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_第5课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5课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要求:1、干净利落,字迹工整。

2、注意用刀安全。

五、评价展示各小组把印章钤印于宣纸,组长上前台介绍各组的作品。

学生自评,教师总评。

六、拓展延伸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会徽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

又像现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

七、篆刻作品欣赏《方寸之间》学情分析教学经验表明学生普遍对手工制作课程比较感兴趣,而印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很大程度上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印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承诺、诚信的涵义,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刻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

这特殊的涵义也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篆刻时,不仅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寸之间》效果分析实践表明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比较感兴趣,而印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很大程度上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体验篆刻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选择较容易把握的工具材料和临刻内容,让学生们自评、互评,在交流中加深对篆刻知识的认识。

在实践中体会篆刻印章的特点与魅力。

本课教学实践操作性强,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既能完成印章制作的技能训练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审美素养。

《方寸之间》教材分析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

它将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这种特定的形式,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

作为国粹之一,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丰富多彩的传统。

作为学习课目,篆刻融视觉感受、动手实践、文化传统和兴趣发展于一体,一直是中小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巩固提高:五、印稿展示:画艺术中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1、教师提问题:①看完北京奥运会会徽,印章为什么又称为篆刻?(顾名思义,印章大部分采用篆书,先写后刻。

) ②印章的特点?学生回答:(融书法,刀法,章法为一体的独有民族风格。

)教师讲述:印章在书画作品当中是否随意盖的那?(学生回答:不是)是的,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章法。

我们来学习印章的分类。

2、课件展示:欣赏部分印章①内容:名章,闲章,肖形印。

活动一: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②格式:朱文(阳文)(解释什么是朱文)例:出示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

白文(阴文)(解释什么是白文)例:兰而生芳: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活动二: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注意:印章中边款的特点和作用。

制印步骤:1、打磨石料和刻刀(注意打磨方法)2、制稿:直接反写,水印翻稿。

(拷贝,套模等)3、印稿上石。

4、镌刻。

(刀法:⑴冲刀:顺着运刀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不易造成石材大面积破裂。

⑵切刀: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注意气势,收放自如。

)小结:切、冲刀法在镌刻中常常兼而有之、灵活变化。

5、修改。

(不光是字体的修改,还有残边,有意无意的破边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最后要用毛刷扫渣。

)6、钤印(印面印泥均匀而有厚度,印盖纸面力度均匀、平着提起)媒体课件篆书、隶书、与相应字体的篆刻作品名章、闲章、肖形印举例媒体课件展示切刀、冲刀方法的图示,钤印方法的图示投影仪展示5、《方寸之间》学情分析学生都是初次尝试镌刻印章,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

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或橡皮。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2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2湘美版

第5课《方寸之间》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2学情分析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

不过,学生刚学习了的第二课《黑白世界》与本课内容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方面。

因此,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4教学过程4.1 第三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4.1.2学时重点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4.1.3学时难点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一、印章的品类名章 (<<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二、印章的形式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三、治印的过程1、写印稿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4、修改活动3【活动】布置任务【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活动5【练习】作品展示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方寸之间》教案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展示印章图片一方刻诗词,一方刻姓名,一方刻的是图案。

篆刻的品类多种多样,但从它的用途上来分主要分为:名章、闲章、肖形章。

名章就是以姓名为内容入印,闲章主要是以诗词、警句格言等入印,肖形章以图案入印。

6、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播放欣赏视频再次展示执刀方法图片7、篆刻的章法篆刻的章法术语“分朱布白”,指的是印面的布局和经营位置。

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讲求虚实疏密各得其宜,统一中有变化,追求和谐。

篆刻常用章法要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

8、治印基本步骤介绍:①打磨石料②写印稿;③印稿上石;④镌刻;⑤修改调整;4、欣赏、交流,小组商讨。

5、尝试不同刀法。

6、交流、归纳步骤。

印章文字顺序⑥钤印。

三、尝试表现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临写课本29-30页或大屏幕上的任一闲章或肖形章作品完成后并上交。

