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教师对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及建立根据地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绘制动感地图、影片放映等多种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③难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处理方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课前导学①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②根据自由阅读卡提供的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制作红军军服。
③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制成动感示意图,突出重要名称。
④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渗透点①学生根据语文、地理知识,丰富、解答历史课中所出现的问题。
②学生通过自制军服、活动示意图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丰富了业余学习生活。
③学生可用适当的文艺形式总结、深化本课知识。
④对本课知识的感悟,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多媒体设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网http://81.china.1840—军旗飘飘http://mil.jqpp/index.htm●○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们先做个小游戏。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了解毛泽东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3、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及数据材料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4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请同学们在南昌起义示意图中先找出几个相关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宜章”,然后运用南昌起义示意图为同学们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
(要求:①语言简洁。
②讲述中要用到你刚才找出的南昌起义相关信息和你在图中找出的几个地名。
)3、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又要南下广东?(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5——56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毛泽东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呢?3、结合下面材料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分析: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材料: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及农产品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点拨,检测环节解决问题。
(五)点拨,检测。
(六)本课小结。
(七)堂堂清。
人教版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word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 地点:江西南昌。
[要求学生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C.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D. 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教课目的经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经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指引学生剖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把队伍带向乡村,开拓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广泛真谛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
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拜之情,同时培育学生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来源理去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剖析和教课建议一、要点和难点本课的要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材从公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戮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抗争公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以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靠谱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创始了一条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争夺城市、争夺政权的独一正确道路。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何要领导起义队伍向乡村进军。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成立乡村革命依据地。
这主假如因为不一样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单薄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微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仇敌的力量强盛。
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带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乡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之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南昌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培养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
3.指导学生应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通过表格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油画《南昌起义》,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3.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转移方向,了解秋收起义经过的地方,从而把握秋收起义的大致经过。
4.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使学生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此教育学生要不怕困难。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地区。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前期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整个历史事件,并且知道蒋介石叛变了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对共产党员实行血腥屠杀政策;那么面对国民党这一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回击,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2、学习者分析:初二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但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而且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有对下一课再进行学习的渴望。
他们都比较喜欢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在他们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的情况下,可以将学习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课标内容: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2、掌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3、了解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红军的建立。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小故事,穿插在讲课的过程当中。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
3、教师课前制作历史视频,直观地再现当年起义情景。
4、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及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南昌起义的内容并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中考链接
(2012·山东泰安).右图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请你判断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A.朱德B.周恩来C.邓小平D.叶挺
7、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A.发动南昌起义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7阅读下面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请回答:
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课时(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签字
(一)自主学习(自学阶段)
一、预习目标: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预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四、预习质疑
(二)课堂实施(导学阶段)集体设计个人修订一、交流展示二、拓展深学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 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中国近代史》请回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德令哈市第六中学严廷娟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会师等历史事件的知识要点及其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让学生明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引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联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老一辈革命家为此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革命家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2、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入法、比较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工具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首先播放《世纪大阅兵》的视频,让学生观看;1、教师提出问题:看了这段《世纪大阅兵》同学们有何感想呢?(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小结观点)2、教师讲解: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他们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那这支人民军队是如何创建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屏幕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提出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上为什么有“八一”二字,它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呢?(一)南昌起义:1、教师媒体出示《南昌起义》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并出示任务:要求学生看课本完成南昌起义的概况(如时间、原因、领导人、结果和意义)的表格;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南昌起义的表格:(教师有效引导并讲解)(1)时间:1927年8月1日;(2)原因: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3)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4)结果:占领了南昌城,南下广东途中失败;(教师引导讨论:课本54页动脑筋题,小组探究:)教师设问:尽管失败了,但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同寻常,那么南昌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呢?(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教师引导分析)3、教师提出问题:建军节这个光荣的节日就定在什么时候呢?教师讲解:毛泽东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正是这支人民军队最终缔造了共和国,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提问:那同学们知道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大元帅吗?(学生发言)4、教师媒体出示:《开国十大元帅像》并让学生读并认识;教师讲解:在这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南昌起义的就达7位,他们是(教师媒体出示),而参加过起义的大将、上将更不在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rray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体现了某学校的办学宗旨。
这一
学校是()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清华大学
2.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A.孙中山 B.将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5.(2006年,湖北荆州)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
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
学习目标
1.识记和记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戴和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知识
1.重点知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难点知识: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理解各个子目的要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存联系,从而把握本课的知识结构;
2.指导学生认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的正确性,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创造性。
导入新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一:南昌起义
自主学习一:南昌起义
1.简要指出南昌起义的背景。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2.阅读教材P54页第一段材料,完成下表(南昌起义的经过)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探究与交流一:(动脑筋一):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自主学习二:秋收起义
1.阅读教材P55页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失败以后,工农革命军开始向哪里进军?建立了什么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地点: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探究与交流二:(动脑筋二):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探究与交流三: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受挫中得出的最主要教训是什么?
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
难点突破措施:
学生比较: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处理措施:对第一问,学生都能完整的回答出:失败。
但是对二.三问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这样作简要分析:
失败原因:在敌强我弱时期,起义军进攻敌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南昌和长沙,是必然要失败的。
只有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站稳脚跟,紧紧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得出历史教训:在敌强我弱时期,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中心不应该在城市,而应该在中国农村。
这一教训也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埋下了伏笔。
自主学习三: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
1.会师时间:1928年4月 2.会师地点:井冈山
3.哪两支部队会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4.会师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
5.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跟踪检测题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下列重要领导人中,没有参与指挥南昌起义的是()
A.周恩来 B.贺龙 C.毛泽东 D.朱德
3.200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纪念日。
主要是因为82年前的这天发生了()A.南昌起义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4.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5.1927年,毛泽东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6.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27年8月。
这一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长征胜利
7.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C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 .中央革命根据地
8.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是( )
A .陈毅
B .毛泽东
C .朱德
D .贺龙
9.人们习惯上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称为“朱毛红军”,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 )
A .北伐战争后
B .秋收起义后
C .井冈山会师后
D .遵义会议后
10.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受挫中得出的最主要教训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 .革命重心必须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1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12.“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 .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13.请认真辨别下列事件,指出哪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辽沈战役
14.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 .南 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 .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 .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15.“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这里”指的是( )
A .井冈山
B .南昌
C .瑞金
D .上饶
课外探究:
活动与探究:
小女孩: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小男孩:你说说看?
答案提示:
一方面,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