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京台高速)(1)
水稳风化砂+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施工方案

水稳风化砂+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路面建设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路面的抗压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冲刷性,需要采用水稳风化砂和碎石底基层结合的试验段方案进行研究。
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水稳风化砂+碎石底基层试验段2.工程内容:利用水稳风化砂和碎石组合作为基层材料,进行试验段施工。
3.施工地点:位于XX省XX市XX区XX路段。
4.工程规模:试验段长度XXX米,宽度XXX米。
三、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制定以下施工方案:1.基层处理:–清理基地表层积水和杂物;–在基地表面铺设PVC防护膜,保护基底不受砂土侵蚀;–在基层上铺设10厘米厚的碎石层,利用碾压机进行夯实,达到密实度要求。
2.水稳风化砂铺设:–在碎石层上均匀撒布水稳风化砂,厚度为15厘米;–使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对水稳风化砂进行压实,保证材料密实。
3.表面处理:–铺设沥青底基层,厚度为10厘米,采用封闭式铺摊方式;–制定固化剂喷洒方案,提高路面耐久性。
4.试验方案:–对施工后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包括密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的监测;–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确保路面质量。
四、施工进度计划1.准备工作(日期:XX/XX-XX/XX):–确定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到达现场,进行必要的勘测和标志。
2.基层处理(日期:XX/XX-XX/XX):–清理基地表层;–铺设PVC防护膜和碎石夯实。
3.水稳风化砂铺设(日期:XX/XX-XX/XX):–撒布水稳风化砂;–压实处理。
4.表面处理(日期:XX/XX-XX/XX):–铺设沥青底基层和固化剂喷洒。
5.试验阶段(日期:XX/XX-XX/XX):–对路面进行监测和调整。
五、安全措施1.确保施工队伍具备相关证书和技能;2.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3.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4.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
六、总结通过本次水稳风化砂+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旨在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为后续的路面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碎石土试验段总结报告

碎石土试验段总结报告目录碎石土路堤施工总结报告1一、铺筑试验段的目的11、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2、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13、填料含水量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14、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1二、人员、机械配置21、人员及劳动力部署22、机械配置3三、施工准备31、试验段料源的选择42、测量放样4四、路基施工41、碎石土填筑52、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73、检验7五、试验结果分析71、碎石土路基碾压遍数与压实度72、碎石土路基沉降差73、碎石土路基松铺系数8- .总结资六、试验段成果总结81、碎石土土石比例92、填料的松铺系数93、确定的标准施工方法94、施工机械组合95、最适宜的碾压方式96、填料含水量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107、沉降差10- .总结资碎石土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建抚高速A1标段三工区2012年10月19日通过对K65+000-K65+300路基碎石土现场试验,已取得相关试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总结得出以下方案。
一、铺筑试验段的目的1、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合理配置,压实机具的选择,确定最佳的组合、碾压顺序、速度;2、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3、填料含水量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4、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拟定方案施工,做好试验工作,根据试验结果,随时调整,以测定最佳机械组合、压实遍数等,并做好记录工作。
- .总结资二、人员、机械配置1、人员及劳动力部署为优质高效地完成试验段的施工任务,在本次试验段我工区配置了一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路基作业队,选派一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并且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的施工队伍,工区经理玉春负责本次路基试验段总体施工协调部署,路基工程师祖显威、国栋负责试验段施工过程控制,试验工程师吕明福和测量工程师负责路基施工中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和测量,协同路基工程师总结试验段的成果、施工工艺及方法;主要施工人员见下表。
主要施工人员明细表- .总结资2、机械配置机械配置原则:优选精良设备,并合理匹配,形成综合生产能力;设备能力大于进度指标要求的能力;同类设备尽可能采用同厂家设备,以方便配件供应和维修;遵循业主对投入本标段主要设备的强制性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开工报告及试验段总结报告

****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年**月**日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承包单位:****公司监理单位:****公司编号:****工程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年**月**日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
路面结构组合:总厚度为65㎝(4cm细粒式AC-13沥青砼上面层+7cmAC-25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顶基层+18㎝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