四、课堂反馈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请其他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个印章?为什么?3、教师归纳总结肯定。

五、课堂拓展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运用简单图案刻制肖形章,你有哪些收获?2、篆刻艺术常常体现在书画上面。

诗、书、画、印四体合一是我们中国绘画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上面的这幅作品是《五牛图卷部分》,它的上面盖了很多的印章。

《五牛图卷》是唐朝韩滉的名画,但这副图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劫到了国外,到了1950年才由国家出重金收回。

大家想想看,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多么重要啊,要不然连自己的国宝也保护不了。

六、课堂总结及课后安排我们下节课要学习文字章的刻制及章法,请同学们课后准备必要的工具,以及用工具书查找自己名字的篆书写法。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篆刻阴刻的方法。

学生交流评价。

七、课后反思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篆刻了解甚少,所以关于篆刻的材料和章法必须讲解和示范。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引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枚精美的篆刻印章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二、印章的结构印纽印文边款三、印章的形式朱文(阳文)白文(阴文)四、印章的品类1)名章(<<白石>>等2)闲章(<<云中白鹤>>等3)肖形章(<<鹊>>等五、思考题体会感受<<出山小草>><<兰生而芳>>两枚印章的不同效果分析篆刻的工具材料——刻刀、石头、印泥等六、治印的过程1、打磨石料2、写印稿3、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4、镌刻(冲刀法、切刀法)5、修改6、钤印七、布置课堂作业八、教师巡回指导九、评析上节课作业十、课堂小结并布置下节课准备内容学情分析1、学生此前学习了关于书法和国画的系列知识,对印章略有认识。

2、八年级的学生感悟知识的水平逐步提高,能从多角度分析艺术样式。

3、学生乐于动手,在实践中锻炼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

效果分析通过测评了解同学们掌握的印章知识比较深刻;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对生活和知识的联系性;通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贯通,学生深刻了解了篆刻艺术的魅力。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双重领域教学,课程用时两课时。

通过欣赏、讲述、感知了解中国篆刻(印章)艺术,掌握关于印章的作用、分类、组成、章法、刀法等知识;通过学生具体操作,体验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显气象万千的艺术魅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 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 湘美版

《方寸之间》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篆刻独特的美。

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体会篆刻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篆刻独特的美,篆刻的治印步骤及基本用刀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的治印过程布局和刻刀使用。

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1、学生进行小表演导入。

2、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很出色,大家很开心。

在一幅传统的中国画中,都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

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因此,古代文人墨客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方式。

在诗书画印这四绝当中,你不太熟悉的是那一种。

我们大多数人对印章了解就是街上的刻章店,今天,让我们从一方印章的小小方寸之间,对篆刻这门独特的艺术做个初步了解。

三、讲授新课师: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出示作品:古代的书画家大都以印章来标记自己的作品,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篆刻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刚刚我们看到的表演中,古代文人的印章给自己的作品作标记,版权独有,如假包换,还能协调作品的画面构图,还有“抬色”的作用。

怎样欣赏篆刻作品呢?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美?让我们体会篆刻之美。

章法之美:字的安排,大小,笔划疏密,形成绘画构图一般的形式美。

书法之美:篆刻不是用刀描字,如写书法,意在笔先。

金石之美:刀痕美,也称“刀味”,线条的平滑或粗糙使印面产生独特美感。

师总结:篆刻艺术是章法、书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绘画布局,又有书法笔意,更有生动的刀法。

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印章种类: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身份的象征闲章指镌刻姓名、职官等以外的印章。

一般为诗句、格言、名言警句肖形章既可以图画的形式入印,也可以图画文字并存的形式出现,还可以抽象化的图案形式出现,内容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初中美术_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寸之间》课标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了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本位教学,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教学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学习的开心、是否有新颖的教学活动等等;而是指从教学目标开始、教学设计、教学重点、课堂作业等都应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中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到自主学习,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活动性,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强调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重视学生本身的特点,强化本学科的特色,不但让学生觉得课很有趣,而且都能体验到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的学会。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课以临刻一方肖形章和学生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为主进行艺术尝试。

