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原文、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
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
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
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
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
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
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
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
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
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
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
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
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不同时期的爱情诗词鉴赏

【导语】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
《诗经》开篇《关雎》就是⼀篇爱情的赞歌,诗歌中的爱情更是⽐⽐皆是。
下⾯就给⼤家介绍下不同时期的爱情诗词,欢迎阅读! 【篇⼀】 《诗经》中的爱情,最为⼈们熟知的莫过于《击⿎》中的“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它的魅⼒、地位完全可以同《关雎》相媲美。
这⼏句本来是描写战友之间同⽣共死的深情厚谊的,后来演化为形容爱⼈之间不离不弃、相伴到⽼的美丽誓⾔。
《伯兮》中的“⾃伯之东,⾸如飞蓬。
岂⽆膏沐?谁适为容”描写的是,丈夫不在⾝边,她便⽆⼼梳妆,以⾄头发凌乱,体现的是对丈夫忠贞的态度。
“⼀⽇不见,如三⽉兮”写的是因为思念⽽对时间产⽣错觉,真实地反映出他们难以割舍的爱情。
“我⼼匪⽯,不可转也。
我⼼匪席,不可卷也”则描写对爱情的忠贞、坚毅,不会随意妥协的态度。
语⾔凝重⽽委婉,感情浓烈⽽深挚,后世因此怀疑这不是⼥⼦⼝吻,⽽是逐⾂之辞。
《绸缪》中的“今⼣何⼣,见此良⼈”,由于太过欢快喜悦,她竟然⼀时忘记今⽇是什么⽇⼦,以⾄于轻轻发问。
《风⾬》中的“既见君⼦,云胡不喜”是⼀声惊叹,是对那个拯救⾃⼰于风⾬凄凉中之⼈的⽆限爱恋。
“南有乔⽊,不可休思。
汉有游⼥,不可求思”是⼀个凄美的单相思故事,“绿兮⾐兮,绿⾐黄⾥。
⼼之忧矣,曷维其已”是⼀曲悼亡的哀歌,“⼦不我思,岂⽆他⼈”是⼀声调⽪的戏谑,“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迨其吉兮”是⼀⾸最唯美的征婚歌谣。
先秦⽆名⽒的《越⼈歌》“⼭有⽊兮⽊有枝,⼼悦君兮君不知”,是⼀⾸美妙的情歌。
由⾃然界顺理成章的现象,引出毫⽆规律可⾔的情爱,因此流露出⼀种痛彻⼼扉的惋惜之情。
它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
西汉时期,据说司马相如以⼀曲《凤求凰》赢得佳⼈卓⽂君的芳⼼,⽂君抛下千⾦之躯与相如私奔。
后来司马相如得势后便想纳妾,卓⽂君听到后,写了⼀⾸《⽩头吟》表⽰与之决绝。
纳兰性德《浣溪沙》及历代悼亡词讲读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强 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君不信, 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自然肠欲断,何必更西风!
余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 乐。
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 华亭鹤唳。
夜里我忽然梦见回到了故乡, 你正坐在小窗下,像从前一样对镜梳妆。 我们久久地互相凝望,无言以对,唯有泪流千行。 料定每当月明之夜,想起你在那植满小松的山冈, 将使我年复一年痛断肝肠。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 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 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天仙子]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 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 谁人晓?
念白:
《通志堂经解》两年,《渌水亭杂识》四卷, 二十二岁二甲七,绣豹一眼花翎前 《纳兰词》共三百篇,比兴誓把拟古贬,清 新婉约间雄浑,欲书灵峰事非难
风也过,千鸟南飞,江山老,烟雨飘迢, 此身落拓 再回首,六桥宦海,谁共我,谈笑踏功过 丹青卷,铁扇昼白,望红尘,韶华如笋, 夜色似我 又冬雪,银光素裹,梅花又开了又落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及赏析《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代: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译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注释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代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半醉半醒半浮生,亦真亦假亦过客的意思

“半醉半醒半浮生”意思是时而沉醉在美好的理想世界中,时而清醒的活在当下的生活中,凡事不必太较真,不贪求长命百岁,也不用整天为世事繁琐、名利声望而奔波。
出自《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翻译: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
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
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词的上片化用成句,诉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
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透露出词人的相思之苦。
全词引经据典,感情真挚,诠释了一段纯洁的爱情,因现实的无情而有缘无分,令人空自叹息。
古诗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

古诗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释】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翻译】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
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
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
纳兰性德画堂春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画堂春翻译赏析画堂春,这是清代著名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词作,这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原文: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字词解释: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
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意思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意思“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释】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OrG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翻译】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
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
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有认为词中所写乃是一“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
也有解作悼亡之作。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