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 金权争霸 “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清单】:一、“黑色星期四”1、危机爆发的原因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材料三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①具体原因:③直接原因: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的特点根据下列材料总结其特点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总额减少了三分之二。

①②③2、危机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本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

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金权争霸 “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金权争霸 “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金权争霸“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教案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及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2)通过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探索美国在三个阶段货币政策的成因、特点及影响,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来认识现实经济问题。

三、教学过程美联储北京时间4日凌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新印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由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日夜印刷美钞,用印刷的美钞去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拉动金融市场,带动生产复苏,其实质就是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

用货币政策来打压对手,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是美国一贯使用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就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0年代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我们不禁要问,这前后时隔不到15年的两个政策,看似截然相反,那么美元与黄金之间到底形成怎样的关系?从摆脱金本位到重新与黄金挂钩,两个矛盾的事件之间有内在联系吗?70年代美国为什么又放弃了金本位制,其真实意图何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国的货币政策的演变。

探究一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的动因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美国的深秋比严冬还冷。

人们一片恐慌,纷纷到银行提取自己所有积蓄,挤兑摧毁了7000多家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束手无策,千百万人民的生活依托瞬间化为乌有。

经济大危机短短两年多时间就使14万家各类企业倒闭,17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28%。

——《大国崛起·美国》材料二:在美国急需大量货币供应,急需大力提高广大群众购买力的时候,胡佛政府却顽固地坚持所谓“健全货币”政策,反对赤字开支,坚持救济工作由地方政府、私营企业和慈善机构负责,甚至让贫穷人自力更生,反对国家救济。

这样的货币政策,只能使经济危机日益恶化。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超出了市场的需求。

(2)具体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4.特点(1)波及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

(2)持续时间长:长达四年。

(3)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 500亿美元。

5.影响(1)经济破坏严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68[课中思考题]: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

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提示】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阅读教材P70[课中思考题]:结合当时的背景想一想,为什么德国纳粹组织能在这个时期获得迅速的发展?【提示】德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又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民族复仇心理严重。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新人教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3)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利用讲述法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这次危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同学们探究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认识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必然产物,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本章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内容】1.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危机爆发。

股市繁荣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富足,胡佛政府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3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3 Word版含答案

学案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特点(1)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

(2)经济体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4.实质:美国的经济体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5.作用: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易混易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重点精讲]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有哪些?(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国家干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深化探究]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思考(1)根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指出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出现了“黄金时期”;后一时期,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2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2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2人民版必修2学法指导: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因此,国家干预经济是本课的重点。

要认识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各国干预经济的重点不同,能够了解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道路,理解新政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比较英、法、德、日的经济运作模式,培养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有下面几个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制定指导性计划等。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

如结合“国有化问题”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理解“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应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计划能补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失去优点”,以及“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等观点。

本课与下一专题的联系: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模式化、固定化,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而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出活力。

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

进而理解“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基础知识:50-70年代:工党和保守党都信奉凯恩斯主义,形成混合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特点;(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3)分析大危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危机爆发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之前政策的主要区别;(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济危机的敏感性和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3)培养学生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提高国家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特点;(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3)大危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大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分析;(2)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成效评价;(3)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提问:“为什么说1929年至1933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岁月’?”引起学生对大危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危机的原因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大危机对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大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案例,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与之前政策的主要区别;(3)组织学生讨论罗斯福新政的成效,评价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提高国家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成效;3. 思考: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2第27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含2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2第27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含20

2.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 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 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 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 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 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史料二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 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了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 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 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 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 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 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 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 机。
命题点一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及评价 图证历史——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原因、表现及对策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 27 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 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__自__由_放__任____经济政策,使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人们盲目乐观,___股_票____投机过度。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__经__济_大__危_机_____的爆发 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__干_预____和调节。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 “__凯__恩_斯__主_义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金权争霸“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教案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及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2)通过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探索美国在三个阶段货币政策的成因、特点及影响,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来认识现实经济问题。

三、教学过程美联储北京时间4日凌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新印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由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日夜印刷美钞,用印刷的美钞去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拉动金融市场,带动生产复苏,其实质就是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

用货币政策来打压对手,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是美国一贯使用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就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0年代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我们不禁要问,这前后时隔不到15年的两个政策,看似截然相反,那么美元与黄金之间到底形成怎样的关系?从摆脱金本位到重新与黄金挂钩,两个矛盾的事件之间有内在联系吗?70年代美国为什么又放弃了金本位制,其真实意图何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国的货币政策的演变。

探究一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的动因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美国的深秋比严冬还冷。

人们一片恐慌,纷纷到银行提取自己所有积蓄,挤兑摧毁了7000多家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束手无策,千百万人民的生活依托瞬间化为乌有。

经济大危机短短两年多时间就使14万家各类企业倒闭,17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28%。

