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溶解及物理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它们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

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宏观性质和微观性质。

宏观性质是指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和观察到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这些性质是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是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

微观性质是指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性质所决定的。

例如,氧气的密度较大,熔点较低,这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通过改变物质的组成或结构来观察和测量的。

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这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组成。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的速度。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化学性质的表现形式。

例如,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决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物质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溶液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改变,例如熔点和沸点的升高。

物质的溶解性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活动四:不同物质在同种液体中溶解能力一样吗?
2只烧杯中都装有60℃,20ml水,分别放入10克蔗糖
和食盐,并进行搅拌。两种物质是否都完全溶解?
结论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的。
相同温度,水和物体的质量相同
结论5: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 限的。
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水
活动五:能否使实验中没有溶解的蔗糖或食盐完
1、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 这主要是利用了钨的哪种性质?这种性 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2、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 气,可以发现石灰水变得浑浊不清,这 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正 确 的 闻 气 方 法
用手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腔。
食醋的气味是 酸 的。 说一说:
你能说出哪些象醋这样的酸性的物质?
A、人的胃液和洗衣粉 B、酸奶和桔子汁 C、纯碱和酸梅 D、熟石灰和洗发液 2、浓硫酸是强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过程时,如果不
小心沾上皮肤,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B )
A、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B、应立即用干布揩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C、应立即用干布揩干净。 D、应立即大量的水冲洗干净,再用干布揩干。
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pH范围:0~14 之间
pH 数值
中 酸性 性
碱性
越小,
酸性 越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pH数值越低,酸性越强;
pH 数值 越大, 碱性 越强
pH数值越高,碱性越强; pH数值等于7的物质呈中性。
实验三:怎样判断酸碱性的强弱?
• 将pH试纸撕成3小块放在表面皿上 •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液体,滴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既有物理性质,也有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密度、硬度、颜色、热容、膨胀系数等。

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密度高的物质一般比较紧密,重量也比较大。

密度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压力等有关。

例如,铁的密度比铝大,因此铁铸造件的质量比同等尺寸的铝铸造件大。

2. 热容热容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要的能量。

热容值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水的热容比空气大,所以用水作为散热介质更加有效。

3. 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物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膨胀系数与物质的类型、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冬夏季温度变化时会因为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形变,导致结构和性能上的变化。

4. 硬度硬度是指物质抵抗硬物压入的能力,一般用硬度计来测定。

硬度与物质的组成、晶体结构等有关。

例如,金属材料一般比塑料硬,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工具比塑料工具更适合在硬物上使用的原因。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剂会把物质中的电子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中,从而形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如,铁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形成铁锈。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物质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碱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酸碱反应的产物包括盐和水。

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钠醋和水。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物质与水分子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水解反应可以产生酸、碱或其他化合物。

例如,二氧化硫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时可以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4.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并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的组成以及不同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

一、化学物质的组成化学物质的组成是指它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及其相对比例。

化学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

1. 单质单质由同一种化学元素组成,例如氧气(O2)、氢气(H2)等都是由单一元素组成的。

2. 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化学元素以一定的相对比例组成。

例如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2:1的比例组成,二氧化碳(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按1:2的比例组成。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混合而成,其中每一种化学物质保持其独立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混合或非均匀混合。

二、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物质的性质是指其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行为。

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的一些特征。

例如颜色、形状、密度、溶解度等。

物理性质可以根据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温度、压力等。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化学反应性、稳定性、可燃性等。

化学性质取决于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不同组成对化学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碳是主要的化学元素,不同的碳原子连接方式将直接决定化合物的性质。

另外,化学物质的性质还受到了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等。

三、化学物质的应用和重要性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决定了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作为呼吸气体支持生命,氢气可以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化学物质在医药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例如化学药品的开发和生产都依赖于对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研究。

此外,对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了解还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监测化学物质的组成及其可能的危害性,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和物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实体。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分解,形成多种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转化。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物质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通过中子和质子的核心组成原子核,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链接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