设计顶基层做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碎石=5∶95),设计强度4.0Mpa。
为了能使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主体工程顺利进行,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安排在K**+**~K**+**处。
为全段基层作技术准备。
现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已完成,各种原材料已准备充分,并经检验合格,测、试、检人员齐全,基层所用机械已全部到位并经检验性能良好。
二、试验段位置及准备情况K46+900-K47+100左幅,该段路基经检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二、人员组织机构:三、机械、试验设备的配备1.机械配备情况2.检测仪器表四、施工组织方案1、施工准备:(1)、配合比设计:在水泥稳定碎石开工前,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取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然后送质检站做配合比设计复核,根据质检站给出的配合比,在试验段开工前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
(2)、准备下承层:下基层验收合格后,由施工组对下承层精心加工,清除表面杂物。
摊铺前必须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下承层准备好以后,组织测量人员恢复中线,在下承层上每10m钉桩,打出水泥稳定碎石边线,并且培槽。
2、施工工艺:拌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带自动计量装置的WB600型连续粒料拌合设备集中厂拌。
掌握含水量高出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最佳含水量1%左右,并根据天气、运距等因素实时调整,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无粗细料离析现象。
下基层试验路段开工报告

试验段开工申请报告一、试验段桩号、开工日期及试验段的目的:1、我标段选用K34+000-K34+200段右幅为下基层施工试验段2、计划2016年9月25日开工3、试验段的目的:验证下基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定施工组织、人员安排及机械设备配置;确定下基层松铺系数、压路机碾压遍数、最佳含水率等施工数据。
二、铺筑试验段的各种准备情况1、人员配置情况:试验路段的施工,由现场1名工长全面负责指挥人、机、料的施工安排;机械负责人1名负责机械设备的调度;拌和站1名工长、2名试验人员,负责指挥出料和控制出料的配合比;现场2名收料员兼指挥自卸汽车具体的卸料位置;专职安全员3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现场配置:测量负责1名,测量员3名,负责施工路段施工放样及松铺厚度测量调整工作,试验人员2名负责现场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控制;民工15名配合机械摊铺、整平及覆盖养生。
2、机械配置:北京天顺SP1800摊铺机1台、自卸汽车10台、振动压路机2台、装载机4台、洒水车3台、胶轮压路机2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
3、材料准备情况:水泥、碎石及石屑均为合格材料,下基层配合比已试验完成并经监理中心试验室检测认证。
4、试验路段施工前已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向参与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学习了指挥部下发的作业指导书,讲清设计施工要求、施工规范要求、工程质量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等,使全体施工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掌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三、人员、设备组织情况计划日进度200m/天,施工人数30人,施工时间1天,摊铺机1台、自卸汽车10台、振动压路机2台、装载机4台、洒水车2台、胶轮压路机2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
四、试验段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1、下基层试验段施工开工前,由项目经理带领工程技术、质检、试验、材料、机械等管理人员进入现场考查,确定试验段桩号,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2、培路肩:按设计要求做下基层的路肩土,路肩压实厚度与下基层压实厚度相同,每隔20m左右两侧交错开挖宽度为20~30cm的临时泄水沟,确保路基排水通畅。
路基工程的施工开工报告(3篇)

第1篇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地点:XX省XX市XX县项目业主:XX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XXX项目规模:全长XX公里,路基宽度XX米项目总投资:XX亿元二、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XX高速公路项目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现对路基工程进行施工开工。
三、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项目成立路基工程施工项目部,下设施工、质量、安全、材料、财务等职能科室。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各司其职,确保工程高效、有序推进。
2. 人员配置项目部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配置各类专业人员,包括路基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3. 材料设备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项目部已采购各类路基工程所需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模板等,并配备了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施工设备。
4. 施工方案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四、施工计划1. 施工进度路基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施工、路基填筑、路基路面施工。
