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七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3)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3)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募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B.“以己之常攻敌之短”是取胜的法宝。
C.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D.求闻之弱此,不若无闻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地步,境地)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坦率自然,毫不做作)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形容说话啰唆)3.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嗅到花梗乖凉B.阴影披散莲篷菡萏C.适意慈怜摇摆并蒂D.复盖遮蔽繁杂心绪5.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B.朗润(明朗润泽)C.卖弄(向别人讨好)D.宛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二、名句名篇默写6.根据课文默写。
①,江春入旧年。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好像日本看护妇。
⑤,听取蛙声一片。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
⑦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
⑧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三、诗歌鉴赏7.课外类文阅读新月沙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要塞sài绯红fēi畸形qī一刹那chàB . 凌空lín翘首qiào悄然qiǎo锐不可当dāngC . 桅杆wéi诘责jí紧绷bēng镌刻juànD . 教诲huì着陆zhuó挟着xié白手起家bái2. (2分)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B .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匋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C . 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D . 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B . 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世界记录保持者陈妍和吴艳艳形成双保险,令其他好手不能望其项背。
C . 老百姓常说,父母如果时时处处以孝为先,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孩子必须在相濡以沫中受影响。
D . 她嚯地站了起来,旁若无人地走出了演讲大厅。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B . 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C . 我们在期末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的努力。
D . 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 (2分)选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B .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粼粼:形容水很明净。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统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测试卷(附答案)(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29分)一、默写(10分)1. ......遂成枯落, ......2. ,我言秋目胜春朝。
3. ?归雁洛阳边。
4.三军可夺帅也,。
5.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选文中有的句子已经演化成了成语,请你写出2个。
(2分)9.如果让你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0分)楚庄王伐陈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
”宁国②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③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洫:护城河。
②宁国:楚国大臣,③罢:通“疲”。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楚庄王欲伐.陈( ) (2)何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12.宁国“陈可取也”的分析有何道理?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1分)(一)皮影戏(13分)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0分)1.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它没有pósuō__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 (8分)名句积累。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
3.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 .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4. (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 热,热得像……地狱。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B . 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 .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 .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5. (10分)曲中附中组织一次“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读书专题活动。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潜水教练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高大男人。
他喝着口香糖,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先告知我们,潜水训练需要6小时,要交110美元。
我们点头应允,他的热情才高涨起来。
B . 面对这阴毒的行径和弥天谎言,周恩来同志浓眉紧蹙,怒不可遏。
C . 兰陵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省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D . 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
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④________,________。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李白《行路难》中抒发自己要实现理想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自己的济世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4.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我不做jiāo________艳欲滴的花朵,却要站成山谷里那棵沉静的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C..我寄愁心与.明月(和,跟)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给予她重大影响的莎莉文老师的深情怀念和感激之情。
B.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C.海伦?凯勒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
D.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乒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恍惚干涸账篷不毛之地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二、名句名篇默写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三、诗歌鉴赏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8.七年级一班正举行课本剧演出活动。
请你根据剧情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
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第三个节目课本剧《皇帝的新装》演出结束……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欣赏第四个节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由第二组同学演出。
五、文言文阅读9.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吾身③逝.者如斯夫④人不堪.其忧(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2)太丘舍去.去:______(3)尊君在不.不:______(4)相委.而去委:______(5)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六、现代文阅读11.1)熟读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是个盲人,为什么能知道“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2)第四段末写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所写的“爱的光明”指的是什么?(3)“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我”为什么对自己摔坏的洋娃娃的态度发生了改变?12.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①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
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
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儿车推着我。
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
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
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
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
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
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
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
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
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
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或者是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
有时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
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
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
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
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
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
多么高大,多么好看。
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
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
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
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
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
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
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
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
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
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
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
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
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
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
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
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
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
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只是在当时火热的革命形势中,不很心安理得,觉得喜欢书库是一种落后的表现。
直到以后很多年经过时间的洗磨,又经过不断改造,我只记得曾以哈代为题做毕业论文,内容却记不起了。
有一次,偶然读到卞之琳翻译的哈代的诗,竟惊奇哈代的诗原来这样好。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
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
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地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
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
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
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
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
我们在电话中谈到清华、谈到图书馆,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难忘。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
闻一多1912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
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