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6】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16讲 58页资料)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6讲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学生版)

第16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认识原子结构,理解构成原子微粒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知道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涵义及其关系,了解常见核素的应用。
4.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____不带电显______性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____质量/kg 1.673×10-271.675×10-279.109×10-31相对质量1.007≈1 1.008≈11/1836【温馨提示】原子核的构成一定有质子,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
2.微粒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1)原子呈电中性→核电荷数=质子数=______。
(2)阳离子带正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3)阴离子带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3.质量数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则有质量数(A )=______+______。
4.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符号A Z X 表示,X 用元素符号表示,A 表示______,Z 表示______。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1)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运动区域离核的______不同。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电子层序数1234567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电子离核距离由______及______电子能量由______到______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完成下列表格: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 L M N1氢H18氧O2611钠Na28117氯Cl28718氩Ar28819钾K2881(2)观察分析上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特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16讲)

化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目录绪言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第一讲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第二讲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第三讲酸、碱、盐的概念-----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第四讲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第五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第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第七讲氧化物----- 对比学习过氧化钠第八讲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第九讲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第十讲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第十一讲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第十三讲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第十四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第十五讲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第十六讲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绪言 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
近78%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近70%的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⑵、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
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物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中升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全套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2021 〕第 1 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材分析初中教材要求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高中教材要求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
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原子的英文名 (Atom) 是从 ?τομοζ (atomos,“不可切分的〞 )转化而来。
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 和 18 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
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假设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
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
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 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以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 49 个铁原子排列在钢外表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2、 O3、 H2O、CO2、H 2SO4等。
初升高暑期新高一化学衔接课课程安排

第5模块
离子反应(一)
第10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第11讲:离子反应
第12讲:简单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6模块
离子反应(二)
第13讲:复杂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14讲:离子共存
第7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一)
第1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慨念
第1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8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二)
第1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18讲: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第9模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9讲:物质的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0模块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
第20讲:守恒法差量法
第21讲:关系式法极值法数轴法等
第11模块
金属化学性质
第22讲:钠镁铝铁单质的性质
第23讲:钠的化合物
第24讲:铝的化合物
第12模块
复习小结
第25讲:知识归纳复习检测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第1模块
物质的分类
第1讲:物质的分类
第2讲:胶体和溶液
第2模块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讲: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第4讲:化学实验操作的细节及应用
第3模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一)
第5讲:物质的量
第6讲:摩尔质量
第7讲:气体摩尔体积
第4模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二)
第8讲:物质的量浓度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新高一暑假使用)(100页完整版)

初三直升班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前言(初高中衔接)初三化学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普及基本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一方面是做好基础教学工作,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纷纷表示化学一下子变得好难。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初中进入高中之前,对学生进行化学衔接教育,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改进化学学习方法,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
一.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主要是普及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化学基本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主要能掌握物质“是什么”,教学方法主要是识记,以记忆为主,而高中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始探索“为什么”,能从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学生要能自己发现问题。
新的初三化学第九册(上下册)尽管已修改,强调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兼顾了知识的体系,突出了化学是实验学科的地位,然而与高中化学第一册在内容上,授课方法上均有差距。
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高一年级把学生业已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持续下去,如何更好地把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抓好,更好地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
二.初中和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教学目的(一)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摆脱依赖,迎接挑战1.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初中升入高中是个转折点,也是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初中的学习还是一个以记忆为主的熟能生巧的过程,而进入高中学生无论在思想、行为还是学习、思维以及理解力上都将实现一个飞跃,也即从初中的记忆为主向高中的归纳、理解为主的飞跃。
要实现这一飞跃,尽早掌握自学的钥匙是关键。
2.正确认识自己。
进入高一后将有一个不适应期,这时成绩不再是如初中总是在八九十分,一些同学的成绩可能会急剧下降,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在适应期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度过适应期,使学习成绩尽快稳步上升。
初升高化学暑假衔接全套资料