预计总工期为XX个月。
2. 施工重点(1)严格控制路基施工质量,确保路基稳定性;(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3)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4)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工作。
五、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3.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施工质量意识;4. 加强原材料、施工过程和成品的检验,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六、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4. 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主线路基试验段开工报告

目录一、施工概况 (2)二、试验目的 (2)三、路基试验段施工程序 (2)四、资源配臵 (3)五、施工方案 (4)(一)、填前处理 (4)(二)、技术准备 (5)(三)、现场准备 (5)(四)、填筑施工要求 (5)(五)、土方开挖要求 (6)(六)、施工工艺 (8)六、质量保证措施 (12)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2)八、环境保护措施 (13)九、总结经验,报告成果 (13)十、附件 (134)一、施工概况为了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和取得XXXXXXXXXXXXX路基的施工经验,我项目部组成了路基试验路段工作小组,经与监理工程师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现场勘察比较,确定将试验路段选定在K13+330~K13+530左侧,填方平均高度3.6m,共长200m,分93、95区。
该试验路段路基填料从通讯团取土场取土及本桩利用土方,取土土样的各项指标符合路基使用要求,土工试验结果已经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完毕。
二、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碾压机具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碾压遍ρ、最佳的机械配套(本工程采用数、土的最佳含水量ω和最大干密度maxd20T振动压路机碾压)。
2、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路基填、挖方施工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的配臵方式。
3、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段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4、通过试验,摸索新旧路拼接方案的最佳施工艺。
5、摸索总结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质量标准以及部颁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三、路基试验段施工程序1、在试验段开工前将用于试验路段填筑的材料进行所需的各种试验: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试验。
2、将试验室所做的试验结果以及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施工位臵、设备及人员组织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在所选定的桩号路段K13+330~K13+530左侧进行试验段填筑,做好试验段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为最后试验段资料的整理提供数据,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执行,并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路基土方试验段开工报告(实验段)

碎石土填筑试验段技术施工方案为了保证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碎石土路基大面积施工前,我项目部将进行碎石土试验段的填筑工作,试验段施工目的如下:1、确定碎石土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及最大粒径;2、确定松铺系数;3、确定铺筑压实厚度相对应的压路机的最大振力和压实速度、碾压遍数及沉降差等参数;4、确定压实机械类型、功率及组合;5、确定完成施工进度计划所需要配备的人员、机具的配置;6、确定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7、确定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工艺。
一、试验段的施工方案1、施工方案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路堤每层的填筑要平行于路基顶面,根据原地面高程及设计高程计算填筑层次,逐层填筑,如原地面起伏不平,由最低处按层次填筑。
采用小段上料、机群作业、衔接紧密、一次合格的施工原则。
路基碎石土填筑施工采用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机群碾压,快速成型的施工方法。
碎石土施工应根据压路机的最大振力来确定压实厚度和碾压遍数,一般情况下最小压实厚度为25cm,拟用18T压路机分别对25cm、30cm、35cm、40cm的压实厚度进行碾压,确定碾压遍数,总结试验数据,指导施工。
2、施工要点现场施工能进行到有效地使碎石土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施工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第N遍的压实度、沉降量等变化情况等。
通过施工和分析以确定碎石土在本合同段路基碎石土施工中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压实方法、机械组合、人员配置等项内容。
试验段施工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碎石土施工控制的依据。
试验结束后试验段若达到路基土石方检验标准,则可作为路基碎石土的一部分,否则应予挖除,重新进行试验段施工。
