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__生化技术___
授课题目
SDS-PAGE电泳
授课日期
08年11月6日
授课班级
检验本科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重点:
1、SDS-PAGE的原理
2、SDS、还原剂的作用
难点:
SDS-PAGE的原理












内容:
SDS-PAGE
一、SDS-PAGE原理(1学时)
3、电泳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1)“微笑”现象(2)“皱眉”现象(3)“拖尾”现象(4)“纹理”现象
(5)偏斜现象(6)带太宽
教具:多媒体
小结
复习
思考
题参
考书
小结;
SDS-PAGE
1、SDS-PAGE的基本原理
2、SDS、还原剂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简述SDS-PAGE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参考书:
1、郭荛君主编。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蛋白质分子的解聚
2、SDS的作用及还原剂的作用
3、影响SDS电泳的因素
二、缓冲系统的选择
1、磷酸缓冲液
2、Tris-醋酸钠缓冲系统
3、咪唑缓冲液系统:
4、尿素系统:
5、Tris-甘氨酸系统:
6、Tris-硼酸盐缓冲液:
三、凝胶浓度的选择
四、分子量的测定(1学时)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_医学实验技术_
授课题目
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3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掌握
T细胞对各种刺激的增殖能力评估方法
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的测定
CTL杀伤功能的测定
NK细胞毒性测定
LAK细胞毒性测定







与Hale Waihona Puke 时间分配












授课内容:
LAK细胞毒性测定(10min)
1.技术方法
2.应用实践
.
小结
复习
思考
题参
考书
小结:
T细胞增殖功能测定
丝裂原诱导的增殖反应
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增殖反应
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的测定
丝裂原诱导多克隆抗体产生能力的测定
ELISPOT法
CTL杀伤功能的测定
NK细胞毒性测定
LAK细胞毒性测定
上课教师__第____页
4.CTL杀伤功能的测定应用实践
5.基础理论
NK细胞毒性测定(15min)
1.技术方法
2.NK细胞毒性测定评价
3.应用实践检测NK细胞免疫活性。在疾病状态下,NK细胞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LAK细胞毒性测定
4.基础理论LAK细胞是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简称。NK细胞在大剂量IL-2刺激下扩增并分化成为LAK细胞。LAK细胞对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系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临床上用LAK细胞过继性治疗某些肿瘤患者,例如肾细胞癌、黑色素瘤合霍奇金病,有一定疗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混匀取一滴涂片加盖玻片
第__1_页












计数
结果报告:
成分结果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管型
结晶
小结
复习
思考
题参
考书
小结:
尿沉渣镜检的成分和临床意义
思考题:
尿沉渣镜检细胞和管型的临床意义
描绘镜下所见细胞和管型
参考书:
《尿液沉渣实录彩色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张云龙主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_临床检验___
授课题目
尿沉渣检查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检验本科
授课时数
4
授课方式
实验课