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电子互相流动形成的。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物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的强度和形式不同,导致相应的物质性质也不同。

例如,离子键比较强,导致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多为固态;共价键较弱,导致共价化合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二、物质的性质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之间的变化过程。

根据物质的性质变化类型,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但不会改变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变化包括熔化、冻结、沸腾、升华、溶解等。

这些变化通常涉及物质的相态变化,即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例如固体转变为液体、气体转变为液体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但分子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

化学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常见的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燃烧、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导致的,即原子之间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键被断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键,导致物质性质发生全面的改变。

性质变化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溶解性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讲义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溶解性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生:郎帅科目:科学第二阶段第 1 次课教师:叶奕华课题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应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

能列举反应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重点、难点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运动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考点及考试要求会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教学内容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注意:物质并不是全由分子构成),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小。

(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之中。

3、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

4、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发生该现象,只不过快慢不同。

5、扩散现象能说明:(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6、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7、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2)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液<气。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特性。

一、基本概念化学物质指的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了我们常见的水、氧气、铁、盐等等。

二、化学物质的分类根据其组成和属性的不同,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1. 无机物无机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无机物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常见的无机物包括水、盐、酸、碱等。

(1)金属物质:具有典型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强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2)非金属物质:具有不同于金属的物质性质,如脆性、不导电等。

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氯等。

2. 有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

有机物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反应。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石油中的烃类、酒精、葡萄糖等。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下面将以常见的化学物质为例进行介绍。

1. 水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水在常温下呈现液态,沸点为100摄氏度,密度为1g/cm³。

(2)化学性质: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同时,水也是一种中和剂,可以中和酸碱物质。

2. 铁铁是一种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固态物质,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2)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此外,铁还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呈现甜味。

(2)化学性质:葡萄糖可与酸反应生成酸酐,同时也可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不仅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对于理解它们的行为和用途至关重要。

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性质都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础。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化学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1. 密度:密度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的体积下,铁的密度远高于木材。

密度对于材料的鉴定和分离过程非常有用。

2.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温度。

这些温度可以用来鉴别和纯化化学物质。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溶解于溶剂的能力。

它对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纯化过程至关重要。

4. 导电性:导电性指的是物质在电场下导电的能力。

一些物质,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其他物质则是绝缘体。

导电性是研究电解质和电导现象的基础。

5. 其他物理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弹性等,这些性质对于鉴别和分类物质也非常重要。

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以及理论计算来获得。

它们通常涉及到物质的外部特征,而不涉及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种性质涉及到化学变化,也就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1. 反应性: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并伴随着气泡的释放和温度的增加。

反应性是研究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关键。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物质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释放或吸收氧化物或电子的能力。

这种性质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中。

3. 酸碱性:酸碱性是物质在水溶液中释放或接受氢离子的能力。

酸会释放氢离子,而碱则会接受氢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
考点1:分子的热运动
1知识梳理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典型例题
1 水结冰,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
2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3 我们知道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为什么蒸发有致冷作用?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分子很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4 针对练习
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在小盘子里倒一点酒精,满屋子都是酒精气体。

B 扫地时,灰尘在空气中飞舞.
C 腌咸菜时,时间一长才就变咸了。

D 晒衣服时,水分蒸发衣服变干。

2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1》。

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固体,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要--—--———---——
考点2:物质的溶解
1知识梳理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2、温度越高,气体在液体溶解得越少。

2典型例题
1色拉油地在衣服上,用水洗不掉,为什么用汽油可以洗干净?
2 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3 你知道汽水瓶打开盖子后为什么会冒泡吗?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并不相同。

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一样.
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物质溶解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

4 针对性练习
1 物质在溶解时会发生温度的改变,它与吸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
B 有的温度降低吸热
C 有的温度不变,吸热放热等效
D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2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瓶蜂蜜,到了冬天,她发现瓶子里洗出了白色晶体。