3、试验段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人工配合机械做包边土→挂线→挖掘机开挖装料→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至无轮迹→检验压实度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1)施工准备,此段填前碾压段位于路床顶面以下0.80m—1.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台高速路面B合同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技术交底中交一公局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制日期: 2014 年 11月 15日下基层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福建省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B 标段施工招标文件2、B合同段施工承包合同(包括补充协议)3、《福建省高速公路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准化指南》4、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B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5、《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6、《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范》(JTJ057-94)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8、其它相关文件二、说明1、工程概况我部拟于2014年11月15日在K16+810-K17+260右幅做450m级配碎石下基层的试铺路段,该段底基层设计平均宽度12.65m,厚度16cm。
此路段底基层,在施工前经检测验收,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宽度、高程、横坡等均符合设计要求,此路段距我部2#水稳拌和站1.1km,施工运输畅通。
我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总计19.5万方(压实方),本次试验段施工16cm厚度的级配碎石下基层,级配碎石约887 m³(压实方)。
试铺路段所采用的碎石、石屑均为杨泊洋隧道料场生产的。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进场的材料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四种材料粒径分别为1#(19-31.5mm)、2#(9.5-19mm)、3#(4.75-9.5mm)、4#(0-4.75mm)四种规格材料。
2、施工目的本次试验段施工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下施工控制参数,用来指导下基层大面积施工。
①级配碎石下基层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或验证)。
②主要施工机械组合(每一个工作面施工机械的确定);③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④测量控制工艺(摊铺路段的高程、厚度、宽度、横坡的控制等);⑤摊铺、碾压工艺(碾压速度、碾压方法、碾压遍数等);⑥人力资源配置方案;⑦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上岗证的佩带制度、每道工序的安全施工要点、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度、劳保用品的配置方案等);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办法(每道工序相对应的控制要点;每道工序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三、下基层试验段拟定的施工参数1、下基层试验段施工采用位于K16+120处的WDZ-600型拌合站集中拌和,自卸车运输,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单钢轮压路机碾压的施工工艺,摊铺时采用两侧挂钢线、中间用铝合金控制高程。
2、混合料配合比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各种规格石料重量比为1#:2#:3#:4#=6:35:18:41。
最大干密度2.330g/cm3,最佳含水量为4.6%。
3、本次试验段施工共450m,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梯队摊铺。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两台摊铺机拼装宽度均为6.5m,摊铺时即可以达到最大摊铺宽度为13m的要求,摊铺机行走速度在2~3米/分钟。
试验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铺松系数、碾压遍数,通过试验段检测后确定下基层施工工艺及参数。
四、施工准备工作1、劳动力组织计划为顺利完成级配碎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项目部成立了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领导小组见表1-1,并进行了相应的职责分工。
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的交底,确保级配碎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顺利完成,试验段人员安排如表1-2。
2、设备配备情况用于施工级配碎石下基层的拌和机经南平市计量所进行标定合格,施工用的自卸车、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派专人经常对其进行保养、检修,使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用于试验段的机械设备如表1-3。
表1-1级配碎石下基层领导小组表1-2 级配碎石下基层试验段人员配备表表1-3 用于试验段的机械设备表3、材料供应情况碎石取自杨泊洋隧道料场,目前K16+120拌合站备料约5000多方,碎石质量经检验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详见附表原材料检验表。
拌合用水为自来水,水质经化验分析符合规范要求。
4、测量放样①选用Φ4mm的钢绞线作为摊铺基准线,钢绞线张拉长度为200m,且须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避免因钢绞线下垂而产生挠度,钢绞线的张拉力为1KN。
②挂线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Φ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定架。
固定架采用丝扣,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
③根据复测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导线点、水准点,按设计图纸要求,对K16+810-K17+260段进行中线恢复,并在每10米断面中桩偏右12.65m、偏右30cm二点处分别打钉子(系红布条)作为指示桩,在钉子外侧10cm处打钢钎,使钢钎支架凹口位于钉子正上方,测量钉子位的高程,并根据该点位的挂线标高(挂线标高为虚铺标高加10cm)与钉子高程的高差调整钢钎支架使其达到预期要求,④摊铺机两侧走基准钢丝线、中间走铝合金直尺控制标高,钢绞线标高调整控制在设计值的±2mm内。
