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8加减混合算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数学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数学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一、学期内容目标(一)知识技能数与代数内容:数数(P2~3);10以内数的认识(P4~22);10以内的加减法(P31~69);11~20各数的认识(P76~79);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P80~84);20以内的进位加法(P93~104)。

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符号<、=、>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图形与几何内容:认识位置(P70~73);认识图形(P87~92)。

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内容:分类与比较(P24~30)。

目标:能按照给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综合与实践内容:找找周围的数(P23);智慧广场(P74~75、P85~86);分积木(P92)。

目标: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方面知识的理解。

3、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4、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二)数学思考1、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3、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 数数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5、雪山乐园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进行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究意识,学会有条理地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图中内容正确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一、情境引入,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一)发现信息,并提出第一个问题: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生:喜欢。

师:小明也喜欢钓鱼。

一天,小明正在池塘边钓鱼,几只小猴看见了,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池塘边,也学起了钓鱼。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关于小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有 5 只小猴在学钓鱼。

师:(出示课件),再仔细观察第二幅情境图,关于小猴,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有 3 只小猴没钓着鱼,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但是又有 1 只小猴来学钓鱼了。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有关小猴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现在有几只小猴?(二)发现信息,提出第二个数学问题:师:情境图上除了小猴,你还发现了哪种小动物?生:还有小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幅情境图,关于小鱼,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小明已经钓到了 3 条小黄鱼。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第二幅情境图,关于小鱼,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小明又钓到了 2 条小红鱼, 1 条小黄鱼又跳到池塘里了。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少关于小鱼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现在有几条小鱼?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不能继续努力,非常有信心得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一)解决第一个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师:我们再返回来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上有关小猴的信息列出一个算式吗?生: 5-3+1(课件出示)师:谁能说一说问什么要这样列?生:因为 5 只里面有 3 只小猴离开了,就从 5 里面减去 3,这时又来了 1 只,用剩下的只数与 1 相加。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 数数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5、雪山乐园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2012青岛版一年级上第三单元信息窗8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运算

2012青岛版一年级上第三单元信息窗8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运算
• 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3 5-3+1=□(只)
2
3
先算5-3=2,再算2+1=3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4 3+2-1=□(条)
5 4
先算3+2=5,再算5-1=4
一、做一做 2 + 6 – 3= 5 7 – 3 + 4= 8 8 4 8 – 4 + 2= 6 4 + 5 – 4= 5 4 9 二、看图写式
小猴学钓鱼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讲故事
5只小猴看到小明钓 鱼很好玩,纷纷拿着树 枝学钓鱼。后来,因为 用树枝钓不到鱼,3只小猴感到没有意思 就离开了。同时,远处又来了1只小猴学 钓鱼。
小明原来 钓了3条黄 色的小鱼, 后来又钓 了2条红色 的小鱼, 同时,1条 黄色的小 鱼跳到) (4 )= 7 +


7-3+1= 5 4
6+4-3= 7 10
下车5人
上车2人
车上原来有6人, 现在有多少人?
你能用个 式子表示 出来吗?
( 3 )+( 4 )–( 2 )=(5 )
7
计算我最棒
4+3-2= 7+3-5= 4+2-6= 9-8+7= 6-2+5= 5-5+4= 8-3-3= 10-7-3=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3.8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3.8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加强班主任的考核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考核谢。 谢
大家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认真组织好晨会、班队的
活动;经常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进行教育,与学生进行沟通。
二、班级管理:严格按班主任“一日常规管理”的操
作流程工作。
三、班风建设: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重视班级遵
情景导入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探索新知
5只 走了3只 又来1只
现在有几只 ?
钓上3条 又钓了2条
跑了1条
现在有几条鱼?
探索新知
现在有几只 学钓鱼?
5-3+1= 3 (只) 2
先算5-3=2,再算2+1=3。
探索新知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3+2-1= 4 (条) 5
典题精讲 7 - 3 + 4 =8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 3.8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 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鼓 励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复习导入
?
4+3+ 1 8 =
10 - 3 - 5 2 =
典题精讲
6- 2 + 3 = 7
易错提醒
? 5+4-3=5
易错提醒
错误分析: 计算错误。

5+4-3=6 9
学以致用
1.
10
4
33
学以致用
2.
学以致用
3.

【精品】第3单元第8课时 混合加减 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2014秋)-一年级数学上册1

【精品】第3单元第8课时  混合加减 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2014秋)-一年级数学上册1

【精品】第3单元第8课时混合加减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2019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58~61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根据具体情境列式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小朋友来到花果山的湖边钓鱼,小猴子们迅速的围了上来。

(出示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新知(一)ppt出示图片教学例题.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片,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最后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答案。

1.我们看到了调皮的小猴子,看着小朋友的一举一动。

它们正在学习怎样钓鱼!2.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现在有几只小猴子在学习钓鱼?鱼缸里有几条小鱼?三、讲解过程。

1.理解题意。

原来岸边有5只猴子在学钓鱼,3只猴子感觉没意思,就走了,这时又来了1只猴子学钓鱼,求现在有几只猴子在学钓鱼。

刚开始,图中的小朋友钓了3条鱼,过了一会又钓了2条鱼,有一条鱼从缸里跳进河里游走了,求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2.列加减混合算式。

1.来的用加法计算,走掉的用减法计算。

小猴子学钓鱼,先走了3只,求剩下的只数,用减法计算,列算式5-3+1=3(只)。

2.求鱼缸中鱼的条数,列综合算式是3+2-1=4(条)。

3.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

5-3+1=3先算5-3,结果是2,再算2+1,结果是3。

3+2-1=4先算3+2,结果是5,再算5-1,结果是4。

4.拓展探究。

加减混合算式要按一定的顺序计算。

试计算:5-1+2 6-4+3四、解决问题1.根据图片内容列出算式。

小动物要回家休息了,让我们帮小动物们找找它们家吧!2+3+4=9 9-6+3=6 9-2-2=5 9+1-3=72.山崖上有4只小猴子,跳走了1只小猴子,又来了3只小猴子,现在有几只小猴子?4-1+3=6(只)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8题四、课堂小结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3-8(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3-8(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38(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课程,主题是38(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今天要学习的是第3章的第8节,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数字卡片、小棒等。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准备好自己的学具,比如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苹果,告诉同学们我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走了3个,问同学们我还剩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比如3+52,我会一步步解释如何计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比如4+61,我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作业讲解:我会给同学们讲解一些作业题目,比如7+53,我会解释如何一步步计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今天的主要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一些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我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更加熟练掌握。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让我们一起期待同学们的表现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使用了苹果作为教具,这是一个与同学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

通过这个实例,我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 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 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 出示口算卡片:
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2. 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出示图:
(1)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提出问题:3路车上一共有多少乘客?
(2)合作解决:车上一共有几人?
(3)汇报结果。

适当渗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靠站停车时先下车后上车,尊老爱幼等。

4. 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了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

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

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 出示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

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