C、谈笑风生叹为观之自惭形秽弱不禁风D、殒身不恤如法炮制坐亨其成汗牛充栋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策划者称,将作品取名为《与魔鬼下棋》,旨在表现作家与批评家“棋逢对手”之意。

B.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地装了一篮。

C.什么说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

反之,就是不科学的。

D.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那些志大才疏者往往喜欢______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物,其实更表明了他们的无知。

②______“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一定的制度设计来解决不同家庭的不同困难,______有了更加实际的社会意义。

③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④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___责任。

A.贬损既然/就松弛推脱B.贬斥因为/所以松弛推托C.贬斥既然/就松懈推托D.贬损因为/所以松懈推脱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继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失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的痛苦无以复加,途经苏州时便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枫桥夜泊》。

B.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即便是农忙季节,往往也是十室九空,精壮劳力携妻带子到城里做工。

C.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

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D.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他的亲戚也不愿再理他,现在他已百无聊赖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激励国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经过全体职工激烈的讨论,决定悬赏100万。

B.文章概括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C.部分市县的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了李瑞环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4] [5] [6]D.市委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刹住了群众反映的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1)“同学们,下面我讲的是重点,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

”(2)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3)“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4)大厅里的人挤得满满的,连插根针的地方都没有。

A.(1)比拟(2)比喻(3)反问(4)夸张B.(1)夸张(2)借喻(3)反问(4)对偶C.(1)夸张(2)比拟(3)借代(4)比喻D.(1)比拟(2)比喻(3)借代(4)夸张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劳驾您把那提包递过来。

B.光顾繁华的南京路,游客们流连忘返。

C.为敬贺本商厦开业,特发放购物优惠券。

D.请您务必放心,我会鼎力相助的。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

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华”字得自华山。

“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

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

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

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

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

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

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

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

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

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4] [5] [6]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1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本大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4题。

阮郎归·初夏①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②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③,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④。

玉盆纤手弄清泉⑤,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此词明朝的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三评曰:“景是写情,情在笔先,景描楮上,色色如画。

”②薰风:南风,和风。

《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相传其首句为:“南风之薰兮。

”③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④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⑤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1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绿槐高柳咽新蝉”,说的是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D.“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琼珠”形容雨水晶莹漂亮。

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交织成一幅初夏的美丽图景;抚琴、下棋、昼眠、嬉水,传达出人物风雅优闲的生活情趣。

C.全篇真切地展现了女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D.全篇语言晦涩,感情哀婉,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14.下列与《阮郎归•初夏》相关的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盛于宋朝。

B.《阮郎归•初夏》中“阮郞归”是词牌,“初夏”是题目。

C.《阮郎归•初夏》是豪放风格的词作。

D.苏轼与辛弃疾均为豪放派的代表。

四、本大题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

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

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

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

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4] [5] [6]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

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

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

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

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

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

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

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

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

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

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

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

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

"帝埒其须曰:"张公可畏。

"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

"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

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

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

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

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

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

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