尿沉渣镜检各成分的形态特征












授课:
尿沉渣镜检的方法
尿沉渣镜检的内容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
尿标本(充分混匀)
刻度离心管10ml
离心1500转/5分钟
弃取上液,留0.2ml
上课教师_第_2__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复习 复习思考题: 概念: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损伤标志物 简答题: 1 急性心肌损伤的早期和确诊标志物有哪些? 2 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思考
题参
考书
上课教师__刘湘帆
第__2__页
授 课 内 容 、 教 具 与 时 间 分 配
授课内容: 一、心脏疾病的概述
1、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 3、冠脉疾病的高危险因素
二、急性心肌损伤的心肌标志物
1、心肌标志物的类型 2、心肌标志物的发展历史 3、心肌标志物的特点
三、传统心肌标志物
L红蛋白、CK-MB
五、确诊心肌标志物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CK-MB、CK-BB) 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T 临床意义
第__1___页
授 六、胰腺炎 课 内 容 、 教 具 与 时 间 分 配
1、 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2、 胰腺炎的检测指标 淀粉酶及同工酶
小结
小结: 1、急性心肌损伤的心肌标志物分类 2、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3、心肌肌钙蛋白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教 案
课程名称_分子生物学_ 授课题目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授课日期 3 学时 2008 年 11 月 20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课班级
医学检验 06 级本科
授课时数
授 课 重 点 、 难 点
重点: 1.急性心肌损伤的心肌标志物分类 2.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3.心肌肌钙蛋白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难点: 1.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2.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最新指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本次课小结要点 尿路结石的病理生理
1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4. 膀胱结石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5. 尿道结石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本次课复习思考题 1. 2. 3. 4. 5.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常见因素? 泌尿系结石四大病理改变? 肾,输尿管结石的保守治疗方法? 膀胱结石的常见原因? 尿道结石的处理原则?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 《外科学》第七年制版 教具:多媒体 参考书:黄家驷《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五十六章 尿石症( urolithiasis) 第一节 概述 (10 分钟 ) 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 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 1 流行病学因素 2 尿液因素 3 解剖结构异常 4 尿路感染 5 肾上皮细胞转运钙和草酸的异常 尿结石成分及其性质 病理生理 尿路结石可引起泌尿系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变输尿管生理狭窄处 (60 分钟 ) 第二节 上尿路结石( renal & ureteral calculi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是与活动有关的血尿(肉眼和镜下)和疼痛(肾绞痛) 。 有时活动后镜下血尿是上尿路结石的唯一临床表现。结石伴感染,尿频尿痛。 双侧或独肾上尿路结石引起完全梗阻,无尿。 有时尿路感染是尿路结石为尿路 结石的唯一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病史 2 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 (2 )尿细菌培养 ( 3) 血钙、磷、 肌肝、碱性磷酸酶、尿酸和蛋白以及 24 小时尿的尿钙、尿酸、肌 肝、草酸 3 影像学检查 (1)尿路平片 95%以上能显示 ( 2)排泄性尿路造 影 (3)B 超检查 (4)平扫 (5)逆行肾盂造影 (6)疑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4 输尿管镜检查 治疗 (一)保守治疗 小于 0.6cm 可保守治疗,0.4cm 光滑的结石, 90%能自行 排出 1 观察有无尿结石排出 2 大量饮水 3 饮食调节 4 控制感染 5 调节尿 pH 6 肾绞痛的治疗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8 纯尿酸结石的治疗 碱化尿液、别嘌呤醇 (二)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 (三) 手 术治疗 1 非开放手术治疗(1)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 (2)经皮肾镜取石或碎 石术 2 开放手术治疗 (1)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2)肾盂切开取石术 (3)肾 窦肾盂切开取石术 (4)肾实质切开取石术(5)无萎缩性肾切开取石术 (6) 肾部分切开取石术 (7)凝块法肾盂切开取石术 3 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处理 原则 4 鹿角型结石处理原则。 上尿路结石的预防 (5 分钟) 第三节 膀胱结石( bladder calculi ) 原发—营养不良、低蛋白 继发—BOO、神经原性膀胱、异物等 临床表现 排尿中断、疼痛、排尿困难、尿路刺激 诊断 1 X 线检查 2 B 超检查 3 膀胱镜检查 4 直肠指检 治疗 1 经膀胱镜碎石 2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第四节 尿道结石(urethral calculi) (5 分钟 ) 绝大多数来自肾和膀胱。 临床表现 急性尿潴留伴会阴部剧痛、排尿困难 诊断 体检、超声、X 线检查 治疗 前尿道取石 后尿道推入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

烧伤与冻伤 教案

烧伤与冻伤 教案
(1)急性体液渗出期
(2)感染期
(3)创面修复期
(4)康复期
4、烧伤休克
(1)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2)烧伤休克的诊断。
(3)烧伤休克的防治。
(4)烧伤休克的监护。
5、烧伤感染
(1)病原菌侵入途径。
(2)烧伤后肠源性感染。
(3)烧伤创面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4)烧伤感染的防治。
6、烧伤创面处理
(1)烧伤创面处理原则。
(2)烧伤创Leabharlann 处理方式(3)常用手术方法及适应症。
7、电烧伤和化学烧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难点:
1、烧伤深度的识别。
2、烧伤休克的液体复苏。
本次课应用的教具:
1、用Office软件中的power point制作的教学课件。
2、电脑和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
主要教学内容:(时间安排)
1、第一节课
(1)烧伤概念。
(2)伤情评估。
(3)烧伤临床过程。
2、第二节课
烧伤休克。
3、第三节课
烧伤感染。
4、第四节课
(1)烧伤创面处理。
(2)电烧伤和化学烧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
一、冷伤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各种不同咬螫伤的急诊处理及治疗