⑤沿路前进方向,桩号间隔20m取一横断面,每横断面两边和中间固定位置三点测三次高程(所取三个点的位置分别为距道路设计线1.75m、7m、12.25m),即未铺前洒水静压路槽标高、摊铺机后虚铺标高、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后标高,以便计算虚铺系数。
⑥摊铺前用白灰线撒出级配碎石下基层摊铺宽度的边缘线,严格按照设计宽度进行摊铺,以保证下基层的有效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五、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工艺和方法(一)原材料检验碎石: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26%,其集料颗粒组成符合表1-4的规定。
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小于25%。
水:洁净、不含有害物质,使用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表1-4 级配碎石下基层的集料级配要求二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及摊铺1、混合料的拌和(1)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采用拌和站集中进行拌和,在拌和之前,应反复检试调整,使其符合级配要求;同时,开始拌和前几盘应作筛分试验。
如有问题及时调整,拌和料按照摊铺面积和规范要求频率进行检测。
(2)含水率是级配碎石中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在施工过程中比设计含水率提高0.5%。
2、混合料的运输(1)级配碎石下基层试验路段(K17+260)因距拌和站(K16+120)距离不是很远(约1.1km),所以我部配备了15辆自卸车,能满足试验段施工要求(2)施工前对车辆进行检查,排除故障,防止装好料后汽车不能自卸,造成级配碎石混合料浪费。
(3)装车时,运料车要不停地移动位置(按前、后、中顺序装料)以使拌和楼放料斗中流出的混合料不离析。
(4)发料时认真填写发料单,发料单内容包括车号、拌和机出料时间及吨位,由司机带至摊铺现场,然后由收料人员进行核对查收。
(5)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入摊铺机喂料斗时,严禁撞击摊铺机。
(6)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需用篷布全面覆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多导致级配碎石料不合格。
3、混合料的摊铺(1)摊铺前派工人将底基层上的碎石、杂物全部清除,保证底基层表面整洁,并适当洒水湿润。
根据摊铺机的宽度进行路中铝合金控制导梁的安放,导梁由3根6米长铝合金、4个顶部焊接好凹槽的小型千斤顶组成。
①导梁安放由三人完成,准备好一根20米长的细线绳,由一人站在中桩位置手持细线绳一端搭放在中桩挂好的钢绞线上,另一人站在土路肩位置手持细线绳的另一端搭放在土路肩挂好的钢绞线上,两人同时将细线绳拉紧,中间一人按照细线绳拉紧时的高度来摆放铝合金直尺。
②铝合金直尺放置在小型千斤顶部的凹槽上,高度通过小型千斤顶的可伸缩性来进行调节。
考虑到细线绳两边拉紧后中间会因下垂而产生挠度,因此放置好的铝合金直尺顶面应比拉好的细线绳高出0.5~1cm左右。
③导梁安放好后,将摊铺机驶到摊铺路段的起点进行就位,事先按虚铺厚度在摊铺熨平板底部垫20.8cm厚的木垫块,作为摊铺机起步时的虚铺厚度。
由摊铺机司机、负责看电脑人员将摊铺机电脑、小滑靴安装好,使调平装置处于最佳状态。
(2)摊铺时采用两机成梯队形式进行摊铺,摊铺机前后相距各5~10m,前台宽度为6.5m的摊铺机采用路侧钢丝和设置在路中的导梁控制路面高程,后台摊铺机路侧采用钢丝、路中采用小滑雪控制高程和厚度。
前后两台摊铺机摊铺重叠10~30cm,中缝辅以人工进行修整。
(3)根据摊铺速度、厚度、宽度等因素调整摊铺机夯锤频率,使其碾压前的密实度达80%以上;并将螺旋送料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螺旋送料器中混合料的高度将螺旋器直径的2/3埋设,以避免离析现象和大料在底面现象发生,一般情况螺旋器轮边距底基层面为12~15cm。
(4)当拌和好的混合料运至现场,在交通指挥人员指挥下,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依靠摊铺机推力前进。
开始摊铺前,人工将摊铺机两侧分料器接头处(约50—60cm宽)离析混合料清除。
摊铺中如有离析现象(尤其两侧边缘),用人工进行撒补细料。
(5)摊铺时,前场技术及实验人员要注意混合料含水率大小是否合适,避免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并及时反馈到拌和站进行适当调整。
(6)开始摊铺3—6米长时,立即用高度为10cm、长为2米的铝合金直尺检测虚铺时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
①由于摊铺机行走时以固定好的钢绞线作为基准线,而作为基准线的钢绞线标高为虚铺面设计标高另加10cm的虚数,因此用一高度为10cm、长为2米的铝合金直尺垂直于中线、一端平放在摊铺面上、一端靠近钢绞线来检测虚铺时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②若放在摊铺面上的铝合金直尺顶面与钢绞线顶面在同一平面上,则表示此时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符合设计要求;若铝合金直尺顶面高于或低于钢绞线顶面,则表示此时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不符合设计要求,要立即适当调整摊铺机熨平板高度和横坡,直到合格后接着进行摊铺。
③正常施工时,摊铺机每前进10米,检测人员应检测一次摊铺面的标高、横坡,并做好虚铺厚度记录。
(7)摊铺过程中要保持摊铺机的速度恒定,考虑到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拌和机生产率为500~600t/h)与摊铺速度相匹配,为避免中途不必要的停机,摊铺速度宜在2.0--2.5米/分钟。
另外,也要保证摊铺机的夯锤或夯板的震捣频率均匀一致。
4、混合料的碾压试铺段确定一次碾压长度30m,碾压段明显的分界标志,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采用以下两种压实组合进行碾压试验。
(1)K16+810~K17+050段长200m,下基层压实厚度为16cm,拟定松铺系数为1.30(松铺厚度为20.8cm)。
先用XS222J振动压路机前静后振1遍(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1.6km/h),然后用XS202J振动压路机前振后振碾压3遍(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2.2km/h),最后用MTR262胶轮压路机稳压2遍(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2.2km/h);(2)K17+050~K17+260段长250m,下基层压实厚度为16cm,拟定松铺系数为1.30(松铺厚度为20.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