——《大国崛起·美国》材料二:在美国急需大量货币供应,急需大力提高广大群众购买力的时候,胡佛政府却顽固地坚持所谓“健全货币”政策,反对赤字开支,坚持救济工作由地方政府、私营企业和慈善机构负责,甚至让贫穷人自力更生,反对国家救济。

这样的货币政策,只能使经济危机日益恶化。

——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史学研究》2002.10 材料三罗斯福宣称:“我一直支持稳健的通货政策。

但现在,农民为了赚取1美元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意味着‘过于稳健了’。

”——[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从哪个领域着手?主要内容有哪些?2.罗斯福为什么采取放弃金本位制的措施?材料四《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这样,“罗斯福就对联邦经济政策(按:主要是货币政策)造成一种重大变革,放弃了金本位的僵硬制度,代之以管理通货的灵活制度。

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工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

这种政策使他拒绝与同月召开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在稳定货币方面进行合作,使会议不欢而散。

——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史学研究》2002.10 材料五 1930年美国不顾来自其他国家的30多起抗议和1千名经济学家的劝告,带头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战。

罗斯福同他的前任总统胡佛的行动表明,当时美国还未准备承担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经济稳定者的角色。

况且在那个年代,美国还是孤立主义流行时代。

美国经济的巨大份量和它对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感还是很不相称的。

其中原因也与地缘经济状况不同有关。

——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3.哪些因素促成罗斯福实施“民族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六在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纷纷高筑贸易壁垒,签订双边协定,放弃统一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普遍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出现了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等货币集团。

法西斯集团兴起后更加大了这种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分割局面。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七过去靠金本位制和最惠国条款来维持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便由此瓦解了。

这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地倒退,以至到1939年,世界贸易额仅及1929年危机前的一半。

——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4.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仅仅是对放弃金本位制的回归?材料一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这一文件基本上反映了罗斯福的外交思想。

罗斯福思考已久的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已经浮出水面。

他所构想的开放型的世界秩序是由三根支柱支撑的,即自由贸易,托管制度和普遍安全体制。

——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5.罗斯福设想的自由贸易的实质是什么?美国在二战后是如何实现的?材料二“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材料三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数据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比重材料四 1946年3月9日,被凯恩斯称为“孪生兄妹”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美国乔治亚州的萨凡纳成立,最终将总部驻地确定为华盛顿。

凯恩斯在成立仪式上不无先见之明地警告:“邪恶精灵”必会诅咒这对“孪生兄妹”:“你们两个娇儿长大后将成为政客;你们的每句话和每个行动都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你们决定的事情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另有所图。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战后世界金融秩序《宏观经济管理》2010.36.美国为什么倡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什么影响?探究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体现了美元霸主地位的终结吗?材料一经济学家约翰森将困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国际收支调整、流动性和信心。

信心问题与所谓“特里芬两难”相联系,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缺陷。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要求国际储备即美元供给无限扩大,而美元以有限黄金储备作为抵押,于是国际清偿力充裕与美元价值稳定就形成两难矛盾。

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庞大开支,美国的国际收支地位出现逆转,由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战后世界金融秩序《宏观经济管理》2010.3 材料二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的基本原因不只是贸易逆差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美国全球扩张和推行霸权主义。

60年代恰恰是美国全球扩张和干涉的一个新高峰,各种海外开支和军事开支猛增,特别是在越南进行的战争,更是耗尽了美国大量资金。

——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材料三巨大的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比美国能够兑付的黄金要多的多。

这个体系一直令美国花费巨大,但是,政治上的考虑——使友邦得以重建并与之保持至关重要的安全关系——使美国忍受了这种代价。

截止1971年,尼克松就已断定这样的代价太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限制又太多了。

为了增加其行动自由,美国破坏了自己创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沃沦·科恩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材料四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仍然是国际结算和国际支付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有些国家仍然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

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牙买加协定》。

协定规定: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

《牙买加协定》从国际法意义上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变化,使“成员国的货币汇率浮动和中央银行干预浮动的权力合法化”。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五随着冷战结束,苏联和经互会解体,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加入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

牙买加体系中的美元霸权不只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霸权,而是全球性的。

——巩玉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材料六广场协议——通过美元贬值、迫使他国货币升值的手段来打压对手,维护金融霸主地位的成功之举。

8.布雷顿体系的崩溃体现着美元霸权地位的终结吗?四.思考运用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外向型经济的有力推动。

通过对外贸易连年顺差,中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4万亿美元,超过G8集团的外汇储备总和,令人刮目相看。

材料二美国财政部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002亿美元,较上月增持50亿美元。

一年之内,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增加了1367亿美元,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南风窗》讨论:9.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美元贬值已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中国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应如何应对?五.补充阅读: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

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

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武汉三中周春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