第1讲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一、知识要点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例1、(2009年·四川)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FeB、N2C、COD、H+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问:①x的值为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 __(填序号)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 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__。
例3、(2009·北京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A、①⑤⑦⑧B、①③⑤⑧C、①⑥⑦⑧D、③⑤⑥⑦例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5、(2009·山西模拟)由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物质的化学式:(1)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___;(3)含氧酸__________________ _;(4)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编者的话“初中课改新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教师们的共同感受。
用初中课改教材的同学,不适应高中老教材。
原本在初中成绩不错,可是上了高中就感到不适应新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同学们学习能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
初中新课程教材删除了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新知识的引入与日常生活很贴近,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可是高中使用的还是原教材,现行的初中新课程与高中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空白,两者没有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同时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给高中教师的教和高中新学生的学都带来巨大的障碍和困难,正是适应这一迫切需求,我们为广大师生献上了这本书作为新学期礼物。
探索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升入高中的“课改生”,要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要填补知识漏洞,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便使自己在高中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本书着眼学生的发展,将初中与高中学习的差别表述出来,将初中忽略的但高考必考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在高中的学习之中,同时还有学法指导。
希望本书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在读了本书之后,会有一定收获。
由于各种因素,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目录绪言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第一讲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第二讲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第三讲酸、碱、盐的概念-----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第四讲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第五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第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第七讲氧化物----- 对比学习过氧化钠第八讲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第九讲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第十讲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第十一讲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第十三讲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第十四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第十五讲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第十六讲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绪言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
近78%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近70%的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⑵、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
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二、初高中生学习对比及对策:1、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进军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
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如:2、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进军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
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
例如:Li和Na 、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 、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
例如:通过金属钠的学习分析初高中生学习的区别金属钠1、物理性质1、记忆物理性质,并证明钠的熔点低、质地柔软2、化学性质2、记忆化学性质,从结构分析钠具有活泼的金属性,从性质分析钠的结构3、保存3、记忆钠的保存方法,从性质推断保存方法,从保存方法推断性质4、用途4、记忆用途,并理解碱金属1、记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从它们结构的相似性推断并记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结构的不同,理解性质的递变性,并记忆它们的特殊性。
即以族为单位,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记忆学习。
口诀: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
3、由“看小说”的阅读方式向“研究学问”的阅读方式进军初中高中阅读自学能力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抓不住要领,只记忆自己喜欢的简单情节,常常读过后对于学习一无所获,进而厌倦看课本。
阅读的同时,进行记忆和思考为什么,并且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作者安排的意图。
阅读完毕后知道教材中主要想说明什么内容,并且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明的。
4、解题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
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听懂不等于学会,听懂到学会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人人皆知打枪时只要三点一线,就可以百发百中,但是世界上的神枪手并不多;又如当你看菜谱时明明白白,但是炒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你能做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带凡人飞越山川,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用“筋斗云”带着他,一下子飞到西天呢?因为唐僧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只有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成佛。
成佛在西天,更在去西天的路上,但凡成功者,必是躬行勤练者,学习也是如此。
对策: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有其自己的规律可循:①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②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
③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④展开思路寻找规律。
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
三、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把握好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的衔接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童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等习惯,再加上初中阶段化学内容较少,节奏比较慢,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在他们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来”的惯性。
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
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着重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
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进行有序贮存,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性。
独立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
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让学生从解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心理特征高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①自我陶醉型。
中考成绩较优,自认为可松一口气,不了解高中学习目标上的高要求而盲目乐观;②自我放松型。
化学在初中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并且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志向与化学无缘,因此放松学习,但是成绩明显落后时常常怨天尤人;③自暴自弃型。
中考不理想,上高中后发愤读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但事与愿违,便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④视化学如大敌,怕污染,自认为学化学不如学“话”学,动口不动手。
凡此等等心理状态,应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
第一讲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1、能说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并会正确标注,能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会利用化学式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高中要求: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
教学建议:1、高一课本中有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而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
2、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可以删除。
因为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作用,它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可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加以训练,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知识点2:理解化合价的实质1、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2、理解化合价正负的原因知识点3: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3、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金属元素显正价;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如:硫、碳等;6、“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