学情分析: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的教学首先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

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小测试: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比一比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

猜一猜这四卡片中的篆书分别是什么字?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方寸之间——篆刻(板书,直接引入课题。

)学生讨论争着回答:“方寸之间”事先贴在黑板上的四个大大的红篆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二、明确目标、心中有数课件PPT展示本课目标生齐读通过齐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这节课的目标三、直观感受、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1.感受意境(一)我要学学生感受意境学生谈感受学生了解朱文白文先学后教:1.学生直观的感受篆刻作品,了解朱文白文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从线条粗细巧拙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了解印章品类教师示范刀法:(动手前教师强调注意安全)边操作边讲解:切刀冲刀冲刀法:先以刀的右脚入实,然后不停顿的向前去冲刻。

冲刀也分横冲、逆冲和竖冲。

横冲就是从右外方向左内方冲。

这个逆冲呢,就是由下向上冲去。

竖冲呢就是从上往下冲。

切刀法:先以刀的右脚入实,然后紧接着就像切东西一样,连起带伏,连切带向前行进。

冲切混合刀法:在冲刀的基础之上加上些切刀方法。

双刀法中有双切和双冲,就是沿着线条来回两次的冲切就叫双刀法。

双切:先沿着线条的下缘的里面把他刻出来,这样只完成了线条的一半,然后将石章旋转180度,这样已经刻好的下缘就变成了上缘,那么再学生欣赏优秀篆刻作品,知道印章品类(二)我想刻学生小组讨论并探究:假如我篆刻学生思考,说出需准备的学具。

1.学具准备:学生小组讨论2.治印步骤:1)写印稿(直接反写)2)印稿上石3)镌刻4)修改3.钤印2.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师引导,生能够自己说出印章内容不同并归纳,从而引出知识点——印章品类,教师及时表扬。

过渡: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动手刻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怎么刻?自然过渡到学生探究“假如我要刻需要做什么?”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逐层深入)1.生思考,说出需准备的学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寸之间》课标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了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本位教学,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教学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学习的开心、是否有新颖的教学活动等等;而是指从教学目标开始、教学设计、教学重点、课堂作业等都应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中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到自主学习,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活动性,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强调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重视学生本身的特点,强化本学科的特色,不但让学生觉得课很有趣,而且都能体验到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的学会。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课以临刻一方肖形章和学生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为主进行艺术尝试。

学情分析: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的教学首先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

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掌握篆刻刀具的基本运用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尝试刻印,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正确的艺术态度与良好的艺术素养。

重点难点: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刀技能。

临制肖形章等篆刻作品。

教具准备:师:篆刻工具材料、图片资料、课件等。

生:篆刻工具材料。

作业要求:能独立临刻一方生肖肖形印或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

教学过程:一、建立教学情景:在多媒体教室侯课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着古代书法作品,并播放中国古乐《高山流水》。

使学生一进入多媒体教室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传统艺术的氛围。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展示多媒体课件——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两幅国画,你能看出作者是谁吗?生齐答:齐白石、徐悲鸿!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师:对,我们从题款和印章等方面知道中国书画作品的作者。

印章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印章是个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个人承诺的保证。

所以,“中国印”最能反映出中国文化和我们的民族精神。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生分析含义),用的是中国印章形式,奔跑的人形,欢迎全世界客人。

它巧妙地借用了“篆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让世界更多的人体会了典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

是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五课《方寸之间》,这节课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我国传统的篆刻艺术。

展示多媒体课件——方寸之间三、学习课本,了解新知1、提问:同学们请想一想,为什么这种艺术被称为篆刻艺术呢?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2、(课件展示盖有印章的国画作品):印章除去能给自己的作品作标记,还能协调作品的画面构图,具有“抬色”的作用。

印章品类:(1)、印文的内容分: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身份的象征。

闲章--------闲章指镌刻姓名、职官等以外的印章。

一般为诗句、格言、名言警句。

肖形章---------肖形印既可以图画的形式入印,也可以图画文字并存的形式出现,还可以抽象化的图案形式出现,内容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其表现形态极其生动丰富。

