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巩固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巩固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巩固练习含答案1.(怀化市中考)下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19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5. 3cmB.5.25cmC.3.25cmD.3.3cm2.(新疆建设兵团中考)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cm3.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B.2.357cmC.2.35cmD. 2. 4cm4.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cm,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cm5.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A.2.5微米B.2. 5mm C 2. 5cm D. 2. 5dm6.(广州市中考)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

该型号电池的高度为()A 14mmB 145mmC 500mm D.50.0mm7.小明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实心球成绩为40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跳绳1s跳100次D.1000m跑步用时4min8.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___(均填上合适的物理单位)9.(恩施州中考)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___cm10.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___cm11.小明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cm 。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 圈,则纸带厚度是___(选填“A ”或“B)。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巩固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巩固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巩固试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是体育委员,一次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m的跑道的长度,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该选择()A.长度为20m,分度值为1cm的皮卷尺B.长度为50m,分度值为1m的钢卷尺C.长度为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D.长度为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卷尺【答案】A【详解】A.长度为20m,分度值为1cm的钢卷尺,相比较量程大,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分度值是1cm可以,故A符合题意;B.长度为50m,分度值为1m的皮卷尺,其分度值太大,不精确,故B不符合题意;C.长度为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其量程太小,故C不符合题意;D.长度为30 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卷尺,分度值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都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答案】D【详解】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6cm=26cm÷100=0.26m B.26cm=26cm×1100m=0.26mC.26cm=26cm÷100m=0.26m D.26cm=26×1100m=0.26m【答案】D【详解】正确的换算过程为126cm26m=0.26m100=⨯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下列描述中,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20mm D.人体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1s【答案】C【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故B符合题意;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含答案

1 /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含答案 1.(南宁中考)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中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 Cm B. k m C.m D. mm 2.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 ) A.0.5mm和1.2m/s B.0.5dm和1.2m/s C.0.5m和1.5m/s D.0.5cm和4.5km/h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5.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0s

6(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

7.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 / 3

8(北京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 B.3.3m C.4.8m D.5.5m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 2. 4 cm

10.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1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测试(精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测试(精选)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含答案)名师审核无超纲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测试(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C.茶杯的高度是9.5 C.黑板的宽是1.28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8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cm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线圈的圈数3、在物理课上,同学们用钢卷尺测量课桌的高度,粗心的小刚只记录了数字76,忘写了单位,则这个数字的单位是:A.cm ; B.mm; C.km ; D.m.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6、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个?( )。

A.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B.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C.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是()A、刻度尺放得不正B、刻度尺的刻线没有贴近被测的长度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测量者的估计能力有所不同8、小刚为了测一根铜丝的直径,他把铜丝紧紧的并排着绕了100匝,测得总长度为1.320m,则此铜丝的直径为()A、1.32mB、1.320mmC、1.32cmD、无法确定9、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A.年; B.光年; C.纳米; D.千米.10、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 B. 8mm C. 8dm D. 8μm11、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12、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边长,则下图中正确的是()13、用标准的金属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直尺遇冷后,长度减少,那么()A.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长了一些B.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短了一些C.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同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14、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15、下列数据中和你现在所做试卷的宽度最接近的是()A 15厘米B 27厘米C 40厘米D 60厘米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word答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word答案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内)基础训练1.测量物体的长度用,首先要观察它的、和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记录数值必须注明。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3.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做,可以采用的方法来减小它,这种测量值是可以被使用的;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操作不认真、读数不正确而得到错误的结果,其测量值是不能被使用的。

是可以避免的,而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4.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长度的单位。

(1)手掌宽度约1 (2)成人腰带处高度约1 (3)细菌直径约1(4)指甲宽度约1 (5)铅笔芯直径约15.“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布料能防水防污,具有很强的自洁性能。

”“仙女座大星云距离我们约有220万光年。

”这里说到的“纳米”、“光年”都是的单位。

6.如右图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mm。

7.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8.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B.只要态度认真,误差完全可以避免C.选用精密度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测量工具会非常准确,人的科学素质也会很高,所以将来测量误差完全可能避免9.形容彩色电视机的大小一般用“吋”,25吋彩电中的“25吋”是指()(25吋=64 cm)A.彩电屏幕的宽度是64 cm B.彩电屏幕的面积是64 cm2C.彩电屏幕的对角线长是64 cm D.彩电屏幕的长度是64 cm10.用一把厚刻度尺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度,下列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课时达标1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这些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25.21 mm B.25.2 mm C.2.52 cm D.2.51 cm12.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多种测量技术,测得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是8844.43 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5厘米 B.5.13厘米 C.5.127厘米 D.5.12厘米 【答案】B 【详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2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5.125.135.135.133厘米+厘米+厘米厘米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13厘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A.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故A错误; B.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测量方法正确,故B正确; C.这是厚刻度尺的使用,图中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放斜了,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沿线平行,故D错误。 故选B。 3、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AC.方法为“辅助工具法”,刻度尺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C正确; BD.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某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为了减小测量结果的误差,该同学接下来的操作更科学合理的是( )

A.换用量程更大的刻度尺 B.估读到cm位的下两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换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估读到mm位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换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估读到mm位的下两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C 【详解】 A.换用量程更大的刻度尺,不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不用估读到cm位的下两位,故B不符合题意; CD.换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估读到mm位的下一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可以减小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用一把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的长度为18.16dm,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1dm B.1mm C.1cm D.1m【答案】C【详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16d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下列描述中,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20mm D.人体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1s【答案】C【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故B符合题意;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3、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8.98cm,8.99cm,9.01cm,8.97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8.99cm B.8.9875cm C.8.98cm D.8.95cm【答案】A【详解】四个数据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物体的长度应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故有L =8.98cm 8.99cm 9.01cm 8.97cm 4+++≈8.99cm 故选A 。