她觉得非常不满意,认为被欺骗了,但工作人员则认为这白色晶体是葡萄糖晶体,是从蜂蜜中析出的,你认为他们谁有理?请说出理由。

考点4: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知识梳理
物理性质;状态、密度、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等
化学性质:有些物质有毒性、食物会腐烂、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等
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 经典例题
1下列各组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B 蜡烛受热融化、蜡烛燃烧
C 镁条燃烧、钢铁生锈
D 钢锭轧成钢材、食物腐烂
2蜡烛燃烧过程中存在哪些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你知道了蜡烛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性的检测
针对性练习:
1 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
2 在下列物质的变化或属性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木材做成各种家具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 酒精挥发
D 煤油燃烧
E 氧化酶是白色粉末
F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G 煤油能燃烧 H 酒精易挥发
pH 23456789
1011醋橘子酱油牛奶鸡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
西瓜食pH
3 有一种PH=3的盐酸,要使其PH 变大,下列做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加水
B 加PH=1的硫酸溶液
C 加PH=6的稀盐酸
D 加碱溶液
本节课总结提高题
1、实验室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 试纸(适用的变色范围在1—14之间)常见的颜色为( )
A .黄色
B .白色
C .蓝色
D .红色
2食物
橘子汁 四川泡菜 牛奶 鸡蛋清 近似pH 范围 3.0~4.0 3.2~3.6 6.3~6。

6 7。

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3、下列物质的p H大于7的是 ( )
A。

食盐水 B。

食醋 C。

石灰水 D。

汽水
5、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

3~6。

6;鸡蛋清7。

6~
8。

0。

其中显碱性的一种食物是 ( )
A .鸡蛋清
B .牛奶
C .苹果
D .葡萄
6、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值:①苹果 3.3~4.5 ②鸡蛋清 7。

6~8.0 ③番茄
4。

0~4.4 ④玉米粥 6.8~8.0 ⑤柑橘汁3.4~4。

2, 胃酸过多的人宜经常食用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④⑤
D .③⑤
8、鱼味道鲜美,但剖鱼时弄破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便有苦味,产生苦味的是胆汁酸,其pH 约为6,且难溶于水。

则在沾有胆汁的地方涂上下列物质可消除苦味的是 ( )
A .纯碱溶液
B .食醋
C .食盐水
D .自来水
27茶
西瓜 大豆 甜菜 5—5.5 6 6-7 7~7.5
A .茶
B .西瓜 C.大豆 D .甜菜
10、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结果如下:参照以下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肥皂水是中性物质 B 。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 。

吃松花蛋一般添加食醋去除涩味 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0.经测定,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的pH 如图所示,则河水呈碱性的河流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人皮肤的pH 一般在4.5~6。

5之间,则皮肤表面显(填“酸”、“中”或“碱")____性。

如果某人皮肤的pH 为8。

2,现有下列四种pH 不
同的洗面奶供选购:
a 、4.5
b 、6.5
c 、8。

2
d 、8.5
他最好购买____号洗面奶。

12。

几种物质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水稻6.0—7.0、棉花6。

0-6.8、甘蔗6.0-8.0、烟草5。

0-6。

0、茶树5.0—5.5。

取某地土壤浸出液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
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
13.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请根据上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酱油是酸性的 B.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苹果
C.西瓜是中性的 D.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4、经测得生活中一些常用食物的pH如下:
食物豆浆牛奶葡萄汁苹果汁
pH 7。

4—
-7.9
6。

3—-6。

6
3。

5-—4。

5
2.9——
3。

3
人体疲劳时,

A、苹果汁
B、葡萄汁
C、牛奶
D、豆浆
15、用pH试纸测定食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食醋滴到试纸上,
测得的结果与食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16、参照图示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清洁剂比厕所洗洁剂碱性强 B.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白醋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橘子汁比西瓜汁的碱性强
17、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食盐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 < 7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可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
②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食盐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测得pH=7.
[评价]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______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