(2)、印文的凹凸分:(课件展示)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①.阳刻作品(朱文)②.阴刻作品(白文)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怎样欣赏篆刻作品呢?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我们体会篆刻之美。

3、欣赏篆刻之美(多媒体)(1)章法之美:字的安排,大小,笔划疏密,形成绘画构图一般的形式美。

书法之美:篆刻不是用刀描字,如写书法,意在笔先。

金石之美:刀痕美,也称“刀味”,线条的平滑或粗糙使印面产生独特美感。

(2)对比:电脑刻制印章和篆刻的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篆刻艺术是章法、书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绘画布局,又有书法笔意,更有生动的刀法。

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四、欣赏激趣,尝试治印小小印章,方寸之间,竟然有那么多学问,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我们这节课先从肖形章入手,也就是临摹图形章。

那么临摹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篆刻的步骤?(生回答)①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画出印章的外形。

②用铅笔轻轻起稿。

③修改起好的铅笔稿。

④用红笔上色。

请同学们临摹课本上或大屏幕上的肖形章作品。

[展示多媒体课件——肖形章展示,并轻声播放古乐《渔舟唱晚》]要求:(1)简洁大方、特征突出注意构图(2)表现出阴刻阳刻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何图形,如:生肖、幸运花、图案、草木等等。

(刻制肖形章一枚,初步体会篆刻乐趣。

刻制肖形印,你会觉得容易些,因为内容丰富,人物、动物、景物、器物都可以,下节课继续进入有难度的学习内容。

)五、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1)、共性问题当全班指导,及时展示学生中较好的作品以起到示范作用。

(2)、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对特别困难的同学当面适当演示帮助。

六、作品展示1、师:好了,下面请同学拿着钤印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

2、生谈作品,师肯定成绩。

3、展析学生作品,指出主要问题:布局、刀法、美感七、总结拓展刻制的过程你觉得难度大吗?我看到大家认真仔细、坚持不懈,下节课我们将进入更深的练习,篆刻难度更大的姓名印章,请大家查找资料,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方寸之间》学情分析: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效果分析整节课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看似很难的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较低的教学起点也是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视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和了解了整个篆刻的过程,为之后的作业呈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我以“如何知道一幅书画作品的作者是谁?”为导入,到最后定格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舞动的北京”,因本身就是以篆刻为基础图案,让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他们想象中的神秘的篆刻艺术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觉得既亲切又特别。

这正是抓住了学生对新事物和时代紧紧联系的特点,课程也就有了成功的开始。

而且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接下来课程设计又以几个印章的对比分析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了解课外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更加的深了,此时的学生已经是跃跃欲试。

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直观形象,比单纯的讲解来的更有效果。

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大本分学生的脸上呈现高涨的学习兴趣。

有了以上的过程作为基础和铺垫,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作品自然是很精彩,而且有很高的质量。

在这样大量充满情趣的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老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他们走进课堂情境中,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各种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这节课较成功地将新理念融汇贯穿于整节课,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教学体验较成功,师生互动的氛围十分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很轻松,但又不显凌乱。

我在布置作业时,还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刻。

其实我知道现在中学生逆反心理强,不说还好,一强调他们则以为我在暗示他们,不是不可以刻,不要乱刻就行了。

这样也好,上课就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用印石的其中一面练习了冲刀和切刀,有的还刻好了自己的“姓名章”。

从学生刻印的过程和刻出来的效果来看,学生在这种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中,使感性与理性有了联系,使情感与知识有了联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和技能。

在最后的作品展示和生生互评、老师点评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老师作了小结,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涵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方寸之间》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课以临刻一方肖形章和学生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为主进行艺术尝试。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的教学首先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

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测评练习临摹课本上或大屏幕上的肖形章作品。

要求:(1)简洁大方、特征突出注意构图(2)表现出阴刻阳刻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何图形,如:生肖、幸运花、图案、草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