4、以下器材,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 .沙漏B .日晷C .刻度尺D .原子钟【答案】C【详解】AB .沙漏、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准确度很低,故AB 不符合题意;C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C 符合题意;D .原子钟属于精密计时仪表,能够测量时间,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1.82mB .1.76mC .1.86mD .1.95m【答案】B【详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脚印左侧与0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右侧与25.10cm 对齐,所以脚印的长度为25.10cm ,人体身高约725.10cm 175.70cm 1.757m 1.76m ≈⨯== 故B 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9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答案】C【详解】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mm=0.71cm,故A不符合题意;B.茶杯的高度是1.12dm=11.2cm,故B不符合题意;C.物理书的长度是2.59dm=25.9cm,故C符合题意;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m=167.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有关测量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答案】B【详解】A.在长度测量中,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等原因引起的,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减小由于估读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试卷第1页,共45页D.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刻度线之间的间距变大,会造成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小聪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规则长方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9.99cm,10.01cm,10.03cm,10.21cm,则该长方体的长度应记为()A.10.06cm B.10.01cm C.10.083cm D.10.08cm【答案】B【详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10.21cm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较大,故10.21cm是记录错误,应去掉,长方体的长度为9.99cm+10.01cm+10.03cmL=10.01cm3故B正确,AC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 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分析】(1)使用之前的“三看”:看零刻线是否磨损、看清量程的大小、看清尺子的分度值. (2)使用时要做到“四会”: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①会放:刻度尺要放正,做到“齐、平、贴”,即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以减小刻度尺的厚度产生的误差.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表面垂直. ③会读:数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任何记录都是没有意义的. 【解答】(1)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 (2)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故选B.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μm=__________mm;(2)60km=__________dm. 【分析】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00μm,1μm=1000nm. 【解答】根据单位换算的公式,8μm=8×10-3mm,60km=6×105dm 故答案为:8×10-3,6×105.

3、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析】分度值是最小格所表示的刻度值,读取长度时要注意测量的起止点,最后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图中刻度尺将1cm分为10份,其分度值为1mm.木块从3cm处量起,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得其长度为2.60cm. 故答案为:1mm,2.60.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h=_________min,15min=_________s. 【分析】本题根据时间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1h=60min,∴2h=2×60min=120min; ∵1min=60s,∴15min=15×60s=900s. 故答案为:120;900.

5、如图中手表所示时刻为_________点_________分_________秒.

【分析】根据手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此手表显示的时间. 【解答】手表上最短的指针是时针,指示的是10点;较长的是分针,指示的是9分;最长的是秒针,指示的是35秒; 故答案为:10;9;35.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测得某同学身高是1.653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尺子的最小刻度是米 B.测量结果准确到分米 C.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D.最后两位数字是估计值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一个测量结果就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以A不正确; 准确值是1.65m;此结果精确到cm(数据中,1是m,6是dm,5是cm);所以B不正确,C正确; 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其中最后一个0就是估计值;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8、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26厘米、13.28厘米、13.02厘米、13.27厘米,物体的长度为( ) A.13.27厘米 B.13.28厘米 C.13.2l厘米 D.13.26厘米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3.02厘米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12313.2613.2813.2713.2733lllcmcmcmlcm

故选A.

9、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 【分析】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使用时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解答】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故答案为:刻度尺.

简单 1. 我们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它单位还有:千米、分 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和光年.银河系很大,一般用 ______作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而分子直径很小,一般用______ 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分析】(1)光年是指光以3×108m/s的速度传播1年所通过的路程; (2)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nm=10-9m. 【解答】(1)因为星体间的距离较远,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表示不方便,所以一般用较大长度单位光年来表示; (2)对于很小的长度(分子、原子、电子等的直径)一般用较小的长度单位纳米来表示较方便; 故答案为:光年;纳米.

2.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90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5.90cm-2.00cm=3.90cm. 故答案为:3.90.

3.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跑100米所用时间约为15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 (1)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中学生的步幅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cm左右; (2)中学生跑100m所用时间在15s左右. 故答案为:cm;s.

4. 用秒表测量单摆的振动时间,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秒.

【分析】秒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要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的位置及分度值. 【解答】由图所示可知,分针示数为5min=300s,秒针示数为37.5s,秒表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37.5.

5. 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

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即1.8dm左右,绝不会达到16.9dm

(即1.69m);故A错误;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6m左右,而15m倒像是教室的长度;故C错误; D、自行车车轮直径一般在1m以内,绝不会达到1.5m(接近成年人的身高);故D错误; 故选B.

6. 下面是一些同学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你知道他们分别错在哪里吗? (1)6.3m=6.3m×100cm=630cm (2)546mm=546×11000=0.546m (3)75km=75km×11000=75000m (4)65cm=65÷100m=0.65m. 【分析】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解答】答:(1)换算中不能出现两个单位的乘积关系;正确的写法是:6.3m

=6.3×100cm=630cm;

(2)单位换算过程中不能掉了单位.正确的过程是:546mm=546×11000m=0.546m; (3)进率关系不能颠倒.正确的过程是:75km=75×1000m=75000m; (4)换算过程不要出现分歧,除以100m,容易理解错误.正确的写法是:

65cm=65×1100m=0.65m.

7. 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分析】皮尺的弹性是比较好的,用力拉伸皮尺的刻度就变得不准了,就变

成了我们俗话说的大尺. 【解答】皮尺用力拉伸后,长度就会增加,而刻度线是不变的.举个例子来

说明,原来1m的尺子被拉成了1.1m,测量1.1m的物体就会读成1m,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故选B.

8.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解答】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

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 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故选D.

9. 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_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