1、掌握烧伤的基本概念。
2、掌握烧伤后的病理生理反应及烧伤深度的判断。
3、掌握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级液体复苏公式的应用。
4、掌握烧伤感染的临床表现。
5、了解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6,了解电烧伤及化学烧伤的特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支原体 螺旋体 衣原体 立克次 授课题目 体 真菌学 授课班级 重点: 授 课 重 点 、 难 点 教具:CAI 授课内容: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
支原体 一、概述 1.形态结构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形性,基本形态为球形、双球形及丝状, 大小为0.2~0.3μm。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料着色较好,呈淡紫色。 2.培养特性、繁殖方式和生化反应 支原体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培养基中须加入 血清体,以二分裂繁殖为主,繁殖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有的需要2周)后形成 荷包蛋样细小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支原体的生长量较少,且个体小,一般不易见到混浊,故 液体清亮。支原体可根据是否能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和尿素来进行鉴别 3.抗原构造 细胞膜上的抗原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特异性强,在鉴定支原体时有重要 意义。 4.抵抗力 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的影响比细菌敏感,对醋酸铊、结晶紫的抵抗 力大于细菌,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醋酸铊可除去杂菌生长。支原体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耐药,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等敏感。 5.种类和所致疾病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溶脲脲 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二、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1.分布 可见于正常人和动物呼吸道粘膜上 2.所致疾病 主要侵犯呼吸道,一般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支原体肺炎,其病理变化以间 质性肺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表现有些喘息性哮喘、支气管炎与之有关肺外并 发症,包括脑膜脑炎、心血管症状、上行性麻痹、溶血性贫血、关节炎和皮疹与其有关。 3.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用分离培养;也可用血清学检查,临床上常用冷凝集试验,但此 试验是非特异性反应。 三、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有溶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主要通过性传 1. 掌握支原体的定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致病性。 2. 掌握衣原体的定义,发育周期及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致病性。 3. 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生物学特性、致病 性与免疫性;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致病性。 4. 掌握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等的致病机制和检查方法。 5. 真菌的定义,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_分子生物学_授课题目基因干扰授课日期 2010年 11 月30日授课班级医学检验08级本科授课时数3学时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重点、难点重点:1.小干扰RNA的作用机制2.小干扰RNA和微RNA的区别3.微RNA的作用机制难点:1.核酶的作用机制2.SiRNA的设计原则和制备方法授课内容、教具与时间分配授课内容:一、核酶和脱氧核酶核酶:一类具有特异性催化功能的RNA分子,能序列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或修复突变RNA。

1、核酶的分类2、核酶的结构3、脱氧核酶的作用特征二、小干扰RNA1、RNAi定义2、RNAi作用机制:起始阶段、效应阶段和倍增阶段3、siRNA的设计原则:作用位点、GC含量、碱基数等4、siRNA制备方法:1)化学合成2)体外转录3)siRNA表达载体4)RNaseIII消化5、siRNA的导入6、RNAi的作用第__1___页授课内容、教具与时间分配三、微RNA1、miRNA的概念2、miRNA的作用机制:起始阶段、成熟阶段和功能阶段3、siRNA和miRNA之间的区别1)相同点:由22个左右的核苷酸组成是Dicer酶的产物生成需要Argonate家族蛋白存在都与RISC形成复合物起干扰、调节作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干扰靶mRNA2)不同点:siRNA是外源性;miRNA为内源性siRNA由外源双链RNA经Dicer酶切割产生,而miRNA为内源性 siRNA双链,而miRNA单链siRNA与模板完全互补,miRNA与模板不完全互补siRNA形成需要AGO2蛋白,而miRNA需要AGO1蛋白4、miRNA的生物学功能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书小结:4.小干扰RNA的作用机制5.小干扰RNA和微RNA的区别6.微RNA的作用机制复习思考题:概念:RNAi微RNA简答题:1RNAi的作用机制2小干扰RNA和微RNA的区别参考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上课教师__倪培华_ 第__2__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40分)
(一)细菌的表面成分与宿主胞外基质作用
粘附、定植、侵入的定义。
(二)毒素及毒性蛋白和酶
外毒素及其分子结构、内毒素和热原质、毒性蛋白和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等。
(三)细菌抗原的免疫病理
1、自身免疫应答
2、免疫复合物
3、迟发型变态反应
四、微生物的防治(40分)












教具:CAI
授课内容: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
致病性、毒力、感染的定义。
一、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15分)
寄生、病原微生物(原体)、正常菌群、菌群失调、重叠感染的定义。
二、宿主的抵抗力(25分)
1、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粘膜屏障、分泌液、吞噬细胞和干扰素等的吞噬过程及结果。
2、抗菌免疫、抗体调理、SigA、细胞免疫、抗毒素免疫。
2、掌握细菌的致病物质(侵袭性酶类、表面结构物质、内外毒素等)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思考题:机体如何在抗感染中发挥免疫作用?
参考书: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版
上课教师卫蓓文___第2页
(一)化学治疗特定微生物感染的化学治疗、高危对象的化学防治。
(二)治疗基本原则
1、病原学诊断
2、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药理学特点
3、根据感染部位、病人的基础疾病和免疫状态。
4、拟选药物的临床试验和既往经验。
小结
复习
思考
题参
考书
1、掌握微生物和宿主关系;微生物生态平衡、正常菌群、菌群失调、条件性致病菌等;回顾免疫学知识;熟悉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发挥的免疫应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授课题目
细菌感染性的病原学诊断
授课日期
2004年3月3日
授课班级
07本
授课时数
3学时
授课方式
大课






常菌群定义;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条件致病菌致病基础及其检测。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抗感染特点和免疫病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